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民意期待的N种政治秀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1日10:37  人民论坛杂志

  作者:赵 丰

  在虚伪作秀泛滥的当下,对于官员作秀,公众基本上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如何使合理“政治秀”取信于民,消弥公众的误解,并形成良性互动,是官场政治的一道必答题。

  合理“政治秀”要整体把握政府形象的公众标准

  “秀”, 是一个十分普通的社会现象,没有“秀”就没有现代生活。近年来,不少地方官员高调亮相。捧的人说这是好事儿,是“个性官员”展现其个性的表现,说明我们的官场文化在进步。但讥之者认为,这不过是作秀的一种,并无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官员的作秀是传播政务信息、演绎执政理念的生动形式,是营造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改变政府官员刻板形象的实践载体。公众通过媒体“看到”官员的出场和作秀,从而感知、理解政府是什么、是什么政府、政府在想什么和干什么。

  前段时间,某市市长亲民考察的举措是坐在敞篷卡车上查看市容市貌,以观有哪些可供改进之处。警车前后加护不说,这大卡车上坐人是交通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为。

  作秀从来都是官场文化的一部分,很多国家的公务员作起秀来更是花样百出。美国总统到哪里总要找个小孩抱抱,上上镜;而总统一家大小出现又总要牵一条很帅很可爱的狗,以至于总统家庭被称为第一家庭,总统夫人被称为第一夫人,而总统家的狗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一犬。这种“秀”是由官场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首先,不作秀就没有知名度,而知名度是很多公职人员继续吃这碗饭的根本;其次,要表明对得起选民给自己的选票、纳税人给自己发工资的税收;第三,表达自己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部分,想您之所想——兄弟我也是普通人嘛。相比之下,我们的官员的秀实在是作得还太不够。

  但人家作秀作得确实专业,表达起来也很到位,这主要还是思考的基点不同造成的。一般来说,很多国家官员作秀是作给老百姓看的,而我们这里的官员作秀则是做给上司看的。因为作秀而拥有社会知名度之后,在官场上算是一种政治资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清望”。很多作秀有成的官员在积聚了足够的社会知名度之后,就在官阶提升选拔系统当中拥有了一定的资本,可以作为再次前进的阶梯。也不能说这种作秀不是给老百姓看的,但让老百姓看并非是目的,根本目的是以此作为晋升之阶。所以,作秀作到了骑车在汽车道上晃悠也就不奇怪了。也正是因为这种向上作秀的思维底色,使得我们的官员一旦作秀就会破绽百出。所谓的开明与个性,在这里完全穿帮。

  作秀要经得起民意的检验,也就是媒体上经常说的“一切工作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这是判断一切作秀是否合格的基本依据。说过的话发过的誓,那可不是浮云,想飘过就飘过,无论你如何掩盖,那些秀就在那里,已经记录在案,国民可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政治人物的行动止步于作秀,错把作秀当成政绩,那么,其作秀的效用也就到此为止,不但于自己形象、于政府形象无补,反而把自己弄成一个可笑的话柄。

  官员作秀毋庸避讳真实个性的展现,以真我面对公众,以真情感染公众,以真话引导公众,以真理劝勉公众,以真行示范公众,这样才能使我们视野中的官场生态环境呈现出生动活泼的丰富性、多样性。无论是普通公务员还是政府官员,都是从不同的家庭和学校里成长起来的,都是具有不同个性的普通人。因此,在工作中必然会有一定的个性,特别是当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即席表态或进行处理时,很容易带有个性色彩。这是十分正常的,应值得尊重,不能要求所有的领导干部在处理公共事务时都永远是一个范式。当然,由于公共管理工作的要求,对官员规定了一些必要的共同的行为规范,特别是政治方面的规范,官员说话办事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要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不能“为所欲为”。

  政府治理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探索。而推进创新,不仅需要中央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还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干部,这些人能够结合每个地方和部门的实际情况,把中央的正确路线、政策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声有色地推进各个地方的改革和发展事业。而要进行创新,就需要打破成规陋习,就需要张扬个性,允许官员进行创新。

  如果我们承认官场就是政治舞台,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作秀是官员的一种本分。官员作秀不是什么中国特色,而是官员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作秀的最大特点就是一切作秀活动都必须在公共场合内完成,否则就不能称其为秀,背地里完成的勾当,学术名为“潜规则”,俗称“作鬼”。秀只是表面功夫,花时间作秀总比花时间作鬼要好,但是,目前的官场秀离真正的有作为,还有不小的距离。

  合理“政治秀”要符合民意期待

  作秀这词的定义,就是做给别人看的行为,也就预设了公开的前提。要作秀,一定是意识中感觉到有人在看,才有可能“秀”得起来。从这个角度看,很多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务,如果完全不公开,官员也就完全不需要作秀了。

  前不久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参加博鳌论坛,按美方财务报销标准搭乘经济舱,入住四星级酒店,这一故事被广为传播。我们需要知道,骆家辉是为了要让别国官员出糗才在博鳌住不同的酒店吗?显然不是。如果参加博鳌论坛的官员为了作秀而改住便宜酒店,这个社会一定会变得好多了。

  “官场秀”不必追究官员心里到底想什么,只需看他们外在的行为是否符合民意期待。官员搭经济舱就给掌声,官员住四星酒店就予以报道表扬,官员出入没有大批随从就拍照广为周知……这样,作秀的行为成了习惯,成了规范,久而久之,也就“假戏真作”了。

