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寒流
编者按
这是一股从海外刮起的寒流。
2012年2月1日,直接反映国际间贸易状况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下跌61%,为1986年8月以来的最低值。全球航运产业链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寒潮。
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船厂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约有30%的企业没有接到订单。
中国造船业,在走过2008年巅峰后,现状如何?开工不足、企业破产、老板跑路、产能过剩的背后,生机何在?本刊以浙江、江苏、福建三地为观测点,力图呈现中国造船业困境求生的冰山一角。
浙江:造船造成船东
高成本的民间融资和低端的制造水平,让浙江中小船企无法承受风浪的冲击
《望东方周刊》记者黄柯杰 | 浙江杭州、宁波报道
2月23日,浙江省宁波白峰小镇沿海,高耸的船坞兀然而立,散乱的堆场摆着一堆船用钢材,工人宿舍一片萧瑟。
这是恒富船业的造船基地。从去年夏天以来,这里就已经停工。2011年10月下旬,宁波北仑区法院按《企业破产法》规定,裁定终止恒富船业以及蓝天造船公司的重组程序,并依法宣告两家公司破产。
在此之前,恒富船业曾多次谋求重组机会,希望摆脱危局,但巨额债务和惨淡的行情,让一切努力都无力回天。
无独有偶,2月上旬,温州传出浙江东方造船集团董事长陈通考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的消息。船运业萧条,产能过剩,融资成本过高,缠绕着刚刚起步的中小船企。
明星企业倒下
倒下的东方造船和恒富船业,都曾是当地的明星企业。
乐清的东方造船集团曾给当地的萧条船舶制造行业注入一支强心剂。2011年8月,在造船行业大萧条的背景下,东方造船集团在伦敦证交所AIM(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第二板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成为首家在AIM上市的中国造船公司。
作为浙江民间造船的崛起地,浙江乐清曾给中国民间造船业带来众多荣誉,东方造船曾是这一行业的佼佼者。
在2006年,浙江乐清的滩涂上,到处可以看到龙门吊,入夜后海滩上灯火通明,电焊光彻夜闪烁。但这一切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成为往事。
据乐清市船舶行业协会统计,2010年乐清市在建船舶75艘,上水33艘 ,产量36.4467万载重吨,总产值30.2亿元。这个数据与2009年相比,总产值下降了16亿多元(2009年乐清市在建船舶91艘,上水53艘,产量70.2万载重吨,总产值46.6亿元)。而2011年,乐清全市新接订单29艘(约80万载重吨),只集中在10多家企业手中,其他10家企业几乎没有订单。
大背景是,全球的造船行业逐渐下滑。据行业分析,2012年1月份,全球新接订单为199万载重吨,同比下滑71.1%,环比下滑36.5%。这是两年来单月新接订单量首次跌破200万载重吨,也是全球船市5年来最差的开年数据。
在中国,1月新接订单26万载重吨,环比下滑54.4%、同比下滑79.1%,是自2009年6月来单月最低值。
陈通考的跑路,也从一个侧面显现浙江造船业的行业风险:高成本的民间融资和低端的制造水平,让浙江中小船企无法承受风浪的冲击。
2月16日,人在新加坡的陈通考主动给乐清常务副市长李银巧打了电话,在电话中,他明确表示,东方造船公司方面有两种打算:“第一,想进行企业重组,正在跟韩国和香港的公司谈重组,打算把部分股权转让,让新的资金注入。第二,要加大生产力度。”
业内人士表示,东方造船可以算是浙江中小造船行业危机的一个典型案例。
乐清市常务副市长李银巧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列出东方造船陷入危机的四点原因:第一,造船业近几年来出现整体低迷趋势,行业不景气;第二,投资过大也是造成东方造船集团资金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东方造船集团在安徽投资了7亿多元,将近2000多亩地。同年,东方造船集团制造的6艘石化船的船主弃船,根据当时签订的合同,所有款项要全退,加上造船的费用,涉及了7亿到8亿元的资金;第三,为海外上市投入了较多的资金,而且海外上市资金的回笼有一定的期限,使得融资不能马上回笼;第四,银行的高利率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东方造船集团现有资产约11亿元,银行负债9亿多元,而为了在英国上市,这期间花费资金近1亿元,目前负债约10亿元。
造船造成船东
