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书博
在地处北京西南的房山地区,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印记远远没有消除。
房山区北车营村,在当地出租车司机陈师傅看来绝对算得上一个风景如画的小山村。村庄背后的山上,一座元代建造的灵鹫禅寺,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不过,一场暴雨过后,倒塌的房屋和被洪水冲击后横七竖八翻倒在道路上的车辆,让人难以与它的原貌形成任何的联系。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进入北车营村时,塔吊车正在从道路两边的排水道中,吊起被洪水冲入的轿车。被撞击得完全变形的面包车仍然横躺在路面上。洪水过后的清理工作仍然还在继续展开,而后期的善后工作将是更为持久的一项考验。
昨日,记者在房山灾区走访了晓幼、西石府、长乐四、北车营等十几个村庄。这些村庄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其中最为严重的北车营、河北村等仍在进行灾后清理工作。
被清空的房屋
进入房山区,就会被这里高低起落的被密密麻麻的绿意裹挟的山丘所吸引。不过,再美的绿意也无法抵挡自然灾害的冲击。
汽车驶出小苑桥收费站出口,对面一块空地上,记者看到一个简易的生产车间已经在暴雨中彻底垮塌。
在去往北车营村的途中,记者经过了中国少年军校。在此次暴雨过程中,100多名在此军训的学生被困暴雨中的新闻受到全国的关注,央视新闻频道长时间直播救援进展工作。如今,军校朝向道路的围墙已经全部被洪水冲倒,正门前的马路已经出现了一个三米多长、一米多宽的塌陷区。
走进正门,十几个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着通道上的淤泥。
一位内部工作人员介绍,军校内的所有道路都是水泥路面,不过,后面山上洪水带下来的泥土已经把所有的水泥路面全都给盖住,现在所有的操场和空地上全是厚厚的淤泥。清理工作不知道何时才能完成。
“幸好孩子们都没有事,已经全部平安转移出去了。”该人士说。
一路行去,随处皆可见洪水过后的痕迹。
在南四位村村口,一幢只剩下三面墙的房屋已经人去屋空,一扇缺了半面墙的大门挂在半空中,下面是被山洪冲垮的排水道。
“简直太危险了,这里本来是一个汽车修理店,21号晚上,我们和修理店老板夫妇俩趁雨小了点,刚出门准备找个安全的地方,就听到轰隆一声,回头一看,房子已经塌了一半,再晚一分钟就出不来了。”旁边的一个居民说。
现在房屋已经无法进去,与房屋相连的杂货商店老板一家也都站在屋外。房子已经不敢用了,与坍塌房屋相接的一面墙上,已经有一道2米多长的巨大裂口,通过缝隙,能够看到隔壁坍塌的房间。而地面上的地砖,也因为地面的下沉变形而出现了一条条的裂纹。
“过去也经常下过大雨,不过从来没有下得这么急,时间这么长的。”晓幼营村的赵老先生今年已经70多岁,称这场大雨让其真正开了一回眼界。
而在陈师傅看来,这次的大暴雨让房山区靠近山区的一些村庄损失惨重,“我们房山周围是丘陵地区,从山上下来的洪水更猛。”
待完善灾后救助
已经是晚上6点半钟,北车营村的杨全利一天下来只吃了一顿中午饭,洪水过后家里的现金、银行卡,还有所有的食物全部在洪水中不知去向。家里的老母亲和女儿被安置在村里学校临时安置点后,杨先生回到家里清理着还能用上的大件家具。
“现在,家里只能靠亲戚们送来的一些吃的熬过去。我们现在不仅需要住的地方,也需要政府提供救济粮和日常所需的用品。”杨全利说。
杨全利还清楚地记得21号所发生的一切。晚上8点半左右,被暴雨困在外面的他接到了家里的电话,“赶紧回家,水太大,家里家具都漂起来了。”
不过,正准备赶回去,杨全利的电话又响了起来。“千万别回来,太危险了。”这个时候,房子里的水已经有1米深了,自己的老母亲和两个女儿只能通过窗户爬到房顶上。
而这时,求救系统因为拨打量巨大而无法进入,连续拨打110电话20多次的杨全利,无法拨通寻求援助。
洪水退去,墙上还留着被洪水浸泡过齐腰高的水线,院子里20多座房子已经有八九座被冲塌。
“以前这里是村里打井时给盖的机井房,打完井房子也留给了我们,可一场洪水就冲塌了。”指着前面一个只剩下两面墙的“屋子”,杨全利紧锁着眉头说道。
杨全利的家在北车营村村口,从北京通往山西的铁路桥沿着村庄向南延伸开去。
“洪水最大的时候,这座三米多高的铁路桥的桥墩已经全部看不到了。”杨全利说。
而上述出租车司机陈师傅应该是最早进入这里的第一批救援人,家住上万村的陈师傅在7月22日早上5点半左右赶到了这里。暴雨过后,积留下来的洪水还没过了膝盖。来到村口,就看到十多辆车翻倒在了铁路桥下。被掀起的一大块柏油马路路面从一辆小轿车的挡风玻璃横插进去。
而在距离铁路桥10米左右的一个排水沟里,四五辆汽车叠起了罗汉。
记者赶到现场时,排水沟里的最后一辆小轿车被吊车吊起。路边还有六七辆报废的汽车等待着被拉走。最严重的几辆面包车已经被洪水冲击挤压成“一团”废铁,甚至连汽车的标志也无法辨认。
“损失太大了,我的车彻底报废了,不知道保险公司能不能够赔偿?”几位村民在清理现场互相吐着苦水。而一位村民在得知自己的汽车因为险种有限,不能得到赔偿时,无奈地摇了摇头。
杨全利也在为自家被冲塌的房屋担忧。面对家里的损失,如何在这场灾难过后,重新让家庭生活步入正轨,将是巨大的考验。
“希望能够得到国家的重建救助。”杨全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