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各地再签保障房建设军令状 质量等问题引忧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4日00:28  CCTV《新闻1+1》

  昨天各省市的领导跟住建部签下了有关保障房建设的“军令状”。当我们把目光往前看一下的话,就会发现从2010年5月开始的“军令状”签到今天已经有三个。先来看时间,第一个是2010年5月签的;第二个是今年2月签;再接下来就是昨天签的“军令状”。央视《新闻1+1》12月23日播出《建“保障房”,签“军令状”!》,以下为内容实录:

  (导视)

  解说:

  保障房、廉租房、公租房,开工率、竣工率、入住率,面对2012年新目标,各地政府再签“军令状”

  王祖继 吉林省副省长:

  明年我们还是要做到35.38万套保障性住房。

  刘平 云南省副省长:

  在保障房土地未落实之前,普通房地产的用地不得审批。

  陈加元 浙江省副省长:

  我们要层层分解到县市区。

  解说:

  2011年中国拉开一千万套保障房建设大幕,目标提前一个月完成。

  顾云昌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

  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着世界之最,也是历史之最的保障房(建设)。

  解说:

  土地、资金、质量、分配,五年3600万套,我们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这历史性的任务?

  张学勤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保障司副司长:

  坚持两条腿走路,住房市场加住房保障。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建保障房签“军令状”。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昨天各省市的领导跟住建部签下了有关保障房建设的“军令状”。当我们把目光往前看一下的话,就会发现从2010年5月开始的“军令状”签到今天已经有三个。先来看时间,第一个是2010年5月签的;第二个是今年2月签;再接下来就是昨天签的“军令状”。从时间的间隔来看,明显时间间隔在缩短,说明这个任务是很紧迫的。

  再来看,第一年签的“军令状”是580万套,到了今年2月份的时候是一千万套,这一次是七百万套。从数字这个变化也能够看到任务在不断地调整,这个任务是很复杂的。我们再来看“军令状”用词这个本身,“军令状”是借用了一个军事上面的用语,什么意思?有这么一个艰巨的任务,必须要完成,完不成回来拿你试问。这是发令的一方。再来看接令的一方,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这个任务下达到你头上,你就必须完成。由此可见,这样的保障房的建设任务非常重要。

  我们看到昨天很多位副省长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情都不轻松,我们不妨去看一下。

  解说:

  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各省签下的这份文件被舆论普遍理解成是明年保障房建设的“军令状”。

  杨潇 中央电视台记者:

  实际上就是一张纸,上面详细列明了所在的省份,签署的省份,2012年所要建设保障房总数量、总套数。

  解说:

  保障房、廉租房、公租房,签定代表着承诺,更意味着责任,明年目标如果不能完成,签字人就有可能面临从约谈到行政处分,乃至于降级、免职等处罚,签定“军令状”让一些地方官员倍感压力。

  刘平 云南省副省长:

  提前安排土地,而且都要安排能够马上使用的土地。在保障房土地未落实之前,普通房地产的用地不得审批。

  陈加元 浙江省副省长:

  根据国家给我们的任务,我们要层层分解到县市区,分解到项目,还要分解到地块。

  王祖继 吉林省副省长:

  明年我们还是要做到35.38万套保障性住房,这个工作量不减。

  解说:

  从土地到资金,对各地政府来说,压力远不仅是新开工的保障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今年的责任书比往年提早签定,主要是明年开工和竣工并重,压力会更大。

  齐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这样的话,明年我们就要一手来抓新的项目开工,一手要继续推进今年结转过去的项目的续建和完工。从工程建设的角度来说,明年我们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施工力量的组织,都要比今年还要大一些。

  解说:

  昨天的“军令状”已经是各地方政府第三次签署,早在今年2月,在他们签署的第二份责任书里,就规定了2011年全国保障房开工数量必须达到一千万套。面对这个硬指标,各地起初几个月的开工率仅有三成,到了今年6月开工率也刚刚过半。

  2011年8月5日新闻:

  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底,全国保障房建设的开工率为56.6%。

  解说:

  同中央的要求相比,各地保障房开工的缓慢,给住建部和各省市的负责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今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一次会议上就做出了这样的表态。

