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公交地铁内空气更差:呼吸不合格罐装空气

2013年03月22日10:37  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第76期封面 新民周刊第76期封面

  寻找好空气

  悲愤地戴着口罩吐槽之后,我们怎么办?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呼一吸之间,都在催促你做出回答。

  无论是在交通工具里,还是身处办公室和居室之内,我们都要想方设法为自己寻找好空气。健身,在这个时代必须更注意生命安全;宝贵的假期,如何抓紧时间为自己洗肺……

  雾霾的现状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改观,这是明显的事实。无论我们如何焦急怎样愤怒,最重要的是寻找现阶段的自我救赎之道。

  记者|姜浩峰

  面对雾霾空气,人们选择躲到室内。如遇出行,钻进各种类型的交通工具,大多数人感觉空气总比室外的要好些。

  太一厢情愿了!无论公交车、长途汽车、火车,乃至家用轿车和飞机,内部空气质量实在堪忧。你我好比装在罐子里的人,呼吸着并不合格的罐装空气!

  3月1日,由国家环保部与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国内首部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实施满一周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指南》对车内空气中的苯、甲醛等8种常见的车内污染物设置了浓度限值,并明确了采集检测样本的环境条件、方法与设备。

  然而,目前正在执行的《指南》并非强制性法规,除了8种常见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设定限值,对于外部空气循环过滤进入汽车车内等因素,并未予以考虑并作相应规定和要求,而且相关标准定得太低。因此有专家建议应尽快将《指南》转变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公交车,待消毒

  “什么味道?呛死人!”2013年3月13日上午,一辆950路公交车行驶到上海真如西村,车后座几名乘客纷纷开始向司机投诉,说后车厢味道实在呛人。原来是汽车发动后开启空调,尾部电机一根皮带摩擦生热导致橡胶味道溢出。

  “这还算好的!有时候,尾气倒灌进车厢,那才吓人呢!”一名乘客告诉《新民周刊》。2012年下半年,数家上海的都市报报道,称“公交尾气冒黑烟问题卷土重来”,有市民将这种尾气冒烟甚至倒灌进车厢的公交车形容为“乌贼鱼车”。

  《新民周刊》从上海巴士集团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公交车产生黑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前几年上海市交通局确定了“用好国Ⅲ车,修好国Ⅱ车,淘汰国零、国Ⅰ车”的整治目标。几年过去后,当时修好的国Ⅱ车,陆续又有小毛小病出现了。二是公交车超负荷运载,部分公交车发动机使用时间过长,磨损厉害。三是驾驶员操作不规范。

  公交车车厢内空气污染问题绝不是只在上海出现。最近有乘客投诉南京中北巴士42路,说自己每次坐车,车厢内都有很浓的汽油烟,空气质量很差,让人很难受。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的回复是:“经机务部门检查是发动机舱密封不严而导致混合气进入车厢。”

  一份《广州市公共汽车空调车厢内空气污染与防治对策》显示,高峰期、繁忙路段、市区车内空气中一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非高峰期、非繁忙路段和郊区,其中CO及可吸入颗粒物的最高浓度分别超标2.5倍和3.8倍。结论是汽车尾气等因素可造成空调公交车车厢内空气污染,应给予广泛关注并加强控制。

  2012年下半年,不断有游客向《山西晚报》反映太原的公交车大多“扶手坐椅不干净, 空气也不好”。常有人把吃剩的食物、喝完的饮料瓶等塞到坐椅夹缝里,或是扔到座位下,污秽味道很大,许多乘客每次坐完公交都忙不迭地洗手。

  最近一个冬天,雾霾席卷全国,公交车空气污染情况更是堪忧:室外空气会通过车辆的循环过滤进系统进入车内,在密闭狭小的空间内聚集,污染浓度升高,对乘客的呼吸健康影响极大。

  今年上海本地两会期间,杨浦区政协委员、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芳女士建议,在公交车上应该加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防止公共疾病传播。

