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我国改革已到十字路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7日00:46  央视《新闻1+1》

  解说:

  昨日,政府工作报告近70次提到“改革”,今天各界热议改革已成社会共识。

  人大代表 何达平:

  只有通过改革,不改革没有出路。

  国家发改委主任 张平:

  在改革的问题上我们会毫不动摇。

  解说:

  当年改革的前沿,今天又在孕育着什么样的突破?

  广东省省委书记 汪洋:

  我们现在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这些不同的利益群体对我们执政党和政府机关的影响。

  解说:

  20年前的谈话今天依然在激励着国家的前行。

  邓小平:

  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

  解说:

  《新闻1+1》今日“两会”观察——改革:让共识成为行动!

  (播放短片)

  人大代表 何达平:

  只有通过改革,不改革没有出路。

  人大代表 湖南省省长 徐守盛:

  我们要通过改革来寻求我们发展的动力。

  人大代表 张羡崇:

  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都应该加快步伐。

  白岩松:

  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今年2012年其实是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二十周年的纪念年,一个是邓小平的南方讲话,1992年。一个是在十四大的时候确立中国要走市场经济道路这样一个决定,那么也是1992年。我们该用什么样的一种行为去纪念这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呢?其实透过不管是昨天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近70次“改革”这个词,还是我们今天在采访的时候,代表委员嘴里都在不停地说“改革”,显然用“改革”来纪念这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是再恰当不过了。

  今天我们的节目首先来关注邓小平南方讲话20周年与“改革”正在召开的“两会”之间的非常有趣的一种联系,来首先走进正在召开的“两会”。

  (播放短片)

  国家总理 温家宝:

  改革开放是确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

  解说: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价格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政府改革,昨天很多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查找着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改革”这一词汇被使用的频率,整整70次,以极大的勇气进一步推进改革似乎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司法改革,教育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一个个标题凸显出舆论已经不单单关注改革的决心,而是改革要向哪里深入?

  国家发改委主任 张平: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的改革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改革措施,所以在改革的问题上我们会毫不动摇。

  解说:

  改什么?怎么改?共识需要尽快变成行动,这也是今日很多代表和委员们深入讨论的问题。2012中国的改革清单中几乎全部是焦点和难点。

  人大代表 刘小华:

  比如现在的政府审批制度的改革,下一步就是我们需要重点改革的领域,要把政府不需要管的事情尽可能地通过改革交给社会组织去管理。

  解说:

  昨天下午温家宝总理作完政府工作报告几个小时后,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就出现在了新闻发布会上,国有经济领域改革这也是眼下舆论极为关注的话题。

  张平:

  改革继续是我们能够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解说:

  面对资本市场,昨天列席全国“两会”的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明确表示:“主板退市制度有望今年上半年推出。新一轮新股发行改革也‘正在研究中’”。而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则更是今年改革的重点,今天下午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就表示,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增加直接税的比重,逐步减少间接税的比重。

  财政部部长 谢旭人:

  目前我们又在搞试点,进一步改善和完善增值税制度,将服务业的营业税改成增值税相应调减营业税。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有相当大幅度的减税,服务业税负水平会适当减低。

  解说:

  重民生、稳经济、促改革,2012改革需要迈出最关键的步伐。

  白岩松:

  改革对于中国人来说当然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了,如果从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算起,到现在陪伴中国人已经33年多了。那么为什么在进入到2012年,尤其在“两会”之前召开的这几天时间里头“改革”这个词如此之热?显然,这个陪伴了中国人已经三十多年的老词在这一波谈论的过程当中有了新意,并且有了人们新的期待。一说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家我就会想起一句“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一句话,但是前不久也有人非常带点轻松口吻的在谈论这句话,是,我们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似乎最近有点摸着石头摸得太顺溜、太久了,忘了是要过河了。真的是要忘了过河吗?其实不一定,共产党本身好像也已经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看,在去年建党90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的时候谈到了目前共产党面临的四个危险,其中第一个就是精神懈怠的危险,包括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等。那么“精神懈怠的危险”指的是,担心有一些人觉得我们已经改革了三十多年了,现在可以歇一会儿了,显然不行,如果当成危险的话就要去突破它。那么我们现在究竟要改什么?要怎么改?在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接下来的时候,其实在这次“两会”召开之前,政协大会的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在举办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有记者专门问到了邓小平南方讲话以及改革之间的关系。来,看看他是怎么回答的。

  (播放短片)

  政协新闻发言人 赵启正:

