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南京埃梯梯员工疑因工作患肺癌遭公司解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3日14:30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埃梯梯病人

  大部分企业的选择都是将患病员工解聘了事

  《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朱鹏景、记者李蔚 | 南京、上海报道

  55岁的肺癌晚期病人江兆康再一次躺在了南京市军区总医院。

  2012年4月18日,这名埃梯梯(南京)有限公司员工显得十分虚弱。他几乎整天挂着点滴,每天定时进行化疗。

  自从妻子万景在帮他打官司过程中突发脑溢血去世,他便孤身一人在医院治疗,无人相伴。江兆康的主治医生对《望东方周刊》记者说:“要是他早个半年开始治疗,癌细胞可能不会转移,就不用像现在这么痛苦、难受了。”

  在与埃梯梯(南京)有限公司这家美国独资的大型跨国企业近两年的诉讼之后,病榻上的江兆康终于胜诉。2011年11月4日,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埃梯梯(南京)有限公司未告知江兆康患有肺部0+事实(0+是对尘肺病的一种分期等级的表述,即“疑似尘肺病需要进一步确诊”)便与其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无效,江兆康所患为职业病(石棉所致肺癌),双方劳动关系应予恢复。这意味着,江兆康将可以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其所花费的近百万元治疗费用,也将由埃梯梯(南京)有限公司支付。

  江兆康的代理人---哥哥江兆基挨个走访了在诉讼中为江兆康作证的原工友们,对他们一一感谢。

  工友们大多对他的胜诉羡慕不已。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些相继离开埃梯梯(南京)有限公司的工友多数与公司打过官司,而江兆康是他们之中胜诉的第一人。

  解聘

  工龄从1972年开始计算的江兆康是厂里真正的“老人”。尽管厂名、老板一直在变,身边的老工友也有陆续离开的,但他依然留守岗位。

  这位老员工的事业也在日益发展。根据公司的安排,他所在的售后服务部门在2009年底集体外派至埃梯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这预示着工资将涨一倍以上。

  但2009年12月8日这一天命运急转直下。江兆康对这一天记忆深刻。当天,身为埃梯梯(南京)公司售后服务工程师的他正在办公室整理一些客户资料,人事部门经理突然喊他去办公室。他以为是交待一些去上海的具体事宜,便乐呵呵地去了。可平时关系不错的人事部经理一改往日的亲切,严肃地宣读了一份决议:公司因发展需要,作出与江兆康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12月11日起生效。

  走出办公室,江兆康这才想起,几天前私下闲聊时,公司里唯一的医生何非(化名)随口对他说的话,“你要小心了,公司最近又要裁员”。他当时根本没在意,现在细细想来,似乎何非是在给自己暗示。

  12月11日,江兆康在公司门口被保安拦住---他的门卡已经失效,他进不去公司。江兆康是很熟悉这一套程序的,这家美资企业多次裁员,程序都一样。

  他还记得以前的同事金云的遭遇。金云被解聘后,与其他工友一样,认为公司是无理由裁员,不愿意签解聘协议。工友第二天便无法进入公司。公司代表说,有问题到公司指定的地点解决,公司的律师在那里,会与他们具体谈。

  “我们去了宾馆,律师就只愿意跟我们谈一点---签字。”现在是另外一家私企的铸造车间总监的金云告诉《望东方周刊》。工友们一起到公司所在的南京市六合区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但每次都因“你们目前与单位的劳动关系并未解除”而未受理。而当部分工友签字以后,在诉讼中又因为“系自愿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而败诉。

  江兆康未做过多坚持,他很快就想通了:凭自己手上已有的客户资源,自己单干也许挣得更多。与公司的协议很快谈妥,一共补偿他近14万元---公司额外给了他近9万元的经济补偿。

  离开公司后,2010年1月,江兆康与朋友在上海注册了一家设备维修公司,许多老主顾纷纷找上门来,生意很红火。

  潜伏的石棉

  解聘后没多久,他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

  2010年7月份,江兆康咳痰越来越厉害。他已经有咳嗽病10来年了,这病单位里许多同事都有,平时大家都不怎么在意。但这一次明显严重得多,江兆康几乎不能正常工作了。在妻子要求下,他前往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就诊,医生开出病方:用最有效的抗感染药物化痰治疗。但病情迟迟不见好转,于是医生建议江兆康做一次全面的胸片检查和CT检查。7月28日,江兆康拿到检查报告:两肺纹理增多,右肺下叶带有不规则结节影,直径约1.5cm。

