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中朝黄金坪经济区:铁门紧闭拍照遭呵斥

2013年04月12日11:31  东方早报
11日,中朝新鸭绿江大桥仍在缓慢修建中。 本版图片 早报记者 陈良飞 11日,中朝新鸭绿江大桥仍在缓慢修建中。 本版图片 早报记者 陈良飞
11日,中朝黄金坪经济区入口处罕有人烟。 11日,中朝黄金坪经济区入口处罕有人烟。

  早报记者 陈良飞 发自辽宁丹东

  东部安,中国安。

  辽宁丹东,旧称安东,素有中国东北最大边境城市之称,一直被视为外界观察朝鲜的一个窗口。在朝鲜战争停战60年之际,朝鲜半岛再一次被战争的阴影笼罩,作为朝鲜背景存在的丹东自然不能将自己置于局势之外。

  这是丹东的宿命。

  不过,丹东也一直在这一局势下顽强地发展着自己。从2006年中心城区楼盘每平方米2600元,到现在的每平方米过万元,如同中国其他城市一样,丹东也在同步经历一轮从未有过的发展,起码是房地产业的大跃进。

  朝在边境罕见伞降训练

  朝鲜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国际社会的心弦。在国际社会的眼里,丹东更是作为观察朝鲜的一个窗口存在。

  昨天上午,有日本记者从鸭绿江中国一侧目击到朝鲜新义州上空至少有50人相继从直升机上伞降。这可能是空降训练。共同社记者注意到,伞降从昨日早晨起持续了2小时以上。朝鲜在中朝边境地带进行这类活动实为罕见,其目的不明。

  更多过去不太常见的事情出现在了丹东。从今年4月初,出租车司机梁传彬发现,自己打开车载广播的时候,朝鲜的广播电台很容易接收得到,广播的内容主要是音乐,间隔着声音洪亮的宣传内容,“这在以前是几乎没有的事情”。梁传彬偶尔也收听一下,语言不通,主要是听听他们的音乐。

  梁传彬还注意到,稍早一些时候开始,丹东的手机信号,尤其是在鸭绿江边非常不好,打打就掉线了,他不知道广播和手机信号差之间有没有关系。这显然不是梁传彬一个人遇到的情况,记者的手机在近两天的时间里也多次处于“正在搜索”的状态,而有关手机信号差早于今年3月份已在百度丹东吧里持续热议。

  近期停泊在鸭绿江的朝鲜船只昨天依然停泊在江中间,丝毫没有移动的迹象。梁传彬分辨了半天,也无法判断这些船属于什么类型,“只能确定不是游船和挖沙船”。

  一湾江水曾载满思念

  在55岁的梁传彬记忆里,60年来,起码从丹东这边来看,局势有日益紧张的趋势。

  他至今还记得,自己20来岁时的1970年代,那时的丹东中朝边境这一带看不到人民军,只有民众。夏天的时候,梁经常在鸭绿江里面游泳,游着游着就到了对岸,“但我不上岸,朝鲜老百姓对我们很友好,只要我们不上岸就没关系,现在随处可见人民军,哪里还敢”。

  等到年岁稍长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梁传彬开始在断桥附近卖点小礼品谋生,那时候鸭绿江中国这边小码头林立,私人经营着很多游船,梁与这些游船主关系良好,经常登上他们的船游玩一番。他回忆,那时候朝鲜也经常有游船载着朝鲜人在鸭绿江上游玩,当两国游船“擦肩而过”的时候,船上的两国人民开始挥手问好,场面非常温馨。

  这已经成了很多丹东人的共同记忆。曾在丹东化纤工作的市民常泽民记得,在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在世的时候,中朝游船会互相贴着对方的江边过去,“朝鲜人看到这边岸上中国人的时候会拼命地朝这边喊,尽管我们听不懂,但能够感受到那种热情”。等到金正日时期,还有一些朝鲜游船在鸭绿江里,但游船后面总是跟着一些汽艇,朝鲜民众也不再喊了。这几年,游船几乎很少看见了。

  在20年前,游船曾是分割在鸭绿江两岸的亲人们相聚的工具。常泽民说,两边的亲戚捎信过去,双方确定时间和交会的游船,到时间登船,远远地见上一面。“两艘船往往还是隔着六七米远,两边的亲人就激动得哭,大声地喊话。不知道这一次之后又要何时再见了。”常泽民曾经亲眼见过以这样方式相会的情形。

  30多年的变与不变

  30多年前,朝鲜还曾是常泽民钦慕的对象。

  那时,常泽民远远地从丹东这边望过去,会看见朝鲜游乐园里有一个高高的圆圆的能够转动的大家伙,“丹东当时就没有,后来我知道那个是过山车,1970年代的时候朝鲜就有了。”“在我小时候,丹东甚至只有1路公交车,连2路、3路都还没有。”常泽民说。

  常泽民还羡慕朝鲜人宽敞的住房。他听说朝鲜人能够住到人均6平方米的房子羡慕得不得了,“我们很多都是老少三代,七八口人住在一个屋子里面,十几平方米算是很不错的了,就一个卧室和一个厨房。”

