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分家智慧

2013年04月01日09:57  廉政瞭望

  文_本刊记者   舒炜

  3月。山雨欲来风满楼。

  北京复兴路10号,军事博物馆对面的铁道部大院在雾霾下却愈发模糊不清,这里进进出出的人步子迈得很快,也很大。不知他们有没有想过,今后,谁会离开,谁能留下?一部《红楼梦》,草蛇灰线,伏笔千里。铁道部这样大的一场改革,自然也是步步惊心。几十年来,铁路行业一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另一方面也积累了一系列的矛盾。

  铁改之争,步步虐心

  正月二十三,张明春在火车上度过了自己50岁的生日。

  在得知铁道部可能要撤并后,张明春的第一反应是:“如果撤了,成为公司,会不会裁员,以往国企改革大量裁员。”

  “一线到处缺员,还会裁员?除非你不是一线的,就算不是一线的,只会去一线工作,也不会让你回家的。”张明春的儿子也在铁路上工作,在旁劝了两句。

  张明春是个老实人,在他从事铁路工作的20多年时间里,这是铁路第三次大动作的“改革”。“第一次是铁道部把建设工程局和机车车辆厂划归独立自主来经营;第二次是刘志军搞的,撤消铁路分局,合并为大站段。但在我们看来,换汤不换药。”

  “我早该意识到的,除开2011年的内部机构调整,中国铁通、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铁路院校和司法机关不都是在慢慢剥离吗?”张明春很爱铁路,也愿意回忆过去的荣光,他有点痛心地说,“这是一个抽茧剥丝的过程,或许,下一步就是裁员。”

  不过在中国社科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张昕竹看来,“之前一些内部改革的目的就是为自己赢得时间,延缓体制改革的步伐。某种程度上,是在维护其垄断的合法性。”

  铁道部悄然在加快自身动作。今年1月,铁道部多个局级岗位负责人发生变动,是盛光祖自2011年2月份走马上任铁道部部长以来“动静最大的一次”。

  上海局局长安路生奔赴铁科院,南昌局局长郭竹学调任上海,西安局局长汪亚平转任武汉……“按照以往的惯例,新部长上台之后,才会有这种较大的人事变动,现在此事提前进行,释放出的信号十分强烈。”内部人士称。

  有消息人士披露,决策层并不认为铁道部能够自发完成改革,此前关于铁路体制改革的课题都主要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来完成。2008年,交通部、民航总局和国家邮政总局合组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却依然独立。细心的人应该还记得,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的华建敏在解释机构改革方案时,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考虑到我国铁路建设和管理的特殊性,保留铁道部。同时,要继续推进改革。”

  对铁道部并入交通部的呼声,刘志军当时是持反对态度的。然而5年之后,铁道部改革的时机已然成熟,盛光祖在今年“两会”上,明确表示自己支持大部制改革。

  但有一种较为激进的看法则认为,“铁道部重组是巨大的负债压力所造成的,如果不重组,那么几代铁路工人都无法还清这些天文数字的债务,所以它们才会那么积极。”

  3月10日,铁道部改革方案正式公布,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对此作了详尽说明,和之前的预测并不完全相同。

  其中最受关注的铁路总公司是不是归国资委管,官方并无定论。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齐同生透露,铁路总公司因为规模庞大,职能重要,很可能直接归国务院管,不是归国资委管。

  4天后,全国人大表决通过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出资人是财政部。不久,中央更明确了中国铁路总公司为正部级,而国家铁路局则为副部级。

  就在方案公布前几天,已有不少铁路职工在铁道部大门前合影留念,而这一次,门口的武警并没有阻拦。

  等级森严,管理最痛

  “铁道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管理机制的问题。”冯勇最近正在读《旧制度与大革命》,对改革有点自己的体会,“其他行业只要稳住重点岗位重点人物就八九不离十,但铁路不行,几十万人的庞大系统必须如钟表一样精密准确地配合才能正常运转。上上下下任何一环配合不到家就要出事,而且是大事。”

  “公允地说,铁道部这些年还是有很多进步的。”苏万松离开铁路还不到3年,他曾是昆明铁路局的一名列车员。他长叹了一口气,“在以前列车员都被别人叫‘列车爷’,以权谋私很严重啊。一个老师傅曾给我说过,95年以前,他的工资基本不动,一年可以挣五六万元,因为以前基本没有正规物流业,只要能从沿海带东西到内地,就能挣钱,但现在谁还敢?”

