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析文字游戏兴起:有话就不好好说

2012年08月15日14:50  新周刊
新周刊第377期封面 新周刊第377期封面

  我们时代的文字游戏

  口活儿

  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下更成了确认身份和趣味的个人标签。

  每天,名人和嘉宾在电视上秀口才,网民在社交媒体上拼文字游戏;政府宣传部门努力让精心拟就的标语和政策被记住被传播,广告商绞尽脑汁地把商品和句子挂起钩来;各大会议和论坛上的角色想让演讲获得满堂彩,出版业一直在寻找文字有畅销体质的作家和写手。

  没有个性的电视主持人不被记住,没有风格的文字不被引用、没有特点的微博不被转发、没有共鸣的表达方式无效。我们时代的语言和文字,已跳脱了说文解字的窠臼,更追求话外音、言外之意、游戏精神、表达的机趣和个性。

  在语言和文字游戏的背后,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更是趣味多元、共识分裂的世界;而文字游戏仅是差异化世界比较容易的一个出口。在有禁忌与风格化的语言丛林里,人们自行摸索出无数小径,踏成通途,扬长而去。

  我们总结了当代文字游戏的26大流派,做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未收入的现代汉语网络词典补白,并捞出了24位活跃在公共平台上的口活儿达人。这个时代发生了什么,这个时代的人们在想什么、怎么想,关注这个时代的文字游戏,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众声喧哗,看谁口活儿好。

  演绎现实需要技巧

  有话就不好好说

  文字游戏是人人皆可参与的全民活动,它就像当下社会的挂钩和钉子,用来悬挂商品、情绪和观点。

  文/孙琳琳

  当代社会有多复杂,当代人对社会的演绎就有多精彩。改变现实需要勇气和智慧,演绎现实同样需要技巧和智慧。我们对这个时代的全部认知,可以灌注在文学作品里,社交媒体上,以及口口相传的文字游戏里。

  经历过“百家讲坛”掀起的历史热(《新周刊》238期《人人都拿历史说事儿》),新派中医引领的养生热(《新周刊》350期《让我们谈谈养生吧》)之后,中国人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了微博领衔的文字游戏热上。

  现实的中国加速度前进,生活在其中的中国人所感受到的压力也是空前的——买房那样贵,买车要摇号,升学交赞助,结婚首先考量条件,生病要面对紧张的医患关系。这些问题在历史中找不到解决方案,在中医那里也开不出药到病除的良方。

  另一边,嘴皮子上的中国像是一个及时出现的出口和替身,文字游戏里,有温度和冷漠、有情绪和欲望、有旁观和反讽,一切给你压力的,你都可以反过来调侃它,当代人在把玩字句的趣味时得到了暂时的喘息和平衡。

  相信希波克拉底吧,语言和药物一样能治病。

  你以为我平凡、买不起房、朝九晚五,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简·爱活在今天,应该这样念台词。

  什么是文字游戏?过去指猜谜、对语、诗文、墓志铭、通电、宣言(曹聚仁《旧文人的文字游戏》),现在则是指各种现实和虚拟空间的新表达方式和新语言体例,也包括满街的宣传语和广告、出自互联网的段子和吐槽。表面上是码字——把一个个汉字像积木一样打散重新排列,得到自己想要的组合。但实际上是利用字词的腾挪转换制造错觉,让原本不好说、说不好的意思富有创造性地表达出来。

  文字游戏的秘诀在于:不仅要说,还要有话不好好说,大家要的不是陈词滥调,而是说得巧妙。比如说,夸一个姑娘漂亮不直说,而是说“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深入人心的广告语一定要掩饰掉卖东西的动机,而显得真的只是为了你好。而“来也匆匆,去也冲冲”之类的老套提示语,只好被当成耳边风。

  文字游戏兴起的原因之一,在于你不能对现实无动于衷。要表达,要交流。《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的三千新词中,有不少都来自文字游戏对现实的表述,比如给力、纠结、山寨、宅男宅女等。

  文字游戏兴起的原因之二,在于你必须推销你自己。只有表达方式出人意料,才能被注意到;只有在超市里做堆头,才能被买到;只要在街头的每一个角落都出现,再平庸的句子也会被记住。

