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山东多地滥挖海泥成风 当地政府扶植成特色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0日15:26  法制与新闻

  海泥遭疯狂采挖,谁来监管

  (本刊记者)孙安清/文

  海泥,这种在很多人眼里毫无价值的东西,近年来却被很多渔民和沿海政府所青睐。在民间,海参养殖蔚然成风,而海泥是海参幼苗天然的好饵料和生殖环境,于是很多渔民全家齐上阵采挖海泥,卖给海参养殖户,海泥便在当地形成了一种新兴产业;在政府,在国家禁止烧制黏土砖后,很多沿海政府看好了海泥制砖的巨大潜力,便把海泥制砖、制香皂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大力扶持鼓励,方兴未艾。

  海泥资源在日渐减少,海洋生态平衡被日渐破坏。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种政府、民间双重疯狂采挖的背后,竟没有一部国内法律法规来制止海泥的私挖滥采。海泥既然有广泛的用途,在采挖上该鼓励还是该禁止?谁来制止这种有恃无恐的疯狂采挖?海泥保护将何去何从?记者日前来到山东青岛、烟台等海域进行了调查。

  民间采挖海泥蔚然成风

  “每天清晨6点,一艘艘海泥船就聚集在我们乡镇鳌山湾的海滩上拼命吸海泥,昔日秀美的海滩变成了一个个大坑。”根据青岛即墨市田横镇一位村民的描述,去年冬天,记者来到了该镇的海滩进行了调查。

  正如该位村民所言,在田横镇黑子村的海滩,记者见到了一幅壮观的“海泥采挖图”。时值午饭时间,但几艘长达十米的铁皮船依然聚集在沙滩上,先用一根比手腕还粗的管子往船上吸海泥,然后再用一种特制的铁皮船把海泥用塑料管倒运到岸边农用汽车的大型胶囊里,最后运往海参养殖户家。记者发现,海滩上留下了很多几十米长、十几米宽、一米多深的大坑。坑坑洼洼的海滩,使昔日秀美的海滩变得满目疮痍。

  几年前,每年的春夏秋三个季节,海边都是村民们散步、踏青、游泳的好去处。可是,自从村民们在海边采挖海泥后,这里整天机器轰鸣,船只车辆穿梭,再也没了往日的宁静美好。附近村民告诉记者,不但如此,这大小不一的坑边挖出的海砂丘成了危及渔船的“暗礁”,不少渔船在这里搁浅。甚至,由于私挖海泥,在近海的海底形成一个个大坑,被海水淹没时,极容易因为大坑处逆向的海流而使人溺水。曾经就有施救者去救人,自己反而搭进去了宝贵的生命。由于害怕陷入大坑,村民们夏天再也不敢下海游泳了。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 11月初,青岛市有关海洋执法的26个部门和即墨市政府工作人员赶赴即墨田横镇海泥采挖现场勘查发现:在沿海岸线长120米、离岸60至70米纵深范围内,零散分布6个采泥坑。采泥坑面积大约40至50平方米,深约60至70厘米,令人触目惊心。

  据了解,即墨田横镇很多村庄近海,村民采挖海泥蔚然成风。在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许多地方,海参养殖盛行。例如青岛所辖的县级胶南市,有一半的乡镇街道临海,仅滨海街道的高峪村就有海参育苗户五六十家,海参养殖户上百家。这些育苗户的海泥都是从附近胶南市的琅琊镇海边购买的,海泥产业的盛行不言而喻。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海参的药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海参养殖加工业随之兴起,成为青岛沿海农村的主导产业。由于海参苗的培育条件要求极高,海参的自然生长属性决定了海参苗对原生态的食物要求很高,而海泥里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生物,且藻类含量丰富,是海参育苗不可多得的“婴儿奶粉”,更是海参幼苗最佳的生长环境。

  正是看好了这个巨大的市场,海泥采挖才会蔚然成风。记者从即墨市田横镇一些海参养殖户暗访时了解到,一个普通的海参养殖户购买海泥时一桶十五元左右,一年仅海泥采购就需七八万元左右,海泥的巨大需求量可见一斑。