  30多年过去了,常泽民曾经羡慕的对象成了诸多中国赴朝游客用“落后”形容的国家,而丹东则发生了连常泽民都没有想到的巨变。

  “我的感受就是,30多年过去了,朝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从这边看过去,除了几幢新建的二三层小楼,没有任何新的建筑,对面的造纸厂、造船厂还是原来的那个样子,一点变化都没有。”常泽民说。

  梁传彬载着外地客人在滨江路上游玩的时候,喜欢用手给客人指一下丹东的滨江大道,再指一指朝鲜,然后骄傲地说,“你要到晚上再来看,滨江大道的路灯亮起来的时候,更漂亮。”

  在梁的记忆里,滨江路原来是一条土路,最早的时候小码头、小造船厂林立,直到改革开放多年后才开始整治,才有了今天颇具气势的滨江大道。原来毫无吸引力的江边房屋现在成了丹东房价最贵的地区,有的楼盘已经过万元。

  这样的隐喻像极了人们30年前常拿来比较的深圳与香港。时移世易,在1970年代两边建筑相差无几的两个城市,丹东和新义州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深圳和香港起码从建筑上来看,深圳甚至已经要超越香港了。常泽民说,“如果朝鲜真的实现了改革开放,丹东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特区,……发展不下于深圳。”

  黄金坪开发进度缓慢

  尽管丹东人在与朝鲜的比较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但实际上,它的经济总量不管从全国来看,还是在与辽宁其他城市的比较中都显得有点“落后”。

  长期以来,在辽宁14个地级市中,它的GDP一直处于倒数第五左右的位置,而在2012年,GDP刚刚首次突破了1000亿元,这已经被丹东本地政府视为一个很大的成绩。

  2006年,丹东市政府从全国其他城市的新区建设中获得了灵感,想到了以新城区建设带动丹东的跨越式发展。于是,一个规划面积117.96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开始从设想付诸实施。

  2010年底,横跨丹东与朝鲜新义州市、中方桥址在园区内的新鸭绿江大桥开工;2011年6月8日,中朝共同开发和管理的黄金坪、威化岛经济区项目正式举行了启动仪式。丹东市更将这三项建设工程“打包”营销,试图借“一桥两岛”再发力,一举成为东北地区经济重镇。

  在今年的丹东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石光在列举了包括新鸭绿江大桥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后自豪地感叹:“如此密集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同等规模城市中极为少有。”

  经过数年的政府强力推动,丹东新区的建设已经渐具规模。只是在夜晚,除了政府新办公大楼璀璨的外景装饰外,其余住宅内很少见到灯光。一位参与新区建设的工程监理公司工作人员对记者分析,现在在新区购买房屋的丹东人在老城区都有房子,“入住率低主要是因为配套措施还没有完善起来,大型超市、商场、医院都没有,交通也不完善,谁会去住,等这些设施完全建好后,新区就能发展起来”。他给出的时间是10年左右。

  丹东新区的入住进度缓慢。在梁传彬看来,无论新的鸭绿江大桥,还是黄金坪岛开发,也只能用“缓慢”形容。

  早报记者昨天在黄金坪经济区现场看到,开发区出入口铁门紧闭,铁门外中方临时边境站空无一人,铁门内临时搭建的简陋值班室里只有一个朝鲜人民军战士在值勤,一旦看到中国这边有人照相,该名士兵立即从值班室里冲出来大声呵斥,双手大力摇晃。

  2011年已经启动的经济区建设目前仍处在修建道路等基础设施阶段,即使入口的道路也尚未完工,工地内只建成一幢二层小楼,数辆挖掘机静静地停在工地里,垂下它的弯臂,像是还未从东北地区漫长的冬日中苏醒过来。

  显然,丹东试图实现新区与黄金坪联动发展的愿景还尚需时日。

  “一江之隔,却很陌生”

  梁传彬曾经有些“天真”地认为,丹东人的生活和朝鲜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做他们的生意,我们过我们的生活”。

  他现在渐渐改变了这种看法。由于局势不稳,丹东赴朝旅游成了为局势动荡付出成本的一个最新的例子。常泽民以“一江之隔,却很陌生”来形容普通丹东人和朝鲜的关系。他说,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丹东人始终盼望,朝鲜能够早日改革开放,“不开放,丹东就是一个终点站”。

  常泽民还记得,丹东人对朝鲜改革开放最近燃起的一次希望是在2010年及金正恩刚刚上台时。当时,很多丹东人对这个年轻领导人能够推动朝鲜改革开放充满期待。不成想,一年多以后,朝鲜半岛再次战争阴云密布,“丹东人心又一下子凉了半截”。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中国12名渔民被菲扣留起诉 最高或判12年
  • 体育欧联-切尔西进4强 FIFA排名国足涨11位
  • 娱乐韩女主播服装过度暴露遭观众投诉(图)
  • 财经北京制订出租车调价方案 收益主要给司机
  • 科技腾讯微信被诉专利侵权
  • 博客易中天:我墓碑要刻的话 吉林下暴雪(图)
  • 读书韩国上将朝战亲历:最寒冷的冬天
  • 教育小三检举学术造假 小情侣痛失美名校录取
  • 育儿雅培奶粉里现黑色小虫 坚称质量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