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加薪的并不仅仅是公务员。为什么见不到农民工、农民、护士、环卫工、城市贫民喊穷?在全国“两会”上,为什么没见到他们的代言人来为他们的“加薪”提交提案?这个失衡的博弈格局,比一些议题本身更值得探究、反思。
作者:石 勇
不出所料,在全国“两会”上,公务员“加薪”的议题成了一个热点。
这很好理解。毕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一波公务员的叫苦潮,包括网上,媒体上,也包括地方的“两会”。舆论的发酵,为其在全国政治舞台上的公开言说作好了铺垫。
有人说公务员在言论上是一个“弱势群体”,这需要辨析。他们只是在官民关系的紧张中,作为公众眼中的“特权阶层”而在道德上处于劣势,使其某些利益诉求的正当性值得怀疑。但这一点从来没有妨碍他们在博弈上的优势。毕竟,手中掌握的权力,使他们绝不是这个社会的弱者。即使不方便大声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也会有自带干粮的代言人帮他们干。
全国政协委员、作家何香久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自带干粮的代言人。他提交提案建议提高公务员的工资,给出的说明是,自己有不少公务员朋友,对他们的收入比较了解。
无法证实或证伪何香久委员所说的是否为真。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一提案,网上一片骂声。有人问,何香久委员不知有没有农民工朋友,会提议给农民工加薪吗?言论中,隐隐透露出对精英阶层利用全国“两会”这个平台为强势群体说话的不满。
好像何香久委员是有农民工朋友的。一篇报道显示,他感慨农民工的不容易,说农民工的生存状态绝对值得每个人去关注,并且说农民工再也不会从他心里走出去了。看上去,他应该知道农民工的生存处境比公务员差得多,可为什么不提给农民工加薪而只提“让农民工享受更多文化权益”呢?
呼应何香久委员的,还有另一个政协委员,正大集团副总裁杨小平。他的发言更进了一步,不仅建议提高公务员工资,而且说,“不可能既低薪又高效”。这已经不只是叫苦,而是有要挟的意思了:不多给钱,我就不好好干活!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孟学农也加入了这场争论。他说,考虑到中国的国情,不赞成当前大幅度提高公务员的工资,群众会有意见。不过,应该鼓励公务员工资向基层和贫困地区倾斜。如果觉得公务员收入不够高,可以“下海”畅游去。孟主任的这番话,仍然预设了应该提高基层和贫困地区公务员工资。但没想到网上又骂声一片,只不过骂的人从老百姓换成了公务员。
争论的高潮,是人社部的表态。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何宪3月6日表示,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还处在研究阶段。改革应当重点研究解决工资结构、地区差距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至此,从公务员叫苦潮开始,到人社部的表态,加薪大体上已经走完了一定的程序。剩下的问题只是什么时候加,加多少,如何加。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悬念。政府自然不会让“自己人”觉得吃亏(如果觉得吃亏,辞职的人已经一大堆了),加工资从逻辑上来说是注定的。但是,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的,现在正是政府要过紧日子的时候。2014年,要坚持过紧日子,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
中国要养活、养好庞大的公务人员,其实并不容易。审计署在2013年12月30日,曾经发布过一个关于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的结果。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亿元。而据统计,中国人的人均宏观税负接近万元。不过紧日子,怎么行?
反腐、整顿吏治遏制各种福利的滥发,本身既是让官场清廉,也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破除既得利益格局的阻碍的重要手段。在这个时候,公务员喊穷声音四起,颇有碰到了既得利益而遭到反弹的意思。这是一个重要的博弈,马上以加薪的方式来安抚公务员,从强化权威的角度来说,并不是太恰当。
可以说,对于公务员来说,加薪并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能是现在。不愿意去理解政府所碰到的困难、纳税人的痛苦的公务员,是让人遗憾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精英阶层在全国“两会”上提议给公务员加薪并不明智。这会激起民众的情绪反应。把一个人人挤破头想进入的“队伍”说得很惨,不加工资好像就不能保持“队伍”的稳定,并不太符合人们认知上的直觉。
很多基层和偏远地方的公务员,的确日子过得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好。他们也有沉重的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如每个普通老百姓一样。给他们加薪是不过分的。但问题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缺乏公务人员的收入透明度,民众无从知晓公务员所晒出的工资,在他所有收入中的一个比例。而且他们在养老、医保上的“特权”也没有打破。缺乏这些条件,加薪有可能得不到出钱的人—纳税人—的认同。
有必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按照给公务员加薪的逻辑,还是实际情况,需要加薪的并不仅仅是公务员。为什么见不到农民工、农民、护士、环卫工、城市贫民喊穷?在全国“两会”上,为什么没见到他们的代言人来为他们的“加薪”提交提案?这个失衡的博弈格局,比一些议题本身更值得探究、反思。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