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黄河滩区黑砖窑调查:政府曾默许无证砖窑存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9日11:32  时代周报

  大限黑砖窑 纠结黄河滩

  本报记者 石玉 发自河南原阳、新乡

  备受媒体关注的黄河滩区黑砖窑,有着不一般的前世今生。在政府前后不一的政策下,这个群体有着怎样的“黑色”生存?纠结的不仅是黑砖窑主和政府,还有这条游移不定的大河。

  黄河岸边的砖窑

  3月28日,河南原阳县官厂乡黄毛村,紧邻黄河的一块十多亩土地上,依然清晰地印着挖掘机碾过的道道痕迹。村民李自安指向河流的远处,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我两年前就是在那儿挖土的。”手指处,尽是滔滔浊流。

  李自安是一个砖窑老板,砖窑就在河北岸2公里处。他在黄河边取土两年—用挖掘机在土地上开挖1-2米深的均匀土层,然后拉回转窑,打成土坯后,进窑烧制成砖。李自安按照每亩每年1800—2500元不等的价格租用这些土地,两年内他挖了4万方土。这些河边的土地,是黄河滩区的荒地,不属于基本农田。

  随着黄河主河槽来回不定地摆动,李自安当年的取土处,已经被淹没了,成了主河槽的一部分。他手指的地方,距现在的河岸有数百米远。

  郑州北郊邙山上溯,相传是禹王故道,大禹带领先民劈山开路,疏壅导塞,此段河床数千年不变;其下,直至山东垦利县入海口,即黄河下游,在这块广阔的平原上,这段河道“三年两决口,十年一改道”,泛滥成灾,历代王朝与河官,为了顺天保民,一项重要的事业,就是不断地筑堤修坝。

  目前,河南境内从邙山至兰考县东坝头之间的河堤,即在明清时代原址上修筑。也就是说,几百年来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决口除外),黄河河道就被限制在两岸大堤以内,黄河携带的泥沙在大堤内不断淤积,“悬河”之称由此而生。大堤越筑越厚,河道越来越宽。在开封县和封丘县之间的两岸河堤距离24公里,最短处也有10公里。

  黄河的流路“宽、浅、散、乱”,主河槽不断摆动,有些地方,1公里宽的主河槽被分成数条枝杈。所以,这里形成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现象:河水仿佛变成了河道内的“客人”,而陆地——河滩则成了主人。黄河下游整个滩区的面积占河道面积的85%,滩区总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如河南新乡市原阳县,全县7个乡、三分之一的面积位于滩区。李自安所在的官厂乡就在其中。

  滩区是汛期排洪、滞洪和滞沙区域,同时又是群众赖以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土地。公开资料显示,滩区共生活着189万人,其中河南境内近160万人。这是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

  时代周报记者观察新乡市原阳县和封丘县、开封市的开封县等滩区,除了种地,这里的产业主要就是砖窑。比起大堤外,这里更多是荒地,价格便宜,且不属基本农田,政府控制偏弱。据未经官方核实的信息是,黄河滩区砖窑的各种粘土砖产量,占到河南全省粘土砖产量的七八成。每个砖窑占地面积在数十亩至百亩不等。砖窑取土虽不耽搁农时,但势必造成地势低洼。取土后的耕地,平均下落1-2米,涝时易被淹,影响庄稼长势。

  2005年后,滩区砖窑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原阳县有140多座砖窑,封丘县有200多座。3月23日,时代周报记者来到封丘县镇孙村,从大堤向南,穿过孙村,道路两边便出现一座座砖窑,每座相距不足百米,每座每年至少生产3000万块以上,大多以实心黏土砖为主。这个地方毗邻黄河,最近的一座砖窑,距离河岸不足1公里。

  滩区居民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较为穷困。一座46门的砖窑,就业者可到百人,一位妇女工作一天,可挣百元,且土地出租还有一笔收益。时代记者走访许多当地百姓,他们大多对砖窑并不反感和排斥。

  自2009年,滩区砖窑因影响黄河行洪被媒体揭露以来,这些砖窑便被戴上了黑帽子,引起广泛关注。2009年以来,原阳县砖窑几经拆除,至今仍有87座,分布在临河各个村子。如今,这些砖窑面临着倾覆的命运。3月底,原阳县委县政府要求在4月10日前将滩区砖窑全部拆除,每座砖窑以50万元为基准予以补偿。

  “2009年拆了一部分,10年全部拆了,现在又要拆,县政府拉网排查,派干部蹲点工作,这次真实动真格的了!”原阳县一位砖窑老板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既要拆,又要补偿,政府如何这般纠结?黑砖窑,到底有如何之黑呢?

  砖窑黑与白

  新乡市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砖窑的废料、噪声等污染不小,最重要的是占用耕地。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河南,2005年曾花大力气关闭平原地区(非黄河滩区)砖窑,一律取缔粘土实心砖窑,代之以大型的新型墙材企业,主要消化粉煤灰等工业废料,生产空心灰砖。

  “但灰砖的抗压能力确实不行,实心砖又没有替代产品,市场需求比较大,再加上小浪底工程已竣工,滩区防洪压力减轻。省政府原来计划把一部分(原来平原地区拆除的砖窑)移到那里去了,滩区的百姓也很穷,也算为他们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上述官员强调。

  “政府开始是鼓励砖窑向黄河滩区集中的,”该官员指出,“滩区本身不是耕地,将来还想把滩区窑厂进行升级改造,进行大规模生产。”

