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南省长郭庚茂:河南崛起不会牺牲农业和生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6日10:24  财经国家周刊
河南省省长郭庚茂 河南省省长郭庚茂

  中原经济区的试验价值

  对话河南省省长郭庚茂

  中国的农业大省河南能否在稳抓农业的同时,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齐飞?河南将如何下好“中原经济区”这盘大棋?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丁沙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原经济区战略受到了国家的首肯并获得正式批复,作为“中国粮仓”的河南,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国家战略定位,而她的现代化发展路径选择将对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

  河南是一个占全国粮食产量十分之一的农业大省,如何让“大象跳舞”?

  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对此有自己的看法。“河南将走出一条农业大省的特色崛起之路——即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将中原经济区正式带入了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视野,海内外更多的企业家、投资者对河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郭庚茂省长表示,“河南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将不断完善政府的服务机制,让更多的企业来河南发展,带动河南经济腾飞,河南未来的发展将是互动式的。”

  采访郭庚茂省长时,他刚刚在北京参加完国新办的“中原经济区”新闻发布会,有着丰富基层工作履历的他表示,河南是中国的缩影,如果能把“三化”问题解决好、实现协调发展,不仅仅是对河南省,而且对全国都具有典型意义。

  “中原经济区”新实验

  逐鹿中原,“中原经济区”时代的到来,政策上会有怎样的新定义?河南将迎来怎么样的新挑战? “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又会给周边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郭庚茂省长认为河南在中国发展的格局当中,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财经国家周刊》:您如何看待国务院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这个特殊时点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您认为,这份意见给河南带来了怎样的政策定位和使命?

  郭庚茂:《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两个方面,一个是河南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一个是国家将给予更多扶持,河南在中国发展的格局当中,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河南来讲,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不仅是我们肩负的重大任务和历史责任,更是党中央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

  河南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既面临着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也面临着粮食增产难度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等挑战和问题,这些现状,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觉得,河南省是一个代表,如果能把“三化”问题解决好、实现协调发展,不仅仅是对河南省,而且对全国都具有典型意义。

  中原经济区既是经济区也是试验区,国务院《指导意见》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这是中原经济区建设最大的亮点,也是区别于其他区域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最大的不同点。实现这一区域又好又快发展,既是河南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可以在国家战略层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围绕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这就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五大战略定位,是对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作用的充分肯定和概括,不仅为我们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指明了方向,而且要求河南在支撑中部地区崛起和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大责任,做出更大贡献。

  《财经国家周刊》:国务院《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您认为河南将如何辐射带动整个中原经济大区的崛起?

  郭庚茂: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肩负辐射带动周边、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大局的历史重任。我们将发挥好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一方面自身要发展,另一方面要服务周边地区,带动全省乃至周边地区发展。比如,郑州目前正在做的很多事情都带有明显的“中心”特点: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现代物流中心、通讯中心以及将来的医疗服务中心乃至文化中心等等。《指导意见》明确规定,郑州要建设大型航空枢纽,完善铁路枢纽、物流仓储体系等,就是要让它发挥服务带动功能和作用。

  我考察富士康时,郭台铭先生表示希望通过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机遇完成富士康在中原地区的战略布局。富士康与我们签订了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协议。这些合作都会辐射到大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富士康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支持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开展区域协调发展试验,鼓励焦作、济源、安阳、濮阳与晋冀鲁地区加强区域合作,密切与长三角、山东半岛、江苏沿海、京津冀、关中—天水等区域的合作,进一步发挥连接东西南北的纽带作用。同时,大力推动在河南省举办国家级经贸活动,打造高水平区域开放合作平台。

  前提是抓好农业

  对于“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首先需要把农业问题解决好。结合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河南对于如何强农稳农、协调“三化”发展,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并制定了实践方案。

  《财经国家周刊》:河南省是中国的产粮大省,中国十分之一的粮食是在河南生产的,河南的粮食产量对全国粮食安全问题影响重大。未来河南如何在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

  郭庚茂:“三化”协调发展问题,解决好了,就是“轻舟已过万重山”;解决不好,我们的现代化就可能会出现曲折。

  近年来,河南在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坦率地说,一些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一是土地矛盾。河南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1.2亩,稳固粮食基础要占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也要占地,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的土地矛盾很尖锐;二是人口压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农村人口不断减少的过程,河南总人口中有6300多万农民,不解决好“人往哪里去”的问题,现代化就无法实现;三是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比较大;四是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还不高。所以,对河南来讲,“三农”问题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制约“三化”发展的最现实问题,城镇化水平低是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最突出的聚焦点。

  解决“三化”协调发展,必须着力研究构建三个机制:一是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机制;二是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三是城乡利益协调机制,以此来促进“人、地、钱”等资源要素在农业和非农产业以及城市和农村之间合理配置,如果这几方面不突破,“三化”协调发展就难以实现。

