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业内人士建议国企收益分红等补足养老金缺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5日09:52  21世纪经济报道

  耿雁冰 北京报道

  由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等牵头撰写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最近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

  而社保专家、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郑秉文测算,截至2010年底,中国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额1.9万亿元,其中做实账户仅2039亿元,由此导致了1.7万亿元的缺口,2011年的养老金缺口比这个数据还要大。

  “社保资金的缺口涉及到转制成本等复杂问题,从长期来讲要特别加以关注。”6月14日,西南财经大学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义告诉记者。

  一些业内人士建议,增加社会整体财富,通过国有股转让、国有企业收益分红等手段,补足养老金缺口。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军鹏就提出,划拨上市公司国有股权35%给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

  财政支撑养老金结余

  据上述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之一,中国银行专题研究团队负责人廖淑萍介绍,本次研究结果和政策建议,是利用推测法和估算法,基于国家统计局往年已发表的数据作为存量基础,加上每年的流量变化,逐年累计而成。

  以此方法测算,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预计将达到18.3万亿元,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从2017年起养老金要求的财政补贴将持续上升,至2050年将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

  与GDP的规模比较,报告称,在不改革的情况下,养老金缺口到2020年将达到0.2%的GDP,2030年达1.4%的GDP,2040年达3.1%的GDP,2050年达5.5%的GDP。

  今年3月召开的社科院社会保障国际论坛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就曾公开呼吁,由国家层面对养老金收支做出测算。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确立了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统筹基金由单位负担缴费,个人账户则由职工个人缴费,那些在养老保险制度确立前就已入职的职工,向他们支付的养老金由后来缴费者负担,由此带来空账。

  目前我国的养老金缺口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部分,一个是统筹账户基金挪用个人账户的部分,也叫空账。

  据郑秉文估算,按照现在的养老金收支状况,未来一位50岁退休的女职工退休后只能拿到相当于就业时40%的工资,且仅能维持15年。

  尽管全国范围内养老保险有结余资金,但单个省市情况却差异明显。据郑测算,2010年若剔除1954亿元的财政养老补贴,企业部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入不抵支出的省份共有15个,缺口高达679亿元。

  由于目前养老基金统筹层次在省一级,对当期支付有缺口的地区,财政部不得不每年向养老金缺口各省进行转移支付。

  据中国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各级财政开始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算起,补贴规模迅速扩大,财政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

  虽然据人社部最新发布的数据看,到去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497亿元,但这种结余并不意味着社保基金没有面临极大压力,因为近三分之二的养老保险累计结余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

  转制成本压力

  养老金的压力,还在于各种不同人群养老制度结构不同,在制度转轨时也一并带来养老金的负担。

  最近5年内要完成的事业单位改革,就使得本就存在压力的养老金收支雪上加霜。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介绍,今后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后,养老金要向已实现统筹加个人账户养老的企业并轨,本就空账运转的养老金,恐怕又会遇到新的窟窿。

  据其介绍,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过去实行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由财政负担。也就是说,由在职一代人供养上一代人,负担上一代人的养老,由当期财政来支付退休金,财政压力巨大。

  早在1992年,我国就开始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探索,但是改革的进展缓慢,成效亦不明显。

  2008年,国务院重启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五省市开展试点改革,到目前为止,试点的省市均没有拿出实质性的改革方案,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停滞不前。

  “从改革的基本思路来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的制度设计是一致的,也就是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要逐步和企业的基本养老制度并轨,实现统一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统账结合模式。”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叶响裙表示。

  在支付方式上,也要由过去的现收现付制转变为部分积累制,统账结合的模式就是一种部分积累制。

  目前企业实行的是统账结合的保险模式,引入了个人账户,职工在职的时候定期向账户中存钱,积累养老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政负担,是可持续的养老金积累模式。

  “基金部分积累制和现收现付制是不一样的,从现收现付制过渡到积累制最大的困难是,已经退休的这部分职工和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账户上没有积累基金,制度要转型,这部分资金就构成了转制成本。”叶响裙说。

  事业单位改革成败,首先要解决转制成本,也就是由养老保险的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过渡。

  叶介绍,以0.08的个人缴费率计算,如果三千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2500元,每年空置的个人账户,少缴费720亿,这也就相应带来并轨后转制的成本。

  而目前已有的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文件,并没有善地解决这个转制成本,更别提系统性的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方案,而越晚改变,就越掣肘。

  据知情人士介绍,在最近两三年,有关部门曾试图重启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但还在酝酿阶段就遭到高校等教职工的强烈反对,“公职单位,为什么是事业单位先开刀?”一位北京高校的教授发言尖锐。改革遂不了了之。

  “从现收现付制转向基金积累制,目的还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危机。因为我国在2030年到2050年达到老龄化的高峰时期,到那时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老年人口,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原有的现收现付制度来进行的话,两个在职的职工就要负担一个老人的养老问题,财政根本没法承受。” 叶响裙说。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有学者认为,转制成本应该由政府承担,因为劳动者创造的财富最后部分转化成财政收入。现在制度要转型,政府理应承担这部分转制成本。

  “如果转制成本不解决,政府现在承诺的个人账户,职业年金也是奢谈。现在可能养老待遇不会明显降低,但随着老龄化高峰来临,有可能个人账户不能完全兑现。转制成本不解决,那养老制度的转型很难落到实处。”叶响裙说。

  “养老金做实争议也比较大,究竟是继续做实个人账户还是搞成名义账户,现在争论也比较大,没有一种共识形成。”西南财经大学林义教授表示。

  争论背后的原因是,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需要巨量资金。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是财政支持做实个人账户的支持者。储称,由于财政承担基本养老金支付的兜底责任,如果通过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而化解了养老金支付压力,也相应减少了财政资金的未来支付风险。财政之所以应出资弥补养老基金历史缺口,进而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也是保证财政自身持续支付能力的需要。

  他还表示,只要各级财政给予必要支持,再适当动用现有的结余基金,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在财力上应当不成太大问题。

  林义称,根本上,解决养老金可能存在的缺口,需要调整我国的财政开支结构。目前社会保障支出占我国财政支出12%,远低于西方国家30%-50%的比例,即使是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比例也在20%以上。

  此外,一些业内人士建议,增加社会整体财富,通过国有股转让、国有企业收益分红等手段,补足养老金缺口。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军鹏就提出,划拨上市公司国有股权35%给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

  “我们现在财政实力比较雄厚了,老龄化问题也不太突出,如果我们不好好地存一笔钱,好好地管理这笔钱,那么到未来老龄化来临时期,政府财政也不是那么充裕了,到时候养老保障问题就可能面临着养老金匮乏的严重问题。” 叶响裙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养老金 社保 退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