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专家称螺旋藻检测风波源于多部门在制定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9日10:33  法制周报
标准“掐架”、标准缺失、标准滞后,食品安全标准乱象丛生。  本报记者 伏志勇 图 标准“掐架”、标准缺失、标准滞后,食品安全标准乱象丛生。 本报记者 伏志勇 图

  来源:湖南广播电视台-《法制周报》

  《法制周报》记者 雷鸿涛

  如果一个职能部门2月29日下发文件称,部分保健食品铅超标,3月30日又下发通报,称一些保健品铅含量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你会相信哪一个?近日引发媒体和公众广泛关注的螺旋藻检测风波就是这么回事。

  据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前者选择了铅指标限量为0.5mg/kg这一数值,而后者选择了2.0mg/kg为限量。

  《法制周报》记者发现,螺旋藻检测风波其实只是食品安全标准之乱的冰山一角。今年1月,卫生部就曾下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了现行食品安全标准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包括: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清理完善;个别重要标准或者重要指标缺失,尚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监管需求;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标准宣传培训和贯彻执行有待加强。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教授认为,食品安全标准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高低的风向标,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标出多门”。

  螺旋藻检测出现两个结果

  3月28日晚,新华社发表《审批合格的螺旋藻为何“铅超标”?》,报道其送检的8个著名螺旋藻品牌有6个“铅超标”。其中,绿A和清华紫光(金奥力)均超标80%;汤臣倍健超标100%。新华社判断的依据是:我国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规定,除胶囊、固体饮料外,一般食品中的重金属铅含量不得超过0.5mg/kg。

  本报记者查阅了一份2月29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下发的文件——《关于加强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监督检查的通知》。文件附件所列“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铅、砷、汞监测不合格产品名单”中,列出13项产品,汤臣倍健、绿A等产品在列。

  但3月30日峰回路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网发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以螺旋藻为原料保健食品重金属专项监督检查结果》。该通报却显示:媒体报道的绿A牌螺旋藻精片、汤臣倍健牌螺旋藻片和金奥力牌三达紫光螺旋藻片等其他产品铅含量在本次监督检查中结果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该通报提到:按照国家标准和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有关标准,以藻类为唯一原料辅以少量辅料组方的产品,其铅指标限量为2.0mg/kg;不以藻类为唯一原料组方的产品,其铅指标限量为0.5mg/kg。

  同一职能部门发出两个不同的检测结果,让消费者“一头雾水”,就连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也觉得“有点国际玩笑了”。董金狮说,以螺旋藻为原料保健食品,到底是执行限量为0.5mg/kg的标准还是2.0mg/kg的标准,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董金狮同时表示,人体吸收铅越少越好。他呼吁保健品生产企业,应该在包装上标注有害成分含量,例如,铅含量是执行限量0.5mg/kg还是2.0mg/kg,就如同香烟包装上标注焦油含量一样,这保证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法制周报》记者注意到,根据国家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16740-1997)要求,对铅的限量为:一般产品限量为0.5mg/kg,以藻类和茶为原料的固体饮料和胶囊产品限量为2.0mg/kg。但是,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是不是固体饮料或者胶囊产品,标准中并没有明确规定。

  食品安全标准乱象丛生

  让消费者“一头雾水”的螺旋藻检测风波,或许只是食品安全标准乱象的冰山一角。今年1月,卫生部就曾下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现行食品安全标准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乱象一:标准“打架”

  去年9月6日,本报刊发《月饼企业滥用违规添加剂遭举报》报道了月饼标准“打架”一事。2011年6月20日正式实施的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生产月饼禁止使用的27种添加剂,并且对复配添加剂的使用加强了管理。其中,“枧水”或“食用枧水”是一种复合添加剂,并未被纳入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

  但是根据国家标准《月饼》对广式月饼的定义是,以广东地区制作工艺和风味特色为代表的,使用小麦粉、转化糖浆、植物油、碱水(枧水)等制成饼皮,经包馅、成形、刷蛋、烘烤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口感柔软的月饼。”这意味着,枧水在制作广式月饼中可以使用。

  消费者到底是信《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还是信《月饼》的国家标准?