  姜伟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今年的一千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既是经济任务,又是政治任务,因此今年各地区一千万套保障性住房的任务必须在11月末以前全面开工。

  杨潇:

  事后一些文件当中,为了能够保证这些数量的完成,然后对没有完成的省份进行一些处罚。

  解说:

  面对上上下下的压力,今年下半年各地保障房开工率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2011年12月22日新闻:

  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033.2万套,中央财政投入资金1520多亿元。

  解说:

  回头看今年,开工一千万套保障房提前一个月完成,但是随之而来的除了褒扬、骄傲,也还有质疑的声音。

  严以新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到现在为止,还有许多前几年盖的房子没有竣工,而且今年各地的开工率也有突击完成之嫌。

  姜伟新:

  光是开工算什么,我们今年为了抓一千万套的保障房,不光是为了一千万套能够按时保证质量的开工,而且也为了去年结转过来的五百多万套,今年至少有三百万套能够投入使用,确实各个部门做了不少工作。

  解说:

  面对即将到来2012年,保障房的双重目标能否实现?惩罚措施会启动吗?明年此时就会有结果。

  主持人:

  围绕保障房这个概念,我们不妨分解来看,保障房保障的是什么?自然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住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需求。保障房保障的对象又是谁?当然是由于生活,不管什么样的原因,陷入困境之后,自己解决不了住房这个问题的人群。谁来提供保障房?当然是政府,这是政府的天职,责无旁贷。政府的天职是要提供保障房,但是要完成这个建设保障房的任务,在现实的语境下却是困难重重。比如说资金是一个问题,土地也是一个问题,这些问题都会成为各地政府在建设保障房过程当中巨大的障碍。有人也许会指责地方政府说,你们是不愿意把这笔钱投在一个纯支出的保障项目上。这个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得站在地方政府的角度去想想,一家一本难念的经,之所以保障房难以往前推进,肯定是有一些现实的障碍在阻碍着他们。

  但现在问题就来了,这个保障房是必须要建的,而且任务非常重,但是现实中又困困难重重,怎么办?于是办法也就相应出来了,就是签“军令状”。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数字,这是截止到今年5月底,全国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建设340万套,离全年一千万套这个目标只完成了34%。

  到9月底的时候,今年保障房开工就达到986万套,占年度计划的98%,问题也就相应地出来了,因为这个“军令状”是以由上往下、由外到内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如果我们站在军令状这样一个发令方和接令方两个角度来看,我们又怎么去理解这个“军令状”呢?今天我们特别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的叶剑平教授,听听他怎么说。

  叶教授,刚才我们也看到了这个柱状图,在2010年的时候,这个“军令状”是五百多万套,没有完成,但是今年“军令状”一千万套完成了,您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大的差异?

  叶剑平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教授:

  我想政府签定“军令状”,从组织上来说是向一个保障,这样一个攻势,对社会来说是一个承诺。去年跟今年的最大区别就是“军令状”的签署,一方面是公开,一方面是从上到下监督力度在加强,所以正因为这样加强,使得今年开工面积能够提前一个月来完成。我想这是自上而下的各种各样的压力,包括舆论的压力,包括老百姓的一个监督,产生了一个结果,实际上也就说明了,政府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主持人:

  您提到了一个监督的问题,这个监督方来自于什么地方?主要是自上,来自中央政府的监督,还是来自于媒体、民众的一些监督?

  叶剑平:

  这是双重的,主要还是从上到下,因为问责,包括乌纱帽的问题等等,都和“军令状”相关的,只要你敢承诺,就要去兑现。

  主持人:

  也就是说“军令状”的签署也是不断地有经验的含量在里面,我们再来看,去年当签这个“军令状”的时候是590万套,然后到了今年是一千万套。到了明年,今天提供的最新数字是七百万套,为什么这个数字是在变化的。

  叶剑平:

  这就是住建部的一个规划,从规划来说有这样一个安排,今年是最大的量一千万套。因为开工和最后交付实施还是有一个过程,所以真正来说,从去年的五百多万套,到今年的一千万套,到明年的七百万套,那么一个累计的话,形成长期的要后置,因为有一个周期。这种变化实际上就应该和经济形势和地方能够提供的土地和财力是相匹配,当然包括了保障的对象应该相匹配的。

  主持人:

  我们再来说说地方政府,因为在过去的一年,地方政府承担着巨大的一些财政方面的压力,因为他们的融资平台也渐渐不如以前了,而且他们的财政可以支出的这种空间也小了,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由上自下有这么大的压力,他们该怎么办?

