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制造技术创新发展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6日13:18  观察与思考

四、中国制造技术创新发展的目标、举措和要素

  实现制造强国的标志(目标)主要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处于世界前列,国际市场占有率居世界前位;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资本、技术和品牌输出能力,进入世界500强的跨国经营大企业集团;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优势产品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拥有若干世界级制造技术创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出有力举措进行攻坚:

  1. 推进制造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实现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深度融合,使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大幅度提高,提升智能化水平。推行节能减排,推广清洁生产方式,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发展绿色制造。

  2. 夯实产业基础。瞄准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的需求,解决轴承、齿轮、液压件、气动件、密封件及大型铸锻件等关键基础件发展滞后的问题。针对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高速超高速切削/磨削等基础制造工艺,发展高温合金、轻结构合金、精密合金、耐腐蚀合金、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功能材料、表面介面材料等先进基础材料的高效、精确成形和处理工艺。

  3. 大力提升制造产业,支持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围绕新能源发电设备、智能电网设备、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开发处理设备、海洋工程设备、智能制造装备、工业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及其制造设备、信息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物联网设备、先进普惠医疗设备、新能源汽车和先进运载系统等,大力提升制造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进程,尽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产业。

  4.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支持一批具有明显优势的制造产业和大型龙头企业,扶持一大批具有创新活力和竞争优势的中小制造企业,加大投入、优化结构,提升中国制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著名品牌的影响力,使国际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重点推进清洁高效发电设备、交直流超高压输变电设备、煤炭综采设备、工程施工机械、港口机械、轨道交通等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率先突破,由大转强。

  5.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清洁高效发电设备、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冶金成套设备、大型石化和石油钻采设备等重大成套装备、高技术产业所需装备的自主化进展。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建立健全制造技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建设高水平企业技术中心、工艺示范中心等,并与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紧密的产学研产业创新联盟。强化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整体提升我国制造技术和产业的创新能力。

  6. 整合区域制造技术与产业资源优势。在制造产业集聚区和中心城市建设各具特色的设计研发、教育培训、技术标准与测试、工艺技术示范、信息数据与云计算、咨询、会展服务等区域中心,提高我国制造产业集约发展能力和水平。

  创新、人才、体系、机制、开放是路线图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

  创新─是制造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必须重视原始创新。没有原创突破,难以在全球竞争中引领世界市场。原始创新多基于基础前沿研究的突破,需要多学科交叉。集成创新是当今制造技术创新的重要特征,系统集成也已成为装备制造的必然要求。在重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注重集成创新,提高先进制造技术的系统集成能力。需要重视和加强转化研究,及时有效地将基础、前沿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转化为原创技术突破和应用。

  人才─路线图实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制造技术,需要一批领军人物。学科交叉、技术融合已是制造技术创新发展的特点,复合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各类人才和团队间的交流合作,对于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尤其重要。制造技术,没有大批技能人才,创新活动难以物化成产品、装备、系统、生产线和大型工程。高技能人才缺乏,已成为制造产业发展提升的瓶颈。

  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工程教育的改革创新,任务紧迫。应致力于创新思维培育,有利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有利社会创新氛围的形成。工程教育在拓宽知识基础的同时,必须改变轻视实践、忽视工程能力培养的倾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智能结合,注重能力培养。还应该形成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制度和社会氛围,使制造技术人才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

  体系─是路线图成功实施的组织基础。必须尽快改变目前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单元缺位、错位的状态。对制造技术和产业发展重要的关键、基础、共性技术应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组织创新联盟联合攻关、共创共享。产学研用技术创新联盟应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形成合力、共享资源和成果。防止联盟概念泛化、流于形式。也要防止“创新联盟”异化为争取国家项目、分享国家经费的工具。还应有技术服务创新机构的功能设计,为中小制造服务企业发展服务。

  机制─是路线图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制造技术与产业创新活动的活力、创新成果的涌现,有赖于创新机制的完善,有赖于创新环境的建设。要建立导向正确、激励有效的机制,着重鼓励原创突破、鼓励转化、集成、应用,鼓励青年人才成长。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崇尚创新的氛围和环境。同时,大力提倡和鼓励淡泊明志、潜心研究、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和精神。在技术创新中,鼓励自主创造、公平竞争、开放合作、注重实效。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于创新型企业和创新业务领域,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着力于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企业成长的环境。

  开放─是路线图成功实施的基本方略。自主创新,决不能异化为“闭门造车”。只有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借鉴国外、立足自主,制造技术的创新活力方能得以激活并充分发展。国外专家的智慧、国外的优秀团队、国外的研究资源、国外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我们都应充分吸收和利用并可作为自主创新的起点。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中坚持自主创新,这也是发展制造技术的基本方略,决不能动摇。

  五、政策建议

  面向2020年,制订中国未来20年先进制造发展规划。将技术路线图提出的影响制造业发展的8大科技问题及11个领域中拟订的关键技术和目标,纳入国家现行的各类科技计划。

  完善财政、金融、税收、政府采购等政策,激励社会、企业支持投资发展创新制造产业。如继续完善落实机械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的经费以150%抵扣企业所得税的政策,依法保护知识产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国家设立基础零部件、基础制造工艺、基础材料(简称“三基”)发展专项基金。夯实制造产业基础,突破发展瓶颈,扭转“三基”发展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

  针对制造行业的基础共性技术,可选择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产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力量,组成研发中心,按公益性研究机构的机制运行,为全行业服务。各级政府需制订有利于这类企业创业和成长的政策,如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借款风险补偿基金、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等。在中小机械制造企业集聚的地区,建设一批公共测试实验、设计研发平台,网络数据库与云计算中心,共享的高端工艺、测试装备,示范工厂,培训中心等,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创新技术支撑。

  人才是强国之本。既需要从事基础前沿研究的科学家,也需要从事技术应用创新的工程师,还需要更多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我们不仅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要注重优化人才结构,发展终身继续教育,适应制造技术创新和制造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要。要科学设计机械制造行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制度。为潜心钻研技术和管理的优秀人才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提供相应的待遇。坚持重德才、重能力、重实绩的考核标准,不因文凭、外语而埋没创新人才,更不应千军万马“奔仕途”。

  浙江制造业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民营制造企业强大,市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强,机制灵活;产业区域集聚特色鲜明;产业结构提升空间和潜力大;政府工作定位比较正确,服务意识强;政府财力和民间资本比较雄厚。在实现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中,浙江可继续走在前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一个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对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发展、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不可或缺。先进的、充满活力的制造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将给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的动力。期待路线图的实施对创新跨越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期待浙江制造在实现跨越发展中发挥引领带头作用,期待中国制造技术自主创新和制造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作者: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本文系作者在第六届中国民营经济科学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