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文/方鸿
1
那两天,岳母都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晚饭后,我们再三追问,她终于告诉了我们实情。原来两天前,岳母的父亲就打来电话希望她回家。
春节后,岳母就和我们一起来到北京,帮我们照顾两岁的儿子。我和老婆都是郑州人,按照两个家庭的计划,两边的老人将轮流“北漂”(小区里来照顾孙子的老人都戏称自己是北漂一族)照顾孩子。说来惭愧,生孩子前,我从来没想到自己也会以这种方式继续“啃老”,可现实逼人,我和妻子都要工作,孩子还不能上幼儿园,家里有老人,总归放心。
按照计划,再过两个月,岳母才会和我父母换班。
那个电话,让事情一下变得复杂起来。
岳母是家里的长女,在没有来北京照顾我儿子前,她一直是照顾父亲最贴心的人。她每天都会给姥爷按摩腿脚,聊天。
前两天,老人家在家里摔了一跤,想到最贴心的女儿,坚持让她回家。
岳母的父亲,我们喊他姥爷,今年即将90岁。照理说,姥爷最不该有养老问题,他有两女两男。在1949年前就参加工作,以高干的身份在1985年离休。离休后的工资,比郑州很多白领还高。
对于姥爷而说,困扰很多老人养老的金钱和医疗,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他已经习惯于高质量的老年生活——就像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所希望的那样。
在岳母来“北漂”之前,轮班贴身照顾姥爷的岳母、小姨和儿媳妇。岳母走了后,剩下两个人值班,精力明显盯不上。
回去还是留下,让岳母很为难。我们数了数,吓了一跳,她回去与否,需要通盘考虑十个家庭。
2
第一个家庭是我父母家。按道理说,岳母家里出了事,临时回去,我父母提前“上岗”最为合适。可此时,我母亲远在兰州照顾我87岁的姥姥。我姥爷在七年前过世后,姥姥就独自生活。姥姥家境平常,现在是居家养老,轮流由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照顾。三年前,她的大儿子,也就是我大舅患了脑梗,自己成了需要被照顾的人,只能退出照顾母亲的行列。
我母亲和小舅轮流照顾姥姥。小舅很仁义,承担了照顾姥姥的大部分重担,一年中,他照顾姥姥大半年,我母亲是小半年。
如果我母亲从兰州离开,就意味着我小舅需要顶上。可小舅此时远在珠海女儿家,照顾自己的外孙女。小舅的女儿,也就是我表妹,和我一样,都在大学毕业后,选择远离家乡出去闯荡。我们都是1970年代末生人,自由选择是我们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共同梦想。我离开了郑州,她离开了兰州。直到我们都有各自的孩子,才意识到自由选择,离开家乡真正意味着什么。
表妹的老公家在农村,老人很不适应城市生活,照顾第二代的重任就落在小舅和舅妈身上。舅妈几乎是常驻珠海,小舅在兰州和珠海两地跑。如果我母亲离开兰州,小舅就必须回到兰州照顾我姥姥。可问题是,此时,小舅刚去了珠海不到两个月,此时就突然“召回”他,一是不合情理,二是让刚刚缓口气的舅妈,又面临独自照顾孩子的局面。
好了,我这边的家庭要通盘考虑五个:我父母家、我姥姥家、我小舅家、我大舅家、我表妹家。
我妻子那边,也是五个家庭。
我岳父并没有一同来北京,他是否可以去出把力照顾他的岳父呢?
不可以。我岳父,这时候也在照顾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育有两子一女,养老方式是流动居家养老,这时候正好在岳父那生活。让岳父不去照顾自己的母亲,实在也说不过去。
除了岳母,姥爷还有三个孩子,一女两子,他们可不可以出把力照顾老人呢?