  叶剑平:

  这确确实实是一个问题,所以实事求是地讲,面临的这种压力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是土地的供应,土地从取得到能够开发有一个周期;另一方面就是资金,原来有从土地财政中有一定的剩余,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这种剩余会越来越小,所以压低了空间。我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可能还要采取另外一些渠道来融资资金了。

  主持人:

  叶教授,我们今天看到很多微博在关注这件事情,其实有一位叫连鹏的专栏作家,他有这么一个观点:“政府关注民生出发点是好的,但需要警惕两个方面:一个是地方政府缺乏一个意愿,因为保障房越多,土地财政就越少了,那么债台高筑,最终买单还是纳税人。“大跃进”式的建设难以保障工程数量,会用回迁房、福利房等充数。”你怎么看待他这个观点?

  叶剑平:

  我很同意这位微博朋友的观点,保障实际上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过程,而不是运动式的、突发式的过程,所以要长期、持续的发展的话,它要有一个制度、规划、资金的来源安排,包括保障对象的边界界定,是一系列的问题,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主持人:

  叶教授,问题先到这儿,稍候继续跟您连线。

  刚才我们也关注了保障房在今年基本上是如期开工,但是开工不是终点,它仅仅是一个起点。在过去的一年里面,开工之后还面对着一系列的问题,去年遇到的问题,在未来到来的一年中又应该如何避免呢?

  (2011年8月21日《对话》)

  陈伟鸿:

  现在四位市长都已经写完了,我们来看看各个城市需要问题的硬任务、硬指标到底是多少?

  李明山 辽宁省阜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阜新市保障房任务是48880套。

  赵万山 黑龙江省齐心哈尔市副市长:

  齐齐哈尔今年的保障房任务是41780万。

  张建慧 河南省郑州市副市长:

  郑州市今年保障房的建设任务是54429套。

  曹全民 河北省唐山市副市长:

  今年我们唐山的保障房建设任务是11.2万套。

  陈伟鸿:

  当你们在接触到这样一组数字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心情?

  张建慧:

  接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还是感觉到有压力。

  李明山:

  阜新这个数字看着很吉祥,带3个“8”,但是数字的背后是一种沉重的责任和压力。

  解说:

  压力、责任,这是四位市长在最初接到2011年保障房建设任务时的共同感受。虽然我们不知道明年这四个城市又将会有多少任务,但是面对着一部分要开工、一部分要竣工的现实,困难只会多、不会少。

  陈伟鸿:

  来,我们请你来亮出后面的资金缺口,一,二,三。43亿,也就是说我们自己可以完成将近十个亿。

  李明山:

  写这个数字,既想写,又不想写,想写因为缺钱,不想写怕解决不了,因为卡里没钱。

  解说:

  资金压力,这是每个地方保障房建设都难以回避的问题。对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认为,如今在大量的基础设施和保障房建设下,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已经非常严重,与此同时土地财政大幅缩减,预计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将在明年凸显。

  李明山:

  晓达处长9点打电话给我,问这个钱能不能少贷,没说不贷。我当时就着急了,这一宿没睡着觉。

  解说:

  自2012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否仍要坚持自建为主,还是可以考虑直接从市场上收购房屋,或再建项目,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这些都是围绕保障房建设而引发的热门话题。除此之外,有些地方已经建好的保障房所引发的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我们警惕。

  2011年11月23日现场:

  这就是刚才大家都说好的那件衣服,这位观众在礼物盒里面给我们还附上了一份说明书。他说这排扣子叫做“楼歪歪”,转过身给大家看一看。展现一下这个地方,他说这个地方叫做“楼裂裂”。再转过来看看,试试口袋,这叫“楼倒倒”。

  解说:

  就在上个月,武汉市举行的“十个突出问题整改”的电视问政现场。市民送来这件中看不中穿的衬衫,面对桥口区某面积最大的经济适用房所出现的墙体开裂、墙面脱落、外墙漏水、设备不全等问题,居民不解地问,这样的房屋是怎样通过验收的?