  二十年前,小平同志告诫我们,他说:“改革开放越前进,承担和抵御风险的力量就越强,我们处理问题要完全没有风险不可能,冒点风险不怕。”他还说过“改革要大胆和谨慎相结合。”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外的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更加坚实了;另一方面人们对于进一步改革的认识也越来越也共识。此时,我们重温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回顾90年初到今天的历程,使我们懂得深化改革的时机到了,我们会继续坚定地前进。

  白岩松:

  在邓小平进行南方讲话的时候,当时赵启正正在上海的浦东开发区做负责人,显然他对那段的历史以及改革所给中国以及浦东带来的变化当然感触是非常深的。其实在刚才我们听到这段话的新闻发布会上之后还会有外国的记者问到,那是不是也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等等,那么同样也会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是不是也要启动政治体制改革呢?这方面我们也要马上请教国家行政学院的教授汪玉凯,汪教授您好。

  (电话连线)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汪玉凯:

  你好。

  白岩松:

  其实大家似乎还是按照过去包括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这样一种思维在思考目前要进行的改革,我个人倒是觉得他可能已经跟今天不太相符了,应该马上要进行的是一个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管理在内的综合社会的改革,您是否同意我的看法,还是您觉得也要从政治体制改革单兵突进去思考这个问题?

  汪玉凯:

  我大体认同你的看法。我觉得中国的改革走到今天它已经不是某一项改革完全能够突进的,应该说是综合性的改革,但这种综合性的改革肯定有重、有轻,有重点在里面的。我觉得现在中国的改革本身来讲,包括昨天温家宝总理在讲改革的时候,也是强调比如说政府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但是他在讲政府改革的时候更多从政治角度切入的,他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一是要维护宪法的权威。从社会主义民主本身来讲,他强调了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而且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强调维护宪法的作用和权威的时候,强调我们要依法行政,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制这样一个方面来推进我们法律的建设,这证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不民主的问题,也确实存在法制权威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的问题。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我们政府要治理存在很多很多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同意你的看法,就是目前需要启动综合性的改革。

  白岩松:

  没错,我谈到综合性改革的时候,也是在您说的,一个是民主,一个是法制,另外我还要加上一个词,就是真正的进入到市场经济的良性一环,要加上“市场”两个字。好了,一会儿还会有问题要向您讨教。

  接下来我们要说,要让历史告诉未来,今天我们要关注二十年前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它跟我们今天是怎样的一种血脉联系?来,回到二十年前。

  (播放短片)

  解说: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可谓是多事之秋,先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发生剧变,紧接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诞生74年后也哄然解体。在中国1991年改革开放也进入关键时刻,此前的政治风波和持续两年多的治理整顿使那时的中国社会出现了避谈改革的思想,一些人的思想重新回到保守僵直的状态,也是在那一年《解放日报》四篇倡议改革开放的评论文章就遭到了一些理论家长达一年的批判。这些正是二十年前郑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一系列讲话的历史背景。

  二十年前的1992年1月17日,一辆专列带着一个老人的思索从北京出发驶向南方。期间,邓小平视察走访了武昌、长沙、深圳、珠海、广州,还有江西鹰潭,上海、南京、安徽蚌埠九个地方。那一年他已经88岁,那一次南巡“改革”多次被提及,在深圳考察期间,邓小平就坚定地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邓小平:

  中国这时候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动摇不得。

  解说:

  “改革开放胆子要放大一点,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发展才是硬道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把握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这些话都是那次南巡老人留给我们的财富。而他当年就表达过,整个改革开放过程都要反腐败,对共产党员来说,廉政要作为大事来抓,还要靠法制。

  邓小平:

  一只手抓改革开放,一只手严厉对待那些坏东西,毫不手软,两只手都要硬,软一点都不行,软一点都搞不起来。

  白岩松:

  邓小平南方讲话在整个中国改革的进程当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我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说1978年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是一个火箭,以改革开放的方式被发射了的话,到1992年的时候是二次点燃这个助推器,因此刨掉了过去的包袱,更加拥有了动力向上飞得更高。我们这二十年巨大的变化,其实都受益于二十年前邓小平的南方讲话。那么现在我们这个火箭在飞的时候,我们担心它的速度有点低了,我们需要第三次的点燃这个助推器让它再飞得更高一点。我们其实回头去看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中间有很多,比如说“不要吹嘘自己,尤其是报刊宣传要谨慎,多干实事,‘左’的东西在历史上很可怕……”

  尤其大家注意这一段话,“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不要像小脚女士一样……”,最后“恐怕再有三十年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从二十年前算起的话,也就是到了今天还没有完成三十年,我们起码还有十年要改革的空间。

  接下来还是要再次请教汪教授,汪教授。

  (电话连线)

  汪玉凯:

  你好。

  白岩松:

  如果说在二十年前邓小平南方讲话的时候要冲破的是姓社姓资这种思想解放的壁垒,就是过去的一种障碍,今天我们重新谈改革的时候要冲破什么?

