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鄂尔多斯:财富背后的民生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6日17:01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贺大妈花10万多元就住进了这套130平方米的新楼房,每平方米才花了820元,比市场价每平方米整整低了近4000元。“政府不但给了7000元的装修补贴,还给补助50%的水、电、暖、物业等费用。”

  《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董耀奎、亢志霞  | 内蒙古鄂尔多斯报道

  鄂尔多斯,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君主成吉思汗的长眠之地,如今正因拥有“羊煤土气”的独特资源禀赋,践行着世界史上所有资源型城市的创富传奇。数字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鄂尔多斯市生产总值达2235.6亿元,1至10月财政总收入692.12亿元。

  但是,从全国来看,一座城市的经济建设与民生建设,总是会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资源型城市似乎更难避免。也因此,鄂尔多斯一直面临外界的各种质疑:资源开发能否让百姓受益?楼市火爆有没有打破普通百姓“住有所居”的希望?更为重要的是,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中央强调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特别是把民生问题提到一个新高度,要求更加重视分好蛋糕。

  鄂尔多斯,这座在近十年来迅速做大蛋糕的财富城市,如何把蛋糕分好,怎样普惠百姓?

  2011年末,在各界的质疑声中,我们深入鄂尔多斯,寻找这座财富城市背后的民生线索。

  59元的廉租房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单晶晶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城市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从富国向贵民转身。

  这突出表现在各级政府发展思路的转变上。据悉,2009年年底,时任河北省省长的胡春华调任内蒙古自治区委书记时,明确提出内蒙古新时期发展战略由“强区富民”调整为“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这种战略调整的背后,体现的是自治区政府既要做大内蒙古经济蛋糕,更要深刻思考如何分好蛋糕。

  “我们始终把富民优先作为科学发展的鲜明导向。”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光中说,“学有优教、劳有丰酬、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是这座城市的民生指标。

  67岁的齐贵生老人是此项指标的受益者。老人住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奥林花园,房子有一个大阳台,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干净整洁的居室内,温暖舒适。

  提起房子,齐贵生感慨万千。他本是准格尔旗羊四塔镇村民,1985年搬到东胜区,靠做小生意维持生计。

  近年,由于年龄增大、腿脚活动不便,齐贵生丧失了劳动能力,靠政府低保和救济生活,一直租住在一间30平方米的车库里,月租金600元。2009年,齐贵生通过申请住进了东胜区第一批廉租房。

  现在这套59平方米的廉租房,每月只需交59元租金,取暖费等都有政府补贴。他说,自己现在可以安心地度过晚年,再不用担心居无定所了。

  “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共投入各类资金134亿元,累计建设保障性安居住房75822套,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等七大类。

  除了享受到廉价的住房,齐贵生每月还可以领到550元的城镇居民养老金,作为其生活补贴。

  而一旦生了大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又将为他提供保障。目前城镇居民的住院报销比例已经提高到80%,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2万元。

  经济上的富足,让鄂尔多斯的社会保障水平屡屡“超标”:企业退休养老金补助水平较全国高334元;城市低保标准较内蒙古自治区平均水平高123元;农村牧区低保保障标准较自治区高147元;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较全自治区平均水平高3247元和1789元。

  免费教育更是鄂尔多斯的亮点。与普遍执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不同,鄂尔多斯市从今年起开始执行12年的免费教育,已经为4万余名高中学生免除学费、教科书费近1亿元。

  “不仅如此,我们还免除了公办幼儿教育阶段蒙古语授课儿童的保教费、课本费,对于农牧区考取大学的蒙古族学生也会发放奖学金。”鄂尔多斯市教育局副局长郑军说,“现在的孩子,除了买校服外,上学基本上不用花父母的钱了。”

  为此,2011年鄂尔多斯市各级财政已经累计投入140.4亿元用于民生工程,比2010年增加40.3亿元,占全部财政的55%。按照计划,“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市各级财政每年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资金都要达到总支出的55%以上。

  云光中说,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不在于财政是富还是穷,关键还是看决策者有没有这样的决心,“鄂尔多斯会一直将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的第一追求。”

