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认证这一块存在太多猫腻,以前有些小的认证企业拿钱就可以给你认证标识,大的认证机构则爱惜名声,检测严格且持续追踪,其认证更能获得市场认可。”良食网CEO唐忠这样告诉记者。
良食网有机产品的认证单位为南京国环。宁波七禾有机集团品牌总监何良冠向记者表示,在国内具有有机认证资质的企业中,中绿华夏和南京国环是“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权威的”。
目前,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总计有23家,而在2004年,这个数据为36家,七年减少了三分之一。在过去的两年中,黑龙江绿环有机食品认证有限公司、湖南欧格有机认证公司被取消认证资格、吊销认证执照。
“从去年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实施以来,国家的检查力度堪称史上最严,由此倒逼认证机构愈加规范。”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栽培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徐常青告诉记者,随着处罚力度的加大,往常花钱即可拿到有机认证的现象已经减少。认证企业更担心在新规下被吊销从业资格,从而退出认证行业。
但一位有机产业从业者认为,不少有机认证企业都很有来头,一般都是背靠某部委。“认监委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纵使根据违规的有机产品溯源查出认证机构存在问题,但是各个部门之间并不买账”。
另有有机蔬菜从业者则向记者表达了如下的担忧:新规虽对有机认证企业违规给予严格处罚,但在目前有机产业仍处“襁褓期”、有机认证市场蛋糕不大的情况下,大部分有机认证企业仍然“吃不饱”,如何确保有机认证企业未来不出现违规的风险?
违规乱象:撤销、暂停认证
过去的三个月,江西德上科技药业有限公司(简称“江西德上”)、辽宁百味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味园”)都因为伪造有机认证产品的问题而受到了查处。
记者在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网输入“江西德上”,发现其生产的两款产品经过有机认证,认证机构是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该证书的有效期到2014年6月,认证范围“加工:米粉(雅因乐婴幼儿有机米粉)”。
但事实上,德上科技的两款米粉被检测认定含有黄曲霉毒素,而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同样显示:百味园获得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截止日期为2013年12月29日,认证机构为北京五岳华夏管理技术中心。
但百味园之前宣称,其生产基地分别位于金州新区向应街道城西村、普兰店市大刘家镇大刘家村和大刘家镇唐家房村三个地块,而上述三个地块所属的镇政府和村委会负责人均表示,与辽宁百味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没有合作,其中一个地块,压根儿就没有所谓的有机蔬菜基地。
深圳华夏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学论对记者表示,国内企业的造假成本过低,而国外作弊的成本很高,“消费者们可以联合起来,将造假企业告上法庭,索赔自己的权益损失”。
一位有机产业从业者称,有机产品经过有机认证后,根据有关规定,若企业在一年内出现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将被撤销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网显示,截至今年7月25日,被撤消的有机认证有257张,对应的认证企业分别为:五洲恒通82张、中合金诺26张、杭州中农22张、爱科赛尔19张、浙江公信和中安质环各17张、方园标志16张;
被暂停的有机认证为43张,其中五岳恒通20张、杭州万泰7张、杭州中农5张、五岳华夏和中安质环各3张。
徐常青解释,撤销常常意味着企业的产品认证不合格,产品有机认证证书最终被认监委取消;暂停则主要是两种因素,一是企业产品在抽查时不过关,需要自证清白,在自证期间暂停了该类产品的有机认证证书使用资格;另一种为企业认为在最严新规下产品很难过关,故需要自我整改,避免被吊销,“因为一旦被撤消就不能再次参与认证”。
“在最严新规下,一个认证企业如果被撤消或是暂停的有机证书较多,那说明在认证过程中极不严谨。”上述有机产业从业者如是尖锐批评道。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顾问邱宝昌说:“标准怎么保证不被人误用?标的发放有没有利益的影子?谁来授予有机的称号?这三个问题表面上并不矛盾,实际上存在利益的冲突。”
“看起来第三方中介是客观中立,但往往背后有相关的利益输送。不仅仅是企业,部门也在逐利。”邱宝昌说。
认证利益链:花钱买通过
有机食品认证过程很严格,认证程序大致分为申请、文件审核、实地检查,编写检查报告、综合审查评估意见、颁证决定、颁证决定签发、有机食品标志的使用以及保持认证9个步骤。
“以前有机认证乱象丛生,很多企业花一两万元就可以买到,好一点的认证机构还不止这个数。”宁波七禾有机集团品牌总监何良冠说。他没有透露其认证单位南京国环的具体认证费用,但表示:在获得有机认证之后,南京国环随时过来抽检,“控制特别严格”。
据悉,目前有机认证分为欧盟检测、日本检测和国内检测三种,费用和专业程度逐一递减。2012年7月之前,国内认证每年交两万元年检费即可获得通过,而中绿华夏和南京国环的认证费用在3万元以上。
前述有机产业从业者表示,由于企业认证为多个品种,“如一个农场种植10个品种,则全部都会检测,每项检测费用都在2-6万元之间”。如此算起来,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费用会增多,部分企业会选择收费低廉的认证机构做认证。
“2012年前,部分有机认证部门本身是利用政府资源骗钱的造假机构。”上述从业者解释,认证人员如同皇宫派出的“钦差大人”,要企业专车迎送,吃喝玩乐一通,还要企业承担“差旅费”。只管发证收钱,哪管真假“有机”。
他从根本上质疑有机认证的可靠性。“除非是深山老林或是荒无人烟的处女地才有良好自然环境。靠近大城市的、景点式的园艺场,大规模的菜篮子工程,哪有不用农药、化肥能长好作物的?”
