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也就是日本投降27年之后,中国掩埋了历史的巨痛和伤害,和日本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和日本结束不正常状态,恢复外交关系。这是一段无比艰辛的路,中日都走得磕磕绊绊。
和德国将纳粹历史解释为一段歧途不同,日本文化并没有提供这样的回旋空间,日本整个近代国家认同始于明治维新,并没有把二战后和平发展的日本与此前侵略亚洲的日本割裂开来。这注定了中日对历史有不同的解读。
40年来,正如日本参议员高邑勉所言:“恐怕没有比‘中日友好’出现频率更高的词汇了,但频繁地强调‘友好’本身,恰恰反证了‘并不友好’。”中日关系走过40年没有变得更好,近来更是越走越远。
随着“石原们”的政治秀不断挑战中日关系的底线,中国民间对日的态度似乎比10年前更强硬。中日关系几乎降至冰点。日本前外交官甚至有些夸张地称中日关系“时光倒流至甲午开战前”。
美国重回亚洲的战略定位和中日综合国力的逆转,使日本的地位变得更加微妙,去年野田不顾国内的反对声音,宣布加入TPP谈判,把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推向更加复杂的境地。而对日本经济促进作用更大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却推进缓慢。双方的不信任会成为矛盾的主要层面。
中日注定要迎来一个邦交正常化以来最冷淡的“逢十”纪念日了。
中日两国共同实施的“中日共同舆论调查”的结果显示,中日两国都有八成的公众对彼此“印象不好”。但另一方面,调查又显示,中日两国都有八成以上的公众认为,中日两国关系“重要”。
中日“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并不只是外交辞令,而是中日无可回避的真实。40年,问题和矛盾已一一呈现,中国和日本需要理性务实地重新审视两国的关系。
策划| 本刊编辑部 统筹|杨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