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孩:两千万家庭面临的新选择
本刊记者_韦文洁
11月21日以后,在中国,大约有将近两千万家庭会面临一个人生的重要选择:要不要第二个孩子?
在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决定还指出,要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前期展开的调查显示,一旦“单独”二孩政策落实,在全国范围内将影响一千五百万至两千万家庭,他们一方是独生子女,且已育有一孩。
是否要第二个孩子?这个决定对于这些家庭而言可能并不太容易做出,但对国家来说,这个决定更是历尽千难。
有多少人想生二孩
在符合条件的育龄夫妇中,到底有多少人想生二孩呢?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许多媒体和机构都做过民意调查。来自国家卫计委的调查数据显示,大约50%至60%的夫妇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
其他机构或媒体的民调结果与这一数字差别也不大,想要两个孩子的家庭比例在六成左右徘徊。因此甚至有人评价说,开放“单独”二孩可能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得人心、最受欢迎的改革。
对于生育第二个孩子的理由,根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是“一个孩子太孤单”,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承认是纯粹因为喜欢孩子。
影响二孩生育意愿最重要的原因,从全会结束以后各种媒体上的吐槽来看,首当其冲的就是养育成本过大,负担不起。
北京的80后父亲窦为就是单独家庭,已有一个小孩,但他们在纠结了半天之后,还是决定放弃这个难得的政策优惠,因为“养两个孩子的经济压力太大了!”他历数孩子刚刚出生就带来的经济困难:“奶粉一罐就好几百元,一个小孩一个月就得喝三四罐,小孩长得快,衣服玩具也都得花钱。如果有两个孩子,势必会请父母过来帮忙带,那么房子就不够住了,但在北京想换大房子比登天还难。”
媒体早就细细地算过这笔账,但计算的结果却颇为悬殊。养育一个小孩,从孕育到其大学毕业,到底需要多少费用?
有人算出来的结果是,最为保守需要38万元人民币,包括了衣食住行和学费等等,但不包括医疗等额外支出。
有人粗略估算,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上述过程需要至少100万元人民币。报道说上海的普通家庭每月用于孩子上幼儿园的支出为3000元,参加各种培训兴趣班的支出为2000元,孩子教育费用占家庭月收入的一半。
一些已有儿子的夫妇更担心他们的二孩仍是男孩,在中国大部分人的观念中,养男孩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女孩,因为等他长大要结婚时,还得为他负担买房的费用,无论是多或是少。
基于养育成本的考虑,一些地方的民调也出现截然不同的结论,例如新浪网对1200位上海居民实施的调查发现,70%的接受调查者不想要二孩。但其中只有24%的人明确表示只要一个孩子,另外46%的人表示“可能”会只要一个孩子。
当然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北京一机关工作的王女士就抱怨说,一对夫妻要养6个人(4个老人、2个小孩),这不是要累死的节奏么!?
历史及现状
按照中国现行的生育政策,绝大多数的城镇居民以及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四川、重庆六个省市的农村居民,都只能生一胎,在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则实行的是一孩半政策,即第一个孩子为女孩的,可以再生育一个。后来又出现“双独”二孩政策,即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比较特殊的是部分地区少数民族农牧民可以生育三个孩子。
新中国的计划生育迄今已走过了四十多年。
1971年,国务院批转《关于做好计划生育的报告》,强调要有计划的生育,并在当年制定的四五计划中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
1973年,在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汇报会上,提出了“晚、稀、少”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妇女总和生育率从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70年代末的2.7。
1978年,“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这是计划生育首次以法律形式载入宪法。
1980年,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即是著名的“9·25”公开信,这封信倡议的对象后来远远超越了它的标题定义,对全国的计划生育工作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胎化政策就此发端,并由此影响了中国几十年。
在后来的实施过程中,中央又根据地方和民族差别对计生政策进行了微调,包括1984年中央批转国家计生委党组《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提出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过批准,农民可以生育二孩。
早年开始实施的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目的是希望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在很短时间内迅速降下来,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人口增长减慢的好处是过去二十多年我们收获了人口红利。”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教授认为。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介绍说,目前中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近些年来,中国一直保持低生育水平,甚至目前已接近超低生育水平。
“如果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推进以及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总和生育率将继续下降,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后将快速减少,影响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王培安同时表示,目前中国人口结构性问题凸显,劳动总量不断减少,预计2023年后将快速下降。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达到4.4亿左右的峰值,约占总人口的1/3。
