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大别山区 走向春天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9日17:58  瞭望

  大别山区

  走向春天

  正如时下的季节,走过冬天,春天的气息已迎面而来。在这大山深处,最不幸的人也未丧失他们的希望,更有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尚前名姜刚

  大别山区身上一向有两个著名标签,一是“红”,二是穷。

  以大山腹地、皖西边陲的金寨县为例,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10万儿女参军参战,贡献了1万多革命烈士和59位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为根治淮河水患,国家在金寨县境内兴修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淹没三个经济重镇和10万亩良田、14万亩经济林,10万群众移居深山。

  近年来,作为淮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区,金寨又不得不牺牲库区旅游、水产养殖、矿产开发、乡镇工业等优势产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龙年春节期间,《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大别山区看到,由于中央支持和地方努力,这里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部分地区仍未能摆脱贫困。2011年中国宣布上调国家扶贫标准线后,金寨和同属皖西的邻县岳西贫困人口从约12万扩大至33万,加之因灾、因病、因子女上学返贫现象较为突出,扶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

  但正如时下的季节,走过冬天,春天的气息已迎面而来。在这大山深处,最不幸的人也未丧失他们的希望,更有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不幸与幸运

  冬日,山区的白天格外短,到达金寨县古碑镇司马村,还不到下午5点钟,天色就已暗了下来。

  即使如此,走进苑德铁临山而建的家,屋里的漆黑一片还是让人有些不适应。苑德铁打开了屋里的白炽灯,“一般这个点我们在屋里不点灯,可以省点电费。”说话的时候,他的脸上浮出一丝羞涩。

  和一般人相比,苑德铁无疑是不幸的。一大家子的担子都扛他一人身上,妻子和一个哥哥患有精神疾病,两个孩子未成年,另一个哥哥和嫂子车祸去世后还给他留下一个需要抚养的孤儿。

  发黄的灯光下,土墙灰瓦显得昏暗,黄泥地面有些潮湿,堂屋里杂乱地摆放着一些家什器具,最值钱的是一辆已经骑了多年、满身泥土的摩托车。在山区,这是村民走出大山最重要的工具。

  堂屋的东边是苑德铁的卧室兼厨房,一张床,两个土砌的灶台,屋内堆起近一人高的木柴,兼做饭和取暖之用。

  到了晚上,苑德铁还要把家里养的猪仔牵进来,让它与主人同睡一屋。尽管屋外另有猪圈,但猪是这个家庭最重要的“硬通货”,搁在外面,苑德铁不放心。

  过年前,他把家里以前那头肥猪杀了,一半拿到街上卖了,一半留着过年,犒劳自家过去辛苦的一年。

  除了养猪,他家仅有1亩多地,主要经济来源靠他在周边打打零工,一家人全年的收入也就1万多元。

  三个半大孩子的卧室在堂屋的西边,共用一个床铺,几张单薄的被褥脏得有些发黑。山区的冬天很冷,屋里又四处漏风,三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或许可以暖和一点,“夏天也不好过,经常有各种虫子和小动物爬进来,还进过蛇。”苑德铁说。

  金寨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刘泽祥告诉本刊记者,作为一个集老区、库区、深山区于一体的县,金寨有66.7万人,经多年扶贫攻坚,解决了大多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但受区位、自然条件等多重因素制约,至2011年底,人均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仍有18万。

  “像苑德铁这样的家庭,镇里还有不少例,都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对于各级政府来说,这类家庭的脱贫难度非常大。”他说。

  不幸中的幸运是,苑德铁是县委书记结对帮扶的对象,不时会有外人来这里看望和慰问。见过的生人不少,但看到北京来的本刊记者,苑德铁还是显得有些忐忑不安,甚至都不太敢正视记者的眼睛。有时候说话的声音太小,要问几遍才能听清。

  对于自己的处境,苑德铁感到有些无奈,“家里从孩子到大人都需要照顾,我连出去打工都不行。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们能快点长大,早日挣钱养家。”

  新楼与土路

  走进郎远泉的家纯属偶然,因为再往前,汽车就无法前行了。

  从金寨县桃岭乡赵院村村部到山中的路上,司机都在“抱怨”:“早知道要是这样的路,就不把车开进来了。”除了开始的一段水泥路外,一路都是狭窄崎岖、坑坑洼洼的土路,有些路段宽仅约2米,还不时有行人、牲畜、摩托车和农用车出现。

  本刊记者本拟到山最里边看看,但颠簸了好一阵,再也无法前行,便半途来到了郎远泉家。

  这是一栋新建的两层小楼,2011年9月才入住。郎远泉说,盖这栋楼一共花了16万多元,虽然还向别人借了近7万元,但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我每年都外出打工,去年一年有两三万块钱的收入,用不了多久就能把欠账还清了。”

