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 峰 宋雄伟
官员作秀的两种类型
“官员作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我们应从客观的、一分为二的角度看待这个“秀”字。
第一种“秀”是在现代媒体政治发展和政府转型背景下,官员与民众沟通的一种必要能力和素质。这种“秀”是基于事实、尊重民众和法治精神、巧用媒介的一种秀,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民主政治、与民众沟通,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提升官员的美誉度,有利于科学和民主决策,有利于宣传和落实政府政策,有利于官员掌握民情民意。例如,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官员利用现代“微”科技,纷纷开设政务微博、网上办公微博、监督检查微博,甚至官员个人也开起了微博。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云南红河州宣传部部长伍皓、甘肃卫生厅厅长刘维忠等都利用微博“秀”出了特色,“秀”出了魅力,“秀”出了民主政治。
第二种“秀”则是一种异化的“秀”,其不是以服务人民群众为目的,不尊重客观规律和基本事实,藐视法律、滥用媒介,以求达到个人一己之利,实现不正常“名”和“利”的诉求。尽管这种“秀”方式方法多样,包括政绩秀、表演秀、年龄秀、学历秀、明星秀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些秀都是一种以公权力为依托,以滥用公共资源为手段,以愚弄老百姓为目的的政治表演。例如,政绩秀是官场秀中最普遍、最突出的一种。有些官员最爱做的是“大事业、大工程”,热衷于“大成就”、“中国乃至全球第一”和“国内国际著名”等假、大、虚、空的称号,不少政绩工程成了腐败工程、豆腐渣工程。另外一些官员盲目追求高学历,上演一幕幕的学历秀。现实中,这些官员虽然学历越来越高,工作水平却越来越低。文凭变成了官员晋升的重要筹码,读书期间基本不上课、不读书、不写论文,有的甚至让秘书代劳或抄袭,自己却热衷于酒席应酬。这种出于功利目的的学习,使博士这一崇高学位变成权力的附庸、作秀的产品。第二种“秀”严重损害了官员的形象、部门的形象、政府的形象、甚至党的形象,不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政治文明程度。
若想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秀”的频频上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防止政治秀的现象。
以“制秀”防“官秀”
着眼于全面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为从根本上解决政治秀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政治秀的异化从根本上来讲是我国政治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完善的表现。因此,全面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从依法治国、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司法公正、反腐倡廉、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五个方面来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这是从制度上消除政治秀腐化环境的根本性大事。以优秀的制度来防止政治秀是最为有效的途径。
第一,坚持依法治国。一个执政党执政的最重要原则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并且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需要改变以党代政,杜绝权力绝对化和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第二,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全民都能够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第三,维护司法公正。保证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应有的独立性,不受任何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干涉。第四,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力。要切实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和民主权益,其中最主要的是选举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决反对腐败。反腐倡廉是我们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落实好反腐倡廉工作有利于从制度上保证消灭政治秀的温床。一是反对职务侵占,严禁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利插手招投标活动,牟取私利。二是逐步推进财产申报制和公示制。包括领导人财产和家属子女在国外定居和经商情况。三是公开财政中的“三公”经费。
以“优秀”防“乱秀”
立足于整体性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建设高效、透明、廉洁的服务型政府,真正提升公务员的能力素质,树立政府和官员的良好形象,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官员作秀,真正优秀的官员是不需要随便乱秀的。整体性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建设高效、透明、廉洁的服务型政府的核心是理顺权力的流程和运行机制,保障权力公开、透明和规范化,从而为监督官员的行为提供一个优质的环境,有效地抵制不正当、不合理的政治秀行为。实现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奋斗目标,是我国各级政府的一次根本性革命和全面转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理念的重塑、政府体制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运行机制的优化、政府行为方式的调整、政府管理和服务技术的革新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不可能寄希望于短期内一劳永逸,必须做好不断深化改革和渐进实现改革的心理准备,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发展。
首先,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要转变观念,塑造现代政府理念。因此,这就要求政府要从传统的效率行政,转变为民主行政和服务行政的理念和做法。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必须超越特殊的利益集团,必须不分阶层、身份、团体,为全社会成员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服务,政府应当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其次,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的本质在于它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政府的作用应该严格限定在公共领域,即政府的主要职责应放在保护产权、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上,切实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上来,实现政府从全能型向有限型政府转变。这些当是解决发展失衡,实现高效行政的关键。
再次,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要创新政府运作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政府应该是开放的和可接近的,以确保敏感地对公民需求做出响应。因此,政府应该致力于搭建舞台,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与公众沟通对话机制,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和公众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以确保政府与公众进行真诚的对话,共商社会应该选择的发展方向,而不只是官员自我的主观臆想。在实践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实施政务公开,建立社会公众听证制度、公示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电子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实现政府与公众超越时空局限的交流、互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选举制度、公民参与立法制度、对公职人员的评议制度、陪审制度、社区矫正制度、公民批评建议制度等,都是促进政府与公民沟通对话和确保公民权的有效措施。
最后,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实际上,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也与公务员的素质密切相关。因此,构建服务型政府对公务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公务员应该从期望为社会做出贡献和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角度去理解自己的职业,而不是仅仅基于工资收益和公职保障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公务员必须放弃当官发财的思想,树立为民服务、乐于奉献的意识;还有,公务员必须从传统的专才变成通才,从传统的注重管理和善于服从命令向注重服务和独立解决问题转变。此外,公务员除了对上级负责外,还要受到法律、政治规范社会道德、职业伦理和标准等责任的约束。
以“众秀”防“独秀”
强化公民参与,发展“第三部门”,运用社会力量扼制政治秀的产生。只要广大公民觉悟提高、素质优良、识别能力提高,个别官员的“独秀”也就秀不起来了。如今,随着社会组织的出现和发展壮大,社会组织和“第三部门”更多地参与到提供公共服务中,更多地行使监督政府和公权使用者的权利。社会力量避免了政府组织惯有的森严官僚层级导致的效率低下和对社会需求的不敏感,它的民间性、草根性使其具有联系基层的天然优势,能够贴身、即时满足公民的多样化需求,倾听公民对于政府和官员行为的意见,反应草根阶层的诉求。此外,社会组织和“第三部门”的公益性也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公共生活,具有良好的社会动员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来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只有广大群众都有机会参与,都有机会表现,都有机会秀出来,才能有效防止个别官员的“独秀”。
目前,我国“第三部门”在整体上还很弱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自主性,并且存在结构与功能的失调。要特别重视从外部提供资源、创造合法性机遇来推动社会组织和其他公民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和监督政府行为中去,使其能够成为社会变革中重要的新生力量,以倡导和追求可持续的社会公正。要激发“第三部门”内在动力,促使从内部形成“第三部门”及其行动的能力,使“第三部门”的联合力量能够形成中国治理结构中新的平衡力量,努力形成政府、企业和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互动机制和合作关系。通过“第三部门”和公民参与的发展壮大,进一步监督政府和官员的行为。
(作者分别为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主任,国家行政学院讲师)
责编/李逸浩 美编/李祥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