  孙亚 武汉市市政府副市长:

  关键是制度没有落实,问题出在下面,根子肯定在上面,政府来承担这个责任。

  解说:

  保障房建设的目的毋庸置疑是为了老百姓,然而保量的同时如何保住质,这是“军令状”外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李天雷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身后这座沥安楼是广东省佛山市的一个廉租房项目,在这个项目的旁边是佛山市的一条交通要道,在不远处还有一个大型超市,无论是交通还是生活设施都是非常便利的。但是在记者却发现,在这个沥安楼上有很多房屋却是空置的。

  梁老伯 沥安楼住户:

  你看好不好?好像是一座一座养猪的猪场,你看,什么阳光也没有,根本都不通风的,这个本来不是人住的地方,有个的旧厂房改造改造。

  解说:

  3600万套,这是未来五年我国计划新建的保障性住房的总量。今天当保障房建设进入到一个关键期,军令状之外,如何让包括涉及拆迁、融资、开发、分配、销售、资金回笼在内的整个流程都能有所保障,如何让保障房真正成为服务、温暖中低收入阶层新房的一缕阳光。我们需要提速的显然不仅仅是一个工程建设进度,需要的思考和努力还有很多。

  主持人:

  一方面我们要关注保障房的量,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关注保障房的质。在今年住建部的姜伟新部长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作报告的时候,他也提出,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面,保障房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六大问题,我们来来看看有哪些,一个是工程方面的问题,当然是质量隐患,再有分配,出现骗租、骗购的问题。还有配套。如果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建保障房的意义何在,资金问题,资金压力,还有制度衔接,应该用立法加以规范。

  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叶教授。

  叶教授,刚才姜部长也说了存在这样的问题,当我们把目标从量转到质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多问题在问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您怎么看待接下来保障房的质量问题?

  叶剑平:

  对于建筑来说实际上住建部有标准,不管是什么房子盖起来是让人住的,应该按质量的标准要求来建设和验收,只要达到这个标准才能住人。所以我想这个要从法律的角度来确定。

  主持人:

  这是质量的问题,可能还有更多人关注,因为毕竟“军令状”里面强调的更多的是必须得有一个竣工量问题,不管是开工还是竣工都需要钱。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说,资金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缺口,但是也有人说,目前经济增长,尤其是政府的财政收入,现在以这么快速度在增长,怎么就不能解决保障房的资金问题。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叶剑平:

  从政府来说,确实财政收入不断地增加,主要是蛋糕怎么分。既然立了“军令状”,实际上从投资结构来说,可以往这边移,我相信总是有办法解决的。

  主持人:

  您觉得土地是不是问题?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地方政府不愿意再把有限的土地出让给保障房,而不是留给商品房的建设了?

  叶剑平:

  这是综合调整的问题,一方面要保证市场的供应,另外一方面又要保证保障房的建设,这之间应该有一个很好的计划和规划才能完成。

  主持人:

  今天我看到有一位《河南商报》的评论员说了这么句话:“保障房的开工是一回事,建好是一回事,能不能住上又是一回事。”您怎么看他说的这三个阶段?

  叶剑平:

  开工只是挖了一下,说明要做这件事,竣工要按照质量的标准进行验收;另外,住进去就要按照我们保障对象的要求,能够住上他称心的房子。

  主持人:

  叶教授,因为刚才我们在短片里面注意到,住建部的姜部长说了,一千万套还是今年的七百万套,这样一系列保障房的任务不仅是一个经济任务,也是一个政治任务,您怎么看待他的这种表述?

  叶剑平:

  我同意他的观点,从政治上来说,社会的稳定、民生问题毫无疑问是政治任务,经济任务也是一样的,房地产低迷的情况下,保障房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主持人:

  谢谢叶教授给我们介绍这么多。

  其实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尽管他们的动力不够、资金不足,但是建保障房是他们的天职所在,不管有什么样的困难,现在都是必须要大力推进保障房的这个时候。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更多关于 保障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