  郎远泉最发愁的还是家门口这条路。“太难走了,出入只能骑摩托,每年都有人出事故。要是一下大雨,路就被冲毁了,根本没法走,就盼望能早日修条水泥路。”

  从他家到村部,不到10公里的距离,即使是开车,也要用近1个小时。

  采访中,金寨县副县长汪承平向本刊记者介绍,“十一五”期间,为改变贫困山区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在全县境内推行连片整村扶贫开发战略,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村均综合投入超过120万元,共修建水泥路638公里、当家塘96口、教育危改45所小学近1.2万平方米。

  “通过这些措施,山区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必须承认,在大别山区,由于山区、库区等特殊情况,各级对农村的一般性投入难以根本解决这个重要问题,因此像赵院村这样路况的村子还有很多。”他说。

  对此,桃岭乡王同明乡长深有同感,“一方面由于农民居住分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线长面广成本高,例如在平原地区修一公里水泥路可能只要几万元,而在这里,可能就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

  他告诉记者,去年全乡一共才修了8.9公里的水泥路,每公里的成本是23万元,8个村平均下来每个村才1公里。

  “另一方面,山区、库区自然环境恶劣,已有的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经常出现路修好了没多久,就被水冲毁了的情况。”他说。

  近年,为支持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国家出台了村村通公路工程,但一般只能保证通到行政村部,而像赵院村这样的山区村农民居住分散,有的地方只有两三户人家,目前阶段的村村通公路工程,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农户的需求。

  赵院村的一位村干部私下里向本刊记者透露,当年搞村村通公路工程的时候,为了能多修些公路,村里想了不少法子,甚至包括一些“歪”主意。

  “因为按规定路只能修到行政村部,为此我们还临时将村部搬往自然村里,目的就是希望能往村子里多修一段路。”他说。

  扶持与互助

  洪时德是同心村里的名人,他有高中学历、能说会道,他带领的扶贫互助资金合作项目让许多村民摆脱了贫困。

  同心村坐落在岳西县青天乡西北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在实施互助资金项目试点以前,这里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多数农民一年忙到头,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一些村民也想投资搞点种养业,却拿不出启动资金,你也知道,农民自己去贷款基本上是贷不到的。”洪时德告诉本刊记者,早年他和许多乡亲一样,过着“生活无着落,生产无资金,发展无信心”的穷日子。

  2006年,国家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启动,同心村新民组通过公开竞标,成为安徽省最早的互助资金试点组之一,首批获得安徽省财政扶贫资金2.6万元。这个互助资金试点组吸收成员13户,每户投入了500块钱作为互助金。同时民主选举产生了互助资金共管小组,负责资金、项目及有关事务的管理工作,洪时德正是这个小组的组长。

  “这些资金只能借给互助组的成员发展农业生产,等他们把东西卖掉,再把钱还上,适当交点占用费就行。”洪时德介绍,收取的费用一般按照4:4:1:1的标准进行支配,40%作为增加的本金,40%作为共管费用,10%用于公益金,还有10%用于风险金。

  第一笔资金借给了新民组村民王后坎。王后坎家过去是特困户,家里有2个智障哥哥,3个女儿都在上学,妻子长期生病吃药,全家人挤住在3间土坯房里。沉重的生活压力一度让他意志消沉,无心发展生产,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当王后坎加入互助资金合作小组后,小组根据他家人口多的特点,建议他贷款养牛,还特意请了“牛经纪”为他挑选了2头母牛,聘请乡兽医站专家做他的养牛顾问,提供技术指导。

  现在,王后坎家养的牛已有十多头。他还利用牛粪搞循环发展,种起了12亩高山蔬菜,15亩茶叶,8亩桑园,6亩中药材,年纯收入四五万元。家里盖起了两层小楼,买了摩托车,还招来了上门女婿。

  由于深受村民欢迎,2008年,新民组互助资金进行扩户。“登记那天,村民从四面赶来,场面比娶媳妇还热闹。许多村民因配套扶贫资金有限没能加入,硬是要将互助金塞到我们手里。”洪时德回忆说。

  2010年,在政府30万元配套扶贫资金支持下,同心村的互助资金组织规模再一次扩张,范围扩大到全村16个村民组111户,成立同心村扶贫互助社。

  到目前为止,同心村扶贫互助社共发放贷款约86万元。因其带动的发展,全村贫困人口比例下降到40%以下,有24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尽管规模一再扩大,暂时仍满足不了更多农民强烈的入社愿望,全村还有160多户农民提交了入社申请书。

  “扶贫互助资金项目这几年发展很快,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始终把焦点放在最贫困的农民身上。”洪时德对本刊记者介绍道,互助社有严格的规定,即其中贫困户必须达到总参与户数的60%,每一年社员借款总额的30%以上必须要借给贫困户。

  “扶贫互助是我们的信条,任何时候都不能变。”他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