小女儿,我们叫她小姨,在姥爷摔倒这几天,恰好不在家。她跟着姨父回到姨父安徽老家,因为姨父的老母亲突然重病。姥爷摔倒后,小姨紧急飞回了老家,可那边她的婆婆随时有危险,关键时刻,她也不能总不在场。
大儿子,我妻子的大舅,唉,竟然和我大舅一样,也患了脑梗,60多岁的人,刚刚做了脑部手术,自顾不暇。
小儿子,我妻子的小舅。现在还在职,政府官员,每天忙得要命,只能让自己的妻子照顾老父亲。
这边涉及是五个家庭:我岳父的母亲家、小姨家、姨父的母亲家、妻子的大舅家、妻子的小舅家。
3
我从来没想到,这十个家庭,会以这样的方式联系起来。要想解决妻子姥爷的养老需求,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件。
就在岳母跟我们商量如何行事的第二天,小姨那来了电话,原来她婆婆的病情稍微稳定了些,她终于可以呆在家里照顾姥爷。可这仍然有两个变数,如果婆婆病情有变,她仍然要赶去;另外,因为姥爷年事已高,照顾他一天比一天困难,她可能也盯不住。
岳母只能求助岳父,岳父很爽快,他答应只要有时间就去帮助照顾姥爷,好在两边的家距离不到500米。
这是个摇摇晃晃的解决方案,一旦小姨那边有变,事情又会变得棘手起来。那时候,岳母还是需要赶回去。我这边还需要有人顶上。
我只能找老爸。妈妈去了兰州,老爸一个人在家过单身生活。老爸是个大男子主义者,虽然极爱孙子,可性格使然,对照顾孩子颇有些不耐烦。之前,我们也从来没想过,由他单独来照顾我们的孩子。
电话里,我费尽口舌地向他解释了局面的复杂程度。说完后,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钟,老爸的声音传了过来,“儿子,你放心。不管怎样,老爸给你托底。”
我的眼睛不由一热。
4
后来,我们请了个保姆。无论怎样,两边的老人也都60多岁,自己也到了要养老的时候,让他们照顾孩子,总归过于辛苦。
姥爷后来情绪也恢复了些,不再要求岳母马上回家。一切似乎都回到了轨道,十个家庭,可以按照原本的节奏运行。
可每每想起此事,我都感慨良多。我父母和岳父母身体都不错,可未来几年内,他们的养老问题终会真正的到来。
不像我们的上上一代,他们都多子多女。我有个姐姐,她留在了郑州,平时照顾父母多由她做,她还要照顾的是她的公婆;我妻子则是独生女,没有兄弟姐妹帮助。
我一直感谢姐姐,她没有离开家乡,让我对父母放心了很多。
迁徙、离开家乡,这个让太多年轻人趋之若鹜的社会潮流,对人到老年的父母们的养老,实在伤害太多。
古语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机会都在远方的大城市,让年轻人实在两难。
岳父岳母都是通情达理之人,说起未来,他们常说,要找个养老院去住,不给我们添麻烦。可在中国,进入一个好的养老院本不容易。更重要的是,传统观念还是认为养老院撕裂了家庭。岳母的一个朋友,就将自己的母亲送到了养老院,岳母得知后,吃惊地难以接受。
岳母在北京时,爱看报。她知道北京有一种社区养老模式,老两口可以居家养老,社区会提供餐饮、简单医疗等养老服务。可即使在北京,这种社区养老既不成熟,推行也不算广泛,在老家,更是闻所未闻。
如果想享受北京的社区养老,需要在北京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且不说房价凶猛买不起。他们即使有钱,也无法购买,北京的房子是看户籍的。老两口总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工作满五年,攒够了纳税期限后,再买套房子吧。
即使真的有套房子,可以享受北京的社区养老,他们还要考虑医保问题。中国的医保被地域切割,即使能报销也手续繁琐。在北京,我父母和岳父岳母,都极不情愿去医院。
每次和两边父母谈及养老问题,我和妻子都会说:放心吧,有我们呢。可我们能干什么呢?现在想来,只有多赚些钱是最靠谱的事情。
而我和妻子的养老问题,将更是一个大麻烦事情。我们的户籍都不在北京,虽然几乎一直在北京交纳北京标准的税费,可一旦退休,只能执行家乡标准的养老金发放。两地方的落差,会让我们交了一辈子的养老保险打个大折扣。
我们觉得这是被抢劫?又有什么用?
社会的潮流、不正常的体制、难以理解的规则,让我们这一代将面临更大的养老问题。那时候,也不会再有十个家庭联动了。在独生子女进入老年的时代,连家族背后的支持,都将是一个异常奢侈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