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末记者 马竞
法治周末实习生 周宵鹏
发自河北石家庄
前不久,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因为“中国式过马路”着实火了一把。央视记者在石家庄地处商业圈的中山路与建设大街十字路口进行了一个小时的拍摄,记录下了600多人闯红灯的“壮丽”图景。
央视曝光之后,石家庄迅速作出反应,决定自10月23日开始,对大路口闯红灯者处罚前3名,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在路口内随意穿行、翻越中心隔离护栏等交通违法情形,将被依法处以50元以下罚款。对这种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中国式处罚”,舆论褒贬不一。毕竟不管黑措施白措施,起到效果就是好措施,可事隔一个多月后,当记者再次对石家庄各大路口进行实地走访时却发现,“中国式过马路”的情形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闯红灯者仍然不在少数。而记者从部分交警与协管员处得知,由于诸多原因,对前3名闯红灯者的处罚规定也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据记者了解,类似石家庄的城市交通问题正在成为不少城市发展的通病,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式过马路”这一不文明现象,直戳中国城市发展与交通现状之痛。
现状:奖罚皆失灵
其实,石家庄为了有效规范治理交通行为,多年来已尝试过许多努力。早在2007年3月,《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已开始施行。《办法》明确规定,行人违章将被处以5元至20元的罚款。可法规的出台并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执行难使得对行人违章处罚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作为一部旨在约束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地方法规,却遭遇到了执法者和相对人都不“买账”的尴尬。
时间过去3个年头,到了2010年7月,石家庄又出新规,拿出10万元现金奖励不闯红灯者,只要是路口“第一位不闯红灯的行人或非机动车骑乘人”,都可以获得现金奖励500元,活动开展期间,共有164人领走了8.2万元奖金。这种奖励措施再次引起争议。石家庄为期10天的“遵守交通法规奖励活动”与预想的一样,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交通管理效果,尽管体现出了相关部门管好城市的良苦用心,并且在客观上也许会促进交通秩序走向好转,但这一举措却是“无奈”中的益举,充满了酸涩的滋味。
就在奖励活动结束一个月后,石家庄又对市区内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凡行人及非机动车发生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的,交管部门会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尤其特别的是,公务人员交通违法的,交管部门除按规定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外,还会将交通违法行为抄告违法者所在单位。持续到当年年底的整治行动有着明确的目标和重拳出击的相对人,似乎应该起到明显的作用。可是,先奖后罚的措施仍未有效遏制住交通乱状,于是,两年后的今年10月,石家庄的“中国式过马路”和对前3名闯红灯者的处罚措施又一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事实上,从2003年起,石家庄交管部门几乎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为期至少一个月的整顿行人和非机动车违章行动。从骑车带人者被罚在路口举红旗,到违章行人登报曝光,甚至屡次推出全国首创的治理模式。但是,不管形式怎样,都没有达到有效治理交通违法的目标。
在2012年12月2日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石家庄在桥东、桥西等5个主城区的10个主要路口设置了“党政机关公务员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务岗”,由河北省公安厅、省文明办等15家单位的公务员组成的文明交通志愿者参加了志愿宣传活动。在中山路与建设大街十字路口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刘志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连声感慨:“来之前我还琢磨,闯红灯这事大家都知道不可以,还需要志愿者指挥?到这儿才发现,不遵守交通信号、随意翻越护栏的现象还真是不少,至于闯红灯的人就更多了,拦都拦不住。”
有一组值得注意的数据,石家庄2010年的交通整治行动提出了到当年年底市区主路口和支路口非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5%以上、行人守法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而在今年“处罚前三名”的整治行动中,提出的目标却是“力争使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遵法率达到公安部、建设部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即:非机动车遵法率达到90%以上,行人遵法率达到85%以上”。记者不禁诧异,经过了如此多的奖罚整治,为何目标不升反降?难道石家庄交通会越整治越乱吗?
