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眼中的中国学霸:亚洲学生称霸全球性考试

2013年12月12日14:37  新民周刊

  外媒眼中的中国学霸

  我们如果换一种方式来思考,把学校认为是家庭那样的单位,每个人都必须得到满足,那么我们就不会考虑什么成功者和失败者,而是会考虑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发展,使教育更发达。

  撰稿|式 微

  上海的学子们又斩获了第一,在最近公布的有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国际性标准考试——“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对,是“又”,因为2009年的冠军也属于中国上海,于是各国教育界都表示不淡定了,全球各大媒体也议论纷纷。

  美媒:忧心忡忡,不忘批评

  “勤奋的亚洲学生称霸全球性考试”,《华盛顿邮报》12月5日以此为题总结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测试结果。此次PISA测试共有65个国家及地区的大约51万名15岁学生参加,评估内容分为数学、科学和阅读三项。结果中国上海学生在三项测试中均排名首位。另外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等地的学生也都名列前茅。

  但是,让世界媒体广泛热议的并不是上海的这次“第一”,而是这已经是中国上海第二次在这项国际性标准考试中排名第一了,把曾经独占鳌头的芬兰远远甩开,而美国学生甚至在各科考试中都未进入20强,的确是让那些自诩“教育十分先进”的欧美国家大为难堪。

  在刚刚公布的2012年PISA报告中,第二次参加测评的上海学生获得数学、科学、阅读素养三个单项的第一和总分第一。在数学方面,上海学生的平均成绩为613分,全球平均分为494,超过了经合组织平均成绩119分,可以说上海中学生的数学成绩高出了经合组织平均标准3个年级。

  当201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2009年度PISA测试结果之后,美国《纽约时报》在教育版头条发表了题为《上海的高分震惊教育者》的文章,对于中国上海这匹黑马表示了高度的重视,认为这不仅是一项学术成就,也体现了中国的飞速发展,但也委婉地表示中国学生在课业上花的时间更多而不重视体育锻炼等方面。

  而这次的结果公布后,显然,美国人民又失望了,因为上海领先了美国各个州20多名不止,让美国教育界伤透了心。美国教育部长邓肯表示,这种结果描绘出美国“教育停滞的画面”,“这不符合我们希望拥有世界上受教育最好、竞争力最强的劳动者的期望”。美国教育和经济中心主席马克·图克说:“现行的教育改革破产了。”美国教师联合会主席兰迪·温加滕说:“悲哀的是,我们的国家忽视了高分国家的经验,这些国家极为尊重公共教育……”

  当然,失望之余美国媒体也将矛头指向了上海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将上海作为样本根本不能反映中国的整体水平。“中国在世界学生评测体系中作弊”,美国《时代》周刊网站12月4日以此为题称,中国学生成绩突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排行榜中中国的情况非常独特,中国在榜上跟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等国不一样,并不是作为一个国家出现的。其他国家的评测针对的都是全国学生的表现,但中国内地的评估只涵盖上海市。而上海的教育状况大大优于中国其他地区,此外富裕的上海家长会为学生课外补课花费大量金钱,补课费甚至超出其他地方一名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

  英媒:尴尬之余,“替中国反思”

  不得不承认,相比西方国家而言,中国学生过得非常辛苦,除日常课程之外,通常还有课外补习和兴趣班,这还是小学生、初中生的配置,到了高中尤其是高三,那就只有睡觉、吃饭和补习这三件事了。中国式的“高压”教育我们自己知道,外媒也是以此大做文章。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2月3日称,日前公布的PISA考试结果显示,中国可能拿出让英国教育官员尴尬的读写成绩和数学分数。但是,中国的孩子和家长知道,这一切都付出了可怕的代价。全国各地的家长都说,孩子受到的压力已经达到超强限度,濒临“病态”。

  英国报道称,青少年自杀越来越成为中国“恐怖”教育体制和家长雄心抱负的代价。一个深秋的晚上,“小粽子”从学校回到家。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写作业,而是坐电梯来到17楼,爬到房顶,跳了下去。

  英国报道指出,中国经济在发展,但还没发展到创造出足够多的能让雄心勃勃的家长们为子女设想的满意工作。他们唯一合理的反应就是给孩子更大压力。另外还存在一种担心:中国可能几十年都无法建立可靠的社会保障机制。因此,家长都把孩子受到良好教育视为医疗、养老和舒适生活的长远保障。

  该报道还引用一位家长所说:“如果我的孩子每天晚上比邻居家的孩子少做20分钟作业,那么梦想就会离我们远那么一点儿。”把这种恐惧植入中国无数家庭的脑海,一场教育的“军备竞赛”由此产生,而中学生就是其中的“步兵”。

  报道指出,中国中小学体系的现实常常被国际比较中的数字扭曲。中国学生在计算和读写方面显得出类拔萃。这种死记硬背式学习的更好版本(在日本、新加坡和韩国)得到西方政客的公开吹捧。然而,其他一些数字却讲述了不那么快乐的故事。英国学者最近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所谓“三分之一的中国儿童因为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患有心理问题。他们常常得到家人的溺爱,却背负着前所未有的期望的重压。”

  报道称,北京教育部门“有人”承认,中国已经到达这样的程度,老师的一句责备就足以让像“小粽子”这样的12岁少年陷入“最黑暗的绝望”。

  英国《金融时报》则报道称,上海学生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评估结果中名列第一,这让其他国家决心汲取其成功经验。但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因为过于注重机械学习而在国内受到家长、学生和政府官员的批评。还举例说明:“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而且出国年龄有低幼化趋势,以避开他们或家长认为的国内的二流教育。”