  王芳告诉《新民周刊》:“一方面车厢内的污染源来自车辆配件材料,另一方面,封闭空间内,人本身也是污染源,很容易交叉感染,造成疾病传播。”

  2003年起,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就开始呼吁,要求相关公共交通工具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可效果并不理想。2006年,卫生部出台《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可目前来看,各地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在全国政协委员李书福看来,《指南》只对有机物做了限值规定,对颗粒物没提出要求。而车内空气检测时可参照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只对PM10颗粒物提出了0.15毫克/立方米的限值,对PM2.5没有限定。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曾做过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参照室内空气的PM10的标准,车内可吸入颗粒物超过国家标准的占抽检总数的83%,其中污染最严重的超过国家标准的7倍。除可吸入颗粒物外,还有细菌、真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我们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在世博超级电容车上和大众新亚世博出租上都安装了空气净化消毒装置,进行试点,反映非常好。”王芳告诉《新民周刊》,“检测结果显示,车内颗粒物净化效果达到84%,细菌杀灭率达到83%。”王芳曾写过一份提案,建议进入后世博时期,将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推广到更多线路的公交车上。

  长途车,多噩梦

  相比于公交车而言,长途汽车的问题同样严重。

  王芳告诉《新民周刊》:“2008年起,一些大型客车厂一直在研究安装车内净化装置,我们的会员单位中有部分已经开始为长途汽车配套,研究加装车内空气净化装置。然而真正普及生产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

  网上有人投诉:“没办法得坐汽车回家,该死的长途车呀,每次都被熏得可难受了,加上本来有点晕车!长途车怎么不解决这个气味问题?

  顶上的天窗也不给开,那味道难闻呀!让人遭罪!我觉得漂亮的长途汽车在这方面设计的太不人性化了。”

  王芳也认同,长途汽车的卫生状况、空气状况,与企业经营行为有关。她一直呼吁有关部门强制安装车内空气净化装置。王芳认为,高铁、飞机等运输工具,由于强制安装了标准配件,所以空气质量明显比长途汽车要好。不管《指南》是否用来规范火车和飞机,不妨看看这些长途交通工具的情况。

  除了高铁动车组,普通空调列车和绿皮车的空气质量又如何呢?一份《空调列车车厢内空气质量调查》显示,25G型普通空调列车“餐车真菌指标较其他车厢高。空气质量指标夏季优于冬季,微生物指标冬季优于夏季。随着客流量增加,相对湿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细菌总数也相应升高”。

  调查者采用列车运行全程监测方式,分别在夏冬季对车厢的微小气候和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车厢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一氧化碳指标均符合标准,然而二氧化碳超标率73.0%。 

  2012年10月,记者从芜湖坐火车到南京,车厢里简直是个流动的垃圾箱,方便面盒子袋子、瓜皮纸屑、小孩的便溺……什么都有。每隔一小时列车员就会清扫一遍,从车厢这头到那头,挤挤挨挨没半个小时扫不过来。刚扫完,那些垃圾又“生产”出来了。列车员显得劳累又无奈。

  飞机里,有隐患

  至于飞机机舱,虽然有人不时投诉空气质量问题,可一般认为,飞机上的空气都会进行净化。其中一半通过机舱内空气循环净化,以保持机舱内湿度,另外一半通过引擎上的飞机空气调节系统引入舱外10000米高空新鲜空气。而这一高度的空气,是相当纯净的。

  果壳网文章显示,“有害颗粒在进入机舱前,先要经过引擎,温度会提升到450-600摄氏度,完了要降温才送进机舱,等于是高温杀菌。机舱内空气每小时循环20-30次,而写字楼的空气循环是每小时4-10次——也就是说机舱内的空气比工作环境内好多了。飞机机舱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内二级手术室的标准,只比做脑科手术要求的空气质量差一级而已。

