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顾贺岁片15年来从一枝独秀到百花争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3日14:29  国际先驱导报

  从有利可图、蜂拥而上,到大片云集、攻城略地,最初“严格”意义上的贺岁电影也已宽泛到百无禁忌的贺岁档期电影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陈娟发自北京 每年的年关,贺岁片战场都硝烟四起,2012年元旦前后也不例外。随着新年的到来,近30部电影将在年底争相上映抢夺票房。《鸿门宴》作为前奏在11月底提前点燃战火,还未偃旗息鼓,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和徐克的3D《龙门飞甲》便敲锣打鼓摆起擂台。随后徐静蕾的《亲密敌人》也悄然杀入,准备开始一场“三国杀”,刀光剑影处处可见。

  “今年没有贺岁片,与君一起重温那些熟悉的旋律吧。”当《金陵十三钗》与《龙门飞甲》在大银幕上厮杀酣战之时,一开始就执掌贺岁片大旗的冯小刚却拿起了“指挥棒”,准备一场电影音乐会与观众“不见不散”。重温的是15年来冯氏经典电影里的音乐,回顾的却是贺岁片15年之轨迹。看似超脱纷争之外,实则紧扣贺岁之弦。

  从1997年冯小刚的首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到今天,算起来已整整走过15个年头。这15年来,从一枝独秀到百花争艳,从小成本喜剧到大投资商业大片,从“票房灵丹”到“票房毒药”,贺岁电影一路风雨兼程,过关斩将,有喜有忧。

  从灰色档到全家出动看电影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电影《甲方乙方》的篇尾,葛优在旁白里说。这句深沉的话后来被演变成很多个版本,用于人们在年终时的匆忙回望。

  在那个电影不景气的年代,《甲方乙方》凭借熟悉的演员面孔和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四个待业电影人一起帮助人们实现梦想的小故事。许是正好扣合了当时人们心中的念想,这部“大荒诞、小喜剧”因一举夺得3300万票房而轰动一时,后被称为内地第一部挂名“贺岁”的电影,从此开启内地贺岁片之门。

  事实上,贺岁片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内地是1995年。那一年,由成龙主演的香港电影《红番区》以“贺岁片”的名义来到内地并在春节期间上映。彼时的香港,贺岁片已经走进成熟和鼎盛时期。但同一时期的内地却是另一番情形:每到过年,所有的影院都关门休息,到了大年初三才开始营业,这就是当时业内著名的“灰色春节档”。像对待其他新事物一样,贺岁片在内地甫一出现就不被看好,人们都担心春节的电影院会冷冷清清。等到真正放映时看的人出乎意料的多,“简直是扶老携幼,几乎是全家出动来看电影。”新影联的副总高军回忆当时的情形,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而继《红番区》一炮打响之后,成龙又带着《白金龙》和《义胆橱星》,用拳脚“打”醒了困惑在低靡票房之中的内地电影人,使他们看到了“贺岁”这块香浓美味的蛋糕,这其中就有冯小刚。《甲方乙方》后,他又拍了《不见不散》和《没完没了》,形成了自己的冯氏贺岁喜剧品牌。“与贺岁片有约,与冯小刚有约”在那几年成了不少人年末的期盼。

  冯小刚之后,其他导演也开始效仿,《考试一家亲》、《春风得意梅龙镇》、《百万彩票》等,且不说口碑如何,贺岁片当时的势头如雨后春笋,纷纷冒了出来。人们过年不再仅仅是放鞭炮、吃团圆饭,而到电影院看贺岁片、大家一起谈论贺岁片成了“年味”的一种。

  大片进入贺岁档

  “贺岁”一词起于何时无从考究,只知道在旧时的梨园有个传统,每逢年关岁末,大帮名角儿都会聚到一起唱一出大戏,来感谢戏迷们多年的厚爱和支持,戏的内容也大多是吉祥喜庆之类。各位角儿都使出看家的本领,倾力出演。香港的贺岁片一直沿袭这一传统,《花田喜事》、《大富之家》、《满汉全席》等等都是众明星一起温情融融、喜气洋洋拜大年。而在内地,贺岁电影正逐渐从喜剧的专卖店走向五花八门、雄伟气派的大卖场,告别了“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时代。

  2002年,张艺谋执导的《英雄》给人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和狂欢。它的横空出世如一枚重磅炸弹袭击了中国电影市场,陡然开启了一场古装奇幻大片之旅。曾有专家指出,《英雄》的出现悄然改写了中国贺岁电影的娱乐路线,即开始了一种“只讲市场,不讲人文,不讲思想”的“愚乐路线”。而在这之前,贺岁电影风格基本上走的都是家庭伦理剧、喜剧的路线,而且多温情暖暖。

