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出书还原河南1975年洪灾:死亡2.6万人

2014年04月24日17:31  法制晚报 收藏本文

  75·8洪水 官网首度公开称失事

  沉默多年设网页记录 老干部出书破解传言 专家认为公开是进步

  法制晚报讯 (深度记者 冯明文)  河南省驻马店75·8板桥水库溃坝事件时隔近40年,媒体曾沉默了近二十年。

  2012年8月,新华社报道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关于要吸取75·8事件沉痛教训的讲话,使这一特大洪灾再度被拉进人们的视野。

  1995年,《河南日报》率先打破沉默,用一个整版系统全面报道了75·8洪灾。

  2005年8月,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再次报道了75·8洪灾。

  而近日《法制晚报》记者在驻马店板桥水库管理局网站发现,该网站已经开设了75·8专版,首度公开称此事为“失事”。

  记录真相

  媒体曾沉默 老干部出书还愿事实

  回忆起当年的情景,83岁的孔繁斌依然痛心。他记得1975年8月初,驻马店地区干旱,很多人在抗旱浇地。但8月4日,板桥水库上下游下起了暴雨,这让为抗旱发愁的人们松了一口气,但在随后暴雨持续不断,板桥水库存水量激增,在罕见的特大暴雨面前,水库管理者8日凌晨1时30分眼睁睁看着水库溃坝。

  16岁参加工作,23岁就任驻马店地区汝南县副县长的孔繁斌,可谓是个老革命,他收藏了很多当时的史料,还写了关于这场灾难的两本书——《孔繁斌习作选》和《河南驻马店地区“75·8”抗洪志》,这些都是他的宝贝。孔繁斌的女儿孔平说,“他编写了有关75·8洪灾的书,还有一百多张75·8的照片,他把这两样东西看的比命都珍贵。”

  孔平当然理解老人的这种感情,他大半辈子从事水利工作,特别是75·8洪灾时又任驻马店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兼地区防汛指挥部副指挥长,曾亲自经历了震惊中外的河南75·8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令人遗憾的是,在板桥水库溃坝后的很多年里,孔繁斌“一直都没有看到比较客观全面的75·8板桥水库溃坝的报道”。

  曾写过《75·8劫难》一书的《河南日报》记者于为民认为,之所以要写这本书,是因为当时报纸和广播保持难堪的沉默,毕竟涉及了数万人的生命、巨大的损失。“是为了给今天和后人留下一份真实的历史备忘录”。

  一位驻马店地区的老领导在《75·8劫难》这本书的序中这样写道:75·8特大洪灾,这惨痛的一页,给无数人的心头蒙上了浓重的阴影。就这样,五年十年过去了。

  1995年,于为民在《河南日报》用一个整版报道了75·8洪灾。于为民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提起75·8洪灾的事情,这应是75·8洪灾后最早比较客观全面的一篇报道,之前没见过这样的公开报道。”

  2005年8月,中央电视台则以《追忆75·8》为题,对75·8板桥水库溃坝事件进行了报道。孔繁斌由于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由此也成为了解75·8洪灾绕不开的人物。

  澄清传言

  死亡的人数 准确应为2.6万人

  在孔繁斌看来,传言最多的是关于水库溃坝造成的死亡数字。他首先澄清死亡24万的数字不实,“那是溃坝不久,公社书记们报给县委书记,各县加起来的数字,当时无法知道谁生谁死,所以根本不实”。

  在《孔繁斌习作选》这本专著里,光水库溃坝死亡数字就列举有十多个。“有人写书说有数十万人葬身鱼腹,有人说死亡10万人,还有人说死8万多人,还有人说死亡1万人,其实根据水利部编写的《中国水灾史》,准确的死亡数字应是2.6万人。”孔繁斌说。

  于为民对该数字也比较认可,“这个数字比较客观,其实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即使领导不说,底下的人也会说出来。”

  溃坝的原因 倒流说法不可信

  孔繁斌大半生与水利工作有缘,1991年,他又接到驻马店地区水利局交给他的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把75·8洪灾真实客观地还原,编辑整理成书”。孔繁斌说,“由于社会上板桥水库溃坝原因及死亡数字说法不一,出一本书是政府为了澄清事实,回应社会上的多种传言。”

  在《河南驻马店地区“75·8”抗洪志》的专著里记录着,一位时任驻马店地区地委副书记写的序言,言辞诚恳,但板桥水库溃坝的原因也隐约可见:回忆当时,由于没有想到会降特大暴雨,没有想到板桥水库会垮坝,因而没有事先通知下游群众及早转移,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惨痛教训,当该永远记取。

  针对有媒体报道说,是石漫滩水库溃坝后水流到板桥水库致其溃坝的说法,孔繁斌当即予以否认,“石漫滩水库比板桥水库早3个多小时溃坝不假,据测量,板桥水库地理位置比石漫滩水库高十几米,倒流一说不可能”。

