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百亿投入期待“五年崛起”
目前,湛江为了这个钢铁项目,前后投入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而该市2010年财政总收入341.1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66.23亿元。“要是这次机遇再抓不好,湛江不知道又要沉默多少年了。”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谢正龙︱广东湛江报道
湛江市长王中丙的深情一“吻”引发外界对湛江钢铁项目获批的热议。
早在4年前拿到国家“路条”之时,湛江市就用半年时间,完成了8个村,共计村民3016户、9275人的征地拆迁工作。
隐藏在“吻”之后的,还有大项目建设的逻辑,以及大项目对于地方经济不言而喻的意义。
一位参与湛江钢铁项目申报工作的专家还清楚地记得那句话,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官员对他们申报小组一行人说,“对地方政府官员来说,有些大项目一辈子都不一定能拿下来。”
“高兴”和“淡定”
5月31日,东海岛,湛江市长王中丙再次“高兴”。
这天,从市区的疏港大道南段,经过跨海大桥,一直到开工仪式现场,长达30多公里的道路两旁,红旗招展,“推动湛江跨越发展,打造钢铁精品基地”的广告牌不断映入眼帘。
在这个面积达286平方公里、位列中国第五的海岛,上午刚下完雨,下午又是一片晴天。
仪式还没开始,不少村民就聚集在4公里外的调东村路口,有些走到“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图”的大幅展板前,若有所思地看起来。旁边宽广的土地已基本平整,工业园区初具雏形。
在仪式现场,“呈现一个奇迹”吸引了众人的眼光。王中丙再次向媒体表示其心情,“高兴,高兴”。宝钢方面,也在其新闻稿中将湛江项目表述为“第二次创业”最主要的基地。
由于也有媒体表示质疑,湛江市在开工仪式前三天决定,不搞大型庆典活动,原定的媒体采访活动计划也临时取消。
即便如此,湛江市委宣传部新闻宣传科张科长对本刊记者表示,还是有很多媒体过来采访,自己“刚送走一批”。
湛江市区的国贸大厦、中南酒店、东兴大厦、京基等主要商住区,也挂起了“热烈庆祝宝钢项目开工”的横幅。
投入已超百亿元
远离热闹,叶何生(化名)此时正在养虾场干活。
原来家住在东简镇蔚律村的叶何生对本刊记者说,4年前,自己和岛上近一万名村民一样,成为钢铁项目拆迁安置对象。
2008年3月18日,湛江钢铁项目拿到国家发改委的“路条”,同意前期开工。
公开资料显示,湛江钢铁项目一期,涉及搬迁安置8个村,共计村民3016户、9275人。
“必须在明年3月份交地”,时任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提出,全市上下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征地拆迁任务”,“如果我们在3月底前交不出土地,就会失去市场先机,宝钢集团的资金就有可能先调往别处,钢铁基地的建设就可能要推迟一两年。”
随后,湛江市组成的8支工作队共158人,于2008年6月开始进驻东海岛8个村开展征地拆迁工作,目标是确保半年内完成项目征地拆迁任务。与此同时,湛江钢球厂等配套项目也进入建设中。
“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钢铁项目一直未有进展。”广东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宁凌告诉本刊记者。
与工期同样延误的是搬迁居民的安置房屋投入。据叶何生反映,到现在为止,自己还在外面租房,而父母还住在十来平米的临时房里。2008年政府许诺,两年内拆迁户将全部搬进安置小区。
目前,湛江为了这个钢铁项目,前后投入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而该市2010年财政总收入341.1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66.23亿元。
湛江市发改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表示,前期工作包括几万亩的土地平整、近万人的拆迁安置、鉴江供水工程、配套码头、疏港公路二期等配套建设。由于财力吃紧,包括安置房在内的不少配套设施建设,采用BT和BOT模式进行。
与拆迁征地同样让地方政府头疼的是,如何保证钢铁项目所需的填海面积。
“拿到国家正式批复之前,湛江钢铁项目是作为广东省产业转移项目来做的,是省级工程,能批下来的填海范围只有50公顷。”宁凌告诉本刊记者。
不过,2008年湛江钢铁项目拿到国家发改委“路条”后,涉及填海用海的问题,一下子得到解决。
“招商和项目建设在程序上会存在矛盾,这在全国比较普遍,说到底是体制原因。”对于大项目的推进,一位参与湛江钢铁项目申报工作的专家道出了其中的微妙关系:招商工作一般有规划就开始进行,而项目建设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流程。现实情况是,“如果严格按先后流程走,往往什么也干不了。”
三十年“愈败愈勇”?