  文字游戏兴起的原因之三,在于它给了你谈论那些与你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的空间。描述别墅美景的文案,可能是啃面包加班的屌丝杜撰的;大谈女人心计的妙文,作者可能是个理科男。你以为我平凡、买不起房、朝九晚五,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简?爱活在今天,应该这样念台词。

  文字游戏兴起的原因之四,在于互联网给每个人提供了平等的舞台。不需要申报、不需要投稿,只需开通自己的微博,你就可以表达观点。中国5.38亿网民都是你的星探,当代灰姑娘的故事是这样的: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因为一条微博被@了上万次。

  文字游戏兴起的原因之五,在于它已经成为辨认同类的重要标准。每次面对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讨论,你总能凭借文字好恶重新认识过去以为志同道合的那个人,后悔当初看错了他。

  勃兰兑斯说:“人心并不是平静的池塘,并不是牧歌式的林间湖泊。它是一座海洋,里面藏有海底植物和可怕的居民。”语言是扇窗,禁忌是窗帘,而文字游戏则是缝隙里透出的真实。

  文字游戏的力量在于,它很少使你痛苦,但却经常能以欢乐的方式让你受伤。

  当代文字游戏的八个典型

  今天的文字游戏与一个世纪前最大的不同是,那时这项技能由少数文人所掌握,“一切总爱玩些花样,把字和词的界说,闹得一团糟”(鲁迅语)。而现在,文字游戏除了这层意思,还是人人皆可参与的全民活动,它就像当下社会的挂钩和钉子,用来悬挂商品、情绪和观点。

  如果文字游戏是一种社会信号,那么以下八个典型就是八座发出信号的基站。

  1.广告。今天最有实力玩文字游戏的,当属商业公司。只要看看维多利亚湾、黄浦江两岸和珠江两岸硕大无朋的广告牌就明白这一点了。广告可能是今天最强势的文字传播方式,他们买下你的时间和视界,把文案空想出来的句子重复成千上万遍,把厂商希望达到的状态念叨得让所有人误以为那是已经达到的效果,比如头发恢复弹性、我能、孩子又爱吃饭了。消费者是世界上耳根子最软的人,谁让咱们头发干枯、不能,孩子也不爱吃饭呢。

  2.宣传语。政府的宣传语有时是中规中矩的话,比如新时期广东精神“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有时是别出心裁出位的话,比如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但是效果最强的,要数数字化口号:三打两建、五讲四美、八荣八耻……具体内容太长你未必记得住,但提法一定印象深刻。

  3.诗歌。在广州方所买书,得了一枚印有韩东诗句的书签:我熟悉的家乡/灯光多美丽/可我想念远方的那间简陋的房子/那个远离我的人……(《断章2002》)为感情身负重伤各有心酸,被文字所折磨却可以感同身受。摆在书店入口处再版的诗集,被重新认识的周梦蝶,以及重新拿起笔写诗的诗人,满足了一颗颗柔软的心。

  4.标题。认真写字的人越来越少,现在是标题党的天下。2006—2010年,中国生产图书136万种,而一份报纸的字数就抵得上一篇长篇小说,谁有耐心逐字逐句阅读?所以如今卖书首先是卖标题,每有大事时,报纸比的是头版,看谁设计更抢眼,看谁标题更出人意表。

  5.微博。微博上的文字游戏说来话长,打油诗和长微博没有门槛,@任志强 为叶诗文做诗一首道:叶从水上飘,诗在浪里跳,文自泳中出,旗悬高空摇;历史被用来说今天的事,很多“坏人”被挖出了好的一面;明明是一样的新闻通稿,截取片段一发,意味完全不同;鲁迅、王朔、窦文涛都很忙,“说”了很多可能自己都没听过的箴言;郭美美的英文是三脚猫,把她翻成各种中文的神人却都是高手。

  6.影视剧。春晚相声小品演员已经沦为主要靠讲网络段子招笑了,后来,各种吐槽和段子又扩散到微电影、电视剧、大电影里。《神探亨特张》聚集了北京文化圈里最能侃的几张嘴,讲一个警察与坑偷骗抢搏斗的真实故事。片中的反派多,因此嘎拉话(俏皮话、段子)也多。电影制作粗糙、情节松散、演员业余,主卖的还是各种吐槽,微博控可以自编自导自演续集了。