  据田横镇村民介绍,采挖海泥业户的一艘铁皮船可载大约十吨海泥。海泥每桶200斤,每艘船大约可装500桶,每桶的批发价约在8元左右,一艘铁皮船的海泥就能卖4000元,一艘船一月赚上12万不成问题。“打渔的赚不过挖泥的”,海泥采挖绝对是暴利。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多渔民放弃了打渔工作,全家转行挖海泥,三四个月就可把铁皮船的成本赚回来,然后就开始大把赚钱。

  记者调查发现,海泥的作用不只这些。这边的村民们为了海参育苗大肆运输海泥,而有其他地方的村民们为了海肠生意,也在疯狂挖掘海泥。

  在宾馆、饭店的餐桌上,常常有一道菜——炒海肠。人们总是以其味道鲜美、独具特色而赞不绝口,但却很少有人关心这些海肠的来历及采集方法。享有环渤海“金项链”美称的山东省莱州湾畔,前几年在沿海一带又出现了一种机械采挖海肠的现象。采挖者用高压水泵将深埋在海底泥中的海肠冲起,从而达到捕捞的目的。这些海肠采挖者虽然没有把海泥运走,但却把海滩掘了个人仰马翻。

  地方政府推波助澜挖海泥

  如果说,青岛的民间疯狂采挖海泥只是农民的一种个人行为的话,烟台市的地方政府鼓励扶持采挖海泥却形成了当地的一门特色产业。

  因海泥需求量太大,且冬季不好收集海泥,很多海泥采挖者便把一部分湿海泥卖掉,把另一部分湿海泥晒成干泥,待冬季时再销售给海参养殖户。据悉,仅山东省烟台长岛县一年的干海泥需求量就达4000多吨,当地一些群众看到了海泥这一商机,大力发展起海泥加工业,从海底过滤出海泥收集晾晒。这其中,除了部分用于自己的海参苗供应外,大部分人将海泥晾晒后加工销售,一吨的价格在200至300元之间。据统计,仅黑石嘴村进行海泥加工的业户,每年可增加收入近10万元。

  为了鼓励群众发展这一新的创收产业,长岛县在新渔村建设中,积极支持渔民进行海泥加工,一些村专门为群众建设了晾晒场所,提供给渔民进行海泥晾晒。长岛县建设局在与黑石嘴村联手共建的新渔村中,还帮助他们做好新村规划,开辟了晾晒场,为渔民提供平坦干净的晾晒场地。

  受宏观调控影响,我国这几年房地产业、建筑业发展迅猛,需要大量的砖头。而国家对黏土砖早已禁止使用,很多页岩砖等新型砖块成本太高。于是,很多城市把目光瞄向了成本较低的海泥砖。

  海泥烧砖,原本是有关专家意欲利用靠近大海的河道清理出的污泥制砖,但很多城市为了图省事、求产量,竟然把目光瞄向了大海中的海泥。据悉,海泥烧出的砖成本低廉,按照目前的成本测算,一块砖中海泥的成本仅为6分钱,与普通黏土砖每块0.5元的定价相比,海泥的成本非常低。于是,大量的海泥被砖瓦厂采挖制砖。

  另外,利用海泥研制的香皂也方兴未艾,受到一些政府和商家的青睐。

  海泥采挖,该抑还是该扬

  据中国海洋大学的有关专家介绍,海泥的作用巨大,尤其是它的医疗保健作用,备受世人瞩目。

  海泥是一种深海中矿物泥,内含多种人体所需生物成分和丰富的矿物质,其特有的孔状结构,具有超凡的吸附能力,能彻底清除肌肤深层的污垢及油脂。海泥最广为人知的功效是促进新陈代谢,对毛孔的污垢及毒素做深层清洁,吸附多余油脂及老化角质。黑泥还能释放大量的远红外线,内含的矿物质、藻元素以及化妆品成分中的膨润土成分,有益于皮肤美容,防止皮肤老化,收缩皮肤毛孔是天然美容护肤中的极品。

