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在浙江或福建某些地区试点自由兑换美元
专访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李稻葵:对国民经济的五点看法
年中物价应该最低,能降到2%多一点
中国小康网3月4电(记者 彭曌)今年两会期间,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任李稻葵告诉记者,他最关注的三件大事是:民生问题中最关注保障房的建设;金融方面关注银行资产证券化;第三方面是政府行为的转变,其关键是公共财政改革,尤其是地方财政改革。随后,李稻葵对《小康》记者提出的五方面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藏汇于民 浙江、福建可带头搞试点
针对目前我过外汇储备过高的状况,李稻葵对《小康》记者表示,高外储都是人民银行用人民币买来的,这笔钱短期来看是老百姓持有的对国家的债务,是债权,并且暂时不用付利息。这个过程中,央行不得以会超发货币。印发多了又担心物价的上涨,怎么办呢?央行又印票据,至少有5万亿。接着又提高了准备金率,把这个钱锁住,不允许这笔钱流通。
一方面老百姓都不愿意要美元,要结汇,央行不得不发人民币,把这个钱收起来,另一方面又担心人民币发多了以后大家拿钱去炒房子、炒黄金、买珠宝等等。怎么办呢?于是央行又发了很多债券,把这些钱给锁住。这笔钱要不要分给老百姓用呢?有人呼吁还汇于民,狭义的把钱分给老百姓是不可行的。如果把外汇分给百姓,相当于央行洒钱给老百姓。而通胀在一定程度上,与货币政策是有关系的。所以狭义的将货币散发给老百姓,于学理上、于操作层面都是行不通的。
广义上讲,藏汇于民就是正确的。把外汇储备拿出来,让老百姓用人民币兑换出去。把每年仅限兑换5万美元的限制放宽。但政府也担心这个放宽之后,会失去控制。怎么办呢? 李稻葵建议在浙江或福建某些地区做试点,让这些老百姓能自由兑换美元,出国融资。对家庭没有上限,但对整个省市是有上限的。
现在的百姓不愿意出国,5万美元的限制是很少有人知道的,他们认为国外没有投资的渠道和潜力。所以李稻葵希望浙江人、福建人尤其是温州人领头做一个示范。“他们有热钱炒我们的房子炒、我们的煤矿,有本事拿钱出去投资嘛。”
保障房应是一项长期可持续的资产
李稻葵告诉《小康》记者,他去年就提出,应当把保障房当成资产来做,不要当成一次性开支来做。保障房不仅仅是福利,而应该是整个国家(包括地方政府)调控产业、调控地区发展的最有利的工具。它是一项长期的可持续的资产。
油价、电价改革 年中最可行
2011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以稳中求进的基调,来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关于油价、电价等的改革问题,李稻葵对《小康》记者表示,调价应寻求最佳的时机。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年中(6、7月份)的时候物价同比应该是最低的,能降到2%多一点,这个时候推出能源型、资源型的价格改革可能是最可行的。
控制通胀可采用最低采购价格的限制
在2011年末,接受记者采访时李稻葵曾表示,当年平均通胀水平将控制在5.5%左右,而2012年将控制在2.7%至2.8%。通胀的原因主要是农产品价格,农产品涨价占到物价上涨的60%,仅猪肉这一项就占到了20%。食品价格的增长在短期内会放缓,放缓的原因是供给量增加了。
在李稻葵看来,短期内不必担心通胀问题,而应该关注另一个问题:怎样防止食品价格大涨大落。李稻葵的建议是在主要的农产品里面(包括猪肉、鸡蛋等)都采取最低的采购价格,用于保底。有人说农产品产量增长了会不易储存,李稻葵认为这不是理由——猪肉可以加工成肉松,鸡蛋也可以做成咸蛋。实在不行拿去支援越南、北朝鲜都可以。
人民币国际化的两大瓶颈:缺少对流,缺少质量
李稻葵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进程,未来5年是关键。
现在有两大瓶颈,一是缺少对流,光进不出,现在一搞人民币国际化,就是把进口的钱换成人民币,老外拿着人民币就到中国来投资,等于是把我们的外汇储备越搞越高。
二是缺少高质量的资产。咱们的A股自己都不信。国债券太少不够用,只占GDP的20%,才8、9万亿,远远不够用。“我专门写了篇文章建议,要大力增加国债券的发行,尤其是在香港”。
最后李稻葵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在未来5年应该能够取得实际性进展。
《小康》杂志社记者 彭曌 两会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