  7.艺术。中国的书法、篆刻、绘画和器物中,早有各种对汉字的创造性使用,而当代艺术家玩文字的方式,更像是文化前沿的个人探索。谷文达刻文化转译中误读的“碑林”,徐冰写地球人都明白的“地书”,他们表达的是对中国的传统、现在和未来关系的理解,却传达出其他文字游戏者身上罕见的正能量。

  8.纯粹的游戏文字。这种文字游戏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解构了又重组了汉语,让汉语变得更有嚼头和滋味。其中高手如大仙者,解构经典又重组当下情绪,他的“大江歌罢掉头东三环”式的表述,旧瓶装新酒,玩的是熟悉文字的陌生感,挤兑的是今天的你我,轻微蛋疼。

  既然这个不能说、那个不能说,发点好吃的总可以吧?于是便有了李渔,有了袁枚。

  人类学意义上的语言禁忌,要从18世纪南太平洋上的汤加群岛说起,彼时彼地,语言禁忌读作“塔布”(Taboo),一是指因为受尊崇而不许说的,二是指因为怕触霉头而不能说的。

  尽管对禁忌的称呼不同,内容却大抵是上述两类。在中国历史上,情况要复杂一些:古代皇帝的名字是要敬而远之的,大正月里绝不能说死说病、喊打喊杀,统治者不喜欢的字句也是不能说的。这些情况在今天被称为敏感词。

  文字游戏有过风雅的典故,也引起过血腥的文字狱。你记得王羲之和好朋友们在兰亭畅聚,就一定记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引发的血案。被文艺作品描述得风流倜傥的乾隆帝,兴过130多次文字狱,蹂躏文苑可见一斑。

  既然这个不能说、那个不能说,发点好吃的总可以吧?于是便有了李渔,有了袁枚。

  今天,政客、商人、传媒、公知、愤青、文青……每种人都有自己的话语系统,都有自己的诉求。文辞滂沛,今天的中国缺乏的绝不是信息,而是属于你的独立判断。

  当代人对什么感兴趣?他们可以为了“珠穆朗玛奶糖是阿尔卑斯奶糖的好基友”而开怀大笑,但对苦情募捐的消息却似乎越来越冷漠。煽情、欺骗太多,每次动感情都重新演绎一次“狼来了”的故事,只好去关注文字游戏。

  人心是一座座势单力孤的孤岛,有赖于那些有新意、有创意表达、有能量的口活儿在期间游弋穿行,人们才得以驱散孤独,共同构成一个时代的强大陆地。

  戏仿的西方传统

  一种令人开心的降格游戏

  戏仿把虔诚、严肃、永恒、稳固、绝对、不可变更等这些与神圣性相关的概念降格,从而使下层民众在反抗思想禁锢中获得自由的快感,也就是巴赫金所提出的庶民的“狂欢”。

  文/谭山山

  上世纪40年代,英国《新政治家》杂志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征文活动:邀请读者模仿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写作,并从中挑出最优者。格林本人化名参加了此次活动,结果令他意外:他只得了第二名!

  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说,语言能力是人脑的特性之一,儿童天生就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这种语言天赋说并不能让所有人信服,因为学会语言是一回事,纯熟地运用乃至达到玩味文字的程度,不经过训练是做不到的。但如果说系统的语言能力来自学习和模仿,就说得通了,因为词汇和语法不可能凭空出现在脑中。就拿文学创作来说,一个创作者的起步,多半避免不了对自己钟爱的文学大师的借鉴和模仿。像认为“艺术模仿生活也模仿艺术”的戴维·洛奇,他早期的创作就受到詹姆斯·乔伊斯、亨利·詹姆斯、格雷厄姆·格林等名家的深刻影响。