  为此,我们提出了“三保一高”的工作目标,来缓解土地矛盾。“三保”即:一是严格保护耕地、坚守土地红线;二是保障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用地需要;三是在土地占用过程中要保护农民合理合法的土地权益。“一高”就是实现土地的集约节约和高效利用。实现“三保一高”的出路在于坚持并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我们曾经算过一笔账:河南城镇化水平要达到50%,大体还需要450万亩土地。现在河南乡村建设用地是2360万亩,人均248平方米。如果把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降低到200平方米,就可以腾出400多万亩地,基本实现供求平衡。这里面的焦点问题是要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基本原则就是让农民在土地挖潜利用当中成为受益者而不是受损者。

  《财经国家周刊》: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问题,采取了很多强农惠农政策,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在农业补贴、转移支付等方面将有怎样的政策支持?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强农稳农,河南将出台怎样的具体措施政策?针对具体工作的实施会有怎样的时间安排表?

  郭庚茂:河南是全国农业大省,也是粮食生产大省,国务院《指导意见》中一个最基本的考虑,就是如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所以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中第一个就是建设“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

  农业是天然的弱质产业,河南农业基础仍很薄弱,粮食稳定增产的压力很大。尤其是当前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动向,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的任务更加艰巨:资源要素外流的趋势更为明显;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突出问题等,加之稳定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产业发展“索引”

  对于这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如何发展工业、第三产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新命题。 “居天下之中”的河南如何利用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借承接产业转移之机,展开河南自己的产业布局?

  《财经国家周刊》:《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河南将发挥区位优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我们看到,现在很多中西部省份都在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您认为河南在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上有哪些优势?今后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扩大开放?

  郭庚茂:对于河南这样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份而言,开放的空间决定着发展空间、开放的水平决定着发展水平、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程度。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根本途径之一就是扩大开放。

  目前,河南正在成为国内外客商瞩目的热土。今年前11个月,进出口总额达到284.7亿美元,居中部六省第2位;增长78.5%,排名全国第2位。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00亿美元、实际引进省外资金突破4000亿元。

  在对外开放和承接产业转移中,河南有许多优势:

  河南按户籍人口仍然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本身超过1亿人口,又处于中原核心地区,无论是自身的消费还是对周边的辐射,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比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河南漯河有一家工厂,该生产基地是可口可乐全球销售系统中销售收入增长最快的,营业额基本上三年翻了一番。又如,去年河南汽车产量只有23.5万辆,而销售汽车却接近100万辆。

  目前,河南省15岁〜64岁的人口6642万人、占总人口的70.64%,预计未来五年劳动力将达到7500万人。在东部地区不少地方出现“用工荒”的背景下,这将突显河南人力资源优势,为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有力支撑。

  《财经国家周刊》:河南省现在有哪些支柱型产业,未来将重点发展哪些产业增量?在具体的支持政策方面我们有怎样的打算?

  郭庚茂:河南是全国新兴的工业大省。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形成了拥有38个行业大类、182个行业中类,以食品、有色、化工、装备制造、轻纺等产业为主导、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竞相发展的工业体系,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加工、畜禽加工、铝工业和煤化工基地。2010年,我省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19万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1%,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5位、中部地区首位。今年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

  下一步,河南将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走以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主要内涵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思路是:

  以龙头带动、基地支撑、高端突破为着力点,做大做强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型建材等高成长性产业,通过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整合重组等方式,增加产能,壮大产业规模,培育一批千亿元产业集群,力争“十二五”末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万亿元。

  以精深加工、节能降耗、重组整合为着力点,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化工、有色、钢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精品原材料工业基地。

  以核心关键技术研发、自主技术产业化为着力点,培育壮大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先导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和节能环保产业,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财经国家周刊》:听闻您个人的书法造诣很高,您认为在未来的“中原经济区”建设节奏上,应该如何把握动与静、快与慢的关系,以及怎样实现区域试验和全国布局的统筹?

  郭庚茂:实属爱好,谈不上是什么书法,比较随意,缺乏行家指导。工作闲暇时,看书、写字、听音乐等,都是我最好的放松方式。中原大地是一方热土,我对这里的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俯首甘为孺子牛,我希望在这里能够 “耕耘河南,服务大局”。

  我们希望通过辛勤的耕耘,让河南更加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和谐,努力实现富民强省目标。河南的GDP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前,但是河南人口数量在全国排名也很靠前。我们希望通过建设中原经济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能够切切实实地提高河南老百姓的人均收入水平,加快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

  我们知道,河南的发展只有和全国大局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来河南视察工作时,要求河南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崛起前列。温家宝总理要求河南把握省情、发挥优势,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为全国大局作出贡献。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坚持立足全局、融入全局,发挥区域综合优势,在支撑中部崛起、密切东中西联系、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郭庚茂简历