  有人认为,机舱内有旅客感觉身体不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气压和空气湿度变化造成的。然而,在天津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俊杰看来,飞机座舱里纳米颗粒物具有非常大的浓度。一方面,发动机会产生纳米颗粒物;另一方面,在飞机飞行过程中,臭氧会进入到座舱里,臭氧会在人体表面生成颗粒物。刘俊杰说:“要消除客机机舱里的污染物威胁,就得要求过滤器对细菌和病毒,还有一些微生物颗粒进行很好的过滤,使这些微生物不能生长和繁殖。”

  著名的科学杂志《柳叶刀》也曾发表过研究报告指出,飞机机舱空气质量问题确是潜在致病因素。早在2007年,英国政府就曾在客机机舱内空气污染问题展开调查,以确定污染是否对乘客健康造成危害。英国《每日邮报》当年曾披露,英国平均每2000次航班中有一次航班客机机舱内空气遭到污染。

  私家车主的小清新  

  撰稿|非 虫

  与空气污染相关的一个问题——车内污染,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是与高血压、心脏病等一样的人类健康十大威胁之一。不过,消费者在买车过程中却很少关注私家车的车内污染问题。相比公共交通工具,许多人以为私家车车厢内的空气质量总要清新一些。其实还真未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车内空气检测有章可循,但因《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并非国家颁布的强制标准,而只是推荐性国家标准,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各品牌汽车的车内空气质量,还得消费者自己多长一个心眼。

  车内空气吓一跳

  2012年9月,《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开始实施6个月后,300名车主集体投诉某品牌汽车甲醛超标4倍,称花了几十万购到的是“移动毒气室”,只敢看不敢开,因为车内异味扑鼻。

  央广经济之声《天天315》节目报道,为证明车内空气污染严重,有车主在4S店共同见证下,自费委托江苏国测检测机构正式对所购车辆进行第三方检测。检测所的工作人员依据《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对车辆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车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是国家颁布标准的4倍多,属于严重超标。

  该车系“异味维权”QQ群内,来自全国各地的用户互相交流着痛苦的用车体验。可由于《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不是国家强制标准,至今没有得到厂方正式答复。同是在去年9月,有报道称“健康汽车检测报告”显示11款主流车型可能存在致癌风险,最后也成了烂尾新闻。

  有传闻说,此项标准之所以为推荐性国家标准,而不是非强制性国家标准,就是因为考虑到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目前部分企业还达不到标准。

  在指南颁布前,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已投入使用的私家车问题很严重。当年的测试结果是通过征集上海市百辆轿车,免费进行可吸入颗粒物检测。在选取的100辆轿车中仅有17辆车达到2003年颁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更遑论2012年3月1日实施的《指南》!检测车辆中超标1倍的28%;超标2倍的21%;超标3倍的20%;超标3倍以上的14%,最严重的超标7倍!

  豪车也打“擂台赛”

  最近,全国22家城市消协及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发布的《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报告》出炉,和几年前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征集的私家车相比,这项全国性的试验报告,调查对象中有专门针对豪车的环节。而豪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擂台赛”,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国内汽车企业目前最高水平的比赛了。

  获得豪华品牌送检测车型评测成绩对比第一名的是沃尔沃S60,这也是唯一获得五星评级的豪华汽车品牌。数据证明,沃尔沃汽车提供了健康无害的驾乘环境,对于沃尔沃车主来说,享受北欧般纯净的空气,仅一道车门的距离。

  沃尔沃方面告诉记者:“车内空气质量是北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汽车所关注并擅长的领域。沃尔沃汽车在为消费者提供清洁驾驶舱,防止空气污染进入车厢,保障驾乘者的健康方面一直处在业内领先地位。”甲醛检测优于标准7.14倍,乙醛检测优于标准2.5倍,丙烯醛检测优于标准50倍,苯检测优于标准110倍,乙苯检测优于标准1500倍!

