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企业到盐业公司手里,食盐每吨的价格从三五百元到2000多元,涨了四五倍。仓储、管理、流通等怎么高出那么多?
———陈国卫
运费占大头,到粤西粤北等偏远地区的运费甚至超过1.3元每包的盐价本身。其次是储备,还有战略储备等等。
———冯启明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食用盐是生活必需品,可谓百味之首,调料之源。有了盐,生活才能有滋有味。
食盐业是目前我国仅剩的两个保持专营体制、按计划统购统销(另一个为烟草业)的行业。目前中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盐业公司和盐务局都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盐业公司既是食盐的经营者,同时又是兼有盐业管理行政职能的政府管理部门。
按照现行体制,地方各省盐业公司销售的食盐不能擅自跨区域销售,除非有国家发改委的调配计划,否则即是私盐。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各省物价局规定,食盐的出厂价为每吨300- 500元,而到了市场的终端时,价格已达到每吨2000元以上。而已经放开专营、市场化的工业盐市场价仅为每吨500-600元。
盐业体制改革从2003年就已提出。2010年6月,国务院亦下发意见提出推进盐业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形成新型食盐供给体制和盐业管理体制。但如今两年过去,并无动作。而在成本压力和市场需求推动下,私盐屡禁不止。关于食盐暴利的争议,亦是十年不止。
食盐专营“暴利”的真相到底如何?盐业体制改革路在何方?就此,南都记者通过多方实地调查采访,试图给出答案。
成本压力让私盐受宠
广州市盐业公司一位周姓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广东省产的盐主要在粤西粤东,以海盐为主。广州地区销售的食盐有七个品种,最便宜的,500克小包装1.3元/包,1.5元/包的是绿色食品盐,低钠盐1.9元/包,高端的澳洲湖盐250克5块钱。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这样的价格丝毫不会对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但是,对于食品加工厂这样的用盐大户来说,食用盐和私盐之间巨大的价差,却对经营有着较大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市场上食用盐的零售价在2600元/吨左右,批发价为2200元/吨,大型食品厂可以从省盐业公司以600~700元/吨的价格批发到食用盐,而小型食品厂则必须在当地盐业公司拿货,拿货价近1000元/吨。
广东某盐场负责人向南都记者透露,工业盐的出厂价在400元/吨左右,与食盐的价格差距较大。广州天河东圃一家工业盐供应商向南都记者透露,其工业盐的提货价为580元每吨,如果运到海珠区需要加价100多元每吨。
因此,一些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小型食品厂,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就会使用工业盐替代食盐。
今年5月份,广东省“三打两建”办公室第二督察组公布,佛山市威极公司用工业盐水勾兑酱油。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这一消息在市场上引发震动。威极公司负责人陈裕华对媒体称,盐业总公司食用盐出厂价只有500元/吨,但是像威极公司这样小的厂,没有资格直接从总公司拿到批发价的货,他必须从像佛山盐业公司这样的三级公司拿货,三级公司批发给他的食盐价格至少也要涨到960元/吨。当时看到有人用小货车拉着这些盐到其厂门口兜售,价格相对食用盐要便宜很多,出于降低成本方面的考虑,就买了一批。
私盐受中小食品厂的青睐,除了价格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私盐和食盐的指标其实都差不多。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副院长赵谋明教授就指出,“工业盐和食用盐的指标其实差不多,好的工业盐也符合食用盐的标准,但工业盐只能用在工业上。”
私盐充食盐利润多4倍
私盐除了流向用盐大户之外,还流向了批发零售市场的袋装盐,也就是市场上通称的假盐。假盐之所以屡禁不止,关键因素也是其中存在暴利空间。
盐场的出厂价在400元/吨左右,食用盐的批发价在1.1元/袋(500克装),相当于2200元/吨。据爆料人透露,食盐造假,很多都是把符合标准的工业盐(符合标准的工业盐与食盐并无本质差别,区别仅在于精细度与是否加碘)改装成食品盐,只要加点碘进去,花不了太多钱。“改装主要成本就是包装成本和人工费,摊到每袋上也就一毛钱,袋装假盐的成本在0 .3元左右。按0 .5元的价格批发出去,每吨的利润都比按工业盐的价格卖出去多获利400元。”赵谋明说。
根据广东省以往查获的假盐案来看,假盐商贩一般都是以0 .5元/袋的价格,从厂商处批发到假盐,再以0 .8~1元左右的价格卖出去,销售对象主要是工厂食堂和小饭馆。对于私盐商贩来说,卖一袋合格真盐的利润是一毛多钱,而卖一袋私盐的利润是四毛钱甚至更多,利润相差三倍以上,巨大的利润给假盐泛滥带来了无穷的动力。
南都记者来到广州东旺食品批发市场,发现这里的食用盐售价普遍在1元/袋,比超市里便宜3毛钱。当记者表示要采购1000袋盐,且长期采购后,一位摊主表示可以优惠到0 .8元/袋,并称进货价也要0 .6元,再降价生意就没法做了。当记者质疑是不是假盐的时候,该摊主闪烁其词,不予正面回答,只是说“质量绝对没有问题,和盐业公司的食盐出处一样。我们是老生意了,从来都没出过错”。