  很快,医生依据报告给出了确诊通知:周围性肺癌。

  由于医保异地报销手续复杂,江兆康决定回南京。2010年8月底,江兆康转至江苏省肿瘤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最终被诊断为“右中肺癌伴腰椎转移”。

  癌症的治疗迅速损耗着这个家庭的财力,亲朋好友们慷慨相助,依旧填补不了这个无底洞。

  江兆康想到了埃梯梯(南京)公司,想到了自己在2009年10月,也就是被解聘前2个月曾在南京市金山医院做过一次职业体检。他忽然意识到,“解聘是一个阴谋与陷阱”?

  江兆康找到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山医院,医生将他之前的体检报告复印给了他。这是他第一次完整看到自己的职业体检报告,2009年10月10日---他被解聘前最后一份体检报告显示:右下肺野外带第九上肋上缘见12cm大小片状阴影,密度尚均,界尚清,建议结合临床诊治进一步治疗。

  但被正式宣告成为肺部0+病人的江兆康并未收到公司应当发下来的体检报告,同时,公司也并没有按规定告知他复查和治疗。

  他向南京市六合区劳动仲裁委员会递交了诉讼申请,要求恢复与公司的劳动关系。江兆康还特地打电话到一个律师事务所,咨询相关事宜,准备聘请律师。昂贵的费用让他放弃了请律师的念头。这时退休的哥哥江兆基告诉弟弟:我退休了,时间比较多,我来给你打官司。

  身为弟弟的代理人,江兆基去劳动仲裁委员会撤销了诉讼申请,因为他觉得“依当前的证据,诉求很可能不会赢”。

  2010年9月,江兆基获知了一个重要讯息:《职业病防治法》第49条规定,用人单位不能与疑似职业病患者终止劳动合同。这表示,公司在体检报告中明确得知江兆康患有肺部0+的情况下,与其签署的解约协议是无效的。江兆基觉得自己掌握了“很好的证据”,便重新到区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诉求与单位签订的解除劳动合同协议无效,要求重新回公司。

  仲裁还没正式受理,江兆基便有事没事去六合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坐坐。他请工作人员拿一些与诉讼有关的法律文件给他阅览、学习。不久,江兆基在局里“混了个脸熟”,有工作人员闲聊时告诉他,“那个埃梯梯公司之前好像是有石棉的哦,你弟弟会不会是石棉肺?”

  这个信息对江兆基很重要,据他所知,弟弟的工作正与石棉有关。只是他之前一直不知道,石棉具有高致癌性。

  江兆康告诉《望东方周刊》,他1994年2月到2004年12月一直在南京古尔兹制泵有限公司(埃梯梯(南京)有限公司前身)从事装配钳工,即水泵的装配工作。主要操作流程是对出口水泵配件的叶轮进行除尘、打磨、修锉;将泵座、中壳、叶轮、叶轮轴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泵。而其中每个部件均有垫片,泵座上的填料箱与中壳的转子连接,填料箱内用密封材料防水。在2003年10月该公司禁止使用石棉之前,使用的垫片为石棉衬垫、密封材料为石棉盘根(由石棉绳卷成),衬垫和密封材料均为石棉制品。

  根据江苏省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描述,像江兆康这样的熟练工人,手工操作一台泵的密封材料需20至30分钟,1人每天装10余台;大泵2人每2天装一台,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6天。在从事钳工的近十年间,江兆康几乎天天与石棉打交道,与其他同事一样,他工作期间仅穿工作服,不戴防护口罩和手套。

  胜诉

  2011年3月,江兆康被《望东方周刊》上的一篇文章吸引了,反复读了好几遍。这篇名为《“毒苹果” 后看职业病防治困局》的文章详尽分析了国内目前职业病防治的最新情况以及用人单位不愿意“自证其罪”的困局。(根据2011年12月31日生效的最新《职业病防治法》,如用人单位不提供相关资料,鉴定机构也可以依据劳动者的临床表现等作出职业病鉴定结论。)

