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台湾祭祖:传承传统又显新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6日14:43  国际先驱导报
86岁的老人陈桂官在阳明山祭拜亲人。本报记者 任沁沁/摄 86岁的老人陈桂官在阳明山祭拜亲人。本报记者 任沁沁/摄

  深受闽南文化影响,外出的台湾人在清明前后一般都会争取回家过节,以祭祀祖先列祖列宗和到亲人的坟茔上去祭扫。也因此,清明期间,两岸航班都要加开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任沁沁发自台北万物洁齐,气清景明,春意盎然,四野明净,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节是全球华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在台湾这一风俗得到尤为完整的保留。在这里,祭扫的时间一般是从农历二月底到清明前后的吉日。到清明节前夕,家家户户门前也都已插上柳条和艾条。

  在这里,人们感恩先祖,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祭扫已不仅是仪式,更是炎黄子孙一脉相承的文化与行为规范;清明已不仅是节气、节日,更是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和精神纽带。

  “台味”祭扫:传统仪式的完整保留

  依山傍水、满眼苍翠的台北阳明山,不仅是风景秀美的景点,也因山上的公墓成为很多家庭举家扫墓踏青的目的地。

  3月31日一大早,67岁的陈家长姐潘陈凤金就和家人一起出发来到阳明山,为老父亲扫墓。这一行19人中,年纪最大的叔叔陈桂官已经86岁,年纪最小的孙儿才2岁。

  记者看到,陈家的墓碑上,左右两侧是对联“积善余庆裕后人,修齐古训先前德”,墓碑正中镌刻着“陈家历代之佳”“子孙永远奉祀”等字,此外还刻有“福建 长乐”以示不忘祖籍地。

  “土葬扫墓要选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前进行,忌在天未亮和太阳下山后扫墓。”潘陈凤金向本报记者解释说。祭奠仪式开始,大人小孩纷纷动手将五彩压墓纸用小石头压在坟上,并有几沓纸钱放在墓碑前,“这是‘挂纸’,表示盖厝瓦,说明该坟是有后代子孙修整和祭祀。”潘陈凤金一边向本报记者介绍。

  陈家大嫂黄家娴在墓前郑重地摆上艾糍、鸡肉、莲雾、烧鹅、猪蹄等供品,还有包着鸡丝、蛋丝、豆腐干丝、鲜虾、花生米、紫菜、冬菇等的薄饼。墓前放了一碗白米饭和一小碟咸菜,“给鬼神吃,希望他们照顾地下的父亲。”她介绍说。

  全家人先一一擎拜守护神“后土”土地爷,烧化金纸;再拜祖先,烧化银纸,烧完后再将纸灰上洒一圈酒称为“奠酒”。整个过程,所有人一脸庄重,现场静穆。

  随后,大家环绕墓地一圈,并一一在墓前磕了三个头,嘴里念念有词。最后收拾供品时将拜过父亲的蛋在墓碑上敲破,再将蛋壳洒在坟上以示“脱壳新生”,据说会带来好运。

  拜过祖先,烧过香纸后,黄家娴和潘陈凤金把艾糍等食品等分给大家分享,在墓地上野餐。大家围在一起,长辈对儿孙讲述祖先的出身之地,在宝岛扎根发展的故事。

  墓前的祭祀完毕后,回到家里已到中午。可祭祖的仪式还没有完成,潘陈凤金先为神明准备三样水果,跪拜;随后在父亲的牌位前为他准备了生前爱吃的几样菜,有荤有素;并在房子大门入口处摆设贡品桌,拜地基主(楼房的地基神),只要有饭有肉有菜即可,只见她朝房子内拜,呼请大楼的地基主,报上家里的门牌号码,以求大吉大利。

  一旁的老人陈桂官说:“祖宗传下来的习俗,几十年都这样依循古法,传统的仪式表达了对先人最深切的缅怀。”

  陈家人是从台湾不同县市集合过来一起扫墓的。“这是我们年轻人接受教育的一堂课,通过用心感受每一步仪式,也懂得了饮水思源、慎终追远、及时行孝。”34岁的陈家孙子陈进达告诉记者,爷爷在1988年就去世至今24年,自己每年都过来扫墓,在爷爷面前从孩子长成大人,还在今年春天刚娶了媳妇。他的新婚妻子林莉涵说:“第一次和家人一起为爷爷扫墓,经过这个仪式,感觉自己真正成了陈家人。”

  而陈家人只是众多台湾家庭的缩影。闽南有句俗语“清明不回家无墓(祖)”,意喻人们对清明节的重视程度。深受闽南文化影响,外出的台湾人在清明前后一般都会争取回家过节,以祭祀祖先列祖列宗和到亲人的坟茔上去祭扫、培土、植树、献纸。也因此,清明期间,两岸航班都要加开。

  润饼艾糍:清明素食温情浓郁

  “民以食为天”的中华民族,在不同的传统节日里有着不同的饮食特色。清明期间,台湾民众选择以素食为主,寄托对祖先的怀恋。

  润饼无疑是清明期间台湾最受欢迎的食品,台湾南部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润饼,而北部也越来越多人在清明团聚并使用润饼。

  位于重庆北路二段29号的“万福号”80年润饼老店,无疑是台北最有名气的一家润饼店。记者来到店中探访时是下午3点多,并非用餐的时间段,店中宾客却络绎不绝。

  老板高海峰是店里的第四代传承人。30多岁的他,坚守着祖法制作馅料包裹润饼。在锅中熬煮半个多小时的柴鱼高丽菜、胡萝卜等已完全入味,香气四溢。

  高海峰将两张轻薄如纸的饼皮上交错铺平,刷上甜辣酱,依次放入花生粉、海苔粉、鱼松、豆芽菜、香菜等垫底,然后铺上满满一大勺高丽菜,再以酱料封口,一个“圆润扎实丰硕”的润饼成型了。

