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扩张出现井喷 异地经营吃力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7日11:31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25期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25期封面

  城商行的青春期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勇 | 北京报道

  “我一打个盹,你们就跑了。”

  2011年3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全国“两会”期间点名批评北京银行,“北京还不够你们干的,你们跑了,北京谁来管?”

  20世纪末,城市商业银行(下称“城商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新生儿在城市信用社改制背景下应运而生。2003年,约800家城市信用社先后完成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改造或实现市场退出,直至2007年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登陆证券市场。在一个宽松、丰饶的土壤上,城商行像一群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快速成长。

  然而,随着规模、资产进一步扩大,跨区域扩张加剧,城商行的风险也一点点显露。不安分、身份迷茫,不仅让共同经历了一波狂飙突进的城商行们手足无措,也引起了监管层的警觉。

  2007年后,城商行IPO搁浅5年,第四家上市的城商行至今没有诞生。不少城商行望穿秋水,急盼监管层的闸门放开。

  城商行该如何健康成长?

  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7日—8日,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十二次会议在成都召开,上次会议提出的五个方向(部分有条件的银行适时发展成全国性银行、区域性银行、社区银行、特色银行、市场退出),这次在银监会监管二部列出的发展方向中只剩下四个,关于全国性银行的提法“已经隐去”。

  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城市商业银行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道路。要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做到“立足于本地发展,立足于特色经营,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立足于支持小微企业”。

  城商行的青春期躁动从何而来?从成长到成熟,城商行还要经历怎样的蜕变?

  IPO躁动

  自2007年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上市后,再无第四家城商行上市。其间城商行股权的转让一直备受关注,对于城商行的股东方来说,何时上市是它们最为关心的。截至2012年6月18日,证监会公布的企业排队上市名单中,有15家银行,其中城市商业银行有11家,均选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但至今,11家城商行仍处在初审或落实反馈意见中,没有一家发布招股书。

  记者从多种渠道获悉,证监会正在就中小银行上市草拟意见并委托机构对行业进行课题调研,但具体公布时间尚未确定。

  找钱

  资本充足率是城商行的生死线。补充资本金的方式主要有股权补充和债权补充两种方式,股权补充包括私募增发股票和公开发行股票(IPO),债权补充主要包括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等。

  3月15日,重庆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于3月20日发行不超过8亿元人民币固息次级债,期限10年。重庆银行表示,本期次级债券的募集资金将用于充实附属资本,提高发行人资本充足率。重庆银行对资金的需求只是全国城商行的一个缩影。

  《中国经济周刊》据中国债券信息网公布的信息统计,仅在去年就有16家城商行发行了次级债进行融资。事实上,随着信贷政策的收紧,以及银行对资本的强烈需求,发行次级债的成本也水涨船高。

  中国债券信息网的数据显示,这16家城商行在去年发行的次级债票面利率中有很多高于6%,而在2010年则几乎没有。2011年5月,成都银行发行10年期24亿元次级债,票面利率高达7%,以此计算付息成本将为1.68亿元,占其2010年净利润的10%左右,被业界称为“血本发债”。

  相比于发行次级债等融资方式,IPO则因为其具有的持续融资功能和带来的品牌效应一直为城商行所热衷。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目前提出上市计划的中小银行超过40家,包括已经在证监会排队的11家城市商业银行和4家农村商业银行。“血本发债”的成都银行亦出现在证监会4月份公布的排队上市名单中。

  一家中部省份的城商行人士甚至向记者表示,“如果最近两年在A股上不了市,会考虑在H股先上市。”

  有调研机构认为,中小银行的上市潜力巨大。对比中美市场发现,中国上市银行占国内上市公司和银行总数的比重分别为0.7%和0.4%。而美国上市银行占其上市公司和银行总数的比重则分别为16.0%和7.6%。

  宏源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继袖在今年2月6日针对城商行上市发布的研究报告中估算,14家商业银行(当时排队名单上是14家,包括4家农村商业银行)预计总融资额为1183亿~2838亿元。

  搁浅

  尽管城商行上市之情殷切,但自2007年以来,再无第四家城商行登陆资本市场。

  “之所以这么多年没有城商行上市,一个是整个市场环境原因,一个是城商行自身的原因。”上海一家券商的银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在首批三家城商行上市之后的2008年,因为金融危机造成股市大幅下挫,监管层暂停IPO,对城商行的上市节奏造成了影响。

  自身的原因则是城商行股权混乱复杂。由于城商行大多是从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来,存在着股东过多,特别是大量员工持股的现象。同时,随着城商行资质的改变,吸引了很多外部股东,其股东的背景与资质也显得复杂。北京银行在上市之初就曾因“娃娃股东”事件而备受质疑。