“三十年好事多磨,三十年梦想成真。”王中丙在其《湛江钢铁湛江梦》一文中,如是感叹。
1978年,冶金部把湛江作为大型钢铁厂选址的主要对象,并进行多项勘察工作。1990年9月,湛江成为全国新建大厂六个备选厂址。
两年后,广东省与宝钢集团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初定钢铁厂选址湛江东海岛。也就是在这一年,连接东海岛和湛江市区的东海大道和东海大坝等配套工程开工建设。
宁凌还对本刊记者回忆,那年他正应聘现在任职的广东海洋大学,负责招聘的校方人员说,湛江要建大钢铁项目,城市会快速发展起来。
宁凌选择了湛江。这年年底,学校还特意带他们到学校对面的东海岛,看当时的建设情况。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在宁凌看来几乎“触手可得”的项目,随着后来国家宏观调控和银根缩紧,一下子沉寂下来。
关于湛江钢铁项目的历史,从1993年后空缺了10年。
“湛江在1992年到1993年,又一次错失了很大的机遇。”宁凌说。
直到2003年,广东省委一位领导明确批示:韶钢如果在沿海城市选点,湛江是理想之地。
“漫长曲折的湛钢之路”由此重启。
2008年3月17日,湛江钢铁终于拿到“路条”,国家发改委正式同意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随后,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尽管如此,湛江还是倾注全市财力进行拆迁安置,以及配套设施建设。
上述发改局人士认为,这些基础项目投资,并不是完全为了钢铁项目而投,同时也是在改善交通,建设城市。
“我每次去市政府,都看到他们焦头烂额的样子。”宁凌告诉本刊记者,就在2011年底,湛江市有关部门还处在很焦虑的状态,也有人开始说起风凉话:“又没戏了”。
“要是三番五次失败之后,还会愈败愈勇吗?”宁凌说,拿不到这个项目,湛江失去的不仅是钢铁梦,整个湛江市政府部门的士气也可能受到重挫。
押宝“五年崛起”
在湛江市主城区,不难看到外墙发黄、有些破败的低层楼房。这些,较难让人将之与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十大深水港,以及“七子之歌”中的广州湾联系起来。
“北有青岛,南有湛江”,反倒成为湛江人心中至今没有抹去的痛。
资料显示,2010年,湛江市生产总值1402.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0048元,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分别排名倒数第四和倒数第一。人均生产总值甚至低于湛江邻近的茂名、阳江、北海、钦州、防城等市。
“湛江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好的条件,发展不上去,讲不过去,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早在2003年,广东省委一位领导到湛江市调研时就如是指出。
上述发改局人士还告诉本刊记者,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湛江一直重点发展“两水一牧”。后来证明,农渔业的附加值不高,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发展战略约束了工业的发展。1998年发生走私大案,湛江的经济更是一蹶不振。
“1998年到2003年,湛江的经济发展进入‘晃悠’阶段,处在休眠复苏期。”宁凌说。
2006年广东省两会之后,工业重型化成为广东省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湛江潜在的发展重化工业的优势再次被唤醒。
“围绕钢铁做好文章”,首先发展工业,成为近两届政府班子的共同思路。此外,石化、造纸也属规划的龙头产业。
2011年5月,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对媒体如此描绘:围绕广钢环保迁建和中科炼化项目两个“头号工程”,湛江将打造年产值超千亿元企业2家,超百亿元企业10家,超十亿元企业30家;形成超1000亿元产值的现代化石化基地、超1000亿元产值的现代化钢铁基地和超500亿元产值的国家级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
而王中丙也在多个场合表示,面对大项目建设、大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全力做大做优经济“蛋糕”,5年后在广东“坐六争五”,最后争取成为广东第三大城市。
此次钢铁项目正式开工,湛江似乎吃下了“五年崛起”的定心丸:到2015年末,将建成以钢铁、石化及造纸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使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2011年,该市的生产总值为1758亿元。
而宁凌对本刊记者道出自己的两个担心,一是钢铁项目建成以后,中下游的配套项目环保能否得到保障。二是,湛江钢铁项目和广西防城港钢铁相距仅200多公里,而且都在北部湾经济圈内,同质竞争恐怕在所难免。
但末了,宁凌说,“要是这次机遇再抓不好,湛江不知道又要沉默多少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