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媒体人:国人太缺乏海洋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2日10:46  金羊网-新快报

  本版采写:新快报特约作者 杨 林 新快报记者 郭晓燕本版图片:

  受访者提供图片

  展开中国地图册,将最近几年遭外国劫持扣押的渔船所在地标注出来,你会发现,这些点在中国东部及南部海岸线上连起了一条线,而这条线上,靠近南海一带的线段则要画得更重一些。

  为何最近中国渔民事件频发?为何事故总是出现在南海一带?这些事件背后折射出中国怎样的海洋文明?

  就在新快报记者远赴海南、浙江和广州一带采访,试图给这些问题寻找答案时,《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辑单之蔷也在南海海域进行着紧张的实地考察。这个曾经做过高中数学教师和环保局职员的现任媒体人,有着民间最权威海洋调研专家的称誉,他在近10年年间无数次进入南海之后,尝试着用自己的调查,给新快报记者一些答案。

  沉入海底的水晶碑

  半个月之间,《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单之蔷连着发了近30条和南海有关的微博,图文并茂地介绍着自己最新一次南海调研的感受。

  从另一方面说,单之蔷也确实是急了。“南海还是有人认为屁大点地方,不重要。如果不重要,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这些国家为什么拼命地抢和占?”

  这些年,单之蔷已经不记得曾多少次前往南海采访调研。他见证了渔民们捕鱼作业的生存链条。

  曾经,单之蔷很不能理解,1946年收复南沙时画的地图为何把中国的最南端画在水下20多米处的曾母暗沙。“后来我专门去了那里,只为寻找答案,在船上就看到了水下的白沙和鱼群。那是一座两平方公里的水下山头。我太钦佩画图的人了,他们把中国最南端放在水下,是不是告诉我们南沙就是如此,水上水下都重要”。

  为此,单之蔷和自己的考察团队,曾在2009年去南沙调研时,将一块自制的水晶碑放在曾母暗沙海底珊瑚礁丛中,以宣示国家领土主权。

  但是,这些行动,却很少见诸于报端,更少为民众所知。除了单之蔷一次又一次地在自己的微博上,向不到7万人的粉丝强调外,它们更多地作为民间人士保卫南海主权的挣扎,和那块水晶碑一起沉入海底。

  只有40个“海”字的唐诗三百首

  几年的考察下来,单之蔷说,国内大部分人都对海洋缺乏了解。“在中国除了浙江、福建、广东沿海,以及海南岛东部琼海的潭门镇等地方的人以外,可以说都是在农耕文明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对海洋文明有一种深入骨髓的下意识的忽视。”

  单之蔷梳理历史得出结论,中国海洋文明一直和中国文化脱钩。他举了个例子,在唐诗三百首中,诗句中提及“山”的共有179次,“江、河”出现了132次,而“海”却只出现了40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浙江的名作家和文学名著支撑起当时文学的半壁江山,甚至可以说没有浙江籍的作家,就无法写中国现代文学史,如鲁迅、周作人、郁达夫、茅盾、徐志摩等都是浙江人,但是浙江籍的作家虽然生在海边,长在海边,但是却没有创造出中国的海洋文学。

  对此,单之蔷从两方面分析了原因,一是明清两代的统治阶级残酷的海禁政策,以及把反抗海禁的民间海商起义定性为所谓的“倭寇”,继而残酷镇压;还有就是中国除了南海以外,国人所面对的渤海、黄海、东海三个海的海水透明度和水色都很差,这三个海的近海海水不清澈、不蔚蓝,虽富饶但不美丽。

  “所以这些年来,我们民间力量对于南海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普及民众对南海以及海洋的认知。”单之蔷说,许多概念很难说明白,因为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去过海洋,没有到过像南海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这样一些地方,没有感性认识。

  最美的海一直在公众视线外

  有一次单之蔷参加旅游卫视的节目,谈海南岛的旅游,大家竟然不提属于海南岛行政管辖下的南海三个群岛的旅游,也就是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而在他看来这三个群岛的旅游,才是海南岛最吸引中国人的地方,其潜力深藏,未来的前景广阔。

