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探访徐明老家
小村子走出的“大能人”
本刊记者 | 黄滢
从大连开车一路北行200多公里,用了近3个小时,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才到达徐明的老家——庄河市吴炉镇光华村。庄河位于大连的最北部,因每座村庄前都有一条大河而得名。多年后,徐明为自己旗下的一家公司取名“大河”,就是源自于此。
4月5日下午1点,记者来到光华村时,村里人正在地头劳作,提起徐明,他们第一句话就是:“他为家乡做了很大贡献。”
元宵节最后一次回村
光华村党支部书记包生贵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光华村距庄河市区15公里,占地12.8平方公里,有2370户人家。为了便于管理,村里又划分了几个辖区。徐明是光华村丁屯人,他每次回村都直接到丁屯,村里其他干部其实都没见过他。
在包生贵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丁屯的负责人徐经玉。徐经玉今年57岁,按辈分,徐明的父亲徐盛家还要喊他“爷爷”。他告诉记者,徐明一家早就没人住在丁屯了,但每年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这3个日子,徐家人都会回村里来看看。每次回来,基本上是两辆车,一辆是小轿车,另一辆是高一点的四驱动越野车,车上都带有明显的实德标志。徐家的事基本是徐明做主,哥哥徐斌对他言听计从,“很怕他”。
徐经玉最后一次见到徐明是今年的元宵节。当天,徐明在村子里溜达时,看到一栋白墙红顶的房子格外漂亮。徐经玉告诉徐明,东北农村正在实施“暖房子”工程,主要是对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外观上要统一建成白墙红顶,俗称给房子“穿衣戴帽”。徐明当即对徐经玉说:“老爷子,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你和包书记要向镇上争取,把我们村当成一个试点。我的企业是做建材的,门窗都可以提供,村里的钱不够,我也可以资助。咱们光华村一定要走在其他村前头。”
记者问徐经玉是否知道徐明被调查的事情,徐经玉表示知道,但不理解徐明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就在前一天(4月4日),他还见到了徐明的父亲徐盛家。与往年举家回来祭祖不同,今年清明节,只有徐盛家带着两个儿媳妇回了丁屯。徐明的妻子也是庄河人,比徐明大1岁。徐经玉陪着徐盛家扫完墓后,告诉徐盛家,由于天气干燥,徐家祖坟上有几棵树死了,他想过几天重新栽一批。徐盛家同意了,他还告诉徐经玉,以后村里有什么事,只要他能办到的,都会尽力去办。徐盛家说徐斌有事回不来,但关于徐明和实德的现状,徐盛家没有提,徐经玉也没有问。
商业天赋来自父亲遗传
丁屯主路旁边有一座一门一窗的石头房。1971年4月,徐明就出生在这座破旧的小房子里。
徐明的父母都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父亲徐盛家曾在北京上过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吴炉镇供销社工作。母亲于桂珍初中毕业,当过村里的“大嫂主任”(相当于妇女主任)。徐家共有4个孩子,徐明最小,上面还有哥哥徐斌和两个姐姐。其中一个姐姐出生于“文革”期间,名字就叫徐文革。而另一个姐姐的名字村里人几乎都不知道。
光华村退休教师孙桂芝至今还能清楚记得徐家4个孩子上学时的情景。“可能是家庭教育的关系,徐家的孩子都特别懂事,从不打架、不骂人,学习也都特别好。徐斌还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孙桂芝说,“二明(徐明小名)小时候就胖乎乎的,但没有现在这么胖。他从小就是个‘灵巧人儿’,特别爱笑,见人就打招呼,爱和人沟通,村里人他都认识。”徐经玉告诉记者,现在徐明每次回村,也都会记得村里的老人,个别年轻人他之前没见过,就会问问这是谁家的孩子,下次再来,他就能喊出对方的名字。
虽然徐明从小就特别伶俐,但村里人并没想到他日后会走上经商之路,并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家。孙桂芝认为,徐明经商,可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初,徐盛家被调到庄河市红光村任党支部书记,“念过书”的他很快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当地人介绍,徐盛家成为红光村村支书后,红光村靠卖地积累了大笔资金,他用这些钱建了一家村办食品加工厂,自任总经理。这家工厂后来发展成红光集团,成为当地著名企业,徐盛家也因此成为庄河颇具威望和实力的人物,获得“1998—1999年度大连市劳动模范”称号。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后,徐家卖掉了老屋,花了大概1000多元在同村买了一处有三间屋子的砖房。没住几年,徐家就又卖掉了新房,举家搬到红光村去了。
1988年8月,17岁的徐明从庄河二十五中学毕业,进入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成教学院就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时,正是徐盛家事业起步之际。或许真的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徐明在校园里就做起了小生意。据徐明自己向媒体透露,那时候他经常从沈阳五爱市场批发一些日用小商品,“坐公共汽车背两包东西拿到学校来卖,价格能翻2—3倍”。对于学生经商,徐明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有人认为圣诞节时卖贺卡,这才像学生做的生意。其实没人规定学生该卖什么,不该卖什么。市场的需求才是重点。换个角度看,圣诞节处于学期末,此时学生已经入学3个月,囊中羞涩,并没有很强的购买力。学生真正具有购买力是在寒暑假结束返校期间,那时腰包最鼓,往往也是市场最好的时期。”
资金链断裂有前兆
徐明的大学辅导员对徐明的印象是:“喜欢交朋友,出手大方。”这一点从他对待家乡的态度上就能反映出来。徐明发家之后曾多次出钱改善家乡的基建设施,这也是光华村人对他念念不忘的原因。
据徐经玉介绍,2000年左右,徐明回村时,发现老家的土路雨后非常泥泞,根本没法通行,主动提出要给村里修两座桥和一条柏油路。这条长约1.5公里的路,据说花费了几百万元。2003年,徐明又捐赠100万元,在光华村小学的原址上兴建了太保实德希望小学。2009年,吴炉镇要建卫生院,因资金不够找到徐明,他很快就投资340万元保证了卫生院的顺利建成。
然而,村干部在介绍徐明的贡献时,一个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2010年,因为要修国道,村里的柏油路有一段被损毁。徐明知道后,给村里捐了30万元,用于绿化工程和道路维护。当时他承诺2011年还要再捐30万元。不过2011年过去了,村里一直没有收到这笔钱。今年春节过后,村里人曾打电话给徐盛家询问此事。徐盛家回复说:“最近公司比较忙,实德的领导会尽快研究。”至今,这笔钱仍然没有到位。对于一向重视口碑和家乡建设的徐明来说,一笔30万元的捐款拖了两年没有下文,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徐明的确遭遇了资金困境。
采访结束后,徐经玉送记者出村。经过徐家老宅的时候,徐经玉放慢脚步,几经犹豫,终于表示要特别向记者交代几句。他说:“每个村都希望自己的地界上能出几个‘能人’,徐明就是我们村的‘能人’。我不知道徐明到底做了什么,也不能理解他为什么会做出违规的事。但不管怎样,他对家乡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他不应该是个坏人。”
记者的车子开出很远,徐经玉仍然站在村口。夕阳的余晖下,他越来越小的身影承载的却是整个光华村人对徐明的惋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