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账本:范例还是特例

2013年12月09日15:19  财经国家周刊

  “大国技术”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刘亮

  中国高铁的集成能力很强,但“三基”是最短板

  大国应有与之匹配的“大国技术”,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时红秀相信,高铁就是其一。

  高铁在国外早就是较成熟的技术,但由于应用的市场空间有限,国外高铁企业急于将技术变现,中国铁道部门和企业得以抓住时机引进。其后不断研究、消化: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标准体系。

  中国南车前董事长赵小刚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高铁装备制造业领域,避免了像国内某些产业那样,没有培育出足够强大的自主品牌,市场却被外资品牌占据的情况。

  2004〜2005年,中国南车从日本川崎重工引进时速200至250公里的动车组技术。

  接下来,中国南车在此平台上再创新,甩掉“洋拐棍”,成功研制出CRH2C型时速300〜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

  2010年,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诞生,2011年,时速500公里更高速试验车下线。这些成绩标志着中国高铁进入到全面创新和引领阶段。

  高速动车组列车控制系统、牵引、制动等系统的核心技术,国外企业不转让,国内企业只能自主研发。

  依托国内“四横四纵”高铁网的实践及新的市场需求,中国高铁企业的研发不断进步。

  一位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人士介绍,他们与厂商、施工方、各铁路局等多方,一直在不断沟通,包括产品性能、维护服务模式、运营管理模式等,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012年,南车四方股份公司联合16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发起成立了中国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目的是要使其生产的高速列车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实现“谱系化、智能化”等目标。

  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中国高铁企业还在制订自己的标准体系。建立完善高铁领域的标准体系,也就相当于编制出在这个领域的游戏规则,将有利于推动中国高铁实现规模化、系统化的出口。

  2013年8月29日,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标准制订会在北京召开。一位与会专家介绍,类似会议已开过多次,目的就是不断完善这个领域的标准体系。

  该专家介绍,高速铁路包括系统集成、动车组、线路系统、客运服务等7个子系统,在每个子系统,中国都在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

  随着中国高铁的技术创新,高铁的标准体系也获得了同步创新。例如,高铁无砟轨道方面的设计取得了新的成果,与之相对应的设计标准也就能得到同步更新。

  “是否建立了完整的高铁标准体系,是中国高铁技术是否实现自主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标志。”该专家说。

  赵小刚说,中国在高铁技术引进过程中,引进了日本和欧洲等多家企业的技术,既引进了电力机车,又引进了动车组,如果在这个基础上不能保持清醒头脑,形成我们自己的标准体系,未来中国铁路的运营成本会很高。

  中国高铁技术毕竟是后来者,还有一些短板亟待补上。

  一位中国南车人士告诉记者,在高速列车制造领域,中国企业亟须提高的是在基础器件、基础制造工艺及基础材料“三基”领域的制造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力机车之父”刘友梅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表示,中国高铁的集成能力很强,但“三基”一直是最大的短板,“三基”产品基本依靠进口。

  有鉴于此,2013年11月下旬,中国南车联合中国工程院在江苏常州举办了首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三基”技术创新论坛,探讨如何在轨道交通装备“三基”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论坛重点关注高速列车轮轴研制、列车制动技术、列车发动机、齿轮传动装置等领域的生产制造技术。

  据中国南车人士介绍,之所以目前高速动车组的制动装置、轮轴还无法实现国产化,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这些设备所需的金属材料国内无法生产。

  而据《财经国家周刊》了解,科技部正在扶持太原钢铁集团等企业就此开展研发,先推动解决材料问题,然后再想办法进一步实现加工技术的突破。这些问题如果得到突破,将进一步巩固提升中国在高速动车组领域的地位。

  京沪高铁账本:范例还是特例?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刘亮

  京沪高铁有望很快实现盈利,中西部高铁的财务平衡则需一个较长过程

  2013年年底,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沪公司”)的员工们要比往年更忙。除了正常工作外,年底全国铁路要调整运行图,京沪公司也需要为此做准备。

  2013年12月,随着津秦、西宝和厦深三条新建成高铁投入运营,中国高铁总里程在一万公里的新起点上继续迈进。津秦高铁开通运行后,通过京沪高铁的列车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这将给京沪公司带来更多真金白银。一位京沪公司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预计2014年京沪公司将实现盈亏平衡或盈利,最迟2015年实现盈利。

  京沪高铁实现盈利,将成为中国高铁发展史上又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并将增强中国高铁海外推广的说服力。

  也有观点认为,京沪高铁是中国高铁网中“唯一的黄金线”,东部少数高铁线路的盈利不足以覆盖中西部高铁线路的亏损。“四横四纵”高铁网建成后,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中铁总”)如何平衡财务,是一道考题。

  京沪高铁账本

  按每天乘坐高铁客运专线(包括G字头和D字头列车)出行人数占全国铁路客运量的30%左右计算,目前中国每天大约有160万人次乘坐高铁。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武剑红认为,这一估算基本符合实情。