  苏万松拿出一本相关奖惩制度的发黄小册子,里面是条条框框,密密麻麻,“根深蒂固的东西很难改动的。大家都说铁路是铁老大,老大的规矩最大。不能说分‘三六九等’吧,但用‘等级森严’来形容是一点都不过分。”

  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每个铁路分局下面有站段,段下设车间,车间分班组。“俗话说,站段辖一省,车间管一市。我们以前的段长、车间主任就是真的‘土皇帝’。评先进,几乎都是他们直接拍板;副主任以下的都随便安置,懂业务的都靠边站了。”

  记者发现,在今年“两会”上,铁路系统人大代表有18名,除开郑州铁路局马寨站站长郅慧,成都铁路局凯里工务段某工长邰顺军外,其余16人全是地方铁路局的副局长级别以上。“这样的人大代表怎么代表基层铁路职工心声?而这样的情况早就‘约定俗成’了。”苏万松虽已身在事外,依然非常不悦。

  冯勇则说,铁路上鼓励技术革新,但又规定来自基层的创新建议,一律都要通过一层又一层的机构上报,集中由铁道部统一审查。然后是立项,再是批准下达,最后才能开始试验。

  “嘿嘿,你不吃酸的,我不吃辣的,铁路系统层级上本来就是各有侧重的。”他干笑了两声,“创新建议没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本领,再碰不到千载难逢的机遇,说不准就给丢到废纸篓里去了。就算通过了吧,铁路有严格的责任机制,车辆不论在那里出了临修事故,批准这个项目的领导自身就难辞其咎。但相反,却没有相应的奖励机制。更可气的是,这变成一些单位理直气壮,拒绝自主创新的搪塞理由。”

  “我认识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火车司机,他曾提出一套操纵技术方案,如果实行,部里每年可省下天价燃油费。但靠材料备品采购赚取回扣的某些人会怎么想?最后,这个老司机被排挤去当列车员了。”苏万松也是直言不讳。

  在铁路系统内部,项目招投标一直是个腐败重灾区,过去铁路工程招投标常年存在自成体系、管办不分以及违规插手干预、围标串标等问题。刘志军案发后,铁路系统撤销自办的所有工程招投标交易市场,把铁路工程招投标全部推入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实行管办分离,被业内人士称为“从形式上消除人为干预的基本条件”。

  一名接近铁道部高层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刘志军案,无疑让铁道部在各个层面扣减了很多分,之前的成就全部被忽视了。”

  与此同时,铁道部相关司局和地方铁路局领导屡曝被查。据统计,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铁路系统就有8名高官落马,已然成为各部委系统腐败易发之首,这个被认为是“计划经济最后的一个堡垒”更加风雨飘摇。

  据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发布的2013年度《法治蓝皮书》调查显示,2012年,政府在 “信息公开”方面,59个国务院部门中得分超过50分的仅有22个,铁道部连30分都不到。

  大交通部,何时真“大”

  “对于机构改革,我完全赞同。但是,之前定下的项目会不会因为‘机构改革没人拍板’而搁置?这些是我最担心的事情。”甘肃省省长助理、庆阳市委书记夏红民眉头紧锁。

  庆阳人盼望已久的、连接陕甘宁三省区的银西铁路原定今年开工,就在开工建设的节骨眼上,铁道部却被撤销了。

  按最新的方案,铁道部职能有两部分都和交通部有关。不少人却很担心:“一向不涉足市场的交通部在对民航的管理上已经很吃力,昆明长水机场事件就是一记警钟。今后还要管铁路上的事,估计够呛。”

  “仅仅是形式上讲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并不能解决铁道部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最突出的两项:政企不分和庞大债务。”王梦恕抛出了自己的立场。