许多专家早就有此共识,彭希哲说,现在我国的老龄化进一步加深了。十年前,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通常指15-60岁人口)还在上升,但从去年开始,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首次开始下降,并且这个下降的趋势将是长期的,甚至还可能是不可逆转的。“这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现在处在一个拐点。”
彭希哲指出,劳动人口的过快减少将对我们的经济持续发展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形成各种严峻的挑战,而未来劳动人口的下降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的生育水平,因此生育政策的调整早已到了时候。
预测分歧
在长期的政策限制之下,单独二孩的开放,会给当前的人口形势带来怎样的变化?在这一点的预测上出现了分歧。
华中科技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石人炳预计,在政策调整的最初几年,我国会迎来一个小小的出生高峰。这不仅是因为生育的限制突然放松了,符合条件的夫妇可以多生育一个孩子。更重要的是,几十年来累积的单独家庭中的一部分家庭会在政策调整的头几年安排生育,潜在的生育堆积可能会在几年内集中释放形成事实的生育堆积。
早前有观点认为,政策调整后我国每年多出生的新生儿可能会有100万左右,石人炳认为这种估计可能还比较保守。
“根据我们推算,如果全国同步调整生育政策,在政策调整后的头几年,全国每年生育的数量可能较政策调整前增加15%~20%。之后随着潜在生育堆积的不断释放,每年出生人口数会逐步下降。所以,如何避免过度的生育堆积显然是需要考虑的。”石人炳说。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也认为,单独政策放开后,生育率在短期之内可能略有反弹。但他强调,生育率从长期来看应该不会大起大落。“现实环境的制约,育儿成本的提高,让很多年轻人不会盲目生育。”
社会学家方向新教授也认可,按照人口一般更替水平,平均每对夫妻有两个多子女,才会保证人口不降低,现在即使每对夫妻有两个子女,人口数量还是会呈下降趋势。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也在公开答记者问时说,目前全国符合条件的夫妇总量不是太大,再加上各地具体的启动时间不同,因此短期内不会出现出生人口大幅增长的问题。但他也强调,对于符合条件人数较多的地区,可以采取倡导合理生育间隔、优先安排年龄大的单独夫妇再生育、做好生育审批等,防止出生堆积。
彭希哲认为,单独二孩政策其实主要影响的人群集中在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对全国的影响比较有限。
“因为在当下的中国,尤其是城市里,影响人们生育决定的并不仅仅是政策的限制,更多的是社会经济和家庭情况。现在生育、抚育小孩的成本不断提高,特别是社会对抚育子女的很多公共服务还处在缺位状态,都导致了生育意愿的降低。”
实际上这个预测的结论也是高层决策者极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此前有学者做过比较详细的测算,认为若在2015年全国城乡统一放开“单独二孩”,则每年多出生的人口将比现在增加100万人左右,超过200万人的可能性很小。以此为基础,则中国人口最高值比不放开此项政策多出约900万人,增幅仅为0.65%。
政策落地
继三中全会全面启动单独二孩的决定公布之后,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在对媒体解读时明确表示,单独二孩的具体实施时间将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但各地启动实施的间隔时间不宜太长。符合规定的“单独”夫妇需要等待户籍所在地计生部门修订相关条例后再提出二孩申请。
据媒体报道,浙江舟山极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地方。
11月19日,舟山市政府办公室下发通知,符合双方或一方为舟山户籍且有一方为独生子女、双方合计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要求再生育的,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在全国率先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舟山市卫生计生局副局长夏前峰解释说,舟山其实早在去年就已向浙江省申请相关政策,一直对此比较积极,因为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所以能够率先实施。
舟山对单独二孩政策的积极态度源于当地严峻的人口形势。夏前峰介绍说,舟山多年来生育率低至1.0左右,早在2000年时,户籍人口规模就开始下降,并持续至今,户籍人口大约连续11年负增长。在舟山当地,老百姓的生育意愿近年来都比较低,调查显示,育龄妇女愿意生二孩的只有五分之一左右,而且农村中大量可以生二孩的家庭,都自愿放弃了再生育的指标。“这可能跟舟山的海岛文化、生产生活方式有关。”
北京等一线城市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时间表也格外受到关注。按照现行立法法的规定,实施这一政策的前提是须先修改《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这需要由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通过。
北京市卫计委透露,近年来一直在做单独二孩的前期论证和调研工作,了解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和结构、生育现状及人口变动趋势,应当说一切准备工作已就绪,就等着修法了,一旦条例修改完成,预计很快就会实施。
但有媒体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获悉,到目前为止,人大还没有收到来自北京卫计委关于单独二孩的方案,在年底前也没有修改上述条例的相关计划,而在明年1月份将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修改该条例的计划也没有被列入其中。
传闻最快于明年年初将单独二孩政策落地的浙江,近日也对外解释称实施该政策还待三步,一是国家出台文件通知,二是浙江省人大修改计划生育条例,三是省卫计委出台实施细则,方可接受省内符合条例家庭的申请。