  田园小区内的身份转变

  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向西行5公里,有一处刚刚建成的公园,清新的绿地、长廊围绕着一片欧式风格的小区。也许你想不到,这个名为“田园小区”的地方居然是一个生态移民安置社区,那里面悠然散步的居民,是不久前还住着低矮平房的农牧民。

  贺秀珍大妈就住在这里,130平方米的住房收拾得干干净净。见人来访,她热情地沏热茶、递水果,笑容可掬。2010年,她花10万多元就住进了这套新楼房,每平方米才花了820元,比市场价每平方米整整低了近4000元。“政府不但给了7000元的装修补贴,还给补助50%的水、电、暖、物业等费用。”贺大妈说。

  她是坚决的搬迁者,也是最早的入住户。“去年11月就搬进来了。”

  她家原是在东胜区泊江海子镇什股村贾家渠社,全家五口,三口有地,生计主要靠种地养猪,一年忙下来也就刚够吃饱饭。

  贺大妈说,老家那里紧邻荒漠,生态条件非常恶劣,看天吃饭不说,还经常性地没水没电。社里没有小卖部,也不通汽车,买东西、坐班车都要到镇上去,需要步行20多里地。“和现在的城市生活相比,以前那就不叫日子。”

  贺大妈有两个儿子,也都在城里工作。大儿子做城管,小儿子在另一小区打工。现在,她和老伴主要在家里照看小孙子,“小区里就有幼儿园、学校,将来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解决了。”

  贺大妈是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5000多户生态移民之一。东胜区城乡统筹工作办公室主任粟航介绍说,政府不仅把他们自愿搬出,还为他们融入城镇生活做好了各种准备。

  为解决生态移民的就业安置问题,当地政府为生态移民每两户安排了商业摊位,转移农民可低于市场价购买摊位,并可自行经商或出租经营,增加其财产性收入。

  在就业方面,规划面积为32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吸纳了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纺织园区、亿利制药园区、东胜食品加工园区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提供了包括包装、保安、厨师、环卫等2.5万个就业岗位,完全可以解决转移农民的就业问题。

  在保障方面,转移农牧民在原农村土地、住房和惠民政策不变的基础上,还在医疗、养老保险、参军、计划生育、低保等方面享受与市民同等待遇。更为贴心的是,城乡统筹工作办公室还在“田园小区”社区办公楼里面开设了“百姓讲堂”,每周一次讲解方针政策、法律知识、技术技能、生活常识等等,无所不包。很多来自农牧区的新居民就是在这里学会的点煤气灶、用抽水马桶。

  增加生活安全度、舒适度,才能提高幸福感

  这只是一个试点。几年来,鄂尔多斯市投入大量资金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再造计划,在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公园、广场49处,绿地3600多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达14.26平方米;在城郊,实施了乌兰木伦湖整治等生态工程,绿化覆盖率达36.61%。

  城乡统筹是一个全国性的大课题、大难题。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以前鄂尔多斯的区域发展差距大,重要原因是产业发展和公共产品的提供不均衡。为此,鄂尔多斯提出了“规划布局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城市功能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并进行“一核一圈一带”的规划建设,目标是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移民工程”是城乡统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十年来累计转移农村牧区人口41.7万人,目前实际从事农牧业人口已不足20万人。为保证转移人口不会逆向流动,鄂尔多斯在加大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力度的同时,全面落实“四个一”配套工程,为其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补贴。

  针对发展区和限制开发区的农牧民,鄂尔多斯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优化村庄、产业、劳动力布局,将全市7个旗的417个嘎查村规划为146个中心村。

  在这一系列政策支持下,鄂尔多斯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453元增加到2010年的8756元,增长257%,其中工资性收入达到3026元,实现了由单一收入向多元化收入发展的转变。在增收致富的同时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农牧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从单一地追逐GDP增长到百姓幸福指数关怀,这不仅是执政党的本位转换,亦是市场个体奋斗方向的调整。

  谈到如何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云光中说,只有切实办好群众关心的事情,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加群众生活环境的安全度、舒适度,让群众从心里产生自豪感,才能让群众感到幸福。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更多关于 鄂尔多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