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报告称低俗影视作品致离婚率提高引发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3日18:06  法制文萃报

  低俗影视作品提高了离婚率——这个看似无厘头的结论是江苏扬州仪征市法院3月7日发布的《关于家事纠纷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作出的。该报告称离婚纠纷连续3年稳坐家庭纠纷审理的“头把交椅”,并“炮轰”影视作品中对“拜金主义”、“包二奶”等不良社会风气的渲染,认为离婚纠纷是由此诱发。

  该报告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关影视作品,特别是近年来风起云涌的家庭伦理剧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立即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唇枪舌剑。

  是社会写真还是低俗渲染?

  这份报告显示,从2009年到2011年,仪征法院受理的各类家事案件平均每年都在700到800件左右,其中以离婚类所占的比例最大。

  该报告认为,相比常见的引发离婚的原因,生活方式迁移下的情感变化正成为导致离婚的新因素。离婚案以夫妻忠诚义务问题最为突出,以婚外恋、第三者插足、网恋、一夜情等形式表现最为典型。

  报告结合多起离婚案例分析认为,上述原因深层次上都离不开一个根本的“隐形杀手”——低俗的影视作品,它正对一些人的婚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到底是什么样的低俗,引发了法官从道德审判高度而来的鞭挞呢?

  影视作品类型众多,而该报告剑指的对象正是目前受众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家庭剧。当代家庭剧的创作由来已久,从其一亮相开始,由于涉及情感、婚姻、家庭、子女这些私密话题,有关它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但被法律的执掌者放在道德审判的天平上,这种尴尬境遇还是第一次。

  1990年,中国当代家庭剧开山之作——电视剧《渴望》播出。该剧在短时间内就风靡了大江南北。其实,以当时的观众审美来看,剧中很多内容是非常敏感,甚至惊世骇俗的:比如男主人公对婚姻与情感是以功利性来选择,未婚生子、遗弃,多角情感纠葛……但由于贯穿整个情节发展始终的主线是女主人公刘慧芳以自己的言行对中国传统道德真善美的无声诠释,那些灰暗色调反而衬托出了人性的光辉。这种写实化的笔法也被之后众多家庭剧所采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生活中婚姻家庭关系的变化,近年来的家庭剧创作对传统作出了新的突破,现实中无可回避的一些敏感问题,如“拜金主义”、“性解放”、“包二奶”、“小三上位”,都不同程度地在大银幕、小荧屏乃至新型流媒体作品中被进行了各个角度的折射。这些新家庭剧因这些敏感话题,又被称为“话题剧”、“家庭伦理剧”,2009年,电视剧《蜗居》把家庭伦理剧这一类型推上了高峰,该剧因直面房价、外遇、反腐等当下热点问题一炮而红。

  剧中的女主角海藻是个单纯漂亮的女孩,她背弃了自己的恋人,投入了成熟富有却已婚的政府官员宋思明怀抱。但这种“小三”成为主角的家庭戏反传统情节在当时却并未遭遇如仪征法院报告这样的舆论声讨,究其原因,在海藻一步步变成所谓的“小三”的过程中,青年人在职场的挣扎、忍辱负重,望蜗居陋室不可得的辛酸,弱者的不甘乃至无奈、随波逐流,这些对社会现实的种种剪影展示都足以引人深思。而该剧最终是以宋思明身亡,海藻失去孩子、终生不能生育,黯然出国的结局对人们进行了警示。

