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浙江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6日11:34  观察与思考

  发挥高校在文化强省

  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楼胆群 黄鸿鹏 叶战波

  建设教育强省是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省必先强教,浙江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浙江素来是文化之邦、教育之乡,教育事业在浙江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社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省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省之路,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储备、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浙江省也提出了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高等院校处于文化发展前沿,是整个社会的文化高地,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次(扩大)会议精神,为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和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充分认识高校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责任

  大学在本质上是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承担着文化传承、文化启蒙、文化自觉、文化创新的职责和使命。现代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三种职能,这三种职能在整个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说到底都属于文化功能。人才培养即育人,本质上是以文化教育人,是文化的传承提升活动;科研,本质上是发现或验证新知识,是文化创造和创新活动;社会服务,就大学来说最主要和最根本的也是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文化功能是大学统摄一切具体功能的本质功能,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则是文化功能的具体化及其得以体现的三个基本途径。大学教育重在通过文化教化和文化启蒙,对人的能力、素质、精神境界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提升。有学者指出,大学归根结底的本质规定性,就在于通过一系列文化传承和文化启蒙活动,把那些在“自在的文化”如传统、习俗、经验、常识、天然情感等及自在自发的生存状态和活动图式中生存的个体,提升到在“自觉的文化”活动图式中自由自觉的生存状态,并使他们以自觉的文化创新去推动社会的文化进步,乃至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相应地,大学的建设,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文化建设,是一种文化氛围和文化育人环境的营造活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是高等院校的分内之责、使命所在。各级各类高校理应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文化强省建设,结合实际落实好“三大体系”、“四个强省”、“八项工程”和“十大计划”各项任务,成为引领文化建设的高地、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排头兵、文化创新的策源地,为推进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建设发挥重大作用。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才是最基本的。”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社会思潮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发展格局。高校是各种社会文化思潮交流、交锋、交融的前沿,较之其他社会群体,它更具开放性、包容性、活跃性,高校师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更加明显,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任务更加艰巨。高等院校要自觉承担起传承文化思想、引导文化方向、传播文化理念、整合文化冲突的责任,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决定》要求,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为根本性、长期性的任务,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学科建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与学科建设,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要认真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完善课程设置,健全考核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组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坚定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振奋广大师生的精神状态。广泛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推动广大师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努力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理论武器。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自然科学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六中全会《决定》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作为文化产品创作发展最主要的领域之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强调要“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认真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认真实施文化研究、文化精品工程等,紧密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浙江特色,建设一批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发挥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示范引导作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品牌建设,继续实施省级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认真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研究工程,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更好服务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

  切实抓好文化人才培养和造就

  文化人才和文化名家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省委《决定》提出要实施文化人才工程和文化名家造就计划,这是浙江省加强文化人才培养的重大项目。我们要加大对新闻、艺术院校和学科的支持力度,切实抓好文化人才培养和文化名家造就,扩大浙江学者和浙江学术影响力,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这里,还要重点介绍一下国家“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是中组部、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实施的选拔培养理论、新闻、出版、文艺等方面骨干的人才工程。该工程自2003年实施以来,覆盖面逐步扩大,将宣传文化领域的经营管理和专门技术人才纳入工程培养。到2020年,选拔培养“四个一批”人才要达到2200名。文化名家工程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十二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2011年3月,中宣部、文化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社科院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文化名家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这项工程。从2011年开始,每年要确定一批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和文物保护、文化经营管理、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名家,对他们开展创作研究、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开展学习调研和考察采风进行资助,鼓励支持文化名家发挥智库作用,宣传推介文化名家优秀成果和先进事迹,助力文化名家成长。随着这项工程的推进,到2020年,由国家资助的文化名家计划达到2000名。高校要为文化领域拔尖人才申报这两项工程积极创造条件,使浙江省有更多文化人才进入这一行列。

  着力培育大学文化和校园文化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又对社会文化起反作用。大学文化是一个丰富、系统的体系,涵盖物质文化、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三大类型,表现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形象文化等等形态。他们既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又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构成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我们构建大学文化,既要注重大学精神的塑造,包括校训、校风、价值、理念、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标识系统的凝练设计和宣传,也要在制度上予以贯彻和保证,从物态环境上予以呈现和展示,从整个知识传授和学术探求过程中予以渗透,更要在全体大学人的一切活动和日常行为上予以践行。长期以来,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种片面的认识,大学文化建设被理解为课堂知识传授之外的一些添加剂和文化调料,例如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学术讲座等。西方教育家倾向于认为,大学的本质,在于把一群优异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励,产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因此,理想的大学是一个全方位育人的文化场所,是一个学生可以在其中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由探索、自由读书的“大图书馆”。要真正回归大学的文化本质,就必须走出狭隘的、表面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变狭窄的“校园文化”为宽广的“文化校园”,使人文教育和文化启蒙渗透到高等教育的所有专业和所有层面,培养学生的现代人文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自由本质,从而建构全方位的育人文化场景,构建一种全方位、深层次的大学文化格局。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突破5亿,居世界第一,普及率接近40%。高校师生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也是网络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在网络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正确地认识网络、对待网络和运用网络。(楼胆群:中共浙江省委讲师团办公室副主任;黄鸿鹏:中共富阳市委宣传部教育科科长:叶战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相关专题 观察与思考

更多关于 文化 战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