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艺术家首创“经纬雕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5日15:28  新民周刊

  石破天惊严友人

  “石”,确实破了;“天”,确实惊了,曾因“六十变法”而声名大振的雕塑家,十年后再次“衰年变法”,集毕生之功力的一击,首创了前无古人的“经纬雕塑”,以贵重金属来写意万年岩画,雕塑材料由铜铁石材,一变为金银宝石,其目光甚至穿越秦汉,直趋远古……

  主笔—胡展奋

  距上次报道《花甲新泥刀》五年过去了。年近七旬的雕塑家严友人仍在龙华。

  其须发仍然斑白飘逸,目光仍斗士一样精光闪烁,且身手更加穿越——

  仿佛是藐视“人生易老”的律令,老艺术家新枝吐奇,龙年之际突然发力,推出了一组大气磅礴而宝光四射的新年震撼《自然的手谕》。

  曾斟酌再三:将《自然的手谕》形容为“石破天惊”是否过于夸张?

  然而“石”,确实破了;“天”,确实惊了,曾因“六十变法”而声名大振的雕塑家,十年后再次“衰年变法”,集毕生之功力的一击,首创了前无古人的“经纬雕塑”,以贵重金属来写意万年岩画,雕塑材料由铜铁石材,一变为金银宝石,其目光甚至穿越秦汉,直趋远古……

  “贵重到极致,又高古到极致!”——“以极端的稀缺表达极端的原始!——这是川流不息参观严氏新作的业界同行的共同惊叹。

  他的作品陈列室紧挨着他宽敞的创作室,步入陈列,可谓光怪陆离,纷红骇绿,那尊《远古的性》首先令很多人浮想联翩,甚至局促不安。

  乍看有点莫名,细看哑然失笑:似乎是个先民在和某兽敦伦,阳具极其嚣张威武,严友人解释说,原来的岩画图形就是如此,他只是把它“三D”了。关于性,一万年前的先民和我们差异很大,在他们(她们)的道德观念中,与自己喜欢的宠物亲昵,并没有什么可耻的,甚至是一种生活常态,为了垂训后代(或者昭示后代?),他们不惜在工具条件如此落后的状态下,把与兽敦伦的形象刻上崖壁。

  古人类遗留在岩石上的画面,最早的据说已有四万年的历史,人称“画在崖石上的史书”。中国历代的书籍,往往只记载各代帝王的生活情况,很少反映我们先民的日常生活。然而,在岩画中却可以看到:反映社会生产的,有狩猎、放牧、农耕;反映宗教信仰的,有祖先崇拜、祭祀仪式;反映日常生活的,有村居嬉戏、男女交媾、群落舞蹈等,内容无比瑰丽丰富。大约三年前,一位朋友给严友人带来了一叠岩画拓片,敏感的艺术家立刻为之兴奋,为之迷沉,“初民如何看待死亡?如何看待生命繁衍?如何感受天象示警?……” 那些日子里他的想象空间全部打开,几乎废寝忘食地欣赏、解读着,恨不能穿越到万年前的初民社会……他发现,他手里的岩画,其实已经发展到由“画”入“字”的过渡阶段,或者是一种“亦画亦字”的过渡性符号,虽然是扁平的二维线条,但只要加上一条“三维”,它们就可以从峭壁上走下来,变成立体的直观的活色生香的雕塑了。

  问题是,把扁平的二维改造成三维立体是最难的,既要还原原貌,又要大胆想象,更要符合历史,他为此阅读大量的资料。在运用材料和雕件尺寸上,他可谓殚精竭虑:一,若追求雕塑的“唯一性和珍稀性”,则还原岩画目前最好的方法只能用不可复制的珍稀材料,鎏金金属丝、镀银金属丝和木化石最先进入他的视野,纯金和纯银都太软,普通金属丝又易锈蚀,故而鎏金镀银的金属丝比较理想,经过特定的工艺手法,三维的经纬乱码元素,犹如指纹般不可复制。

  其次,与经纬雕件结合的木化石也无法仿造,即令造假也容易鉴别,为了追求“唯一”且防伪,严友人不惜血本,甚至启用了珍藏的“玉质恐龙蛋”;二,追求以“极繁的手法作极简的表达”,力避精雕细刻,把贵重的金属和玉石作粗犷随机的处理,以产生原始稚拙返朴归真的历史感。

  比如,“盘古”高53厘米,中空,全身由鎏金铜丝编织,所谓“咫尺天地,缩龙成寸”,开天辟地的“盘古”胸腹间天梯巍然,云阶高耸,如神话所载,天怎么长,他就怎么长,惟大地无比广袤坚实,盘古“蛋定”地蹲踞在“蛋”上,目空万里而心驰八极。如果观赏者知道盘古的无比高大而将自己想象成芥子般地仰望,则会觉得盘古越来越高而与之相期云汉……

  整个雕像用鎏金的金属丝手工编织,编织手法极其繁复,但问题是,这个孵育盘古的“蛋”才是罕见的、唯一的!它的历史起码是两亿年,比盘古不知要早多少,不但是真正的蛋,而且珍稀得“空前绝后”,严友人说,世人但知石质的“恐龙蛋”珍贵,岂知世上还有大陆所没有的“玉质恐龙蛋”?!换句话说,由于“亿载难逢”的机会,一些恐龙蛋只在某些太平洋群岛特殊的温度和压力下才演化成了一枚完整、半透明的玉石!其蛋壳、蛋黄和蛋清层次分明,清晰可辨,由于玉髓的透明性,更为骇人的是蛋壳里即将孵化的“小恐龙”的骨骼或羽毛历历可数,就稀缺而言,它几乎是无价的!

  被他称为前无古人的“经纬雕塑”,常人都无法想象他是怎么创作的,用铜丝或钢丝一根根地拗捏、扭勒?经纬、经纬,难道真像编织毛衣一样地频频穿针引线?这究竟是什么风格?

  严友人说,这种手法叫“挪用”和“拼贴”。若用学理解释,“拼贴”带有现代主义标签,而“挪用”则具备了后现代艺术的特征,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艺术方法,“挪用”就是利用已然存在的图式、图像和现成物品来进行创作,在这里,我借鉴了远古的岩画和现代的编织艺术,完成了和木化石、玉髓蛋的拼贴,所谓“挪”而“用”之,“拼”而“贴”之,天然成趣,岂不快哉!

  类似的制作,笔者只看过一次,印象深刻,那就是扎扎实实地把固定好的模板一经一纬地用“尖头钳”穿插编织,那是一种日日夜夜地煎熬性劳作,虽然艺术家自称“反精致、反精准、反精细”,但经过无数次的纠结和缠绕后才基本成型的圆雕件其实恰恰符合整体把握的“大精致、大精准、大精细”,然后热处理、打磨、烧焊、淬火、鎏金或镀银、镀铜,功夫之大,为之浩叹——只觉得近20件雕塑系列取名《自然的手谕》那是太确切了,“生死心切”的生命经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大沉淀后,选定了一个炉火纯青的表达者,请他以独家的金属编织完成三维空间的实体圆雕,然后用亿万年的木化石、蛋化石与之相互拼接、镶嵌、穿插、体现出雕塑形式的涂鸦古风,材质贵重而毫无奢华,物性醇厚而心性超逸,这难道不是日月的感召和天地的密诏吗?

  他快七十了。年近七十的雕塑家从远古走来,从荒原走来,从人类最古的岩画走来,本身不就是一尊横亘岁月而又艺术不老的浮雕吗。■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更多关于 雕塑 艺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