  乱象二:标准缺失

  据媒体报道,目前我国2200种食品添加剂,有检验方法标准的,只占总数的不到四成。

  以地沟油的检测标准为例。记者从公安部获悉,近日警方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地沟油,部分小作坊将劣质、过期、腐败了的动物皮、肉、内脏经过简单的加工提炼后生产油脂。“新型地沟油”出现了,但现实是,之前的地沟油,检测标准都尚不明确。由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于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如果按这一标准检验,地沟油甚至是“合格”的。

  食品包装材料等标准缺失也引起了董金狮的关注。他介绍,目前大家熟悉的保鲜膜其实就没有国家标准。“《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标准如果通过了,那么PVC(聚氯乙烯)保鲜膜不能装熟食,不能装含油脂的食品,不能进微波炉加热。一旦执行,产品销量就会减半。”这一标准原定于2009年12月实施,但至今尚未颁布执行。

  乱象三:标准滞后

  现行中国食品安全标准10年以上标龄的占1/4,个别甚至已超20年未修订。而根据《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引发螺旋藻检测风波的国家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16740-1997),是1997年制定的,距今已有15年之久。

  董金狮介绍,国际上的标准,以美国为例,其标准一般3至5年更新一次。这是因为,随着技术的进步或者使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标准有必要及时更新。

  标准滞后还体现在“内外有别”上。2011年4月以来,英国媒体报道了瑞典科研人员一篇研究报告,称包括雀巢在内的欧洲知名品牌婴儿食品中的砷、铅、镉等重金属含量高于母乳。随后被国内媒体转载,引发了雀巢产品可能含“致癌重金属物”的恐慌。

  根据我国卫生部发布的《生乳等6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规定婴幼儿谷类辅助食物中,无机砷不得超过0.3毫克/公斤,这意味着,在我国婴幼儿食品中每公斤含有200至300微克的无机砷已属于“安全”,而瑞典研究机构公布的相关产品含砷量为1.7微克,这个标准已经被视为“含致癌重金属”。这引发了公众对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低于国际标准,以及食品生产企业“内外有别”的争议。

  除了上述乱象,乳品新国标、思念水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事件,还被公众质疑是“标准”在倒退。

  标准之乱缘于“标出多门”

  董金狮分析,食品安全标准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乱象,一个重要原因是“标出多门”。

  所谓“标出多门”是指多个部门在制定标准。“以前食品方面,农业部也管标准,质监局也管,卫生部也弄标准。”即使是同一食品,在2009年《食品安全法》出台前,当时根据《食品卫生法》,有食品卫生标准,其主管部门是卫生部;根据《产品质量法》,有产品质量标准,其主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它的主管部门是农业部。

  “标出多门”背后其实还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利益之争。董金狮说,标准制定后,还要有配套的检测系统,检测之后行政部门还要发证。而检测和发证则涉及到利益,“发证越多赚钱越多。”

  董金狮说,一旦标准出现问题,后果很严重。他分析:首先对企业而言,企业的生产没有依据,或者依据比较混乱。其次从监督部门来讲,标出多门,标准不统一,监督部门进行监督也很困难。第三对消费者而言,一旦标准“打架”,消费者将是一头雾水。第四对法院而言,如果审判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按这个标准判它合格,按那个标准判它不合格。那法院怎么办?到底以哪一个作为依据?

  董金狮建议,目前要解决食品安全标准之乱,首先要对现有的标准进行理清。第二,对比较重要的,和消费健康比较密切的标准,要优先进行整顿、整合、制定。第三,对新的标准的宣传贯彻执行要到位。标准的宣传贯彻比制定还重要,但现实是,许多标准,老百姓都看不到。

  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标出多门”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本报记者从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获悉:随着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颁布,涉及到食品方面的相关标准,均已归口至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透露,其主要目标为:清理整合现行食品标准。在董金狮看来,食品安全标准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高低的风向标,国家的食品标准越高,对消费者的健康越有保证。他希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的目标能落到实处,尽快解决食品安全标准存在的问题。他呼吁,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方面,国家应该加大投入,以使标准更加公正合理,摆脱被企业绑架之嫌。(本报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

  食品安全志愿者招募令

  “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他们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这是法国一位资深营养专家的名言。民以食为天,为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督,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本报自即日起谨向社会各界招募食品安全志愿者若干名。

  要求:

  1、对食品安全和公益事业怀有热忱;

  2、能参与本报策划的大型食品安全报道的调查、检测及公益活动;

  3、熟悉食品行业内幕和安全问题。年龄、性别、职业不限。

  报名联系人:许小姐

  招募热线:84802117 邮箱:fzzb@vip.sina.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稿件注明“本报”的所有作品(即自采新闻,含图片、视频等),版权均属于法制周报,未经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法制周报社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法制周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报注明“来源:XXX(非法制周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报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法制周报采编部

  邮箱:fzzb@vip.sina.com

  电话:0731-84802117 联系人:陈小姐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螺旋藻 标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