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对话》节目“经济变革中的德国选择”将于2012年1月15日晚21:55在CCTV2财经频道播出)
《对话》主持人:季小军
主嘉宾
德国前总理 格哈德·施罗德
对话嘉宾:
梅兆荣 前中国驻德国大使
顾俊里 中国德国研究会会长
史世伟 对外经贸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
杨 军 新华都商学院院长助理
受欧债危机影响,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国家的经济急转直下,德国总理默克尔称:欧洲正处于二战以来“最艰难时期”。当欧美各国正在与经济衰退作斗争之时,德国经济却被称为“一枝独秀”。
继去年经济强势反弹之后,德国经济在今年继续保持着强有力的增长势头,全年经济增速预计将超过3%。德国中央银行6月份发布的报告认为,“德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全面好转阶段,整体产能已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7月底,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欣慰地表示:“德国已度过经济危机,现在形势比危机前更好。”
那么,德国经济为何能一枝独秀?为德国摆脱高福利负面代价以及经济实力奠定基础的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也许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他被称为“改革总理”,执政期间,对德国社会经济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这位德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总理,曾与布莱尔、希拉克并称欧洲三驾马车,共同奠定欧洲一体化的格局。
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高端工业地位,使德国与欧洲其它国家的产业“空心化”形成鲜明对比,工业制造是如何为德国社会积累财富的?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传统高端制造业为德国贡献了29%的GDP,这对中国的产业升级有什么启示?而当下中国经济的去实业化趋势又该有何警醒?2012年1月15日德国前总理 施罗德做客《对话》谈“经济变革中的德国选择”。
【为什么中小企业是称霸全球的德国制造业 “隐形冠军”】
众所周知,德国是一个制造业强国,如奔驰、宝马、西门子、大众、拜尔、巴斯夫这些名字都可以说是如雷贯耳。而全球500强企业当中,仅有37家来自德国,那又是什么让德国成为了一个制造业强国呢?
施罗德:我觉得讲的很有道理,刚才提到了一些家喻户晓的大公司的名字,包括西门子、大众、奔驰,说的都很对,它们都是很棒的公司,在各自的层面上都具有领先地位。但是德国不仅有这些大型的跨国公司,真正支撑德国经济结构的恰恰是中小企业。例如机械制造,他们极具创新性,注重研发投入,尽管不是风险公司,但往往在市场上居于领先定位。它们非常成功,是他们成就了德国的强大。
除了那些已经如雷贯耳的企业巨头之外,就连一些小的企业生产的非常简单的产品,例如螺丝或者是螺母,都能生产的非常地出色,被称为是德国制造业中的“隐形冠军”。在德国,有一种叫做“限大促小”的措施,它限制大企业的发展然后去扶持这些中小企业。当,主持人季小军问,为什么德国会推出这样的一个措施?
施罗德说:因为我们认识到创新,也就是市场上出现的新的东西,主要是来自于中小企业,企业做大以后,经常会产生官僚主义,中小企业注重经营的成功,对市场的反应更直接和迅速。因此,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非常关注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特别是让他们在科研方面居于领先,也包括在新产品和新工艺方面。因为德国是一个收入相对较高的国家,而这些收入是需要去获取的,我们只有做的比竞争对手更好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在研发方面领先,要比别人更快,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我们的高收入。
对于就业问题,施罗德在任期间也曾推出过一个措施非常有争议,叫“短工计划”。
施罗德说:德国当时的情况是订单不足,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做出反应,为了应对危机我们引入了短工,就是让雇佣工人留在工厂企业中,当然工作量不像以前那么满,之前工资的缺口由国家进行补贴,其结果是危机之后可以迅速恢复生产。因为我们没有解雇那些高素质的员工,而是将他们留在了公司中,所以可以立刻进行生产,现在德国失业率大幅下降,比其它欧洲国家大得多,这也与当时采取的措施有关。当然我们仍需继续努力,正如贵国一样,要解决那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在施罗德推出这些举措的同时,也面临许多争议。争议各方认为,这样的一个举措和决定、这样政府的一个干预模式可能都是违反所谓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
但是施罗德依然认为:“不能这样简单的概括,我们必须始终在政治干预和市场自由力量之间寻求平衡,现在金融领域面临的正是同样的问题,我们必须从雷曼兄弟银行和眼下这场危机中吸取经验,为金融市场制定更为明确的规则,我们必须知道的是经济充满了活力,如果社会发展也希望同经济那样充满活力,那么政治制度就不可能是静止的,否则的话就会产生摩擦损耗。现在我们的生产更为节能、也更加环保,也与德国进行的一场政治辩论有关,因为人们说不能够破坏子孙后代的生活基础,他们同样有权生活在一个宜居的世界上,这就是政治干预经济进程,从而达致平衡的一个例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