  沃尔沃S60不仅自身的材质经得住检测考验,而且还能做到自动清洁驾驶舱。

  沃尔沃的工程师称:“许多行车人士认为,待在车内关闭窗户就能阻止空气污染的入侵,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车内空气的污染主要来

  自两方面:外部污染空气的循环进入和车内材质的有毒挥发。如果车辆无法有效过滤来自外界的污染空气,加上内饰材质的挥发,待在车内的人们很可能要面临‘双重毒害’。”

  沃尔沃汽车标配的空气滤芯可以有效阻止灰尘、花粉以及尾气颗粒物等来自车外的污染通过通风系统进入车厢。同时,沃尔沃汽车在1999年率先推出的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IAQS)能够监测到周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一旦发现这些污染物质,系统能够立即自动关闭进气口,并促使车厢内洁净的空气进行重复循环。这样双重的保障能够有效保护驾乘者免受车外污染空气的侵害。按北京PM2.5指标来衡量,数据显示沃尔沃汽车车内的空气质量比车外空气清洁20-100倍。

  值得一提的是,雾霾天气对行车安全也有极大危害。比如1月13日,大雾弥漫的广西全州衡昆高速发生20车追尾;1月16日凌晨,在沪昆高速邵阳往怀化方向发生16车连环相撞。当时浓雾积聚,能见度不足50米。而自动防追尾正是沃尔沃S60全系标配的城市安全系统所擅长的。它可以有效帮助车主减少因城市交通拥堵及空气能见度低所可能带来的低速追尾事故。当车辆即将与前方汽车发生碰撞而驾驶者又没

  采取任何措施时, 该系统会自动紧急制动,从而避免或减轻碰撞的程度, 让车主即使在雾气朦胧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危险。此外,包括带自动排队功能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带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行人安全系统、车道偏离警告系统和驾驶员安全警示系统在内的各类高科技主、被动安全科技都会在较差空气能见度的环境下保障驾乘者安全,让其免除出行的后顾之忧。

  车内清新要“可持续”

  在新车车内空气质量得到保证后,私家车主需要私享清新,还需要正确使用和正确保养,才能保持清新空气的可持续性。

  为减少车主在汽车内受到有害气体的危害,专家建议,车主在进入汽车后的短时间内,就应该打开车窗或开启外循环通风和空气净化设施,引进新鲜空气,不能在封闭车窗、车门状况下长时间行车,更不能在封闭的车内睡眠或长时间休息。

  车主在购买新车后,应当像新装修住房那样,尽可能地保持车内外空气的交换,以便尽早让车内的有害气体挥发释放干净。如果气味严重,可以到通过计量认证的空气检测部门鉴定。新车的前6个月内一定要加强通风,定期清洗车内空调,尽量保持车内空气新鲜,特别注意不要用香水或空气清新剂掩盖车内的异常气味。

  在开启空调和暖风时,使用车内外空气交流模式,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车内自循环模式;具有选择空气质量相对良好的道路意识,正如选购污染低的绿色食品一样,尽量在开阔、空气流动大的线路行车;在遇到堵车严重的地段和时间,或跟随尾气排放可能超标车辆行驶时,应当把空调、暖风开关暂时调到车内自循环模式,开窗行驶的车辆应暂时关闭车窗。

  车主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根据车外空气状况,及时调整车内空调循环系统;购车后选择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车内空气进行有害气体检测;如车内空气中有害物质超标,应及时选择有资质的净化公司进行净化处理或添置空气净化器。同时,定期保养时要及时清洗和更换空气过滤装置。

  室内,未必更安全

  记者|金 姬

  以前中国人起床后习惯打开收音机听新闻,听听天气预报,决定今天如何穿着。如今,大家起床后直接看手机,气温或是阴晴雨雪还在其次,最关键的是要看看外面的PM2.5或是AQI指数——因为出门是否需要戴口罩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没人愿意当“人肉吸尘器”。

  很多人在雾霾天尽量选择留在室内,以为这样可以少呼吸点脏空气,可这样做未必明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赵卓慧博士告诉《新民周刊》,有统计表明,人们的日常活动有70%-90%的时间是在室内,如果室外大气遭受污染,就会影响到室内空气质量,而室内环境本身又存在多种污染源,二者叠加会让室内空气污染严重。

  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食品与纺织品、玩具及化学服务部总监郭永贤也对《新民周刊》表示,家中、办公室或者其他建筑的内部空气在很多情况下会比室外污染更厉害,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中国,而是一个全球问题。

  室内空气更糟糕?

