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专家评《上海公报》意义: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2日11:51  CRI透视中国
陶文钊先生 陶文钊先生

  摘要:今年2月28日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四十周年纪念日。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陶文钊撰文指出,《上海公报》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在国际上确立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四十年来的事实证明:中美友好和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可阻挡,不可逆转。

  今年2月28日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四十周年纪念日。四十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抓住机遇,作出决断,实现了尼克松对中国的破冰之旅,发表了中美《上海公报》,打开了两国关系。四十年后,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公报,更清楚地看到它的深远意义。

  首先,尼克松成功访华和《上海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两国关系从此结束了二十年的对抗和隔绝,向着解冻、正常化转变,开始了新的篇章。此前的二十多年中,美国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两国之间非但没有外交关系,连经济和贸易关系都没有,也没有人员往来。在1972年发表的《上海公报》中,中美双方确认虽然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扩大两国各个方面的交流,发展双边贸易,为两国关系开辟了新的前景。可以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正是《上海公报》开启的,双方以后发表的《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都可以说是《上海公报》的延续和发展。

  其次,《上海公报》对于在国际上确立“一个中国”的原则至关重要。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台湾问题。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国政府一方面以对台湾的经济和军事援助重新介入中国内战,把台湾作为遏制中国的桥头堡,另一方面公开提出和坚持“台湾地位未定论”,在国际上制造了许多有关台湾问题的迷雾。在《上海公报》中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对于在国际上确立“一个中国”的原则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与台湾关系密切的日本,尼克松又表示要把日本看好了。这无疑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可以说,从那时以来,“台湾地位未定论”在国际上就失去了势头。不管台湾岛内有谁怎么闹腾,但所谓台湾“独立”、“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以及各种变相的方案在国际上再也掀不起风浪了。

  另一点值得重视的是,上面引述的美方声明那段话成为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阐述。直到现在,美国政府和学者要讲“一个中国”的政策仍然要回到《上海公报》上来。“一中政策”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而《上海公报》奠定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

  第三,《上海公报》的发表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首先,它改变了中国在对外战略上同时存在多个敌手的状况,明显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其次,1971年下半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及中美关系解冻这两件事情,对中国的外交产生了相当的拉动作用。一些本来犹豫观望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最突出的例子是日本受到“尼克松冲击”的影响,于1972年9月与中国建交。

  第四,中美关系的解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首先,中美关系解冻使亚太地区的局势从整体上得到缓和。其次,当时正是冷战的高峰期间,中美关系的打开促使了美苏关系的缓和。1972年5月尼克松访问莫斯科,与苏联领导人签订了《反导条约》,对于冷战时期及冷战后世界战略平衡起了一定作用。

  如今,距离《上海公报》发表已过去了四十年,虽然中美关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但两国关系的发展是当初最乐观的人也估计不到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四十年来的事实证明:中美友好和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可阻挡,不可逆转。中美关系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陶文钊

  责任编辑:陈雨、盛玉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陶文钊 上海公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