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撤校并点”应合理规划农村中小学布局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0日17:57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针对各地农村中小学撤并反映出来的问题,对10年来的撤并工作进行一次认真调研和评估

  文|严伟(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本世纪初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开始了大规模的撤校并点,中小学数量特别是小学数量迅速减少。十多年来,这项工作一方面适应了农村中小学生数量逐年减少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由于相关配套措施没有跟上,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应当说,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是切合实际的。问题在于,有的地方政府理解不乏片面,导致盲目撤并。有的地区在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时,把撤并当成了唯一目的,却忽略了中央部署的精神实质及实施条件。

  少数地方之所以积极“撤点并校”,一个重要的考虑是:由此减少办学点、进而减少教育投入,更方便地“管理”学校;而非提高教育质量,为乡村学生着想。

  在撤并过程中,有的地方农村“撤校并点”出现“一刀切”现象,出现了新的辍学和中小学生流失,“上学难、上学贵”问题重新出现,高等院校来自农村的学生数量下降,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

  鉴于上述问题,教育部于2006年、2010年两次下发文件,要求防止“过度调整”。撤点并校的速度有所缓解,但此前“一刀切”做法造成的消极后果,仍有待各方出台相应补救措施。

  根据各地反映的情况,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撤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优化教育资源的作用,但也带来一些消极后果。

  首先,农村寄宿生通常要额外支出住宿费、交通费和伙食费,增加了农民的家庭教育开支负担。其次,路途过远,有的地方作规划时拿纸面数据说话,有时地图上的一公里,实际山路却有三四公里,增加了学生上学难度。再有,寄宿学校因专职后勤管理人员和专项资金的缺乏,有的学校被迫挪用贫困生“两免一补”费用来给炊事员开工资,实际上挤占了学生利益;最后,撤并后建设了相当多寄宿制学校,学生不得不自幼离家,在某种程度上易带来亲情的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有的低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也都值得深思。

  2012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要求各地政府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则,保护学生就近入学,缩短上学距离,减少交通风险。据此,有关部门应当积极组织力量,针对各地农村中小学撤并反映出来的问题,对10年来的撤并工作进行一次认真调研和评估,对目前存在的、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切实把中小学生的安全摆在首位。在撤并以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学生较少存在上学路途中的安全问题;撤并后,部分原来就近上学的中小学生要到离家一两公里远的学校去上学,有的甚至要经过五六公里的崎岖山路、河流峭壁。校车接送,相应带来一定交通风险和监管责任。

  二是正确借鉴其他国家做法。十余年前决定撤并农村中小学的原因很多,其中原因之一是借鉴外国经验,认为“规模教育”已是发展趋势。但是,各国幅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很难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模式。20世纪60年代,美国曾掀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撤点并校”运动。然而多项研究表明,尽管美国为撤点并校做了充分投入,但在教学质量、教学投入、学生成长等方面,合并学校没有产生助益,反而带来某些出乎预想的副作用。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又开始了一场“小规模学校”运动,中小学校出现多元化趋势。

  三是因地制宜确定规模。确定中小学校的合理规模,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城市和农村不同,沿海地区和偏远地区不同,贫困山区和平原地区更是差别很大。在城市,一所几百人的小学,只是把附近居民区的孩子收进来;但如果在山区,同样规模的小学可能就要把入学半径扩大到十几甚至几十公里——小学生和他们的家庭都吃不消。因此,农村中小学校的规模,不必采用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和模式。一定要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地理、人口密度、师资力量、路途距离等等因素,规划学校规模。事实上,在我国台湾省的一些山区,有的小学校(实质就是教学点)只有五六个学生,照样在维持。

  四是鼓励实行教师流动教学。撤并农村中小学校的一个思路,是通过扩大教学规模提高师资效率,但其实也可以通过鼓励实行教师流动教学来达到相同目标。

  所谓流动教学,就是在具备了必要的交通条件下,在一定的交通距离内,一名教师每周在两个甚至三个学校承担授课任务。这种设计,由“折腾”几十个、上百个学生,变为“折腾”一名或几名教师。在具备了必要的交通工具的前提下,这种“折腾”带给教师的“痛苦指数”要比带给中小学生的“痛苦指数”小得多。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