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专家谈中制造业转型:技术创新决定未来话语权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3日16:17  瞭望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对中国来说是个很好的概念。新兴产业意味着这些产业即使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也是全新的,各自起点都差不多

  文/《望》新闻周刊驻柏林记者饶博 驻堪培拉记者傅云威 驻首尔记者权香兰

  在全球经济遭遇“逆风”、复苏不振的大背景下,各国专家学者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均予以高度关注。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个好概念

  德国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东西方文化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飞(Philipp Sebastian Boeing):现在越来越清楚,中国依靠低端出口产品的时期已经结束了。中国必须调整经济增长模式,大力提高内需,大力提高高精尖产品的出口。中国政府也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并在近期开始大力提倡科技创新。

  中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尝试推进创新改革。2000年以后,这方面的尝试更加卓有成效。2006年制定的五年规划就明确提出了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对中国来说是个很好的概念。新兴产业即使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也是全新的,各自起点都差不多。如果中国能够在这些产业取得成功,在产业标准制定、新技术的掌握上走在前面,中国新兴产业的公司能成为国际领先企业,中国就能掌握未来发展的话语权。

  中国在鼓励创新方面进步很大。从近年来中国专利数量就可见一斑。2010年中国申报了130万项专利。截至2011年底,中国专利申报数量好像在全球也是最多的。但专利数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专利成果转化。

  中国公司应该尽快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由于不少中国公司的生产都是建立在国外的知识产权的基础之上,要向国外公司缴纳沉重的专利使用费。因此中国企业应该加强研发,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多开发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产品。

  国家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应该具有强烈指向性和分辨性。而目前看来,中国的相关产业政策中对新兴产业的标准制定比较宽泛,公司很容易就获得相关政策支持,从而可能导致原本不属于新兴产业范畴的公司从中渔利,造成政策执行的偏差。建议中国重新配置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鼓励企业充分竞争,通过市场手段挑选出最优秀的企业,鼓励其发展壮大。

  目前中国一些企业在股市和房地产的投资收效快,回报率高,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制造业的发展。而这些领域的投资的目的只是利润,不会提高一个国家工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在长期看来一定是不可持续的。建议对那些有着长期发展潜力的产业加大投资力度。

  着眼长远加强研发实力

  澳大利亚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博士郭生祥:欧美提出回归制造业的举措显然不会是低端重复,它们会加强高科技以及保护知识产权,这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无疑提高了竞争难度,但不迎接这个冲击和挑战是不行的。

  在这种情况下,让制造业更强是基础,中小企业高科技化是关键,提高服务业比重是出路,夯实社会建设是新动力,加强三农现代化是重点……让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这将是正确途径。

  德国机械和设备制造协会区域经理王礼文(Oliver Wack):就销售额来说,中国制造业是全球最大的。中国企业几乎都集中在中档产品领域。就制造业来说,想要从中端产品升级为高端产品,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需要企业具备极强的研发实力。

  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制造业企业来说,占领技术制高点是德国制造业十分重要的一个优势。当前在一些亚洲国家,许多企业迫于生存压力通常更在乎短期的利润,企业的发展战略通常都是短期的。

  而德国制造业企业通常都有很长远的规划和打算。在德国制造业企业中,研发方面的投入一般都比较大,平均下来为企业销售额的4%左右。德国企业还十分注重员工的技能培训,积极为他们提供充电学习的机会。

  在中国,一些中端制造业企业想通过与国外掌握了高端技术的公司合作实现技术和产品升级。然而,一家制造业企业如果想要掌握高端技术,首先必须要建立自己强大的研发团队,增强自身研发实力,在产品研发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建议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我曾同一些中国制造业企业交流过,他们表示非常想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但担心一旦研发出了成果之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巨大的研发投入可能会打水漂。

  战略性新兴产业通常都涉及节能环保,这意味着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比传统产业将更严格。对中国来说,节约资源和能源显得非常重要。在激发企业创新能力方面,德国政府主要的思路是依靠市场竞争,让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足而自我激发出强大的创新能力,从而增强竞争力。

  避免投资过剩

  德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ebm-papst Mulfingen Gmb H & Co. KG: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弱点在高精度机械制造方面缺乏经验和特长技术,在中国以外的市场缺乏销售网络和渠道,从而导致售后服务能力跟不上。要想加强两国制造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中德两国企业都应该加强在对方国家的投资。

  韩国经济政府研究院院长蔡旭:韩国在经济起步和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主进行产业发展,但与此同时,韩国政府在发展服务产业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韩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进韩国服务产业的活力、加强产业竞争力。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计划,对各产业进行计划性的投资,问题是,各地方政府是否会真正执行中央政府的整体计划,并按照这个计划进行有步骤和有选择的投资。中国各省市、各地区政府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在进行大量投资的时候,往往会出现重复投资的现象,重复投资对经济发展是一个重大的隐患。

  实际上,韩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也出现过这种投资过热的现象,韩国各大企业纷纷进行大量投资,金融危机之后,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防止重复投资的现象发生。所以,中国政府目前很有必要出台一系列强化服务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同时制定有效防止投资过剩的措施。□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 瞭望

更多关于 技术创新 话语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