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概述】
被沿岸国家誉为“母亲河”的澜沧江-湄公河,曾是18世纪旅行者、探险家的圣地。但近一个世纪以来,资源的开发与经贸往来彻底打破了这里的平静。而航运繁荣背后的隐患,终于在2011年10月中国13名船员遇难事件中全面爆发。
截止10月28日,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已基本告破,9名犯罪嫌疑人均已到案。一个半月后,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首航正式启动。再现繁荣之外,荷枪而立的巡逻队员能否助湄公河恢复“黄金水道”曾经的安宁?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跃萍、李怀岩发自昆明 12月清晨的关累港,时常雾气蒙蒙。薄雾中,51岁的“源丰号”货船船长吕华荣的身影在堤岸上不断晃动。
关累港是沿澜沧江南行最后一个中国港口,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澜沧江流出了中国便称为湄公河。关累港码头不大,也就不过三四条街的样子。对岸已是缅甸地界,郁郁葱葱的山中一块块枯萎的树丛时隐时现。
吕华荣的儿子吕国庆20岁出头,是“顺安6”号货船代理船长兼大副。10多年来,湄公河“黄金水道”的诱惑,吸引人们从内陆各省纷至沓来,将生活寄托于此江此港。这对父子船长,就是其中的代表。
不过,他们当时从未想过,奔腾不已的湄公河,也有发生血案并航运停顿的一天。
难舍“讨生活”的黄金水道
其实2011年以来,湄公河航运遭受非法武装侵扰的危险一直存在。澜沧江-湄公河的“三颗石”滩上下水域,距景洪港下游310公里,属于老挝、缅甸界河水域。就是在这片水域的缅方一侧,盘踞着不明身份的非法武装。
这些非法武装分子经常手持重武器,并拥有4-6艘快艇小船,对过往任何船舶进行拦截、搜查,并实施抢劫。
无奈之下,西双版纳有关部门印发《温馨提示》,甚至提示船舶船员有条件时要配备防弹衣、头盔等。7月11日,中国籍船舶“澜沧江”6号和8号在湄公河老缅界河“会龙河口”水域,遭缅方一侧不明身份非法武装人员开枪拦截,并强行登船搜查、抢劫,船上自配不久的防弹衣4件、钢盔2顶也被抢走。
10月5日,又有两艘货船被劫持,最终证实船上所有13名中国船员全部遇难。
在最初停运的日子里,境内外的不少船员情绪激动,并非只因对中国船员被害的震动,更关键在于大家担心依靠湄公河讨生活的“生计”彻底断送,未来一段时期内将失去经济来源。
“以前我们不是不想离开湄公河,只不过很多货船都是依靠国家政策贷款、亲戚筹借等方式购买的,由于投资巨大以及运营执照的限制,离开了航运,没资质做也做不来其他事情了。”货船王船主说。此前,他所拥有的几乎每艘船都曾被武装分子拦截、搜查、抢劫或劫持过,但从未遇到人员伤亡。
10月16日,在中国政府及多方努力下,滞留泰国的首批中国货船返回关累港。欢迎仪式热烈隆重,但无论是水上的船员,还是岸上的居民,心头忧虑难消。
“日子该咋个过,还咋个过。总不能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一辈子的生计。”“老船长”吕华荣抽了口烟,这样对儿子讲。
联合执法的挑战刚刚开始
吕国庆不太赞同父亲的话。但未过多时,恢复通航的日子悄然而至。
经过多方努力,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首航仪式于12月10日在关累港码头举行,10艘商船跟随联合巡逻执法船一同起航出发,吕国庆的“顺安6”号货船被幸运地列入其中。
次日,沉寂了近两个月的泰国清盛码头,因为迎接中国商船的到来而再度繁忙起来。“清盛港欢迎中国商船”的标语十分醒目,中泰两国国旗在码头边迎风招展。
“出发前很忐忑,我兄弟和其他船员的遇难让我有心理阴影。”曾经遭劫的中国渔民黄星强说。不过,跟随联合执法船通过湄公河时,他看到两岸老挝、缅甸居民欢呼迎送,压力自觉减轻不少。到达清盛码头后,黄星强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一位船长形容道,他在湄公河上航行了18年,这次是心里最踏实的一次。另一位船员家属则感慨说:“只有国家重视,这条黄金水道才能持续下去,船员们和政府十几年来的努力也才不会付诸东流。”
然而担忧仍然存在。泰国当地有舆论认为,四国常态化护航需要大量资金,而老挝、缅甸财力缺乏,而且湄公河流域部分地区黑恶势力猖獗,政府控制能力低下,可能影响联合执法的执行力度。
更现实的复杂性还在于:随着昆曼大通道、湄公河航运、空中航线的发展,毗邻金三角的西双版纳同泰国的人员往来将越来越多。由此,中老缅泰四国间在安全合作领域形成真正联动的努力才刚刚开始。
中国视角:阴霾下继续前行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陈娟发自北京 “一艘在境外水域搁浅的中国籍商船获救!”这是本报截稿前关于湄公河上中国船只的最新一条消息,也是自12月10日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队首航以来的第一次成功救援。曾在停运期静默的关累港,如今时时响起轮船发动机的轰鸣声,往日“黄金水道”开始再现繁荣。
不过,忙碌的船员偶尔还是会想起,这条河流两个多月前发生的那场梦魇:13名中国船员无辜遇难。
民众关注下的调查
“金三角地区惊天大血案,湄公河上飘满了中国船员的尸体。”10月9日,“我的地盘我的船”发布自己的第一条微博。
他就是吴德昌,在澜沧江-湄公河上漂流奔波了7年,与这条河流有着难以名说的感情。“10·5”血案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先使用网名“北纬21度1973”在天涯社区发布消息,成为第一个在网络上介绍“10·5”血案的中国船员。
一时之间,国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条河流上。对中国船员遇难的义愤,对金三角复杂环境的担忧,成为国庆长假期间中国网民的关注焦点。
急切的目光,当然也盯着中国外交部的表态。
10月9日,外交部在网站上发布官方消息证实了此次血案。同一天,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宣布暂停河道交通。不久后,由中国外交部、公安部和交通运输部组成的中国政府联合工作组在清莱府与泰国方面的专门调查组进行了会谈,双方表示将争取尽快破案。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张学刚教授看来,“10·5”血案是近十年来湄公河沿岸较重大、实施犯罪手段最恶劣、伤亡人数最多的案件。对以往既已存在的湄公河安全问题,他表示:“除非案件非常重大,引起最高层的关注和媒体的高度热议,以及民众压力,才会促使各国警方加速行动。这也是湄公河沿岸各国值得反思的。”
发人深省的诘问
血案成为了这条河流的拐点,湄公河从“黄金水道”迅速被夸张地称为“魔鬼水域”。直到12月10日,悬挂着中老缅泰四国国旗的五艘巡逻执法艇出现在湄公河时,人们的心才安定下来。
虽然对未来乐观,但吴德昌形容自己“曾经拥有且唯一拥有的世界好像在解体”,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叹气和在微博上发帖讨论。他的名字和身影频繁出现在媒体上,讲述着湄公河的过往与今夕。
“还有多少个像湄公河这样的安全隐患徘徊在我国周边地区?在周边国家的警方缺乏保护能力和保护意识的情况下,我们又该如何确保同胞在这些热点地区的自身安全?”清华大学公共外交研究室主任周庆安提出的问题,不仅仅是在询问公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