  在很多科幻大片中,未来地球的空气不适合人类生存,可怜的人们只能在室内才能摘下氧气面罩。

  事实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9月发布的《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指出,目前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已经高出室外污染5-10倍,全球4%的疾病与室内空气质量相关,每年大约有200万人因室内空气污染所致疾病而过早死亡,而死于室外空气污染的大约为每年13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提到的室内污染主要是明火和开放式炉灶条件下家庭使用固体燃料造成的,世卫组织认为这种烹饪和取暖的做法会造成高度室内空气污染,产生大量对健康有害的污染物,包括可渗透到肺部深处的烟尘微小颗粒。

  在高度城市化的当下中国,直接依靠燃煤或烧柴来取暖做饭的生活模式并不常见,可室内空气质量仍然不容乐观。根据环境学者的调查,随着现代建筑物密闭化程度的增加,世界上30%的建筑物中存在有害健康的室内空气,受污染的室内空气中存在30余种致癌物。除了常占据一半以上比例的室外来源,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来源通常包括燃煤取暖、烟草烟雾、烹调油烟、植物花粉以及室内人为活动等。

  赵卓慧指出,室内空气质量涵盖的指标,除了人们比较熟悉的甲醛等有机挥发物的因素,还有温湿度、新风量、室内颗粒物,生物性污染物(如菌落数指标)及放射性污染物(如氡等)等的污染因素,这些也是中国目前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涵盖的基本指标。 

  2011年,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气候组织和朗诗集团联合发起的“2011长江流域城市室内空气品质调查”显示,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绍兴、武汉、成都、重庆等城市居民家中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4种主要污染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二甲苯超标最严重,甲苯次之。

  各城市受访者对室内空气污染源的关注最主要集中在灰尘和甲醛这两项上,接下来是霉菌、螨虫、香烟和空调;然而,对氡、SVOC(半挥发性有机物)以及苯系物的关注度甚至认知度仍普遍较低,这些恰恰都是毒性很强的室内空气污染物。而且,约八成住宅VOC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超标。本次调查专家顾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副理事长张寅平教授表示:“VOCs主要来源于水泥、石材、人造板、油漆等装修材料,会导致记忆力衰退、癌症、胎儿畸形等疾病。”

  据悉,受访者中70%的居民愿意为改善室内空气现状支付的费用为50元/平方米,相对普通家庭装修投入而言落差较大。北京大学环

  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刘兆荣教授指出:“从问卷中反映出的居民对室内空气认知不足,让专业界深感责任艰巨,我们需要尽快引导居民正确认识到室内污染问题的迫切性和严重性,树立健康的生活观。”

  上海案例

  在今年2月北京召开的“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十周年及中国室内环境PM2.5污染防控工作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建议中国应制定室内空气质量PM2.5标准。与此同时,北京市疾控中心宣布启动对室内空气PM2.5含量的研究,例如,在家中吸烟和烹饪到底哪个对空气质量和健康影响更大,所处不同区域的家庭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等。

  而在国际大都市上海,有关室内PM2.5的研究早已开始。2011年,赵卓慧所在的团队对上海室内空气进行抽样监测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上海地区(主要是市区)冬季室内有机物的浓度低于夏季,这点和有集中供暖的北方城市不同。因冬季温度下降,上海地区大部分没有供暖,室内温度较低,有机物挥发下降,且仍有不少家庭保持一定的室内外通风,室内聚集的