  “在谈海洋问题时,最大的问题是公众对海洋世界的陌生。”单之蔷认为,中国人对海洋的概念很多是建立在对渤海、黄海、东海的认识的基础上的,这种对海洋的认识无法移植到南海上,因为南海与那些海完全不同。比如渤、黄、东海的岛都是大陆岛和冲积岛,而南海中的岛却是珊瑚礁岛,这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岛屿。而且海水给人的美感也完全不同,水温也不同,南海的海水、珊瑚礁可以吸引人逗留、休闲和旅游。“对我来说,最震撼的是西沙、南沙群岛的美。尤其是珊瑚礁组成的环礁,还有环礁围绕着的澙湖。而渤、黄、东海除了少部分地区外,大部分地方则没有这样的价值”。

  古代只有中国人能在南海生存

  展开中国地图,在上面将上海和广州两个端点连接起来,一条弯弯的线段与曲折的海岸线围成了一个月牙形的区域,将浙江、福建和台湾的沿海地带圈了起来。单之蔷为这个区域起名为“新月地带”。

  经过无数次的实地研究,单之蔷认为这是我国存在的一个海洋文明区。其具体标识就是敢于闯海,敢于与异域文明做贸易,敢于移民。但是事实上,这个区域的文明没有在中国占有主流地位,最终总是来自北方的农耕文明占据统治地位。

  不过,这个古老的海洋文明区,现在即将加入新鲜血液。在单之蔷看来,海南琼海市的潭门镇是一个神奇的小镇,“一条小河独流入海,这里有一个繁忙的码头,从这个码头出海的渔船,大多数奔向了南海。这里的渔民有胆略,有航海的才干,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珊瑚礁中捕捉海珍品来贸易。所以,潭门镇才真正代表了中国的海洋文明区”。

  最近,单之蔷在潭门镇考察发现,那里的渔民祖祖辈辈都是靠西沙、南沙生存着。他们有着区别于其他各地渔民的捕鱼方式,“潜入珊瑚礁中捉海参、鲍鱼、海龟、贝类,周边的马来西亚原住民那时还吃青蛙、蜥蜴”。

  为了将问题说清楚,单之蔷还给记者推荐了西方著名探险学家、生物学家华莱士的著作,“你会知道19世纪南海的周边国家生产力十分低下,许多地方是西方人眼中的原始社会。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是不可能到西沙、南沙这些地方去捕鱼的,这些地方出产的鲍鱼、海参、鱼翅、珊瑚、砗磲贝等是发达社会需求的奢侈品,那时南海地区只有中国有这种需求。”

  中国海监可在全海域巡航宣示主权

  “中国渔民被外国劫持,早已有之,只是现在媒体传播发达了,才被人知晓罢了。”单之蔷手里有一份数据,记录着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渔民被外国劫持的历史。

  早在上世纪30年代,日本人就开始在东海海域劫持扣押中国渔民,50年代末期,南海渔民也开始被越南人和马来西亚人劫持或扣押。

  而与菲律宾的争端,则是1995年才开始有的事情。单之蔷还记得,菲律宾第一次以越界非法捕鱼为由扣押了四条潭门镇的渔船,将船上62名渔民关押了近一年才放回来,“那时候中国渔民和菲律宾其他犯人关在一起,有菲方犯人死掉了,停尸的棺材就扔进我们渔民的牢房中”。

  近十年间,单之蔷等人就这样无数次出海考察,随身携带的地图上,圈圈点点,标注着那些尚有争议的岛屿和海域。

  民间人士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应。在凤凰卫视6月9日播出的《问答神州》节目中,接受独家专访的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中国海监可在全海域巡航宣示主权。

  在黄岩岛附近,这场中国和菲律宾关系史上最持久的一次对峙中,首先到达出事地点的“海监75号”和“海监84号”就隶属于国家海洋局中国海监南海海区总队,从2006年开始,中国海监被授权在三个海区进行巡航,到目前为止,巡航已经能够覆盖中国的全部管辖海域。根据中国海监的航海记录,10年前的黄岩岛,这样的巡航一年难得有一次,但是现在,中国海监每年有数十次能够到达这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渔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