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发布的3月份海关数据尤为引人关注,尤其是在2月份外贸逆差出现了近10年来单月贸易逆差最大值之后。曾经“一路狂飙”的中国外贸产业,在2012年的开局有些出人意料: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外贸累计实现贸易逆差43亿美元;其中2月当月贸易逆差达到315亿美元。这一数据引起了全球市场对中国外贸的高度关注以及忧虑,“中国外贸迎来拐点”的说法甚嚣尘上。
中国外贸增长真的面临转折点吗?本报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拐点”未必,“转型”却是实实在在正在进行之中。这些新崛起的高附加值企业或者转型成功的出口企业,正在逐渐改变着中国外贸的格局。
以武汉“光谷”中新崛起的企业为代表的这批外贸产业,正在逐渐改写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固有的外贸格局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王攀、黄艳、张遥发自广州、武汉、杭州 在中国外贸难以交出亮丽的成绩单时,位于武汉“光谷”的华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出口增长显得很是惹眼:据该公司去年年报,产品出口2010年为2000万美元(1美元约合6.31元人民币),去年就增加到3100万美元,增幅达到55%。
“外贸出口近两年发展很快,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目前仅占十分之一,但是根据趋势,未来外贸增长将持续上升。”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
该公司国际业务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去年年底,其自主研制的紫外激光器已从英、德及东南亚国家拿到了千万元的订单,2012年仅此一件预计可实现出口约5000万美元。
改变对中国制造的歧视
让外国人认可中国人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品并非易事,华工科技获取海外订单,也是颇费一番周折。2011年春节,华工科技旗下企业华工激光带着几台紫外激光器样机,远赴旧金山,参加美国西部光电展。这是全球光电子界的盛会之一,数千企业汇集一堂。不过,参展的兴奋劲很快就被美国人的眼神浇灭了。
“中国人还能做这种东西。”美国同行在展台前窃窃私语,然后,围着样机转几圈,几乎没人愿意深入了解。“那感觉,就跟看件玩具差不多。”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描述道。华工科技清晰意识到,在中国制造与海外市场间,隔着一层透明的玻璃罩——歧视。“他们觉得中国企业只会做廉价、低端的物品,擅长仿冒与抄袭”。这次展会,华工激光没有拿到一份订单,没有结识一位有潜力的客户。
去年3月,华工激光继续参加在上海举办的慕尼黑激光、光电展,在那次展会上,华工科技的产品吸引了一位德国的激光行业代理商。三个月后的德国慕尼黑激光展上,这位代理商运用自己在德国业界的影响,介绍不少朋友看展,使公司迅速融入德国行业圈子。很快,德国市场迅速打开。短短半年,华工激光在德国卖出30多台高端紫外激光器。此后,日韩等国市场迅速被攻下。韩国一位代理商为了能够成为华工激光的韩国总代理,甚至停止了和美国一家激光器企业的合作。
华工科技可谓是武汉“光谷”众多企业的一个缩影。如今在“光谷”,有一批规模比华工科技要小一些的企业,都是依靠科技成果、专利等创办的,在国际市场上如鱼得水。专门为电脑生产备份和恢复硬件软件的企业武汉噢易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它是硬盘保护卡领域最大的出口公司,在国际上也是市场份额最大的公司。
公司的总经理杨钧表示,随着便携电脑的普及、云技术的发展,公司将开拓新的领域。“硬盘保护卡的市场比较小,而且已经处于衰落的状态。目前主要是一些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这些产品。云技术是IT产业的新趋势,我们正在研发私有云,目前国内真正做这个研发较少,甚至国内大型企业都没有。”
“萝卜快了不洗泥”
“光谷”这批以高科技为主打产品的外贸企业的崛起,从海关总署数据看,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330.3亿美元,同比增长7.3%,总体仍延续了去年底以来的回落态势。
东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蔡康分析认为,今年前两个月的回落和逆差均属“意料之中”,但数额之大出乎意料,印证了“今年比去年更困难”的基本判断。他说:“以东莞为例,去年出口勉强保持两位增长,下滑趋势很明显。按照企业在我局的合同登记情况看,今年前三个月的出口产品数量与价格都很不乐观。”
浙江省台州枫叶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岳顺说,自己去年跑了欧洲几个国家,明显感到市场信心不足,量少价低,“而且国内厂商已经无利可让。以我们行业为例,上游的国内钢材厂商全线亏本,不可能再降价;本企业劳动力成本两年内增长55%,也没有压缩空间,因此感到出口压力格外大。”
事实上,即使没有2月份外贸数据的“创纪录”逆差,中国外贸产业进入“缓增期”也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国际市场自身的萎缩,使得此前近十年年均增长20%以上的外贸出口步伐不断放缓,从目前看,欧美日等我国主要出口市场复苏步伐缓慢,我国出口的低增长期也必然还将维持较长时间。
