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1个基层政府的三公样本:局长抱怨财政体制呆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6日11:29  南方人物周刊
王清(陈磊) 王清(陈磊)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直言:“现在我们公款吃喝,有几个不喝茅台的?”“这些钱从哪里来?都是通过做假账解决。”

  本刊记者  陈磊   发自河南南阳

  王清很着急——2011年,温家宝总理要求98个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拖拉了几个月后,很多部门才字斟句酌、惜墨如金地公开了一些,数字极为简单。

  王清认为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那么笼统的一堆数字,放出来,谁能看出什么问题?不同部门之间比较起来有什么意义?”说这话的时候,这位河南南阳30岁的普通市民满脸自信。

  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当年,王清向上至南阳市委,下至区蔬菜办公室,一共181个行政部门,提交了7项政府信息公开书面申请,包括三公经费,只有18个部门按期给予了回复。

  由于其信息公开申请“规模之大、数量之巨,在河南史无前例,全国也可称得上第一个”,经媒体披露后,南阳市很多部门对他敬而远之。随后,他走上通过诉讼讨要信息公开的道路。(2009年,本刊曾做报道《“刁民”王清》)。

  财务公开的边界

  记者2011年曾随王清走访南阳市卧龙区工信局C科长的办公室。这位本分、实在的公务员,正满头大汗地吹风扇——办公室的温度和室外不相上下。问为什么不装空调,他说:“单位预算紧,上面批不下来。”

  这是很多基层政府的现状。

  资料显示,卧龙区2010年度预算收入在南阳市下辖的13个县区市排名第六,本级财政收入29300万元,争取来的资金达107000万元,区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75000万元。

  工信局这样一个10个科室、财政供养人数为70人(离退休的就占去了28人)的单位,2010年的预算是:“基本支出”173.99万元;“专项支出”26.1万元;两项合计,共支出200.09万元。而其收入来源,全部为财政拨款。

  卧龙区政府规定:2010年度,区委、区政府、人大、政协,在职人员人均800元,一级的局委为600元,下面的二级单位为500元,中小学仅为每人15元或者10元。

  按照这个标准,工信局42人,其“办公经费”仅2.52万元,加上一辆车的“燃修费”7000元,共3.22万元,远不够工信局实际运行所耗,“没办法,只能追加”。

  该局2010年决算表上,支出总额为226.93万元,显示其财政拨款追加了二十多万元。这两百多万元钱花去了哪里呢?

  翻阅该局2010年度年、月、日支出账,每本都厚达几十页。以当年7月27、28日两天为例,发现除去“发工资”、“发津贴”、“代缴住房公积金”等“基本支出”,上面登记的还有:

  “付网络设计制作费”5000元、“购空调”4800元、“付妇女卫生费(1-6月)”750元、“付司机补助(1-6月)900元、“付独生子女费(1-6月)360元、购碳粉、吊扇、茶叶等”3574元、“购汽油”800元、“购副食看病号,购先进个人奖品”3300元、付国际饭店会议费5860元、付各项办公开支2796元……

  C科长解释说,这样的账表,没有领导批准,他们不能对外公布。原因很简单,没有人说得清财务公开的边界在哪里——“我们如果这么公开了,这么详细,会不会被其他单位说成出风头……”

  易被“变通”的账表

  C科长说,工信局的报销流程是——经办人拿着领导签批过的发票过来,财务如有现金,就给对方。发票积累到了一定量,财务拿去财政局统一取钱。一笔笔报销就自动生成了表格。

  每一笔花销,都需要领导的审核,领导是知情的。公款吃喝用其他形式入账。与工信局相邻的区质检局S局长,印证了C科长的这个说法。

  S局长介绍,他手下有17名员工,每年的财政拨款有140多万,除“工资福利支出”以及“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共计116.4万元,他签批的只有“商品服务支出”16万元,外加“项目支出”13.1万元。