  已有记录

  1975年

  河南省板桥水库发生溃坝,造2.6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

  1987年

  《河南日报》记者于为民写了《75·8劫难》一书对此事进行记录

  1995年

  《河南日报》用一个整版报道了75·8洪灾,于为民称之前没见过这样的公开报道

  1998年

  驻马店地区水利局编制了《河南省驻马店地区“75·8”抗洪志》

  2005年

  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75·8洪灾进行了报道

  2012年

  新华社报道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讲话,称“不能忘记这个沉痛教训”

  2014年

  《法制晚报》记者发现,驻马店板桥水库管理局网站首度公开称该事件为“失事”,此前“失事”这个词曾出现在官方文字和书籍中,但并不广为人知

  总结教训   

  1982年文件曾称“失事” 

  根据于为民所撰写的《75·8劫难》记录,1975年8月6日23时,板桥水库水位高达112.91米,而设计规定的最高蓄水位只有110.88米。而该书中记录着,就在这板桥水库大坝已十分危急的时刻,板桥水库管理局内部围绕着是保人还是保大坝的争论。

  8月7日,水位离坝顶只有一米左右了,板桥水库管理局就是保大坝还是保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问题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8月7日晚8时,板桥水库管理局收到地区防汛指挥部发来的电报,内容是:“板桥水库管理局,经省答复每秒450立方米下泄流量,不考虑其他,主要保坝安全。”

  孔繁斌说,板桥水库是按苏联专家的设计建设,因水文资料短缺,洪水设计标准低,没有考虑遭遇特大洪水时的保坝安全措施,之所以这样答复,“太相信水库设计所谓的千年一遇标准了,谁也不会想到水库会真的溃坝”。

  据了解,承认板桥水库溃坝是失事的文字,最早出现在《关于河南省“75·8”板桥、石漫滩水库失事经验教训的报告》里,在这份1982年9月15日河南省水利厅党组写给河南省委、省政府并水电部、治淮委员会的报告里,河南省水利厅将板桥和石漫滩水库失事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规划设计照搬苏联规范,标准过低;二是两次水文复核,发现水库安全标准不足,但未引起足够重视;三是在水库调度运用上,重兴利,轻除害,没有应付超标准洪水的紧急措施;四是防汛指挥犹豫寡断,甚至失误。

  河南省水利厅认为驻马店地革委和地区水利局应在这次大水中也负有责任。汛情紧张以后,6日上午板桥水库派人去地委汇报,要求增拨草袋、木桩、电话总机等防汛物资,除7日中午运去一部电话总机但已无法安装外,其余物资没有运到。

  文件中还是指出,地区生产指挥部一位副指挥长对群众转移的时候没有起好作用,“8月7日,当泌阳县委眼看大坝危急,组织群众转移时,反而批评泌阳县委搞乱人心。结果,没有通知泌阳下游遂平县的群众转移,使数万人民的生命在深夜被洪水冲走,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这份报告之后曾被收录在驻马店地区水利局编制的《河南省驻马店地区“75·8”抗洪志》里,但并不为公众所广泛知晓。

  官方记录

  网站设专版 详细介绍失事过程

  2012年8月1日,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1975年8月,河南南部淮河流域受台风影响造成特大暴雨洪灾,导致板桥、石漫滩等水库垮坝,造成重大损失,我们不能忘记这个沉痛教训。”

  据了解,鉴于板桥水库所溃坝造成巨大灾难的深远影响,1992年复建后的板桥水库被河南省当做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情教育基地、全省防洪教育基地。驻马店板桥水库管理局网站也专门开辟75·8专版,并详尽介绍板桥水库失事的前前后后。

  在复建后的板桥水库大坝旁,标注有当年水库溃坝前一刻库容水位和设计标准水位的对比图清晰可见。在板桥水库复建纪念碑文里,赫然写道:板桥水库毁于1975年8月8日特大洪水,时值十年动乱,救护不力,卷走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财产,为祸惨烈。

  4月18日,中央党校教授蔡霞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很多年的媒体沉默到当地官网公开承认“失事”是一个进步。当地能够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出发,进行反思,这其实是一个进步。

  统筹执行 朱顺忠

  文/深度记者 冯明文 制图/廖元

(编辑:SN094)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女纪委书记被指简历造假系护士出身
  • 体育阿德43分火箭0-2开拓者 詹皇32分热火2-0
  • 娱乐孟非和《非诚勿扰》投灿星?江苏:不可能
  • 财经华润120万饭局请了谁:可能就那几个大佬
  • 科技独家:十年老店饭统网倒闭追踪
  • 博客香港内地人:我看幼儿便溺冲突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最牛学霸宿舍:5姐妹考上中科院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