2月23日,在北仑白峰小港镇,四川籍民工刘先银打算到建筑工地寻找工作,他是一名船厂的电焊工,在过年后一个月才回到白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
“以前行情好的时候,老板恨不得让我们24小时加班,工资也能达到7000多元一个月,现在工资都没得发了。”他很沮丧地看着远处的龙门吊。
在北仑法院宣布恒富船业破产前,恒富一直在寻求资金和重组,希望能继续做下去。但低迷的航运市场行情让重组的希望破灭,宁波一位经济界人士告诉本刊记者,恒富企业扩张太快,在破产时,形成债务30多亿元,实际资产10多亿元,属于严重的资不抵债。恒富的主要债权人是银行,不牵扯民间借贷。
资料显示,恒富船业业务包括造船、修船和海运,年造船能力100万载重吨左右,2009年产值5.5亿元。
恒富船业崛起于2007年,当年6月,恒富船业与德国康蒂公司签下包括4艘7.5万吨系列散货船、合同金额约1.6亿美元的一笔大单,这是当时浙江省单船吨位最大、合同价最高的订单。
在浙江造船界,有一种自嘲的说法:造船造成船东。从2005年起,船运市场火热,运费高涨,一些船运企业迫切需要船只,于是催生一批中小造船企业的冒险造船计划。这些造船企业在未取得订单的情况下,根据市场的需求,造一些5000吨左右的普通型散装货船,一边造一边寻求买家,在找到买家后,快速交货。
宁波某投资公司老总沈国军告诉本刊记者,在2006年,浙江台州不少造船企业在省内寻求资金借贷,月息达4%,一些投资公司也入股造船行业。由于船坞的建造,需要征用滩涂,一些船企甚至为了抢滩涂大打出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航运企业纷纷要求缓交船只或者干脆违约弃船。包括恒富船业和东方造船在内,很多船厂遭遇到船只弃单现象。
据公开资料介绍,东方造船曾在2009年遭遇撤单之后,决定自己做船东,建立起一个由7艘化学品轮组成的船队,从韩国向中国运送工业物资。在2011年,宣布在伦敦上市意向的同时,东方造船还发布了一项声明,声明中表示其将继续利用自有船只开展业务。
“航运业不景气,波及到造船业,遭到弃单后,造船企业只能这样挽回一点损失,慢慢度过危机。”宁波市物流行业协会会长王鲸行告诉《望东方周刊》,造船企业实属无奈。
沈国军投资的船厂也因为船东弃船,剩下一艘4000吨的散装货船。“现在船就停在舟山港,每年还要花100多万元去保养,如果再这样下去,也只能去注册一个公司跑海上运输了。”沈国军说。
转型升级之难
“东方造船谋求上市并没有错”,一位浙江造船业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很多资本已经对造船行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只是在如今惨淡的行情下,不愿意伸出收购之手,资本表现得比较谨慎。
上述人士表示,资本不敢收购船企,还是从产业结构角度考虑,因为陷入困境的造船企业大多从事散装货船的制造,属于低端的船舶,缺少技术含量。
宁波市船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胡仁祥告诉《望东方周刊》,相比浙江其他地方,宁波造船行业整体形势还比较平稳,一些低端的船企正在寻求转型。“现在有订单就做,利润低也没关系,生存下去是第一位的,只有不停地生产,才能留住技术工人,在回暖的时候取得先机。”
一些有眼光的浙江造船企业早已经转型。2012年1月,在宁波奉化的太平洋集团浙江造船有限公司的船坞上,两艘高端海洋工程船下水试航,成为行业重大新闻。
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枫元告诉《望东方周刊》,这种高端的海洋工程船的设计和建造以前基本都集中在欧美,其首制船由中国的造船厂建造,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黄枫元说,这两艘船的造价分别是6400万美元和8000万美元,专门服务于海洋勘探工作,是海洋油气开采方面急需的船只,代表着海洋工程船制造的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高技术含量的船只,也给浙江造船带来巨额的利润。“以造船需要的钢材来算,造一艘普通散货船的用钢量要1.9万吨,船价只有3000多万美元,现在造海工船,只需要3000吨钢材,船价能卖到7000多万美元。”
据浙江造船的资料,2011年度,浙江造船产值超过52亿元人民币,其中海工船占据了80%,而且随着海洋工业的发展,这一订单还在继续增加。本刊记者了解到,由于海工船是高科技船只,西方船东并不希望给中国企业生产,怕失去定价的主动权。
与国内一些崛起的船企相比,浙江造船最稳定的是技术人才队伍。“转型是综合性的,资金、定位和技术等,缺一不可,像浙江造船,有着十多年的高档船生产工艺,技术工人和研发队伍都比较稳定,因此能快速转型,并取得收益,但是其他小船厂可能会比较难一点。”胡仁祥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