  读完文章,兄弟俩一致决定---先去做职业病诊断鉴定。江兆基再次主动撤回了仲裁申请。

  按照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的规定,职业病鉴定需用人单位按照诊断机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必要资料。虽然江兆康从事过与石棉接触的工作,但埃梯梯(南京)有限公司认为该公司的工作环境一直很好,绝对不存在石棉污染,且由于南京工厂经过了几次搬迁和人员变动,有关石棉的档案已经遗失,因此无法提供江兆康与石棉接触的材料。职业病鉴定遇到了瓶颈。

  但江兆基很快在网上找到了突破方法:写信给上级部门。江兆基写好了自己的材料,分别投给国务院网站上的总理信箱、江苏省政府网站上的省长信箱、南京市政府网站上的市长信箱。

  没多久,国务院办公室便回信了,信里说,江兆康的情况已转达至江苏省,希望江兆康多保重身体。很快,一位副市长接待了他。副市长告诉他,市里已经联系六合区政府,政府一定会迅速妥善解决此事。

  2011年4月19日,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防所出具了江兆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依据GBZ94-2002《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诊断为职业性肿瘤(石棉所致肺癌)。

  这份诊断的背后,江苏省职防所也同样遭遇了取证困难:埃梯梯(南京)公司否认江兆康有石棉接触史,并无法提供埃梯梯集团入股以前的进货出货单等档案资料。最终,省职防所独立找了3位公司的离职老员工和2位现任老员工,5人均证实了石棉接触的事实。

  4月28日,南京市六合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埃梯梯(南京)有限公司无法证明每年体检后将报告交给了江兆康本人,同时也没有告知江兆康其患有肺部0+应当继续观察治疗,裁决撤销埃梯梯(南京)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8日作出的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

  随后是埃梯梯(南京)有限公司的上诉过程。2011年7月6日,南京市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维持原鉴定结论;2011年9月30日,江苏省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职业病诊断鉴定书》(最终鉴定),维持原鉴定结论。2011年11月4日,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作出最终判决,江兆康胜诉。

  肺部0+

  江兆康的胜诉在六合区工业圈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尤其是往昔的同事们。这些同事在江兆康之前陆陆续续被埃梯梯(南京)有限公司裁员,部分曾长期与石棉接触的同事也患有肺部0+。

  与江兆康不同的是,1999年时,金云就从南京古尔兹制泵有限公司(该公司2004年更名为埃梯梯古尔兹(南京)制泵有限公司,2007年9月再次更名为埃梯梯(南京)有限公司)的体检报告里,知道了自己患有肺部0+,2008年底,他和另外十多个同事一起同时被埃梯梯裁员。这些被裁同事中,三分之一左右都是肺部0+,他们如今都分散到各个不同制泵企业中工作。“平时运动量不大的话一般没什么问题,不影响工作。”他说。

  “多数被裁员的职工都会直接换一份工作,但有一些也会上诉。”在问到被裁员后大家的反应时,金云回答。金云他们那一批被裁员者属于后者,他们“组团”去劳动仲裁委员会上诉。

  “但大家很快就丧失精力了,多数人还要挣钱养家啊,一直闹下去工资也拿不到,人也不能换工作。”金云说。一般情况下,大家最终在劳动仲裁院调解了事,公司答应给每人多发几个月工资,大家就散了。

  这家企业目前有多少老员工患有肺部0+呢?埃梯梯(中国)有限公司公关负责人董瑞萍告诉《望东方周刊》,经向南京公司确认,埃梯梯南京公司登记在册的患肺部0+的员工一共有28人,经过人事调整,目前尚有8人。公司对患肺部0+的员工会提供一项专门的福利:每人每天3元的营养补贴。

  本刊记者向医生何非求证这一数据,他没有同意。何非曾是埃梯梯南京公司唯一的医生,他在职时所有职工病例均由他保管负责。2009年后,公司撤销了这个老厂遗留下来的医务室,何非随即离开公司。

  何非告诉本刊记者,当初江兆康拿出职业体检报告时,公司领导就电话质问他为什么将报告提供出去。而实际上,江兆康的体检报告是直接从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山医院复印的。