浙江在全国来说属于生育率较低的地方,去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是1.5-1.6,而浙江只有约1.2。正因为如此,早前在学者提供给高层决策的参考方案中,浙江被建议作为单独二孩的试点,这一方案也曾于2010年提交给国务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认为,落实单独二孩政策,地方政府不会设置门槛。
他解释说,这种政策调整已经讨论了将近十年,基本形成了共识,落实起来会比较快。而且从地方政策的角度来说,不应该会有什么利益的联系,因为征收抚养费在其收入中算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征收这样的费用本身就是个负担。
效果如何
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在向外解读政策时表示,此前卫计委调研已发现,继续坚持现行生育政策甚至进一步收紧生育政策,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悖,而且会导致严重的人口结构问题,不符合当前的形势。
像大多数的专家一样,石人炳教授也对现在调整生育政策予以肯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年出生人数会有一定的增加,这对于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期、缓解人口老龄化都会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群众的生育需求,一些地方由此产生的干群矛盾也会得到相对的缓解。”
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目前的调整步伐太小。
“当前,我国的人口结构一直在收缩,劳动力人口在减少,退出劳动力市场的老人越来越多。现在放开单独二孩,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相对于消失速度日渐加快的人口红利,效果只能是微乎其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说,他反对单独二孩放开会导致出现人口高峰的说法,认为这一政策更应当担忧的问题是达不到充分激励年轻人生育的效果。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刊文评价中国政府终于开始放松计划生育政策,“不过,放的口子太小、也太晚。中国人口还会继续迅速老龄化,给这个仍在发展中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养老压力”,“中国现在的独生子女文化很难改变,人们担心,中国将成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普遍的二孩政策被认为存在很大的风险,包括出生人口大幅度波动,给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根据王培安的解释,单独二孩政策是多数专家的观点,这种做法有利于保持生育水平的总体稳定。
“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体现了渐进性,易为社会接受。辽宁、吉林、天津等7省市农村已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具有实践基础。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由各地依法组织实施,切合实际,风险可控。同时,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可以释放一部分生育势能,积累经验,有利于保持生育水平的总体稳定,为将来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打下扎实的基础。”他进一步回应说。
针对社会上对只开放单独二孩的失望,彭希哲教授认为,能够调整是好事,“调整幅度不够总比不动好”。他透露说,哪怕是现在的单独二孩政策,实际上也面临极大的阻力,反对的声音并不弱,即使是在政府高层,也有很多反对声。
“我个人的想法是,如果现在不是放开单独二孩,而是全面放开二孩,这一政策调整又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讨论和论证过程,所有方案又需要重新做,在政府高层达成共识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调整和实施的时间也会不可预期地往后推。与其这样,还不如先赶快动起来,至少是动起来了。”
改革方向
彭希哲听到的,反对调整生育政策的声音,是觉得中国人口已经很多了,现在碳排放量已经全世界第一,污染也非常严重,再放松控制人口,会使人口更多,环境资源等问题将会更加尖锐。甚至一些学者也持有这样的观点。
这自然不难理解为何二孩政策讨论了十年之久,在已基本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仍然迟迟无法推行。
“我理解,生育政策的调整不完全是一个技术性的决策,而是一个政治性的决策。技术上有关人口的各种预测和方案设计都只是给中央提供方案的选择,最终决定是由政治家作出的,包括政策什么时候调整和如何调整。”彭希哲说。
如今单独二孩放开,许多专家认为只是生育政策调整的一个开始。
专家们普遍认为,如果单独二孩全面实施之后,生育水平没有太大的反弹,决策层可能就会考虑进一步放宽。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认为,单独二孩政策标志着改革的开始,但改革的任务远没有完成,因其释放的改革红利是相当有限的。“极有可能的是,单独二孩不仅没有带来生育率的反弹,而且由于低生育文化形成的强大惯性,80后新生代的生育率会继续走低。”
因此他呼吁早日终结独生子女政策,彻底放弃强制计生和严格一胎的做法,告别一胎化,走进以提倡和鼓励二孩以上的适度生育和优化人口为导向的人口政策新时代。
彭希哲认为,对于政府而言,对于人口控制,应当从宏观层面予以调控,而不应该管生育的具体细节,生不生、生多少应该由老百姓自己做主。因此大方向上应当要逐渐实现政府对生育行为限制的减弱。
但他解释说,这并不意味着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再坚持,还是要坚持。但所谓的计划生育,是指有计划的生育,生两个可以是计划生育,生三个也可以是计划生育。
这可能也是如今决策者的考虑。
在党建读物出版社和学习出版社出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读物上,对于单独二孩政策的解读的最后,这样写道:“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将长期存在。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工作必须长抓不懈。要坚持计划生育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一票否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