  汪玉凯:

  我觉得今天我们面临的这个趋势确实和二十年之前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当时二十年前,邓小平南巡的时候总陷到一种姓资姓社的争论之中,有人甚至想动摇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那么在这样一种沉闷的气氛下,邓小平南巡,87岁的老人南巡以后改变了中国的意识,再次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阶段。

  现在我觉得我们又走到历史的关头,我们正在面临一种新的选择,就是说我们改革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以后,下一步决定我们从哪里走?是继续坚持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呢?还是用其它什么方法想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呢?确实是到一个十字路口,比如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现在已经困扰着我们,搞了好几年还没有大的进展;比如说政府自身改革,我们尽管搞了多次以后,但是收效也不是特别显著;比如说我们市场经济虽然践行了,但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个作用我认为还没有完全做到充分的发挥。所有这些观点都需要我们重新选择,所以在十八大之前,作为“两会”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是代表委员反映出的心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和十八大极其相连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正在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

  白岩松:

  好,非常感谢汪教授。

  其实毫无疑问,我们现在正是在一个累计共识的过程之中,回头看二十年前的话,我们感觉会很庆幸,当时邓小平虽然已经奔90去了,但是身体很好,表达的能力也很强。另外,他有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今天不能依靠哪一个人,而是更多的人形成这样一种共识,这样的话大家一起推着它向前走。

  接下来我们不妨回到其实中国改革的南风窗广东去,看看这次开“两会”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说什么。

  (播放短片)

  全国人大代表 广东省生长朱小丹:

  广东是靠改革发展起来的,改革是广东的根、广东的魂,就像20年前邓小平同志讲,不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到今天也还是这样。

  解说:

  昨天下午,广东代表团是今年“两会”第一批举办媒体开放日的代表团之一,吸引了数百名中外记者。面对媒体,今年1月刚刚上任、第一次参加全国人代会的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他的发言中说,他对总理报告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改革。

  朱小丹:

  当前广东深化改革的任务是全方位的,涉及到多个领域。但是在这么多的改革任务中,我个人理解最关键的改革是政府自身的改革。

  解说:

  朱小丹认为,当前改革最关键的一项任务还是行政体制改革,这个问题解决了多年,但直到今天改革还未完全到位。

  朱小丹:

  直到今天我们政府手上还有很多我们不该管、管不了和管不好的事情,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就是要解决进一步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这一轮的改革要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的作用。

  解说:

  最近《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宁要微词,不要危机”的评论文章,朱小丹对此深表赞同。他说,改革就会有微词,就会有阻力,但是不改革是最大的危机。

  朱小丹:

  那么现在当前改革最大的阻力是既得利益格局,而政府自身改革最大阻力也来自政府自身,就是那种和科学发展、和市场经济已经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行政权力配置结构和部门利益格局,就是这些东西不突破的话,改革很难深化,所以革命革到自己的头上对政府是一个大的考验,就是我们是真改革还是假改革,是口头上说改革还是实际上去促改革,这次是一次很大的考验。

  解说:

  广东的改革到底怎么展开?考验还在后头,在媒体提问环节,记者们仍就把改革的问题一次次提给广东省委书记汪洋。

  全国人大代表 广东省省委书记 汪洋:

  我们在解决利益格局影响改革的问题上,首先是要从我们执政的党和人民政府头上开刀。我想只要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的部门真正能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那些少部分人的利益。那么我们的改革就会往前迈出最关键的步伐。

  白岩松:

  其实汪洋这段话已经说的很透彻了,要从深层次的改革来说,首先要从执政党和政府的头上自身开刀开始做起。我觉得恐怕还要加上一个,那就是既得利益的集团以及个人,其实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如果要没有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栏目的开播,我今天不会坐在这儿,但是之所以《东方时空》能在那个时候开播是受益于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讲话。因此,经过了二十年我可能也成为了既得利益者当中的一员,但是这个时候所有的既得利益者恐怕都该思考我该做个怎样的既得利益者呢?是只让自己得利益还是敢于不去获取那么多的利益,让更多没有利益的人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最后形成全社会的一种共赢,因为更好的中国还在未来,而不仅是现在。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 2012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