  埃梯梯(南京)有限公司自注册成立以来,陆续裁员。金云说:“几乎在每次大规模裁员中都会有一定比例的肺部0+员工。”

  埃梯梯的老员工,现蓝深制泵集团生产安全负责人陆汉章告诉《望东方周刊》:“我无法确切地说将病人裁掉是否是行业惯例,但就我接触的制泵行业这个圈子来说,因为之前许多工人长期与石棉和其他粉尘打交道,尘肺0+病人数量是不少的,而企业的处理方法通常是发放补偿金解聘了事。”他同时强调,“工人本身为了再就业,解聘后往往不愿意对外透露自己的病情。如果在下一家企业被解聘,那一般是由于病情严重化了。大家通常对此心知肚明。”

  埃梯梯(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王菲以及法务总监李国亮均向《望东方周刊》表示:“我们可以保证,埃梯梯绝对不会在得知员工患病,而且是在疑似职业病的情况下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这种事情在埃梯梯绝不可能发生。埃梯梯公司的所有裁员行为都是由于公司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正常经济行为。”

  埃梯梯难题

  在陆汉章的印象中,埃梯梯公司是他接触的大大小小几十个同类企业中环境安全方面做得最好的,“他们比我们本地其他类似企业至少提早半年左右就完全禁用石棉了”,他说。

  据王菲介绍,埃梯梯公司设有专门的环境安全和健康部门(ESH),每年美国公司总部都会派专人到中国进行环境安全审核。根据ESH部门要求,不仅是成品,在原料采购上也不允许有石棉。“我们比中国法律要求的还要严格”, 王菲说。

  只是,即使再严格的环境安全要求,也阻挡不了老员工们“石棉肺”的陆续爆发,潜伏期长达7至10年甚至更久的石棉肺已不是一朝一夕的环境改善所能避免的。在石棉被大量使用的过去,病患的种子早已播下。

  已由“工人”转变成“领导”的陆汉章告诉本刊记者:“因为我之前也有跟石棉接触的经历,现在我负责安全这块就会特别小心,体检报告一定会发给每个工人并让他们签字领取,我必须对所有人都负责。”

  旨在救助尘肺农民工的大型公益活动“大爱清尘”四川区行政助理喻倩媛告诉《望东方周刊》:“一般来说,不管是尘肺、矽肺多发的煤矿、石英矿等各种矿类企业,还是如易接触粉尘的水泵、磁电厂等企业,由于大部分企业和员工的防尘意识都比较淡薄,尘肺病的隐患都是较大的。”

  当若干年的潜伏期过去,工人渐渐发病,“就我们这边接触的案例来说,大部分企业的选择都是将员工解聘了事。但也有一些企业,会将工人送去医院进行疗养。这些尘肺病人中,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可以拿到职业病诊断鉴定。”喻倩媛说。

  喻倩媛对这些尘肺病人的状况十分担忧,“大爱清尘”帮助的几乎都是没有劳动合同的毫无保障的农民工群体,而这之外的企业员工的职业病鉴定,同样困难重重,“企业一般只会站在自身利益这一边,当可以无顾忌地甩掉病人这个‘包袱’时,企业不会犹豫。”

  2011年,上海律师严义明试图为罹患尘肺病的上百矿工维权。严义明对《望东方周刊》表示:“一般的小企业根本不给员工做体检,员工很难维权。”

  因职业病鉴定受阻,河南省新密市工人张海超在2009年上演了悲壮的“开胸验肺”。长长的刀口最终换来了“特事特办”。他说,希望不要再有更多人重蹈覆辙。

  我国规定的法定尘肺有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云母尘肺、水泥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等13种。卫生部2011年4月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30个省区2010年新发职业病27240例,其中尘肺病23812例,占87.42%。截至2010年底,我国现有尘肺病患者达527431例,尘肺病的发病率居职业病之首。

  如何面对这些在潜伏多年以后突然发作出来的肺部0+员工,是选择隐瞒病情然后解聘,还是花费巨资协助员工积极治疗,成为企业艰难的选择题。不仅仅是埃梯梯,这也是粉尘接触行业面临的难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更多关于 职业病 解聘 埃梯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