盐业公司暴利说争议多年
盐场的生产成本在400元/吨左右,市场上袋装食用盐的零售价在2600元/吨以上,两者之间的价差超过2000元/吨,而从盐场的初级产品到食用盐的过程,不过是经过加碘和分袋包装。知情人士透露,工业盐与食用盐生产上的不同,在于食用盐还有提纯和杀菌的环节,但工艺也十分简单,成本增加不了多少。盐业公司加碘的成本每吨在70-80元左右,分袋包装的成本也不高。因此,一直以来,食盐专营模式让盐业公司坐享暴利的说法就不绝于耳。
原国家经贸委盐业办主任、现国资委企业监事会监事陈国卫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从生产企业到盐业公司手里,食盐每吨的价格从三五百元到2000多元,涨了四五倍。仓储、管理、流通等怎么高出那么多?矛头直指盐业公司暴利惊人。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盐业公司难言暴利。南都记者致电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宏达盐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一位姓徐的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无论是食用盐还是工业盐,生产成本都很低,但是流通跟包装环节占到了最终销售成本的六成。盐行业跟矿泉水行业非常相似,一瓶水在原产地的价格可能3毛钱都不到,但是矿泉水瓶的价格却比水本身要高,再加之流通领域的成本,一瓶三毛钱的水卖到一块五,甚至更高,但也不能说这就是暴利。有人认为目前中盐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必然会存在暴利,事实上这些人是不懂这个行业。中盐更多起到的是一个管理者的作用,中盐每一次涨价都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不是中盐拍着脑袋说涨就可以涨的。”
广东省盐业协会秘书长冯启明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关于盐业公司的运营成本:运费占大头,广东省内的运费比外省高,到粤西粤北等偏远地区的运费甚至超过1 .3元每包的盐价本身;其次是储备费用,广东各市平常储备达到居民用盐3个月的量,即12万吨左右;第三是市场管理费、补贴老少边穷地区的费用、税、加碘等等。
关于盐业公司暴利的说法一直以来都存在,而早在2007年,国家审计署对全国盐行业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审计,结论是食盐并不存在暴利。
相关改革方案已上报7次
在现有体制下,盐场作为食盐的生产者,却不能进入终端市场,盐业公司掌握着市场的主导权,除了价格由物价部门规定之外,食盐的生产计划、地区调度,都由盐业公司掌握,盐业公司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而盐业生产者则处于从属地位,既不掌握话语权,又没有利润支撑发展,处境十分尴尬。因此,近十年来,关于盐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呼声一浪接一浪,到目前为止,相关改革方案已经上报了7次,但因为各方面原因,到目前为止食盐市场依然没有放开的迹象。
本省某盐场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他们盐场的生产,都是按广东省盐业公司定下的计划进行生产。工业盐市场放开了,由于竞争激烈,供大于求,市场价格与成本差不了多少;而食盐则由盐业公司收购,收购价格跟生产成本也差不了多少。
“南方海盐靠天吃饭,生产时要用电,加上人工、材料成本,按目前的价格体系,几乎没有利润,企业效益根本无从谈起,盐场职工工资很低。夏天生产旺季的时候,工人工资1200~1300元,冬春生产淡季时,工资不足1000元,几乎处于当地最底层。退休职工由社保局统筹解决,否则我们早就倒闭了。2002、2003年到2007年底欠社保局的社保费,在职员工交不起养老金,300多万,当时还是省公司帮我们交了。”
该负责人还透露,盐场现在每年都要退休3000人左右,职工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从2000年到现在都不招工了,年轻的招也招不来。“我们有向上面反映过,要求出厂价提高。但南方海盐的成本价和出厂价都高于内陆井矿盐,提价不容易。”
对于开放盐业市场,该负责人坦承:“目前这种条件,放开压力也很大,这么多年都在专营体制下生产经营,盐场设备陈旧,市场参与度和竞争能力比较薄弱。不过,放开了,如果两年内能生存下去,那么将来发展肯定好。就像一个开始学走路的孩子,放开后,就灵活多了,群众想吃什么盐,我们就生产什么盐。根据市场定价,群众喜欢吃,我就卖多几毛,不喜欢少卖几毛,关键是控制好产品质量。很多人都说海盐成本高(相比内地的井矿盐),但从消费者层面考虑,海盐是通过天然海水、传统方法生产出来的,相比井矿盐,消费者应该愿意多花点钱来吃海盐。”
对于盐业市场放开后盐价会不会大涨的担心,该负责人表示,放开的话,总体市场价应该是降低。“现在全国食盐是产大于销,井矿盐产量高于海盐。放开的话,市场价格是涨不起来的。但产品会更丰富,消费者选择的余地也就更大。”
中盐长芦沧州盐化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都记者电话采访时也表示,盐业改革必须进行,但是不能操之过急。“这么多年来,国家对于盐行业都采取了严格的监控制度,制盐企业由于企业惯性等原因,大多都已经习惯不用自己找经销商,国家定价的经营模式,突然改革对整个盐行业的生态不见得是件好事。”
统筹:刘斌王涛
采写:南都记者 辛灵 高凌云
实习生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