  “自最近5年来看,从交通部及至交通运输部的更名,其在外界看来并没有达到预期,实际上没有任何变化,还是按照原来的体制模式来运作。”交通部一名高官曾公开表示。

  从理论上说,民航局和交通部现在仍然是两个独立法人,如果民航出现问题,责任还是由民航局来承担,没有交通部的事。在前述那名高官看来,因为各部委的利益格局难以打破,很多核心权力不愿上交;其次是大交通部的职能和机构设置没有到位,让改革难以推动。

  “末代部长”盛光祖在十八大上已经卸任中央委员,目前虽然出任了中国铁路总公司一把手,但外界普遍认为:这个与铁道部同岁的“盛总”年龄在那里,很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性人物。

  “业内最担心的是,今后铁路发展很可能不再兼顾地区间的公平。”有专家表示,“在日本铁路民营化改革前,国铁因为要兼顾各地区铁路的公平性,维持了大量亏损严重的线路。改革后,为了提高收益,各公司大量裁撤地方铁路线路,仅1995年就废除了83条特定地方交通线,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虽然交通部长杨传堂坚称:“铁道部并入交通部后,对价格本身影响不大。”但不少专家仍担忧,公司化运作的铁路公司,将失去政府的公益性属性,面向市场要效益,该涨价涨价,不挣钱的线路停运,取消学生票半价,公益性亏损项目会越来越少。毕竟,盛光祖早已开口:“今后将按市场定价。”

  其实相对客运涨价,货运涨价更是专家们更为担忧的。王梦恕就直言不讳:“不说货运涨多少,现在每吨\公里涨1.5分就不得了,全国物价都要调。它一动动全国。既然市场化就没有人情了,以经济为主,该涨就涨。”

  红利?成本?你要哪样

  “别只顾着之前的票价便宜了,计划经济时的红利,终归是计划的,高度垄断的产物。”有专家告诉记者,“今后充分市场化后,之前的红利就只是‘蝇头小利’。铁道部的改革给人民所带来的实质性好处,即将在未来的生活中慢慢体现。”

  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过去吃大锅饭,在一段时间内人人都觉得生活还过得去,但长期下去,就产生了诸多矛盾。而今改革开放的成果,让人们都轻松达到温饱,更朝小康进发。改,自然比不改要好。

  但另一种观点却认为,我们目前所享受或感知的市场化改革红利,都是源自开放市场下的竞争。但铁路系统历来就是一个封闭的市场,改革的红利至少在短期内,是肯定体现不出来的。老百姓承受了过多的改革成本,却迟迟等不来改革红利。

  完全的市场主体是要追逐利润的,针对注册资本为10360亿元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就委婉表示,“如果仅仅是新设立一个管理18个路局的高度垄断的铁路运输总公司,这样的改革对焕发铁路运输企业的活力几乎毫无作用”。

  “改革成本应该是个天文数字,但铁路总公司会不会沿袭铁老大过去高度垄断的局面,不好说。诸如之前的电力改革模式,接二连三的垄断指责,正挟民意汹涌而来,搅浑一池春水。”有评论人士指出,成立公司不一定意味着市场化完成,反而是一种艰难的开始,又如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的“珠玉在前”。“他们还不是需要发改委进行国家定价?”

  铁路改革照样殊途同归。一般说来,在市场化发展趋势下,更多的放权,激活配置资源,优化资源,提升资源使用的效率,正是其破题之意。在这个时候,让我们看看哪些是改革的伪成本、哪些成本是寻租的幌子、哪些成本又是回避矛盾的万金油。分析人士认为,从当年的国企改革到金融机构改革,从医改到教育改革,未必所有人都当得起最初的“被实验者”。

  十八大以来,李克强多次就改革做出论述,指出改革是中国的最大“红利”。而国务院此次也是明确要求:铁路总公司组建后,不增加铁路改革成本。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郭小碚认为,分拆铁道部只是政府层面的改革, 是铁路改革的第一步,铁路如何走向市场参与竞争才是改革的核心所在。

  “今后地方政府和铁路上的关系也会有微妙变化,至少不再是过去的单边有所求了,省一级的交通主管部门在地方铁路上很可能会有一定话语权。”西部某省交通厅官员在记者面前表现得很乐观。但他的同事却不这么看,“铁路总公司也好,国家铁路局也罢,核心定价权是在发改委,新建铁路审批权也是在发改委。你莫天真,不要把一个地方交通厅的本事看得通天了。”