  不过,即使模仿格林厄姆·格林模仿得再像,甚至比格雷厄姆·格林还像格雷厄姆·格林——就像《新政治家》那次征文活动的冠军那样,你也永远不是格雷厄姆·格林。模仿之后需要创造,戴维·洛奇的做法是,通过一种后现代意义的、具有自觉审美意识的“戏仿”,完成对前辈的颠覆和超越。很多作家也是这么做的。美国文学理论家乌尔利希·韦斯坦因认为,“对某个模式有意的歪曲模仿可能产生出一个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M.H。艾布拉姆斯这样定义戏仿:模拟某篇作品的严肃的素材与手法或某位作家的创作风格,来表现浅俗或风马牛不相及的主题。

  戏仿译自英文parody(台湾译为“派乐地”,相当精准传神),又称戏拟、滑稽模仿。它既是一个语言学策略,也是一个文学术语,是欧美文学的一个传统。美国文学批评家M.H。艾布拉姆斯这样定义它:模拟某篇作品的严肃的素材与手法或某位作家的创作风格,来表现浅俗或风马牛不相及的主题。

  戏仿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论及“首创戏拟诗的塔索斯人赫革蒙”,他用“戏拟诗”一词评价赫革蒙对庄严史诗的滑稽模仿与改造。而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戏仿作品,要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那就是塞万提斯于1605年出版的《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在序言中声明:“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他用夸张荒谬的情节,游戏的态度模仿,完成了反骑士文学的目的。从此,戏仿不再被认为是低俗的、拙劣的模仿。

  19世纪,戏仿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青睐。那个时代,有钱有闲阶级出现,他们有消费文学的需求,文字游戏因此成为流行的娱乐方式,戏仿就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种。因为戏仿戏谑的是众人皆知的经典,只有那些了解并非常熟悉经典的读者才能读出戏仿作品的妙处,所以在19世纪的有闲阶级看来,能读懂它们并津津乐道,显示了自己智力上的优越。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戏仿文的反讽和幽默意味的,如果能读出它在源文本之外制造的意外、惊奇及新的意义,那简直是神级解读。

  苏联文学理论家米哈伊尔·巴赫金则将戏仿提高到哲学层面,认为戏仿通过文学反映了世界的本质。“对于中世纪的戏仿者来说,一切都是毫无例外的可笑,诙谐,就像严肃性一样,是包罗万象的:它针对世界的整体、针对历史、针对全部社会、针对全部世界观。这是关于世界的第二种真理,它遍及各处,在它的管辖范围内什么也不会被排除。”

  巴赫金认为戏仿是一种“令人开心的降格游戏”,就像他评价拉伯雷的小说:“一股强大的向下、向地球深处、向人体深处的运动从始至终贯穿了整个拉伯雷的世界。……无论是整体还是细节,都急速向下,集中到地球和人体的下部去了。”戏仿把虔诚、严肃、永恒、稳固、绝对、不可变更等这些与神圣性相关的概念降格,从而使下层民众在反抗思想禁锢中获得自由的快感,也就是他所提出的庶民的“狂欢”。

  如同一张二度乃至数度书写的羊皮纸,读者可以从作者写作的不同层面,看见戏仿作品不断成形的轨迹:摹写、戏仿、篡改、抄袭等。

  法国文艺理论家吉拉尔·热奈特提出了“超文本”即戏仿文本概念:“我所称的‘超文’是:通过简单转换或间接转换把一篇文本从已有的文本中派生出来。”他把“超文本”对“源文本”的记忆称为“羊皮纸”效应:“先文本”是“超文本”的“源文本”,也就是说,戏仿文本的写作,总是伴随着写作者对现今和以往文本的记忆;而“超文本”衍生于“先文本”,是写作者摸索并表达这些记忆的过程。如同一张二度乃至数度书写的羊皮纸,读者可以从作者写作的不同层面,看见戏仿作品不断成形的轨迹:摹写、戏仿、篡改、抄袭等。