  直至2007年11月初,银监会下发通知暂停涉及中小银行员工持股的行政审批事项,并牵头制定金融机构股权激励办法。

  上述分析师说,上述通知“几乎等同于是堵上了城商行上市的通道”。

  直到2010年9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使包括城商行在内的中小银行股权转让等有了依据,中小银行上市重启的股权障碍得以清除。

  然而,2010年以来,齐鲁银行伪造票据案、汉口银行担保纠纷、烟台银行汇票案等城商行金融案件频频爆发,市场对城商行的担忧开始加剧。

  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案件暴露出相关业务领域方面的风控缺失,同时也是近些年城商行大力扩张带来的内控不足的表现。

  晋城银行副董事长谢振山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称,“目前的市场环境并不好,融资压力大。同时,城商行上市的目的是否为了圈钱?这也是监管层考量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有城商行亦将IPO计划延期。根据重庆银行公告,该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延长“首次公开发行境内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上市的方案”有效期的议案》,同意将有效期延长至2013年6月5日。而上海银行召开的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关于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方案有效期延长一年的提案》的议题。

  监管

  “城商行的发展应该往下(经济欠发达区域)走,支持真正需要它们的地方,现在证监会不放行,是因为城商行的发展定位以及上市意图尚未厘清。”一位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的副董事长向记者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主管城商行监管工作的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如果仅仅把资本市场当成银行的融资通道、进行股东套现的工具,这并不能实现银行上市的目的。小银行要上市,首先要做好自身各方面的准备,通过更广泛、更充分的信息披露,接受包括银监会、证监会在内的各个监管部门的审查,才能做好上市这项工作。”

  事实上,《中国经济周刊》从接近银监会的人士处获悉,银监会内部是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商行上市的。负责城商行监管的银监会银行二部处长张海川此前就在公开场合表示,城商行上市符合各方利益,只要符合标准的银监会都予以放行。

  今年3月23日,银监会网站公布了批复贵阳银行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的方案,原则同意贵阳银行发行不超过5亿股,并明确要求贵阳银行发行所募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应全部应用于充实资本金。不过,距离真正上市,贵阳银行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悉,证监会已于近期起草了中小银行上市参考标准,并征求了银监会等相关部门的意见,正在委托一家调研机构展开调研,相关文件会在时间成熟时出台。

  《中国经济周刊》获得的一份材料中,引用了上述文件草稿中关于重点推荐类城商行的参考标准:产权清晰、公司治理健全、风险管控能力强;监管指标达标,且监管评级高;具备一定规模且业务较为全面,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较强。

  上述文件草稿显示,证监会在中小银行审核时重点考察的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银行资本构成的稳定性、财务状况和资产质量对资本的影响、银行补充资本能力等。二是不良贷款和其他不良资产变动趋势、贷款行业集中度、信用风险管理政策、贷款风险分类制度、保证贷款和抵押贷款管理状况,其他风险资产的管理状况及对银行整体资产质量状况的影响。三是公司治理组织机构的完备性,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备性和有效性,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制度与手段,内部控制措施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四是银行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的稳定性和波动性,区域固有的外在风险和系统风险对银行经营的潜在影响。

  同时,《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证监会内部的上市新标准中,将计划按照总数的20%安排中小银行在近几年上市,同时更加注重银行的评级指标。而备受关注的城商行跨区域经营问题的约束则更为宽松。

  扩张:成长的烦恼

  “城商行之所以热切希望上市,还是因为扩张所带来的资本需求。”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省外扩张井喷

  “大行有的业务,我们都有。”多位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经理讲解本银行业务时都会这样承诺。但同时,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北京,经营上确实比不了大行”。

  北京金融街,江苏银行、上海银行等大楼林立;往东走,在国贸CBD,望京银行毗邻央视新大楼;即便是在较偏远的通州,城铁果园站里依旧可以看到杭州银行分支机构在站内设的提示牌。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据公开资料统计发现,在北京,就汇聚了包商银行、盛京银行、杭州银行、上海银行、大连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天津银行8家外来的城商行。近年来,还有一些城商行以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形式进驻北京,以弱化监管的要求,如九江银行在北京市大兴区设立的九银村镇银行。

  2009年4月16日,银监会办公厅便印发了《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的通知。其中明确,城商行在法人住所所在省设立分行,不受数量指标控制,审批权也下放到拟设地的地方银监局。同时,支持城市商业银行按照“三步走”原则建立分支机构网络,即先省内、后省外,先本经济区域、后跨经济区域,最后向全国辐射;并对符合监管导向的相关申请予以优先支持。

