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宰贤(韩国)
社交网站究竟会发挥什么作用,取决于我们怎么去使用它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日前,一条微博的命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此微博发出后马上被转发上万次,跟帖评论高达上千条,我也转发了一次。后来,官方微博虽然及时辟谣称此微博并不属实,但在短短的时间里那条微博已经大幅扩散,不少实名认证的用户转发的影响不可忽视。这一事件让我思考:微博舆论究竟是乌合之众的从众心理,还是集体智慧?
在韩国,社交网站的影响力也同样持续扩大,最近的一件事足以证明其影响力及弊端。2月17日,一名孕妇在网上称,其在与一家连锁餐厅的服务员纠葛中,服务员踢了她的腹部。后来,这件事通过推特(Twitter)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反响。漩涡之中,一个著名歌手在推特上声称,其在同样的连锁餐厅遭到过不体贴的服务。很快,关于这家连锁餐厅的微博被转发十万多次,餐厅被指责为不道德的企业,营业收入立即下降,甚至发生事件的那家店被迫关门。
可是,该事件的真相是什么呢?难道那位服务员是如此厚脸皮的人吗?经过警察的调查及监控录像发现,这件事与网络说法大相径庭,事实是在纠葛中孕妇踢了那位服务员。随后,孕妇被指责对公众撒谎并成了备受诟病的对象。
随着社交网站的影响力迅速扩大,类似的事情发生频率逐渐增加。令人忧虑的是,在社交网站上被指责的人,真相大白之前往往会遭到一边倒的谴责。在韩国,上述事件已经激起了究竟该怎样去应对并使用社交网站的讨论。
微博的最大优势莫过于其传播力以及迅速的扩散能力,而不可忽略的是它的内容容易被少数人的意见左右。丹麦互联网专家Jakob Nielsen曾经说过,互联网的“90-9-1法则”以及“参与不平衡”现象,它依然也适用于社交网站:90%的用户仅潜伏,9%的人以转发及留言方式参与,只有1%的人生产大部分内容。这就意味着仅仅10%的人直接或间接地贡献内容的产生及传播,其余90%通常默默地“打酱油”。
另一方面,由于微博的自身特征——虽然其传播力强大,但受到140字的限制,不太适合展开有深度的讨论,而更容易传播一些能够吸引多数用户注意力的内容。这会使得有时微博上未经验证的信息迅速扩散。当面对这些内容的一刹那,通常很难分辨真假,最终导致我们容易陷入群体心理之中——此时我们的判断力会更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曾如此描述“群体特征”:个人融入群体精神之中,个体之间的差异被消解,智力认知水平开始下降;所有的单个人都在模拟或追随群体。
当然,尽管社交网站具有副作用,其正面作用也值得我们赞赏并思考。不少学者和互联网专家声称:社交网站有助于我们产生集体智慧。只有拥有多元化的价值观和知识的个体,自由地展开其想法和意见的时候,我们才能产生出来集体智慧。对此,社交网站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等的平台。
所以说,社交网站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究竟会发挥什么作用,取决于我们怎么去使用它。停止个人思考并投入于群体的那一刻,我们就会陷入群体心理之中。相反,如果我们能保持独立思考,通过融合多数人的想法,就能产生出集体智慧。你会保持独立思考吗?不管怎么样,我们不能改变它,而它则会改变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