认证机构对有机企业认证也是底气不足,因为他们的生存要靠这些有机企业缴纳认证费用。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有机认证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拿到,长的可能要半年左右,由此滋生寻租利益链,而这些主要发生在2012年7月前。
“交2万元左右,一些认证机构或中介公司会帮你做好从申请到文件审核,最后至实地检查的所有认证流程,有些认证机构甚至主动找加工企业花钱买有机食品认证。”
在如此模式的操作下,有机认证第一阶段的审查只要两三天就会通过。随后准备各种材料,一个多月后,生产者就可以顺利拿到有机转换认证了,由此产品就完全可以以有机产品的身份进行销售。
另一方面,对于即将达到有机认证标准的企业,或是早已通过了各种认证、如今又有新的认证需求的企业,认证机构或是中介机构亦可以先帮助其办理,并在后期再帮助企业整改,最后使其产品符合国家有机产品标准。在这其中,认证企业或中介机构赚取的是各种咨询费、培训费、服务费等。
目前的认证乱象,除了认证机构经费来源不足、有机市场蛋糕尚未做大外,相当原因在于认证机构背景的复杂。
细数我国目前的23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其类型分成三种:一种是部委下属机构;一种是挂靠大学或科研单位名下;最后一种是民营类。所有的认证机构都归国家认监委统管,并委托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分管。
其中,部委机构占据较大比例。
如果认证有机农产品的公司违规认证、认证不实,处罚是:撤销其认证资格、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直至赔偿、追究刑事责任。
不过,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纵使是地方的认证机构,亦有地方各部门或是高校的背景,而认监委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发现问题之后,大家相互扯皮,或是向上搬救兵,结果就是处罚机构不处罚认证机构”。
而有时检查发现有机食品企业的问题后,公关电话就打过来,有时候检出了问题也会轻松带过。
最严的新规和规范设想
有机食品步入快速发展期,资料显示,2010年全球已形成80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有机食品的消费市场。有机、绿色食品市场正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
“自去年7月1日新规之后,我们自己注销掉了有机认证。”广东清远一家有机蔬菜企业告诉记者,根据新规要求,每一批次的蔬菜都要抽检,“譬如一类蔬菜我一年生产四次,那么需要检四次,而以往是一年只抽检两次”。且如果一块地中采摘时间差距超过一个星期,也需要按不同批次计算,如此将极大增加企业成本。
北京一家有机蔬菜厂家也坦言:“新规施行后保证了更为有序的操作模式,但我们也停掉了所有合作基地的产品,只销售自营农场的产品。”该厂家负责人同时透露,部分采取会员制的农庄是发生“假有机”的重灾区。
新规之下有机认证的成本增加了多少?南京国环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所提供的新收费标准显示,有机认证收费项目主要包括申请费、审核费、证书费、年度管理费、证书变更费、有机销售证书费、抽样检测费、检查接待费等,其中审核费包括文审费、检查费、报告编写费、报告审核费,并根据生产规模和工艺复杂程度,检查费还会乘以相应的系数。
在菜农提供的一份收费单据中,比如空气检测费从过去的667元变成了2000元,土壤检测费从过去的500元变成了1500元,全都翻了3倍左右。
徐常青认为,有机认证费用的增加,提高了有机认证的门槛,使得部分假有机企业需要考虑拿证的成本,使得假证泛滥现象得到遏制。“我们其实更强调种植过程的有机,让更多的消费者相信,认证其实只是一种增加销售的方式”。
除了价格的提升,有机认证新规之严,还体现在认证程序、检验项目、认证标准等方面都做了较大的调整。项目从多年一检到一年多检,而且每次检测都有成本。
不过,数位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则认为,目前的新规仍有不合适之处,如多次抽检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有机食品的监管更应该加强。
有机食品进入市场后,工商、农业、质检等多个部门都负有监管职责。但现实情况是,有机食品全程监管存在交叉或空当。农业部门管生产,认监委管认证,工商部门管流通,卫生部门管餐桌,只要有一个部门监管缺位,就无法管好有机食品。
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曾有部分企业要求各部门成立联合执法小组,去监督有机食品的安全问题;或是增加有机认证企业名单,降低有机认证的费用。
唐忠对此并不认同,在其看来,具有更大权力的部门式监察,其实会产生更多寻租空间。他更倾向于由市场去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