  应该说,类似《渴望》、《蜗居》对现实的刻画,是中国当代家庭剧一直以来的主流,但也不可否认,在这个浮躁时代,“拜金”、浮躁的气息早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于是,一些为利益而娱乐、为利益而无底线的影视作品出现,自然也不可避免。2011年,大众就见识到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最娱乐化的解读:2011年2月,《回家的诱惑》首播,该剧以家庭伦理大戏面目出现,情节却是改编自韩国收视冠军剧《妻子的诱惑》。“水土不服”的先天不足,让人们很难期待它具有多么深刻的内涵。所以,情节“出奇”就成了制作方的唯一法宝,出轨、报复、离婚、道德底线等众多敏感话题争相上演……而不知是“无巧不成书”,还是相关利益方的刻意,该剧播出时,正值主演凌潇肃时而深沉、时而苦情地在博客上大肆公开与妻子姚晨离婚的种种内幕,而与之伴随的,则是曾与他合作的一名女演员“小三上位”的传闻“不胫而走”,现实版的“回家诱惑”就此成为该剧公开的宣传噱头。

  以家庭剧的面目出现,却无视受众的欣赏需求,始终奉行利益至上,甚至不惜以自我降格、自我丑化为筹码,因此,面对来自道德高度的指责,类似《回家的诱惑》式的低俗,无可辩解。

  微电影,我们拿什么来爱你

  但庸俗化、娱乐化的闹剧到底是家庭剧创作的枝节还是主干,其对家庭和婚姻又有多大负面作用?对此,社会舆情有着并不一致的看法。

  网友“G友116943”表示:人是有羞耻感的,是有伦理道德的,我们的部分影视作品的确在渲染性自由方面起了反作用!但更多的网友则认为,将社会道德的沦陷,加罪于影视剧创作,有夸大和转移视线之嫌。网友“小花花”就认为:离婚率上升原因有很多,比如“80后”一代婚姻观念的变化,当下社会信仰缺失等等,成年人的行为取向不能光归结为影视剧的影响。

  事实上,因利益而庸俗,并不单单是影视创作的原罪,而是这个大时代的原罪。如果说类似《回家的诱惑》等影视作品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挑战,那也只是因为在我们身边,从政府主管部门到普通大众,对“诱惑”有着太大的“宽容”。所以直到今天,以中国第一小三官网自诩的“三情网”不但活得很滋润,还表示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海外华人圈)。

  同样的道理,由于“宽容”,不良影视剧作品能一帆风顺通过层层审核,直至顺利亮相屏幕;由于“宽容”,不良影视剧作品能在大众的眼球聚焦中收视飘红,让制作者和电视台都大获其利。

  于是,这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宽容”到没有底线,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影视制作内容可以肆无忌惮,沉沦到底?把鞭挞集中于传统影视作品的法官们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形式已经悄然登场。它的名字叫微电影。再宽松的审查也是审查,而目前微电影的制作、上线等一系列过程中,并没有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查。

  这是一种最新的影视形式,在百度百科中这样定义: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在“移动”状态、“超短时间”限度和“休闲”特征的消费模式下,什么样的微电影会引起受众的观看情趣甚至付费下载呢?那一定是迎合消费者某种需求的极端创意、情节以及互动感。因为不再是“导演拍什么观众看什么”,而是“观众想看什么导演就要拍什么”。

  于是,在众多网站我们都看到有这样一个微电影:《换爱游戏》(也称换爱之夜,换爱实为换妻,这个标题是为了规避各大网站的屏蔽)。故事很简单,一对争吵不休的小夫妻为挽救婚姻,被朋友推荐参与一个“交换舞伴”的游戏,接下来,在一间酒店相邻的两个房间里,交换伴侣的两对夫妻上演了各自荒诞的故事。

  如果没有标题党式的抉择,乏味的剧情,不出彩的表演让人很难看完这31分钟。但就是“换妻游戏”这样的禁忌话题让其点击率高达近200万人次。

  这样一个故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游戏。围绕着游戏,两个主导性角色把洗脑式的信息反复传递:“游戏(换妻)是自愿的,不做什么,也没人会强迫你”;“参加这种聚会的人,不单纯是为了欲望”;“恋爱中的激情,男人只能维持4年,女人只能维持两年半,没了激情,婚姻还剩什么?”