  污染物明显低于夏季。

  赵卓慧坦言,调研室内空气不如室外空气那么容易:“针对家庭室内PM2.5的检测,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时间,需要取得住户配合和同意,数据采集比较困难,基本做不到像室外大气污染的实时监测。而且,影响室内PM2.5的原因不止是室外大气污染,与室内的人员活动、烹饪、清洁、燃烧等多种行为有密切关系,住户之间的差异比较大,且大多由个体行为造成。”

  2012年,上海市疾控中心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对1000户家庭的空调细菌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密闭情况下,60%-70%的家庭PM2.5值在安全范畴。但在空调开机最初阶段,室内PM2.5值明显升高,不少长时间使用的空调房间明显比室外PM2.5值要高。大多数家庭的空调积尘中细菌、霉菌超标,最严重的家庭细菌数量超过商场中央空调的50倍。还有部分家庭,在分体空调的冷凝水中还检出嗜肺军团菌。

  上海市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总站主任沈浩表示,大多数家庭空调没有新风功能,在连续使用几个小时内,无法输送新鲜空气,并排出污浊空气,最终使各种细菌粉尘在室内不断流动。而且在空调使用状况下,空气流通性较差,不但不能使PM2.5等污染物沉降,更会因人们的走动而漂浮起来,不断在空气中流动,其中细微的颗粒物就可能被吸入肺部。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常说的PM2.5并不特指某一类空气污染物,而是所有微粒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另外,细菌、病毒也会吸附于PM2.5颗粒上,损害人体健康。PM2.5并不包括挥发性气体和烟气,但是挥发性气体和烟气对人体的伤害并不比PM2.5小。

  烟草烟雾中含有的3800余种化合物中,包括苯、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等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它也是最常见、伤害性最大的室内空气污染来源。今年2月,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专业指导下,进行了验证二手烟雾对室内PM2.5浓度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仅吸1支烟,4分钟内就使室内PM2.5浓度升高5倍,达到251微克/立方米,为国标设定的危险范围。

  对此,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家介绍,降低室内空气中PM2.5污染的方法主要为通风和加湿,以加快室内悬浮颗粒物流出和沉降,而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室内严格控烟。

  公共场所更危险

  有人说,室外空气污染不可控,但室内是可控的,如果可以不吸烟,家居装修注重环保,配备空气净化器,定时清洗空调散热片,也许就能把室内空气污染降到最低。

  但我们不可能总是待在自己家里,作为社会动物,我们要去办公室工作,可能去大商场购物,而公共场所的室内空气可能比住宅更让人抓狂。

  针对大型楼宇的PM2.5问题,西门子上海中心楼宇解决方案的专家给《新民周刊》的建议是:“从技术上,可以通过为中央空调加装高效过滤器或使用空气净化器对PM2.5进行过滤。从管理上,也可以采用执行办公室绿植方案对尘埃粒子进行吸附、禁止室内吸烟来降低室内PM2.5颗粒浓度。”

  但公共场所中央空调这一污染源的问题却令人头疼。一层五六百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大楼,扫出整整一大蛇皮袋灰尘是家常便饭,里面有死老鼠、蟑螂、蜈蚣等,各种小爬虫更是不计其数。此外,中央空调通过集中送风,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就是军团菌。军团菌目前已经发现的有30多种,其中嗜肺军团菌最为常见,也最危险。空调冷凝水、冷却水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容易滋生病菌。而这些病菌又会通过送风系统,进入大楼的各个房间。据研究,中央空调环境也会对面部的脂溢性皮炎、支气管哮喘和男性精液质量有影响。

  为此,卫生部在2006年颁布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规定中央空调的规范清洗应该保证: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一次;风管系统的清洗应当符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但实际遵守者寥寥。

