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监测设备何时才能“中国造”?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温香彩
中国小康网3月4日电 (记者鄂璠)历时4年修改后,PM2.5终于写入了“国标”,被纳入各省市强制监测范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随后,国家环保部网站正式公布了新“标准”,同时发布的还有与“标准”同步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对PM2.5的发布进行了规范。
这样的消息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温香彩感到了一丝欣慰,早在4年前的全国两会上,这位环保人就提出建议:尽快理顺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因为环境监测数据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三区九群”率先监察PM2.5
PM2.5 的“走红”实际上始自去年年底,2011年12月5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不足一公里,美国驻华大使馆每小时发布一次的PM2.5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12月4日下午19时,北京的PM2.5浓度为522,由于在美国使馆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中,最高数值只有500,因此不少网友惊呼“再次爆表”。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如今,PM2.5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
温香彩向《小康》记者介绍到,可能最先被要求披露PM2.5值的是“三区九群”,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及辽宁中部城市群、山东半岛、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陕西关中、山西中北部和乌鲁木齐城市群;第二步,要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推广;第三步,要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最后,才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全国覆盖 硬件需花费20亿人民币以上
谈及PM2.5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温香彩又显出一丝忧虑,她说,“我们做了一个估算,要实现全国性的监测覆盖网络,全算下来,PM2.5监测设备的硬件需要花费20亿人民币以上,而现在,国内PM2.5的监测设备和技术还主要依赖进口。”
温香彩呼吁,要大力发展国产的设备仪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环境空气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方法体系。
PM2.5监测设备何时才能“中国造”?温香彩认为,只要配以足够的资金支持,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监测设备技术的国产化,“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早晚有一天,PM2.5监测设备是会实现‘中国造’的,而这,也是我们环境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