  而除了长三角地区的沪杭、沪宁城际高铁收益较好之外,无论2011年6月开通的京沪高铁,还是2012年底全线贯通的京广高铁,截至目前尚无已开通干线高铁线路实现盈利。

  对于背负着2.8万亿元巨额债务的中铁总而言,需要已开通高铁尽快盈利,京沪高铁无疑是培育的重点。

  对于中国是否应该大规模、高标准建设“四横四纵”高铁网,也一直存在争议,但对京沪高铁项目基本为各方共识。

  2013年9月下旬,京沪公司总经理徐海锋在一次研讨会上介绍,京沪高铁客座率逐步提高,客运量逐步加大,今年有望突破7000万人次。

  资料显示,11月上旬一周时间里,京沪高铁共发送旅客167.7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超20万人次,日均开行列车数185列,平均客座率77.5%,最高客座率达86.8%,日均客票收入6350.1万元。

  高铁的成本主要包括折旧费用、贷款本息、向铁路局支付委托运营费用,另外还有水电费、沿线安保费、向中铁总租用高速动车组的租车费,未来还会有线路大修的费用。

  前述京沪公司人士介绍,京沪公司的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本线车的客票收入,另一部分为跨线车给京沪公司缴纳的线路使用费。

  2012年,京沪高铁来自本线车、跨线车的收入合计接近174亿元,亏损35亿元。2013年收入预计将突破200亿元。据测算,京沪高铁每年收入在210〜220亿元时,基本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内部人士介绍,影响京沪高铁收益的因素包括:短途旅客占多数;京津和沪宁城际高铁的分流作用;京沪高铁的广告收入和车站商业收入未被计入京沪公司;跨线列车在收入清算时给京沪公司的比例较低,例如,从合肥发车到北京,合蚌线130多公里,在京沪线跑800多公里,却只给京沪公司30%收入作为线路使用费。

  “以前是铁道部内部清算,各铁路局之间搞平衡,肉都在一个锅里。现在一些高铁公司都有路外股东,所以需要把清算的事情弄清楚。”知情人士介绍,中铁总正在组织相关人员,研究制订更科学合理的清算规则。

  开行列车和乘客人数的不断增加,使京沪公司看到盈利尽早到来的希望。另据记者了解,中铁总有推动京沪高铁上市融资的设想,盈利三年后,京沪公司有望上市融资。

  范例还是特例?

  京沪高铁接近盈利,对于其他高铁线路而言,是否具有示范意义?

  从“四横四纵”高铁网规划论证时起时,对高铁未来运营盈利前景的争议一直没停过。

  赵坚参加过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的高铁后评估,对武广高铁等线路的财务状况较为熟悉。他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2009年底开通的武广高铁,目前尚无法实现收支平衡。武广高铁全长1068.8公里,这个距离比较适合乘坐高铁出行,而且两地经济来往也比较密切,在这些有利条件下,武广高铁实现盈亏平衡可能还需要10年、20年。

  在赵坚看来,京沪高铁是中国高铁网中“唯一的黄金线”,另外,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部分高铁线路,由于当地的人口密度、经济密度都比较高,运营情况也好一些。

  “但未来较长时间内,沪昆线、南广线、兰新线等连接中西部的高铁线路将无法实现盈亏平衡,东部高铁的盈利也无法弥补中西部高铁的亏损,将来这些亏损可能要由国家来买单。”赵坚如是判断。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也基本认同这种说法。他表示,京沪高铁能够尽快实现盈亏平衡,除前文所述原因外,京沪高铁的资产负债率也属特殊情况。很多高铁线路的资产负债率高于50%,京沪高铁则由于吸引了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和全国社保基金等投资,资产负债率远低于其他高铁线路。不过以股权方式投资的股东未来对其投资回报肯定会有所要求。

  这位专家认为,现阶段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中西部旅客的经济负担能力较低,因此中西部高铁的运量增长将会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让这些高铁线路的还本付息压力更大。如果建成后能够及时进行债务重组,依靠借新债还旧债,或将使这些线路规避陷入债务泥沼。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荣朝和和武剑红合写的《铁路债务危机与改革思路》提到,铁路的巨额投资需要足够多的实际运量去摊薄成本,因此运输密度对于任何铁路的效率以至生存都是决定性因素。

  武剑红告诉记者,根据日本、法国等国家几十年的运营检验,高铁开通后,发运旅客人数及这些旅客乘坐高铁的平均运程,达到一定水平后,会基本维持稳定,很难再有大的提高。以目前运输密度世界第一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为例,从开通后1965年到1975年的10年间,年均运量增速为12.65%;从1975〜1991年,运量年均增长为1%左右,1991年后运量基本不再增长。

  对某些不乐观预期,上述京沪高铁公司人士并不认同。他认为,很多中西部高铁花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可以实现盈亏平衡。而哈大高铁等东北地区的高铁线路,通过秦沈、津秦等高铁与京沪、京广高铁相连后,未来盈利也不成问题。

  高铁的经济账还不仅在于铁路运营的自身收益,如果着重从国民经济效益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上马高铁的话,政府便可能需要对其亏损进行补贴。这就是另外一本大账了。

上一页12下一页

(编辑:SN05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金正恩姑父张成泽被解职开除出党
  • 体育NBA-科比复出湖人负 英超-阿森纳憾平
  • 娱乐李某案同案律师:在车上已发生性行为
  • 财经央企中铝去年巨亏82亿职工兼职开黑车
  • 科技阿里巴巴22亿元投资海尔拓展物流
  • 博客重判强奸遏制官员淫邪 年关至8招防贼术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教育部拟定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