  在自身壮大和政策的允许下,城商行的扩张规模出现井喷。

  在银监会公布的2011年年报中,对城商行有如下的一段总结:“2003年以来,约800家城市信用社先后完成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改造或实现市场退出。城市商业银行一方面通过改革重组、增资扩股、资产置换等多种方式处置了超过1700亿元的历史不良资产,风险逐渐得到有效化解;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控建设、创新风险管控技术与手段,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11年底,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9.98万亿元,是2003年末的6.8倍,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占比8.8%。”

  以总资产计算,截至2011年12月末,城商行的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长27.15%,而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8.87%。

  银监会2011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城商行总共144家。另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河南、山东、辽宁、四川省内的城商行家数位居全国前列,分别为16、14、14、13家。据受证监会委托的调研机构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城商行在省外的分行近130家。

  异地经营吃力

  虽然越来越多的城商行进行跨区域发展,但它们在异地经营获得的收益只占本银行总收益的小部分,有的甚至亏损。

  “在大城市设立分行的形象意义要大于实际上的业务意义。”谢振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走访大多数位于北京的外地城商行营业网点发现,虽然内部装修较为豪华,但与相邻的全国性商业银行相比,大厅内显得冷清,顾客寥寥。

  翻阅已经上市的三家城商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年报可以发现,它们在异地的经营业绩并不出众。

  如南京银行在2010年年报显示,其北京分行的总资产为185.5亿元,但其在北京市场的本外币存款市场占有率为0.18%。宁波银行2010年的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的近72.5%来源于宁波地区,其他地区的营业收入总和不到30%,但其他地区的资产规模总和却为宁波银行的49%。

  北京银行在异地发展的业绩不显著则表现得更加明显。北京银行2010年年报显示其当年分别新设立了南京分行和济南分行,但其当年在南京地区与济南地区的经营业绩却是分别亏损2958万元和3909.7万元。北京银行2011年年报亦显示其当年在南昌新设立了分行,但2011年南昌地区亏损1110.8万元。

  城商行异地经营吃力。“因为地方城商行在外地发展,特别不是中心城市,不具有区域优势,而且一开始在客户的吸引力上较为薄弱。与国有大行和深扎当地多年的当地银行相比,很难展现竞争优势。”赵庆明说。

  该往哪儿走

  中部省份一家城商行的高层告诉记者,他曾用8个月时间到北京筹建分行。但在2011年,跨省建分行的计划被其所在地的银监局叫停。

  “城商行的扩张要适度,因为它们的风险管理能力、业务管理能力,相对于大行有明显差距。”赵庆明说。

  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告诉记者,中小银行的快速扩张不可避免地埋下风险隐患,从2011年开始,各个地方银监局就暂停了审批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工作。

  大部分的城商行由以前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来,其成立伊始就受到国有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其如何定位自身的发展,是城商行前行过程中必须要厘清的问题。

  实际上,在最近银监会公布的年报中就以“立足本地、服务小微、打牢基础、形成特色、与大银行错位竞争”来表述城商行的发展思路。

  分管城商行监管的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在公开场合表示,城市商业银行要扎根当地、突出特色,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要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具体负责城商行监管的银监会银行二部主任肖远企亦在公开场合表示,城商行面临的最突出挑战,是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还不够准确、清晰。一是市场定位于大中型银行较趋同,二是层次化、差异化不够明显。

  “我认为城商行自己的战场还是应该向下走,像小城市或者中西部一些相对偏僻的地方,这可能是它的优势。大城市银行多,城商行去大城市争夺资源,就是起到一个象征性的作用,产生的经济效应并不是太好。主要收入还是来源于当地经营这一块儿。”晋城银行副董事长谢振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谢振山认为,国家政策层面,应该引导城商行向下走,去经济发展需要的地方。向大城市走,向经济条件发达的地区走,不需要政策的引导,市场化的选择就会那样走,如果国家不调控,小银行肯定都愿意去发达地方赚钱。

  “但相对弱小的银行,你不调控的话,它就盲目地往外走,目光也不会很长远,去了大城市之后它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优势,就会死掉。那样的话,给金融业发展带来危机。”谢振山说。

  赵庆明则认为,城商行的定位发展可以进行某些区域的跨区域经营,这样有助于银行分散某一个区域的风险,但前提是要做好这个区域经营的风险评估,进行适当的跨区域经营。

  宏源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继袖认为,城商行对中小企业和地方经济有重要影响,城商行上市后,应致力于服务中小企业和地方经济,支持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结合自身优势和地区优势,打造特色银行。       

  (徐婷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相关专题 中国经济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城市商业银行 城商行 银行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