  所以,2005年以后,滩区砖窑不但没受影响,反而越来越多,原阳县的砖窑多在2006-2007年期间兴起建设,至2009年,达140多家。

  在滩区搞建设项目,必须得到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下称黄委会)的许可,“后来审批权主要归到了地方国土部门,”上述新乡市知情人士指出。这个部门即为以地方国土局为骨干组成的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墙改办)。

  在原阳滩区靳堂乡,靠近毛庵控导工程附近,有一座砖窑。老板是娄彦兵,砖窑名曰“原阳县彦兵新型墙体材料厂”(下称彦兵窑厂),2006年10月筹备,2007年2月投产,是一座48门的轮窑。

  彦兵窑厂在筹备期间,获得黄委会和原阳县河务局联合颁发的《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新乡市墙改办批准其建设,并下发50万专项基金补贴。

  证照齐全的砖窑,在原阳滩区只占少数,仅有10多家。有河务部门审批手续的,有30-40家,其他则无任何手续,确属“黑砖窑”。但其时,当地政府是一种默许政策。

  上述官员强调:“但还是考虑到黄河行洪安全,如果大规模生产,将来搞不好会出问题。所以2008年前后实际上就终止了这项政策,不允许这些砖窑进行工商注册,而且把原来的一些政府许可文件,在2010年以前都收了回去。”

  娄彦窑厂至今没有在工商部门注册,不具备法人资格。娄彦兵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为筹备窑厂花了30多万,也多次跑过工商部门,但一直未注册。一份公开资料显示:2006-2009年四年间,封丘县黄河滩区共建砖窑场169座,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只有30座。娄彦兵及多位砖窑老板反映,每座砖窑向所属乡镇的工商和税务部门缴纳3万-8万元/年不等的费用。

  2009年,“黑砖窑”问题被媒体报道揭批后,原阳县长遭免职,有40多家砖窑被拆除。2010年,媒体又揭批该问题,当年7月,原阳县政府组织人力,在几天内将所属140余家砖窑全部拆除,且没有任何补偿。

  201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关闭淘汰黄河滩区黏土墙材企业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0〕111号)规定:到2012年年底前,全面关闭淘汰黄河滩区黏土墙材企业,实现黏土墙材产业全部从黄河滩区退出的目标。其中,2010年年底前关闭拆除年产3000万块或30门以下黏土砖轮窑生产线;2011年年底前关闭拆除年产6000万块及以下各类轮窑生产线;2012年年底前全面关闭拆除黄河滩区的黏土墙材生产线。

  “在滩区砖窑问题上,政府政策确实存在前后不一的矛盾。所以才要分三年逐步拆除,并且一定要做合理补偿,不能为此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上述官员指出。

  2011年以来,在被拆除140多座原址上,有87座砖窑复工。原阳县官厂乡一位砖窑老板解释原因:“原来的存土堆积一直堆积着,不能复耕也污染环境,乡政府就组织消化存土。但是,从那以后,我们就彻底变黑了,工商税务的钱,他们也不再要了。”

  2011年底,娄彦兵清空了砖窑,干等政府来拆,但却迟迟没有动静。今年春节过后,他的窑厂又恢复了生产。

  今年3月中旬,一则原阳黑砖窑死灰复燃的帖子见诸网络,媒体跟进。原阳县急忙动手面拆除。“就是因为你们媒体报道了,才有这事。”原阳县委一官员说。而时代周报记者接触到的多位砖窑主都表示同意拆除,目前他们正在就补偿价格问题跟政府讨价还价。

  滩区窑厂治理,郑州所属的中牟县砖窑去年基本关停,封丘县、开封市等至今基本未动。因为被媒体集中报道,原阳县这次下大力气整治。记者接触到的多位原阳县砖窑主都同意拆除。但是,比较中牟县,原阳县政府要求拆除的时间比中牟短,砖窑主还可以与政府谈判协商补偿价款,但原阳县则类似一刀切,砖窑们主意见颇大。

  显然,目前地方政府拆除砖窑的政策,说到底,还是基于对黄河行洪的担忧。“如果说滩区砖窑影响行洪,那滩区的人和建筑呢?100多人老百姓是不是都影响行洪呢?”上述官员向记者反复强调这个观点。

  时代周报记者接触到的多位地方政府及黄委会人士均认为,滩区砖窑目前这样的集中建厂、扎堆取土的状况必须要改变,黄河河务局制订的黄河滩区窑厂取土规划,详细划分禁采区和可采区,进行规划整治,而原阳县对滩区87座砖窑全部取缔,有些矫枉过正。

  从1960年代起,黄委会开始在主河槽的边缘修建控导工程,两岸错落着高于河岸的堤防,以此控制主河槽的流向。如果能够稳定地控制住主河槽的流向,滩区大片土地便可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但是现在的控导工程80%没有起到作用,规划流路和实际流路大相径庭。控导工程想让水向一个方向流,而水却偏向向一个方向流。”郑州市黄河河务局工程师史宗伟告诉记者。

  李自安挖土的地方,向西5公里处,是原阳县河务局所属的武庄控导工程,但设计中的流向并没有奔向武庄控导,而是向李自安的挖掘机奔去。

  3月27日,黄河滩区暮色苍茫,记者告别一脸愁苦的李自安。这位在黄河边上的中年汉子,在自己家乡,靠辛劳劳动,为黄河河道减少了些许淤泥;同时,也为自己增加了财富。但随着过几天砖窑的倾覆,他的事业也断送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