管理:无奈与尴尬
明文规定的法规遇到了执行“瓶颈”,各种处罚措施难以实行,短期的奖励难以起到从奖励到鼓励的激励作用,“中国式过马路”屡禁不止,石家庄交通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走在石家庄街头,明显可以感受到这座省会城市的交通压力。作为一个典型的单一中心城市,石家庄有三个环路围绕一个单一的市中心,据了解,在一环内的狭小空间内,聚集着石家庄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和车,并且人和车流仍在爆发式的增长,出行环境日趋拥挤。
更为严重的是,石家庄二环内的平交路口密度已居全国前列。截至2011年中期,二环内的平交灯控路口已经达到310个,目前这个数字还在增加。高密度的平交路口使得信号灯数量众多,人车矛盾剧增,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机动车、自行车、行人往往在平交路口形成“打架”甚至胶着状态。这是石家庄几十年来城市建设留下的遗憾,只能依靠日后的城市发展来弥补。
而信号灯的设置也饱受石家庄市民争议。很多市民反映,现行信号灯设置上,行人过马路时间不够。出现这样问题,一是信号灯设置不合理,绿灯时间太短。以建设大街与裕华路交口处为例,50多米的距离,高峰时期绿灯时间往往只有30秒,行人只能一路小跑。二是部分信号灯切换不及时,造成人车混行。尤其是机动车右转灯与行人通行灯同时亮起,机动车右转占道的时候,行人穿梭于车辆之间,鸣笛声不断,路口往往会乱作一团。另外,石家庄交通信号灯中红灯时间过长也是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之一,早晚上下班高峰时,很多路口红灯时间超过了100秒。所以,在“中国式红绿灯”的情况下,当过长的红灯时间与行人忍耐限度产生矛盾的时候,“中国式过马路”在所难免。
当然,城市规划建设与道路设施上的问题不是一下就能解决的,在一定阶段内,硬件上的欠缺只能由人力进行必要的补充,交警在交通疏导与整治中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但是,警力的相对欠缺也成为了制约的难题。
在石家庄多个大路口,记者观察到,面对潮水般的人流、车流,以及众多的违章行为,有限的交警与协管员明显力不从心。石家庄市桥东区交警大队三中队中队长李会奇已经在马路上执勤十三四年,他表示:“治理这些年,变化很慢,很多闯红灯或者逆行的群众,甚至不知道正确的交通规则是什么,每次‘抓’到一人,我们就教育一人,但是这么多人交通违法,我们这个岗就这么几个交警协管,抓也抓不过来。”而在一些小的路口,只在上下班高峰时才安排有交警与协管员,其他时间只能靠行人的自觉遵守。“路口红灯一亮,协管员一举小旗,自行车就停下了,可行人不停,绕过去照样走,交警又管不过来,你拿他没办法。”一位交警讲到这个问题时面露难色。警力的相对不足与协管员的执法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种“管不过来”的窘境。
此外,虽然大家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但是真正把这当回事儿的却不多,而真正懂得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更是少的可怜,行人闯红灯已司空见惯。2012年10月,就在石家庄实施处罚前3名闯红灯者后,记者问一位闯红灯的中年男子,知不知道自己违反交通法规了,该男子一脸不屑:“大家都这样,怎么就处罚我啊?”更有甚者,对于闯红灯“习以为常”,一名翻越道路护栏的青年被问到的时候说:“不就是闯闯红灯、翻翻护栏嘛,当然是不对的,不过怎么能算违法呢?”对于《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所规定的行人违法将被罚款,更是鲜有人知道。不过,“中国式过马路”被曝光之后,石家庄一些线路的公交车内开始在报站名之后响起“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做文明市民”的宣传语,站牌处也有了“文明出行,不闯红灯”的标语。
素养:亟需从“市民”向“公民”的转变
“‘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样的描述集中反映着行人面对闯红灯的“坦然”心态,而这种“坦然”的背后却是交通参与者文明素养的落后、思想观念的陈旧,以及缺乏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记者随机采访过一些过马路闯红灯的行人,基本都表示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定,但是在这“知道”之后又有不同的声音。“车走着肯定是不能过,没车的时候就可以过了,就算是红灯但也没影响交通啊。”不少行人对于闯红灯行为做这样的解释。还有一些行人表示自己会随大流,看着别人过自己也就过去了,一位市民的话很有代表性:“如果大家都闯红灯走了,就剩下我一个人还站着,那感觉挺傻的,尤其是在路上没有车的时候感觉就更另类了,后来也就不管了,别人走也跟着走了。”而对于闯红灯问题和交通安全认识不到位更是大有人在:“我就是赶时间,偶尔闯一下也没事儿。”
不光是行人,机动车在文明驾驶方面往往也是“五十步笑百步”。石家庄出租车随意停车上下客是一个长期得不到根治的问题,这不仅会造成交通堵塞和交通安全隐患,更与现代文明城市不相协调。但面对交警,绝大多数在主干道上随意上下客的出租车司机都有一个相同的托词:“客人要上,我没办法。”而机动车对于红绿灯的遵守,很多时候只来缘于对摄像头和罚款的躲避,而非对法律的敬畏。石家庄体育大街北延路段两处信号灯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电子眼护驾,明明亮着红灯仍然有很多车辆从眼皮子底下硬闯。
据石家庄市交管局有关人员透露,全市由电子警察系统抓拍到的机动车闯红灯交通违法数量每个工作日在3000多起、最高接近4000起,周六周日在2000起以上,也就是说,石家庄每周有近2万辆次汽车闯红灯!
对于行人,处于强势的机动车更是牛气十足,当右转灯与行人通行灯同时亮起的时候,很少有机动车会主动减速停车避让行人,由此造成了行人“红灯大家一起过,绿灯小心点过”的无奈。
遵守交通法规、恪守文明出行,首先是守不守法的问题,其次是讲文明、讲公德的问题。在以法治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只有大家按照交通规则来出行,并且坚持互相的礼让,才能够形成良好的交通秩序。但是,在石家庄,漠视规则、无视安全、互不相让,渐渐成为了交通参与者的顽疾。这背后不只是简单地加强宣传教育的问题,更反映了公民素养的缺失,人口素质面临着如何从“市民”到“公民”转变的难题。
身为三线城市,与其他大多数省会城市相比,石家庄近年来才迎来高速发展期。随着“三年大变样”工作的推进,石家庄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城市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人口的增长,一方面城中村的改造,使旧有的村民成为“市民”,另一方面省会城区每时每刻都在缩小着与周边的距离,不断吸纳着外来人口。从这个意义上讲,城中村改造不能只将平房改造成楼房,不能只实现从“村民”到“市民”的身份改变,更要提升整体居民的公民素养,实现从“村民”到“公民”的角色改变,要使他们实实在在地成为城市的主人,成为具有明确公民权利义务意识的“公民”。
当然,“村民”向“公民”的转变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需要与城市化建设同步进行的社会工程。采访中,记者也发现有不少行人严格坚持交通规则。一位年轻人表示,以前过马路也闯过红灯,但当时就觉得别人都在看自己,好像自己做了一件什么坏事一样,那种感觉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