  不过指责归指责,英国方面还是在第一时间对本国的教育进行反思,毕竟这次公布的测试结果实在不能体现英国的贵族风范:英国没有任何科目进入前20名,数学排名26,阅读排名23,位居中等。

  天空电视台援引英国教育大臣戈夫的话说,这项测试结果显示,英国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英国广播公司称,测试结果说明,考虑到经济繁荣和教育发展的正比关系,在所有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西方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财富差距今后将继续减小。英国学生与上海学生数学能力的差距达到惊人的24%,这种差距就好比英国AFC温布尔登足球队与西班牙巴塞罗那足球队之间的差距,几乎是无法弥补的。“传统教育大国”这回是真的着急了,怪不得连英国议会都特别召开议会讨论对策。

  欧媒:一边反思,一边指责

  “欧洲应该反思”,德国欧洲通讯社5日以此为题说,欧洲学生成绩在下降,甚至北欧国家也大不如前。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对教育的重视不无关系,欧洲到了醒悟的时候了。不过路透社称,欧洲有些国家表现良好,瑞士和荷兰进入前10名,德国和波兰进步明显。

  同属欧洲,德国能旁观评论,瑞士和荷兰能小小庆贺一下,但芬兰当真是欲哭无泪了,因为2009年之前一直蝉联冠军的芬兰又没能夺回属于自己的“皇冠”,让芬兰媒体感叹自己不再是“教育仙境”。为此,芬兰教育部不得不在成绩公布的当天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并表示,“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发展芬兰教育”。

  西班牙《国家报》走的也是“责难路线”,其报道称:中国人的普遍看法是,他们的教育体制培养出的都是“机器人”,而不是有思想的头脑。上海虹口区的一名中学教师王力(音)说:“教师拥有绝对权威,虽然很多事情都在变,但教育仍然是单向的,那就是我来说,你重复。不允许学生有讨论,这样的方式根本无法激发想象力。或许正因为如此,在中国自然科学学科超过了人文学科占据了中国教育的主导地位。所以我们才有那么多拥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学生,他们都具备很高的数学能力,但却缺乏创新能力。”

  法国人也毫不留情地指责了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教育体系的缺陷,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社会学家让-弗朗索瓦·萨布雷表示学生们普遍压力过大,因为成绩不理想而自杀的案例有许多。

  如果总结一下诸多西方媒体对于此次上海学子PISA考试拿第一事件的关键词,应该就是“震惊”、“失望”和“教育体制有问题”这三点,而国内媒体也无外乎这几个词,因为就事实上来说,人们没有一味兴奋,而反思无论中国学生的成绩有多好,他们终究是不是快乐的?

  美国教育历史学者Diane Ravitch的话倒是很值得中西双方思考:“我们过去总是像考虑运动队那样来考虑学生、老师和学校,我们认为总是有成功者和失败者,因而放任他们的发展。但我们如果换一种方式来思考,把学校认为是家庭那样的单位,每个人都必须得到满足,那么我们就不会考虑什么成功者和失败者,而是会考虑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发展,使教育更发达。”

  连接: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会在各个国家中抽取4500到10000名初三与高一为主的15岁学生担任调查对象,以测试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第一次PISA评估于2000年首次举办,此后每3年举行一次。评估主要分为3个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由这3项组成一评估循环核心,在每一个评核周期里,有2/3的时间会对其中一项领域进行深入评估,其他两项则进行综合评测。

  2009年之前,芬兰学生在历次测试中名列第一。而2009年的结果显示,上海学生在PISA测试中取得阅读、数学、科学素养第一的佳绩,此次公布的2012年测试结果,上海仍高居榜首。

  上海学生凭什么学霸全球?

  记者/陈 冰   制图/刘绮黎

  上海学生PISA考试再度拿下全球第一,外媒好奇:到底是因为教育水平的提高,还是“虎妈狼爸”的调教,抑或是“考试机器的锤炼”?相比排名普遍靠前的东亚国家和地区,欧美等传统教育强国真是很没面子。不管“学霸”有何秘籍,西方媒体对中国“学霸”可能改变未来格局的担忧却在日益加剧。“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经合组织教育专家的话发人深省。

  上海学生凭什么“学霸”全球?

  2013年上海状元高欣弘说,上海的教育越来越灵活了。“相对其他城市,上海教育体系最大的优点就是给了我一个更宽广的视角。上海的教育好,因为不是仅仅看重分数。”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孔令帅教授分析指出,上海学生成功的秘诀在于融合“传统和现代因素”的方式。“传统”指的是“虎妈虎爸”望子成龙的心态,以及中国孩子很小就被灌输的观念:努力是获得良好教育的关键。

  “现代”因素包括上海乐于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重视弱校并把它们与优秀的学校配对,对外国理念采取开放的态度,把学生成绩与教师收入挂钩等。

  但PISA“第一”的背后是上海学生平均每周做作业时间为13.8小时,同样位列世界第一,比所有参与国家平均值高出近一倍。

  其实,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学霸的背后只有两个字:勤奋!

(编辑:SN05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明年放假安排公布 除夕不再为法定假日
  • 体育欧冠-阿森纳惊险晋级 米兰出线 16强一览
  • 娱乐张艺谋超生罚款数额成谜 高低相差2682倍
  • 财经机构称中国房价涨幅位居全球第二
  • 科技阿里COO解读投资海尔:想突破格局
  • 博客老外让人发狂的名字 盘点中国禁片(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家长课堂:教会孩子不要轻易说“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