  但相对于各个机构之间的“争权夺利”,冯勇则更愿意看到积极的一面:“铁路总公司除了完善公司结构,更要转变观念,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如果真做到了市场化下的高度透明,那么铁路系统这几年给人们造成的贪腐形象定将有所改观。刘志军那一档子事嘛!过去以为会随着时间烟消云散,但现在看起来,不在整个系统上动真格,大家可真的‘忘不了’,至少每年春运都要翻出来,拿你说事了。”(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铁道部为何屡遭骂名

  文_本刊记者   舒炜

  “铁道部也不容易,谁没坐过火车?在拆分之际,说一声谢谢铁道部。”

  3月11日,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在微博上发出了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引起粉丝近千条回应,其中不乏淡淡的感怀。

  一直以来,民间关于铁道部的非议不绝于耳,特别是7·23动车事故发生之后,舆论将铁道部至于聚光灯之下,改革的呼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巨大的争议之下,铁道部则恪守“沉默是金”的原则。

  评论员张毅认为:“这两年铁道部被妖魔化了,有些不公平。当成千上万人享受高铁的快捷舒适之时,应该感谢铁道部的建设者!”

  “你越不解释,大家会认为你理亏气短;但越去解释,很可能越描越黑。”有专家提出,“大家一直都忽视了,同样的距离,选择火车永远是最便宜的(动车除外,本刊注)!”

  值得正视的一个问题是,铁道部的服务对象,和民航、汽车不同,绝大多数都是消费能力相对较低的普通人,这也是它一直以来的公益属性所决定。

  有铁路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近年来铁路生产建设成本、原材料成本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不断增长,铁道部自身压力很大。同时铁路职工收入与周边行业差距的不断扩大也引起很多不满。据资料显示,美国铁路系统公共运输方面是政府财政承担,并且是以货运为主,货运总收入占美国铁路总收入的96%;私人资本进入英国铁路系统后,英国迅速成为全世界火车票价最高的国家。

  中国铁路运输主业的增收有限,火车票价常年不涨根本上制约了铁路行业的收入,只能靠政府输血维持,欠债也是在所难免。“像青藏铁路、宜万铁路这种,靠客运收回成本,几乎是不可能的。”冯勇愤愤不平,“票价十几年没涨,在其他行业是不可想象的。红利让全国人民共享了,但骂名却让铁道部全部承担了,这公平吗?”

  取消火车票强制险、退票费从20%降到5%、“天价盒饭”不再“天价”、非节假日实行高铁票价折扣……这些年来,铁道部一直在进行小心翼翼的改革。但事实上,退票费降了,有人担心更方便黄牛党操作;开放网上购票了,有人抱怨自己不懂上网,不会买票;实名制购票了,有人又害怕没带身份证上不了车……“改不改,改多改少,一样遭骂!”冯勇感觉到很委屈。

  “有些网民很情绪化,用最严的尺度要求别人,用最宽的尺度善待自己。”教育学者熊丙奇举例说,一个戴着口罩燃放烟花者说自己有高度的环保意识。

  观察人士指出:“被妖魔化的铁道部,很像一些基层官员,或者说是中国足球。谁不开心,都要去踩它一下,并且还能得到大多数网友的‘一边倒支持’。

  不管如何,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暂时脱下了铁道部“妖魔化”的外衣,但新成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国家铁路局,谁会继承被抨击和妖魔化的衣钵?在记者采访中的不少人认为,“很可能会是多骂企业,少怪政府。”但对于今后,新问题很可能才刚开始。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上海2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
  • 体育中超-鲁能2-0富力登榜首 申花2-2辽宁
  • 娱乐陈凯歌忆张国荣:人戏不分做到头了
  • 财经多地出台国五条细则未涉及20%个税
  • 科技马云:中国企业不缺创新缺管理思想
  • 博客李银河:面对芝麻人生 国人为何如此焦虑
  • 读书超级革命: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三个目标
  • 教育55岁励志退休矿工卖掉房子读清华
  • 育儿北京10所名小学幼升小面试题大汇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