  前几年北京20余万车友发起了“为首都多一个蓝天,我们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作为该市环保局的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杜少中当场表示支持和响应。翌晨,这位副局长放弃驾车,步行6公里上班。仅在一天里驾车出行,其对环境的污染可能微乎其微,同理,仅一天弃车步行,其对环境的清洁作用也是微乎其微,杜少中此举已因偶一为之和其官员身份,而被公众认定是一个作秀事件。

  6公里在偌大的北京城中,算是超短的距离了。虽然步行上班有利于环保、有利于健康,但不一定适合每一个有车族。对于那些离单位有30公里或更远的市民来说,杜局长步行的作秀成分更是显而易见。

  然而,即使是一个明显的作秀事件,其示范意义仍不可低估。作为该市环保局的新闻发言人,这个“秀”由杜少中来作可谓恰当。在大量北京市民以买车为荣,每天有1000辆新车涌上北京路面的今天,弃车步行有利于推行以少开车为荣的理念;由环保官员亲身示范,则有利于“每月少开一天车”的环保理念在更大范围内被践行。

  环保官员的这种“秀”,大大推进了行政透明的同时,也有利于塑造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与公共意识,这一类官员秀,正是官员在向人民交作业,等待公民客观地打分。它无形中唤起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并用实际行动告诉每一个公民:公共事务决不是一两个官员说了算的一言堂,不仅人人相关,而且人人有责,人人都有对公共事务提出切合实际之意见的责任和基本权利。

  中华文化格外重视内在的“意”与“心”,讲究动机,深察思虑。换句话说,光看一个人的行为是不够的,一定还要探索行为背后的思想,并且相信:真正的修养、教育,不单要看行为,还要看到行为背后的思想。官员基于真诚的“秀”,必将拉近民众与官员之间的感情距离,消弥、缓解相互间的误解和对立,对依法行政有益无害。

  这些年百姓看到了太多没有内容的会议、空洞的口号、大而不当的政绩工程。那些从官员口中建起的空中楼阁,最终都如海市蜃楼一般,在民众失望的目光中成为笑谈。在民意面前,一场高质量的官员秀要比一次冗长的低效会议更有实质意义。

  合理“政治秀”要与民众形成良性互动

  所谓作秀,其实就是官员在公开场合露面。前年春节,某省各级政府与电信部门合作,推出电话语音拜年方式。节前,该省数十个市、区、县的党政一把手录制好拜年语音电话,在春节期间,由电信部门负责将拜年电话陆续打给民众,拜年电话总量达数百万。有关人士称,电视、报纸拜年,领导正襟危坐,市民会有距离感,所以电话拜年是“为了和百姓套近乎”。对这种做法,民众通过媒体迅速给予了毫不客气的批评,他们认为,电话拜年与电视、报纸拜年本质上没什么不同,都属于没有互动的单向交流,一个语音拜年电话要花费一毛多钱,几百万个电话,总花费估计要几十万,这样的钱花得真不值,而且公款拜年,纳税人会同意吗?拜年内容说到底还是宣传政绩,容易引起群众反感。

  今天的中国,民众的诉求日益多元,舆论质疑时有耳闻。各级政府的回应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执政水平、检验执政理念的重要标杆。在百姓眼里,从善如流、知错即改,远比“一贯正确”更加可信、可敬、可亲。纵观这些年的情况,大凡能够及时回应公众质疑、正确对待社情民意的,往往会在良性互动中提升政府公信力。就此而言,群众的诉求、媒体的监督恰恰是党和政府宝贵的执政资源。

  近些年来,正是在中央“公开及时、准确透明”的明确要求下,在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中,不少领导干部逐步形成共识:对批评或质疑,不必过于敏感,甚至将其视为不和谐声音,能捂则捂,能压就压;也不能玩弄技巧,将其视为“危机公关”,忙不迭撇清责任。这样的共识,正在促进各级政府执政理念的提升和治理水平的提高。

  尽管也还有“没工夫跟你闲扯”的粗暴、文过饰非的搪塞,但总体而言,面对网络爆料,很少有人再会一厢情愿地怀念“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面对舆论质疑,“无可奉告”之类的话不再那么振振有词;面对突发事件,隐瞒、封锁等手段也逐渐不再是“最优选项”。相反,直面质疑,北京市居民水价调整听证会首次上网直播;回应期待,卫生部明确禁止将携带乙肝病毒作为入学、就业的限制条件。迄今为止,已有17个省区市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将网友留言办理工作纳入制度轨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正由社会治理的“选答题”变成“必答题”。

  不少人常有这样的误解,以为没有质疑声音,才算工作平妥,以为掩盖了问题,才算治理有方。事实上,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有矛盾暴露、冲突产生、分歧出现,正是多元多样利益和价值在寻找渠道相互对话、彼此辩驳。对话胜于对峙,从倾听民众的诉求中改善治理,在回应舆论的质疑中寻求进步,实现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现代行政的基本理念。

  据统计,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亿多,我国为全球上网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升,以及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特别是微博客等“自媒体”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公共舆论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

  在这个庞大群体中,公民参政问政的热情越来越高。从温总理网上聊国事,到微博在各级党政官员中迅速兴起并流行,网络问政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纷纷触网,开设博客、微博,了解社情民意,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通过网络及时回应民声民意。百姓在网上问腐、问案、问丑、问黑、问法,对官员提出问题、反映问题,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时刻关注民意的温度和风向,以公开透明化解疑虑,以闻过则喜树立公信,以真诚维护群众利益赢得民心,在良性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完善公共治理,这是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目标和现实途径。

  (作者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编/李逸浩 美编/李祥峰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