  “说难听一点,我这个局,还没有一个家庭富,花钱更不自由。每个款项都要标注,花多了,财政不批。花少了有节余,下一年财政拨得就更少了。这个体制就是这么呆板……”S局长感叹道。

  S局长说,一般情况下,他不会将其他费用挪作三公经费,也不会将三公经费挪作他用,因为改变钱的用途报账太麻烦:“现在审计那么严格,犯不着为这种事去挨批,钱就那么多,谁也不能多吃……”

  S局长的话,道出了事情的一面。另一面是,各级政府机关每年会产生很多难以下账的花费,经过若干次财务上的“变通”之后成为合法合规的开支。

  据南阳内乡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某供述,他写了若干篇反映该县成绩的稿件,为发表在《南阳日报》头版头条(这样算工作成绩,其他版面不算),他送了5000块给《南阳日报》原总编。

  《南阳日报》原总编不会给徐某发票,在宣传部的经费开支中,也不会出现这种“发稿费”的名目。徐某说:“(这笔钱)是从报纸征订返还款中变通支出的。”

  “变通”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三公”经费藏身各种专项会议费中。为使“三公”经费数额不至过大,往往将平时请吃送礼等花销,拿到一些会议经费中报销,或者干脆以召开会议之名,行公款出游之实。

  曾在中央机关工作过的零点咨询董事长袁岳撰文说:“以中央机关的三公消费而论,不少费用直接从机关账上是看不出来的,比如大量的出行接待费用由地方政府部门转移负担,或者由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转移负担。不少单位建设有自己的楼堂馆所,接待费用可以挂在里面消化……”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直言,“现在我们公款吃喝,有几个不喝茅台的?”“这些钱从哪里来?都是通过做假账解决。”

  “涉密”、“维稳”:经费用途之惑

  很多部门拒绝王清的理由五花八门。最常规的做法是,你要求信息公开,我就派人和你来谈,单独公开给你。

  “你看看,我这里有几十个政府部门给我签订了和解协议书,说在一定时间内会提供相关政府财务信息给我,有的提供了,更多的是拖着不给……”王清说,比如司法局,以涉密为由拒绝提供。

  王清曾将南阳市信访局告上法庭,申请其财务信息公开,经法院调解,信访局向其个人公开了部分预决算信息,但依然没有挂官网上。

  资料显示,南阳市信访局原为一个二十多人的单位,后来上访压力不断增大,扩张为57人的局(不包括离退休24人),同时升格为南阳市委群众工作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其2011年预算显示,该局当年申请财政拨款547万。这其中,包括该局驻京机构的租房费用50万元,“每季度12.5万元,带个小院,包了一个快捷酒店的两层”;到京上访人员的“遣返费用”20万元;“信访办案经费”20万元;驻京机构办公费90万元;驻省机构办公费40万元。

  即便如此,南阳市信访局工作人员L先生介绍,资金上还是捉襟见肘。河南是国内排名前三的到京信访大省,南阳又是河南排名前三的到京信访大市。“人口基数大嘛!”L说,“每年南阳都有几千人到京上访,把他们遣送回来,这是多大的一笔费用?而且,工作人员吃住在北京,各种费用都高。来回车费、通讯费都要补贴,不然谁干啊!”

  在L眼中,上级政府也伤透了脑筋:“近几年,国家都会拨出一笔专项资金,省市县按比例配套,专门用来安抚访民。去年这笔资金,上面拨下来是63万,市、县按一比一配套,就是189万,这都不会体现在预算上。”

  “花钱买平安”的手段立竿见影。公开资料表明,2010年,南阳市实行特殊疑难信访救助资金管理,累计使用疑难信访救助资金415万元,使184起信访积案得到化解,停访息诉,满意率达100%,有效地减少了越级上访。

  “南阳市使用全省总量十分之一的专项资金,解决了全省近三分之一疑难信访问题的做法,受到国家、省信访局领导的一致好评。”在一篇2010年度的工作总结中,南阳市信访局如此写道。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 南方人物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三公 体制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