  为了使这套管理办法更有操作性,2011年,卫生部又重新修订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就公共场所经营者对中央空调的清洁责任与处罚进行了明确规定: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未经卫生检测或者评价不合格而投入使用,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但仍是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就是清洗费用实在太高。中央空调送风管道的清洗和监测一样,都要用机器人,机器人先进行清扫和吸尘,再用消毒设备进行管道消毒。这样一套清洗流程,在不同城市的价格有所不同,最便宜的只要每平方米5元,一线城市则是每平方米25元左右,清洗一次的费用从十几万到上百万不等,而卫生部门对于违反《细则》的处罚也就几千元而已。即便是被列入监管范畴的公共场所,为了少花钱又要避免被曝光,有的干脆花个一两万向一些中央空调清洗公司购买清洗报告,有的只清洗一两层楼来应付检查。

  为了减少城市的大气污染,这几年政府倡导民众搭乘公共交通出行。在一线城市,地铁成了人们的首选。“地铁里面的空气真是一塌糊涂。”一位业内人士向《新民周刊》透露,现在人们外出习惯戴口罩,而坐地铁戴口罩的人很少,其实地铁里才是空气质量“重灾区”,因为人口密度大,通风效果差。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人们一举一动间,每分钟能产生500万个小颗粒,如掉落的皮屑、打喷嚏的飞沫等。

  传统的空气净化系统对于地铁的效果已经不明显,这就需要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据悉,在建的上海12号线,将有金海路站、申江路站、杨高北路站、巨峰路站等10个站点统一使用了“森林屋”动态净化系统。该技术采用微细颗粒物“电凝并技术”,使空气中飘浮的小粒子凝并、沉降,预防公共场所的疾病传播。“森林屋”已在上海地铁上海火车站站、徐家汇站,同济大学食堂和第九人民医院进行了试点,效果显著。

  如何自救?

  在各个室内空间提供PM2.5数据,目前来看还不太可能。专家们提供了一些简易办法,让我们的肺不会沦为室内脏空气的“滤网”。

  3M中国有限公司告诉《新民周刊》,能够进入人体肺脏深处的颗粒非常微小,粒径通常在7 微米以下,对健康危害大,是导致各类尘肺病的元凶,因此一个符合中国标准或国际标准的防颗粒物口罩就能过滤粉尘、酸雾、漆雾、微生物等非油性颗粒物。纱布口罩不是防护口罩,因为纱布口罩过滤效率很低,面罩也存在明显的泄漏。

  而传统的开窗透气方式,也要视情况而定。赵卓慧表示,如常见的装修污染,室内燃烧,烹饪等活动造成的污染主要来自室内本身,那么开窗通风是有利于降低室内污染的水平。但如果是来自室外大气污染造成的室内污染,尤其是靠近交通马路的住户,开窗通风反而容易加剧室内的污染。

  赵卓慧建议,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可以通过尽量避免使用不良的装修、建筑材料,采购环保绿色的家具和日用品等。需要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空气净化器,但要了解使用空气净化器的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另外,如果有条件,安装带有空气过滤和清洁系统的通风设备,可以相对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同时又保证了一定的新风量。

  作为一家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UV提醒大家注意室内保持适当的湿度水平,最佳的湿度范围是40%-50%,可避免霉菌及有害微生物的滋长。此外,要减少在屋内或办公环境里使用人造香料,这些产品会排放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其中部分VOC可能具有毒性。

  世卫组织还建议,在厨房减少炸、炒、煎、烤等烹饪方式,因为产生的油烟至少含有300多种化学物质,不乏多环芳烃等强致癌物质。毕竟,健康比美味更重要。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李克强:政府要说到做到不能“放空炮”
  • 体育热火27分大逆转24连胜 关键战火箭胜爵士
  • 娱乐传王大治设计董洁被拍 仍有离谱照未曝光
  • 财经铁路总公司资产或超万亿 具体数额成迷
  • 科技苹果防摔专利可控制iPhone着地位置
  • 博客我看于正被打事件 无耻君王拿姬妾当动物
  • 读书高饶事件诱因:毛泽东对周恩来工作不满
  • 教育铁腕外教遭全班学生弹劾皆因不让抄作业
  • 育儿世界睡眠日:英3成家庭因“夜哭郎”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