  纳博科夫是最善于戏仿的。他的《洛丽塔》写成于1953年,副题为“一个白人鳏夫的自白”,显而易见,这表示《洛丽塔》是对卢梭《忏悔录》的重复和戏仿。不仅如此,他还给男主人公取名为让—雅克·亨伯特,而卢梭的大名正是让—雅克·卢梭。安伯托·艾柯则来了个戏仿的戏仿,1959年,他写了一篇《乃丽塔》,从标题到人物设置到语言,全面戏仿《洛丽塔》。艾柯最大的改动,是将《洛丽塔》的老男人恋上小萝莉的模式,改为小正太恋上老奶奶,“乃莉塔”即Granita的译名(顺带提一句,《误读》译者吴燕蕤的这一翻译非常贴切)。

  艾柯这样写道:“乃丽塔。我青春年少时的鲜花,夜晚的煎熬。我还会再见到你吗?乃丽塔。乃—丽—塔。三个音节,第二和第三个音节构成昵称,仿佛跟第一个音节相矛盾。乃、丽塔。乃丽塔,愿我能记住你,直到你的容颜化成泡影,你的居所成为坟墓。”来看看纳博科夫的原文:“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幻灭了吧?

  还有更幻灭的,看他怎么描述小正太对乃丽塔的倾慕之情:“……哎呀——不屈不挠地埋伏,只为了能近距离地看一眼那些布满如火山岩浆般沟沟坎坎的老脸,那些因白内障而变得水汪汪的眼睛,那干枯、抽搐的嘴唇因掉光了牙齿而凹陷进去,一副精致的消沉表情,嘴边不时地还有亮晶晶的唾液流淌而显得生机勃勃,那些令人自豪的粗糙的手,局促地、颤巍巍地让人产生欲念,富有挑逗意味,因为它们能很慢地念佛珠!”这就是他自己所说的“蓄意插科打诨,装疯卖傻”吧。更搞怪的是,艾柯给《乃丽塔》中的小正太命名为安伯托·安伯托——正是他自己的名字,还把小说背景设置在自己生长的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的小镇上。

  结果一种文化产品如果不首先取笑自己就不会受到认真的对待。这种做法部分是出于自我保护。但自我戏仿也可能是顺从权威的。

  戏仿是一种解构。解构不等于破坏,解构的同时也在建构;同样道理,戏仿并非一味的解构,而是以解构的方式建构,是一种创造。

  美国学者路易斯·梅南德则在《纽约客》撰文认为,尽管作为一种形式策略,戏仿被后现代主义作家广泛运用,但它现在已经没落了。“从上世纪60年代起,文学已经不再是中产阶级主要的文化爱好,本真和戏仿之间的屏障坍塌了。人人都去戏仿,文化中充斥着对戏仿的戏仿。低层次是这样(戏仿电视广告的电视广告),高层次上也是如此(后现代小说)。6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以戏仿为基础的主流娱乐产品,如飞蟒剧团、《周六晚间秀》、《辛普森一家》和《洋葱》新闻。结果一种文化产品如果不首先取笑自己就不会受到认真的对待。这种做法部分是出于自我保护:如果你已经在颠覆自己,别人就很难去颠覆你了。但自我戏仿也可能是顺从权威的。《每日秀》是对新闻节目的戏仿,很多人都依赖它来获取新闻。当一切都是半戏仿的,一切都把自己呈现为有意识的夸张,戏仿这种形式就终结了,变得跟真实的东西没有区别。”

  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戏仿的“狂欢”精神死了,最后只剩下夸张的形式?

分享到:
  • 新闻日本已下令拦截中国两岸三地保钓船队
  • 体育刘翔或能赶上全运 国足最强阵容战加纳
  • 娱乐50岁杜德伟光棍节娶嫩妻 兄长代宣婚讯
  • 财经广药和加多宝互掐发酵 诉讼战转入拉锯
  • 科技京东“最后恶战”:提前一季开打
  • 博客青海孤儿院实拍(图) 哪版周芷若最美(图)
  • 读书勇如老虎猛如狼:中国哪个省的兵最厉害
  • 教育名校造富优势减弱 半数富豪来自普通高校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容易误吃的虫子危害排行 喝牛奶致癌?
  • 女性调查显示周三最易网购 范爷机场变装秀
  • 尚品女人痴迷的六大名包 路易威登七夕节礼品
  • 星座数字揭秘刘翔其人 爱情面包你选啥
  • 收藏5英镑伦敦奥运纪念钞系伪造 大龙邮票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