  看似亲切、中肯的话语,其实却隐藏着无声的陷阱:当婚姻、忠诚成为一种游戏,接下来的,可想而知。我们很难想象,在传统影视作品中,会出现这样的信息传递。但这就是网络时代的微电影。而在这种肆无忌惮对传统道德的突破中,许多受众在接收新鲜、刺激理念的过程中,可能已在无意识中降低了抵抗力。

  我们这代人是看着《圣斗士星矢》、《忍者神龟》、《希曼》、《希瑞公主》等西方动画片长大的。我记得在动画片《希瑞公主》中,常有这样一个画面,希瑞公主总会在邪恶手中拯救王子,接着,“被英雄救美”的王子会对公主偷袭式一吻,而周边的人物和会说话的小动物则啧啧赞叹。不能说这些画面一定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什么暗示,但在以后玩过家家的游戏时,我们这些男孩子们往往会用手箍着当“媳妇”的女孩,用嘴唇碰碰她的脸,并向其他男孩炫耀。

  也许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

  道德不是无根之木

  有人这样形容当下的社会氛围:小三遍地走,二奶多如狗。而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个“高”字形象地道出影视作品中演绎的真谛,于是,我们在电视剧、电影乃至微电影中看到了太多的小三、二奶姗姗入镜,换妻游戏款款而来。

  道德不是无根之木。一套房子透支几代人的积蓄,一场大病足以让中等收入家庭一夜致贫,对“孩奴”的恐惧让年轻夫妻对生孩子望而却步,面对生活现实,谁会嫌自己手中钱多呢?而这种“拜金”的生活理念直接导致了对整个社会的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反映为爱情,就是“宁做三奶,不嫁穷人”的金钱绑架人生,反映到婚姻,就成为出轨常态化,换妻游戏化。

  事实上,在 “拜金”盛行、道德失控的大潮中,普通百姓充其量只是被动的参拜者。真正的“弄潮儿”,是那些本应成为人们道德楷模,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官员们。但可惜,我们只看到,创造包N奶记录(达146人)的徐其耀更以善于弄权敛财而知名;我们只看到,“日记门”、“裸聊门”、“开房门”、“艳照门”完整演绎了一出现代版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不良官员如此“以身作则”,更加剧了已经风雨飘摇的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解体。

  在西方,大导演李安1997年曾以一部《冰风暴》震撼世人,这部影片同样是以偷情、换妻等混乱性关系为视角,但它展现的却是与《换爱游戏》截然不同的世界。

  该片背景基于20世纪70年代,越战失败、“水门事件”引发了美国社会在经济、文化、生活观念、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剧烈震荡。影片中,面对着社会上日益风行的“性解放”,陷入苦闷不同年龄的人们都迫切希望从周围的人身上寻求刺激与释放压力。于是,在一个冰风暴的夜晚,几对中年夫妻举行了一个鸡尾酒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换房间钥匙的游戏。在酒会结束后,每个妻子都可以和别家男人结成新欢。而他们的儿子则赶去面对一场诱惑与考验,女儿正陶醉在同邻家男孩子的性游戏中。

  影片最后是以邻居家孩子死于暴风雪引起的电击,惊醒了迷失的人们。这种带有浓厚宗教意味的天谴救赎式情节安排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西方社会的审美。但这同时也告诉我们,尽管东西方文明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可是在人性上,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对于假丑恶的憎恶,必定是殊途同归的。

  在李安最后安排的结尾中,孩子看到在火车站接他的家人时,即使当时冰天雪地,但整个家庭却仍能感到那种暖意,所有的家庭成员似乎也在此时得到了思想上的升华。

  道德来自希望,对未来和下一代的希望。抱怨、指责和谴责其实毫无用处,如果要对现在和未来负责,那么就要为下一代营造一个能够使得他们感觉得到希望的社会氛围。而这又是谁的责任呢?

  ·结语·

  仪征法院的法官们出于一种良好的愿望,在报告中最后希望影视作品“突出家庭为个体以及社会提供的归宿和保障”,但这其实是本末倒置,在我们这个时代,只有最大程度实现社会为个体提供归宿和保障,才是最好的归宿和保障。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离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