  1950年12月生,河北冀州人。汉族。1972年3月入党,1975年11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政治学专业专科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部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历任冀县城关公社党委副书记,冀县柏芽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代主任、主任,柏芽公社党委书记,枣强县县长,枣强县委书记,邢台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

  1993年6月至1994年11月任邢台市委常委、副市长。1994年11月至1997年12月任邢台市委副书记、市长。1997年12月至1998年1月任河北省政府党组成员。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任河北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2000年12月至2006年10月任河北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任河北省委副书记,省政府代省长、党组书记。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任河北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2008年4月任河南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省长、代省长。2009年1月任河南省政府省长。

  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原经济区释义

  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其范围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之后,由豫鲁苏皖冀晋鄂7省28市组成的经济区域。分别是:河南全部城市;山东省菏泽市;河北省邯郸市;山西省运城市,晋城市,长治市;湖北襄阳市;安徽亳州市、淮北市,阜阳市,还辐射省外的徐州,运城,襄阳。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故事

  郭庚茂省长说,我今年到台湾鸿海集团所属一个研发中心考察时,郭台铭就与我讨论,我们可以一起在河南选择一个地方与高校开展合作建立富士康的研发中心,以便为相关产业在河南的发展布局提高技术支撑。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想法,我们今后会为这样的研发中心建立提供各种便利。在前不久刚结束的“中原经济区院士行”活动中,各科研机构、各高校便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项目、新课题。除了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合作外,我们还将谋划开展新一轮对接洽谈活动,建立部省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对接合作长效机制,扩大与国家部委、科研机构、央企等战略合作,密切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的联系,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设立总部、区域性总部、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富士康河南工厂项目

  本刊注:在2010年9月16日富士康郑州园区开工后,外界惊讶“河南是如何抢到富士康的”,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河南占到了先机。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是郑州新区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目前富士康科技集团在郑州有三个厂区,分别新郑航空港厂区,出口加工区厂区,中牟县厂区。总占地10平方公里,是其大陆总部深圳园区的4倍多,计划用人30万人,富士康在大陆工厂的出口额占到大陆出口总额的近4%。

  区域发展“东缓中稳西快”

  在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下,东部沿海率先进入经济转型调整期

  文/新华社记者

  2011

  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出炉后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前三季度全国各省区市GDP增幅排在倒数第一的是北京、倒数第二的是上海,分别增长8.0%和8.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倒数第三,为9.5%;而在全国经济总量排名前三的广东、江苏和山东三省,经济增速也在各省区市中排名靠后。

  与此同时,另一张“榜单”同样受到了热议,中国科学院首次发布的《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 和中国统计学会发布的《综合发展指数研究》报告都显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省市的GDP质量排在全国前列,其综合发展指数同样位居前六。

  对于东部地区增速放缓给经济带来的下行压力,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认为不必担心:“东部增速下来了,但中部和西部上去了,这种经济增长的接力,将在整体上维持中国经济运行的平稳性。”

  北京发改委副主任赵磊说,2011年上半年,房地产和汽车的调控分别影响了北京市经济增速的0.7和1个百分点,首钢搬迁影响到0.4个百分点。但我们仍然要这么做,这既响应了市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应有之义。

  据调查,前三季度东部11省区市的GDP增速为10.7%,中部8省区市的GDP增速为12.9%,西部地区12省区市的GDP增速为14%。基层干部以及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种“东缓中稳西快”格局将成为“十二五”期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基本态势,既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经济发展已呈“东缓中稳西快”态势背景下,有两个问题需特别注意防范。

  一是避免在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少数地区在GDP“指挥棒”下重走过度依赖投资和资源消耗的发展老路,甚至承接落后产能。中国人民大学一份报告认为,2007年中国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为46.3%,但这一数字在经济危机冲击下直线下降,今年前三季度的贡献率仅为38%,与此同时,第二产业从2008年的49.3%上升到58%,这似乎标志着中国产业结构重返危机前的轨道,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中西部经济崛起主要依赖重化工业提速,中西部重化工业带动了中国整体经济持续重工业化,大大增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刚性。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刘万华说,由于上半年资源价格上涨,经济形势不错,但这种状况下,部分基层干部对调结构、转方式的主动性就不那么强了。四川省统计局总统计师熊建中说,二产比重加大,会进一步增加西部地区节能降耗难度。

  二是防止地方干部对深化结构调整产生畏难情绪。在传统的GDP考核体制下无法体现经济质量的提高,东部部分基层干部增加了“GDP焦虑症”,一些干部反映:“为了GDP指标好看,去招商引进项目,可能使此前调整经济结构的努力打折扣,而不抓GDP,又可能影响地方政绩,甚至个人前途。”

  多位干部建议,中央层面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实施分类考核,指引中西部更好地科学发展;另外是重点完善新兴服务业和社会管理等指标,引领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 财经国家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河南 崛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