  “我们的秘诀在于用质量最好、质地最纯粹的配料,而且舍得用料。”高海峰说,一斤高丽菜最多能做3个润饼。

  轻轻咬一口,润饼皮嫩却有着弹牙的口感,食材的甘甜融合后完全释放,传统的古早味与健康的素食概念令人欲罢不能。

  除了润饼,清明节期间,台湾还吃艾糍、发糕、薄饼等。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清明节不仅是扫墓节,也是团聚节、踏青节,在这样的节日里,与家人一起回归自然,品尝素食,也是一种美好的味道。”来店里购买润饼的顾客陈小姐说。

  音乐树葬:环保简约突显时代进步

  “花若离枝随莲去,搁(再)开已经无同时;叶若落土随黄去,搁(再)发已经无同位。……望你知影(知道)阮(我)心意,愿将魂魄交给你,世间冷暖情为贵,寒冬亦会变春天。”

  清明节前夕,台北另一处公墓——金山富德公墓的咏爱园内则弥漫着淡淡的忧伤,一首闽南语歌曲《花若离枝》勾起人们对已故亲人的无限思念。

  “永恒生命——追思音乐会”正在这里举行,来此祭奠亲人的人们,纷纷驻足停留,在《化作千风》《送别》《圣母颂》等悠乐中,怀念着亲人的点点滴滴。

  人群中,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家属搀扶下颤巍巍地来到现场。老人身已重病,他希望能在最后的时光里,亲身到咏爱园走一走,为自己选择一处“落脚”的地方,并希望能有机会在音乐中感受即将逝去的生命的宝贵。

  老人听音乐的愿望,在台北市殡葬管理处的努力下得到实现。音乐会现场,老人在现场演奏的《送行者》中,静静抹着眼泪。老人的家属说,若父亲往生了,希望还能藉由每年的追思音乐会,缅怀父亲过往种种。

  台北市殡葬管理处处长吴坤宏说,追思音乐会的形式会保留下来,在以后每年清明节举行,不仅是满足老人和亲人的愿望,也是一种符合现代“环保”要求的新祭奠方式。“用简约庄重的音乐会取代铺张奢华的祭拜及焚烧金纸等传统仪式,是时代的进步”。

  最后,老人为自己选择了环保的树葬方式,他的骨灰将被洒在咏爱园的一处树下,而他安眠处的小片绿地将由他的亲人照顾。

  由于台湾地狭人稠,土地资源有限,多元环保殡葬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台湾民众的接受和认可。老人选择的树葬,就是现代殡葬的新形式。

  位于金山富德公墓园区内的富德生命纪念公园里,就有专门的树葬园区,将往生者骨灰磨碎成细粉后,装入可分解的骨灰罐中,埋入树木根部,养份被生物完全分解后,转化为腐殖土壤,滋养大地,不着于相、入土为安、回归大地。

  除树葬外,在台湾流行的殡葬方式还有草皮葬、花葬、海葬等。这些环保的殡葬方式,也革新着人们的祭拜方式。没有墓地,故去亲人的骨灰统一安置在骨灰塔上,每到清明统一祭拜。海葬者的后人也并非无所凭吊,在海葬结束后他们拿到一张小卡片,写有海葬骨灰抛撒的经纬度,清明时节便可出海追思。

  台北市民方先生的父亲就在树葬园区安息。他说,现代殡葬方式,保留了骨灰,不保留坟头,把墓地变成了林地、草地、花海等,经济文明,环保卫生。

  节能减碳:彰显自觉社会公德

  每年,上山墓祭祀的民众都有逾百万人次,不少台湾人仍然习惯点香及焚烧金银纸祭拜祖先。

  为了鼓励节能减碳,台北市殡葬处自3月17日起连续3个周末假日及清明节当天,为金山富德灵骨楼及阳明山灵骨塔提供专用纸袋让民众放置金银纸,再统一交由殡葬处代焚,以减少露天大量焚烧对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同时,殡葬处也提醒民众以鲜花素果祭拜,严禁烧香。

  “这些举措在尊重民众传统祭拜习惯的基础上,减少了空气污染、保护了环境,实际上就是保护了民众健康。”吴坤宏说,仅2011年清明期间代焚金纸就达15吨多。

  富德和阳明山两个墓园的灵骨楼(塔)2012年均停止贩售金银纸,2013年起将不再提供临时金银纸焚化场所。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民众逐步适应和理解政府此举的节能减碳和环保意义。”吴坤宏说。

  “百姓越来越支持这种做法。”在阳明山墓区协助维持交通秩序的义警江武松说。

  甚至有不少民众自发到墓园里当义工,帮忙清理环境、引导民众、宣导环保措施等。在阳明山墓园,记者遇到了16岁的高中学生高国展,他拿着扫帚和畚箕,穿梭在墓地周边清理垃圾。还有68岁的陈美美,正向扫墓的民众推介金印纸专用袋,并引导他们将袋子集中放在一处以便统一焚烧。她说,10年前儿子去世,她便开始在儿子骨灰安放的阳明山灵骨塔担任志愿者工作。

  而台湾一家汽车客运公司的张世峰,清明前后10天则每天清晨5点就上阳明山开工。他服务的公司在清明节前后免费为到台北各个墓园扫墓的民众提供接驳车。

  “扫墓对于台湾民众而言,是一年一度的重要大事。墓园多在郊区,如果市民开着私家车过来,交通堵塞会很严重。”张世峰很认可公司提供扫墓接驳车的做法,尽管这样让自己至少要多忙碌十来天。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台湾 祭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