  根据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理论,脾属土,将泥沙敷于人体上,能与脾“同气相如”,于是海泥对因脾而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泥沙浴的疗效以海沙浴、海泥浴为最佳,因为海泥、海沙中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比陆地要丰富,具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放射性治疗作用。

  受海泥医疗保健作用的影响,全国各地开发“海泥浴”旅游的地方不在少数,在浙江岱山县海洋运动会上,“我为泥狂”活动每年都吸引数万游客到此与海泥亲密接触。世界上很多城市就是通过发展“海泥浴”进行海泥理疗带来了当地巨大的旅游人气,捧红了这座城市。

  另外,记者了解到,海泥还能够发电,这些不起眼的海泥如果插上两根电极,都可以作为发电的原料。如今,这个天方夜谭的设想在青岛的科研人员手中变成了现实。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付玉彬带领的研究小组在国内首次利用海底生物燃料电池(海泥电池)作为电源,在胶州湾实海取电并成功驱动小型仪器。这一项目填补了该领域在国内的空白。相关专家介绍,在深海开发的过程中,深入海水的各种仪器电能损耗很大,一旦放入深海,使用时间有限,因此电源使用时间的长短关系到一个深海实验的成败。如果利用海泥发电,就能解决这个难题,该类电池可望用于深远海水下仪器的电源补给、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海泥微生物菌种筛选、海洋地质沉积层等诸多方面。并且,海泥电池具备若干优势,并且造价较低,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面对海泥的诸多功效,理论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要保护海洋生态,要保护海泥,让海泥为人类的保健和发电服务,坚决杜绝乱采挖海泥。另一种观点认为,一切都要为经济建设服务,海参养殖、房地产、香皂等都是高端产业,为了扶持这些产业,采挖点海泥不算什么,应该鼓励采挖海泥。对于开采海泥,褒贬不一的故事仍然在全国很多沿海地区上演。

  辩证施治,海泥别哭

  中国海洋大学的有关专家认为,海底泥是鱼虾繁殖的温床,并且是经过长久历史所形成的,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这是近年来鱼虾锐减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悉,海泥环境被破坏的例子并不鲜见,享有环渤海“金项链”美称的山东省莱州湾畔,地里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鱼、虾、蟹理想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过去这里以盛产“四大海鲜”而闻名全国。但有段时间由于人们用高压水泵冲海泥来采挖海肠,破坏了海底生态,导致海水浑浊,鱼虾生存困难,使得鱼虾数量锐减。海泥里面有丰富的微生物,若这样继续挖下去,生态环境必遭破坏,进而海岸线也一定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但是,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新闻处的一位人员无奈地告诉记者,对这种交叉性的情况,按道理,应该海洋、国土、公安、边防等联合执法。但是,采挖海泥是一种新兴产业,尚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规制。据悉,那些采挖海泥的铁皮船没有办理任何手续。

  可能是受过年的影响,日前,记者再次来到即墨市田横镇采访时,发现采挖海泥的船只已经大大减少。当地居民告诉记者,青岛和即墨两级海洋部门已经连续执法几次,并对泥坑进行了回填。鉴于此,当地采挖者只好避开风头偷偷采挖。

  “但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对待这种法律尚没有规制的新生事物,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既要把海泥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又不能破坏海岸线和生态环境。”中国海洋大学的这位专家认为,很多地方政府大力鼓励采挖海泥,实际上是曲解了国家所提倡的发展经济的政策。对于那些海底钻探出来的污泥,政府确实应该鼓励民众有效利用。但是对于海边的天然海泥,在国家没出台相关规定之前,当地政府应该先行出台一些地方法规,实行保护性开采。既要保护当地的海泥海洋生态环境,又要适当照顾当地的海参养殖等经济需求。当地政府、民间的开采过度,不但会破坏了当地的生态,长此以往,还会给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形象造成巨大损失,这岂非得不偿失。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 法制与新闻

更多关于 海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