更重要的是,“缓增期”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自身调整的紧迫需要。中国外贸高增长给产业造成的“萝卜快了不洗泥”效应极为显著,低水平、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企业一样挣大钱的局面虽然给GDP增长带来了耀眼的数字,却给中国经济长远健康发展埋下了隐忧。因此,如果自身不想被盲目的高速发展所“拖垮”,通过政策调整适度放缓外贸出口增速、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就是当前中国外贸的必然选择。
而以武汉“光谷”中新崛起的企业为代表的这批外贸产业,正在逐渐改写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固有的外贸格局。
各花心思巧转型
实际上,外贸格局的转变不仅仅体现在高科技领域的企业逐渐壮大,那些传统的低端企业也正在艰难转型。在素有“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浙江义乌,产品创新,盈利模式创新等正在很多企业主打开出口市场的法宝。
走进浙江义乌双童吸管有限公司的展示厅,琳琅满目的吸管让参观者惊叹小商品的精巧创意。不同于传统吸管外观的是,这里有玩具水车嵌入的装饰型“水车吸管”,还有帮助家长溶解药丸的儿童“哈哈吸管”等创新型产品。浙江双童吸管有限公司楼仲平告诉记者,双童目前每天生产的创意型吸管大约有两千万支出口,近几年通过研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双童生产的塑料吸管出厂单价已经从过去的几分钱涨到几毛钱、几块钱。在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攀升的背景下,双童将过去中低端产品砍掉,专心经营欧盟和日本市场。
“海外市场大,但过去大量订单都是薄利跑量。近几年我们主动放弃海外中低端市场,整体的吸管销量在降低,但销售额和利润却双双上涨。”楼仲平说。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一些大中型外贸企业正在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积累出口优势。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介绍,在去年二季度欧洲市场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小厂拿不到订单、大厂开工不足,正泰的销量却大为增加,加班加点甚至要找其他厂家代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正泰正在创新营销盈利模式,由过去单纯卖产品向工程总包、建电站、收电费等增值服务转型。
比如,正泰在泰国投资的薄膜光伏电站,从薄膜组件到电线电缆,甚至支架都是“正泰造”,价格比其他企业低10%。正泰光伏电站位于去年泰国洪灾最严重的暖武里府地区,但洪灾期间仍然实现了不间断安全发电,发电量比设计高出15%,为中国制造赢得了国际声誉和市场口碑。
一些企业近年来拓展海外营销网点的优势也正在显现。浙江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介绍,目前新光开设了7家海外分公司,此外,新光还在英国的12家百货公司开设了专柜。周晓光说,目前新光饰品在没有直接进驻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代理商,下一步打算把销售网络进一步拓展,让中国制造打响品牌、壮大影响力。
此外,贸易方式之变,企业开始网上网下“两个市场”做外贸。在浙江义乌,玩具商户王君萍把电脑摆在了十多平米的店铺里,一边自己忙着谈价格,一边让儿子帮忙,打点正在网上询价的海外客户。记者在义乌市场里走访看到,像王君萍这样网上网下做外贸的情形并不少见。义乌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4万多名市场经营户中,超过40%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其中网上外贸占了相当比重。
差距依然不容忽视
在不少浙江外贸企业主看来,当下面临的外贸形势正是对企业发展模式的倒逼。倒逼的效果虽然逐步显现,但是,外贸转型面临的困难也不容忽视。
武汉“光谷”的很多公司虽然在国际市场上如鱼得水,也深刻明白在高新技术产业这块与国外的差距。马新强表示,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困难有来于自身的,也有外部的。就自身而言,国内企业产品的竞争优势不明显,多以成本取胜,这种优势短期是有利的,长期就弱化了技术创新能力等综合实力的提升,这也是我们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不多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对国外法律认识不足,营销网络和服务善,国际型商务人才缺乏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作为小型企业的武汉噢易科技有限公司也表示:在技术更新换代的过程中,核心技术始终牢牢在外国企业手中。这其中除了我们起步晚,基础弱之外,同时还有企业文化上的差异。杨钧表示:“外国企业常常通过并购、收购等方式,把企业联合做大;而中国企业喜欢各做各做的,小富即安的思维很重,自己赚自己的钱,而没有产业、大局和垄断意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国外的各种核心专利技术都在不断集中,他们逐渐形成联合、垄断,我们想要别人的核心技术很难,只能花高价钱去购买。”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