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中国周刊:有话为什么不能好好说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3日10:08  中国周刊
中国周刊2012年4月刊封面 中国周刊2012年4月刊封面

  有话为什么不能好好说

  中国周刊 徐一龙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习惯了身边那些嘈杂刺耳的声音。

  争论变成吵架、批评变成痛骂、警告变成恐吓。

  “恐吓和辱骂绝不是战斗”的告诫早被抛开。

  人们急着发言,急着表达,急着争吵。

  有话好好说,成了一个奢望。

  谁也没有想到,方舟子和韩寒的争论,能从2011年持续到2012年,何时大结局,无人可预测。在此期间,很多人试图做理性的分析,可暴戾之气从没有被削弱。有人对韩寒失望,因为觉得他言语轻佻、无理;有人不喜欢方舟子,因为觉得他用三分证据说十分结论。这场争论还连带出人身攻击,有人攻击方舟子的妻子。在此之前,方舟子几乎用同样的方式在攻击别人的父亲、兄弟。文学批评变成了吵架,甚至对骂。

  话语暴力并不孤立地出现在网络上。

  就在三月份的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针对老百姓对垄断企业的质疑说道:“光骂不能解决问题。”前国有企业的掌门人,显然听到了太多的骂声。骂是解决不了问题,可为什么要骂呢?

  “恶声”不止来自老百姓。“两会”之前,国家计生委对另一种话语暴力进行清理。

  这次清理被命名为“洗脸工程”,针对的是那些曾经遍布这个国家的暴力计生标语。诸如:宁可血流成河,不可超生一个。

  从上到下,暴力语言其实早就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有太多不好好说话的理由了。

  说了没用,可能是最无奈的理由。一个多月前,国家三部委发文指出出租车司机和公司可以协商份钱。在北京,多年以前,就有的哥们试图这么做。他们无一成功,很多人黯然离开,开起了黑车,成为他们曾经最讨厌的人。经历了这些,你很难从他们那里听到理性、建设性的话语。

  而巨大的社会矛盾,让标签与符号替代了真相和理性。一年前,杀人者药家鑫聚万千仇恨于一身,人们大骂他,不仅因为他杀死了无辜者,更因为他被贴上了“官二代”、“富二代”的标签。仇官、仇富的心理,让人们言辞激烈。最终,真相让巨大的仇恨扑了一个空。这是一个让人纠结而意外的结局——一些人认为还没有充分的言论自由,而另一些人却散播流言,而不需要承担责任。

  不能好好说话更令人绝望的原因,是如何好好说话,甚至在技术上成为难题。在漫长的时间里,太多人已经习惯沉默。在公共领域发言,我们没有传统和规范。如果一定要找传统,或许也有——这也是让人们困惑的一件事情,即使1976年以后出生,也会有人带着“文革”遗风发言。或许,那种斗争、偏狭与无理性已经在某一个时刻,进入我们的基因。

  在公民生活长期缺位的现实下,即使最愿意从公正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人,也需要学习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

  这样的现实,有沮丧,也有希望。毕竟,有话不好好说,好过有话不说。

  时代之轮已经在高速中转向,无法倒退。沟通和对话,超越了各种羁绊,成为共识。

  压制者和沉默者的数量都在减少。

  更何况,我们拥有了这个世界上的最佳对话平台——网络、社交网络。

  那些嘈杂的声音,也许是从死静到乐音的转型中出现的特殊的声音。

  从“不说”到“说”,总要经历一个“不好好说话”的阵痛?

  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借口,让我们不去学习如何好好说话。

  太多事情需要去做——

  给说话以空间,让它变得有效;学习规则,让说话有理;收起偏狭之心,让说话有据;在说话中尊重人,让说话充满文明之光。“有话好好说”,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愿望,也可以把它当成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早早创造了这个短句,还从未真正地实现它。

  本期封面和封面报道内文图片均选用著名画家唐志冈先生的系列画作,感谢唐志冈先生的授权使用。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 中国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话语暴力 有话好好说 社交网络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