  之后中国导演便开始了在贺岁大片路上的狂飙。从2005年的《无极》到2006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国内最具影响力、也被公认为“电影中坚”的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张艺谋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大片之路”。尽管无比华丽,《无极》还是被“血馒头事件”弄得一蹶不振。后来,甚至连曾以温情机智的市井小故事开创“贺岁片”时代的冯小刚,都不能抵挡大片中一掷千金的快感和统率千军万马带来的致命诱惑,砸出1.3亿元人民币打造了一场奢华的《夜宴》。

  时间演进到2011年,张艺谋再次用《金陵十三钗》将贺岁大片的概念推到极致——“恐惧杀戮、流血、死亡、战争、亲人失散、颠沛流离……整个晚上都沉浸在悲伤与紧张的情绪中走不出来,这怎么能叫贺岁片呢?”网友“爱虫虫”看完《金陵十三钗》后在微博里吐槽说。

  在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石川看来,大片进入贺岁档要一分为二地看。好处是它对国产片票房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拉动作用,贺岁档已经成了一年一度的黄金档。这似乎是说,一部影片只要进入贺岁档就能赚钱。所以,所有片商削尖了脑袋都想挤进这个档期。但它的坏处是市场资源分配不均衡,贺岁档票房几乎全被大片瓜分了。

  而对于贺岁片内容的变化,影评人周黎明认为概念不是用来框住后人的,随着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的变化,未来贺岁片的外延会扩展。悲情的故事也可以放在春节里演,反正观众有选择看什么片子的权利。

  营养不良和消化不良的反差

  一个是喊出了赶超《让子弹飞》6.7亿口号的首部IMAX3D武侠大作,一个是定下“过十冲十六亿”目标的“申奥”种子选手,《龙门飞甲》和《金陵十三钗》至今票房旗鼓相当。这两部贺岁压轴大戏从开始宣传时就打得难解难分,后来在排片时间上也是针锋相对,一改再改,让人眼花缭乱。两片在你追我赶之后,最终将上映时间都定在票房相对较低的星期四,着实让许多观众目瞪口呆。

  贺岁档的混战,大致是从1999年开始。当时,《幸福时光》、《防守反击》、《大惊小怪》、《考试一家亲》和《美丽的家》5部影片同时在京城上映,上演了一出“群魔共舞”的大戏。这些影片有的只是为了瓜分一块本来就不大的“市场煎饼”,再加上内容粗糙低劣、生涩的伪喜剧噱头和个人风格的缺失,招致观众和媒体骂声一片。结果5部贺岁片票房加在一起也没达到冯小刚票房最差的一部《没完没了》,可谓五败俱伤。

  之后,随着高成本商业大片的蜂拥而至,争夺贺岁片蛋糕的战争愈演愈烈,包括好莱坞电影也加入其中。这样往往会造成电影市场严重两极分化:前十一个月营养不良,后一个月贺岁档明显消化不良。那么,挤进了贺岁档,就真的意味着成功吗?

  在上海联和院线副总吴鹤沪看来,贺岁档市场肯定会很好,但也可能每部电影都没有消化掉自己原本应该消化的那部分目标观众。毕竟一个档期的市场容量是有限的。高军也曾经说一个档期最多容纳两部大片,但现在一个档期里面挤进了五六部大片甚至更多,所以才会造成国产影片互相挤压,票房分流的情况出现。

  与中国内地的贺岁片大战不同,电影档期概念的产生地好莱坞就不会盲目地制作很多大片。他们会根据每个档期的大片数量,几家大制片公司进行协商确定每个公司的大片具体放在哪个档期,尽管有矛盾,但是大致方向是一致的。档期确定以后,好莱坞的公司才会开始做投资、拍摄等工作。

  “我们比较熟悉的《泰坦尼克号》,它当年是97年夏天放的,但它上映的那个档期刚好是《空军一号》的档期,当时《空军一号》的主演哈里森福特去找泰坦尼克的导演说能不能请你让一下。”熟知欧美电影排片规则的周黎明举例说,两个片子错开放映最终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泰坦尼克号》更是破了纪录。“但是档期只是影响票房的一个因素,关键还是要看影片的质量,如果拍的不好,观众不买账,挤进档期可能会摔得更惨。”

  中国贺岁电影走过15年,从有利可图、蜂拥而上,到大片云集、攻城略地,最初“严格”意义上的贺岁电影也已宽泛到百无禁忌的贺岁档期电影,但每年上演的大片档期混战却并无不同。15年来,中国贺岁电影不断在市场和类型的摸索途中越走越远,却也许忘记了电影的初衷,正如库布里克的一本书中说:“让电影本身来说话永远是最好的方法。”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更多关于 贺岁 电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