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国学火起来的秘密:故事趣味悬念互动

2014年07月03日18:17  新民周刊 收藏本文
文化:节目现场关键词让选手颇费思量。 文化:节目现场关键词让选手颇费思量。

  记者|阙 政

  最近,天气越来越热,“电视国学”也跟着热:《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最爱是中华》竞相热播。这当然和“限娱令”很有关系:一纸限令不仅让亲子类节目趁势迅速崛起,也很快催熟了国学在电视荧屏上的又一季果实。不过,和《百家讲坛》不同,国学热卷土重来,这一次改走了综艺路。

  沉潜低调讲内涵的国学,跟浮夸高调博眼球的电视综艺,哪有那么容易嫁接?一不小心就变成两头不靠的鸡肋。《最爱是中华》的制片人余庆告诉《新民周刊》,刚开始他们的节目创意,几乎让闻者落泪、观者嗜睡。但最终,这档节目却在首播集就获得了同时段排名前十的高收视,此后更是节节攀升,始终稳居国学类综艺的冠亚军宝座。

  秘密?说起来就和最畅销的小说一样:有故事,有趣,有悬念,有互动。

  有故事,有趣

  余庆很直爽,毫不讳言这档节目一开始其实是贵州省广播电视台派给贵州卫视的命题作文,目的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展现电视台作为媒体的文化担当。因为是命题作文,所以既不考核收视率,也不与广告收入捆绑,鼓励制作团队放开手脚去做。

  “做什么”很明确,但要决定“怎么做”,则很难。余庆带领团队看遍了国内文化类电视节目,“看完感觉这些节目都有一个通病:缺少现代电视的属性。写字、背唐诗,观众的参与度远远不够。”在还没能确定节目方向的创作初期,余庆就先确定了什么是他绝对不要的:“没有收视率的节目没有意义,没有观众能够参与进来互动的节目没有意义。”

  他想做一个有趣的国学节目,于是遍访国学达人,集中了一个班子,造出一个有六百多道题的题库。把卫视的导演组拉过来,先测试一把。结果很令人沮丧:“10道题还没念完,一位导演就跟我说:‘你这题目还没念完3道,我就换台了。考这首诗是谁写的有意思吗?我既不知道,也不感兴趣。’”

  一切于是推翻重来。每天开会,无数头脑风暴,直到有一天,一位导演出了个天方夜谭的点子: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那么一百个人眼里也会有一百个武则天、一百个秦始皇。我们不如让选手一上来就讲故事!

  这个点子被迅速采纳,成为《最爱是中华》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词模式”的雏形。选手一上场,先随机抽取一位历史名人,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自己眼中的他,答对屏幕上8个关键词中的7个,即可过关。

  准入门槛很低。拿武则天来说,“第一个女皇”、“无字碑”这样的关键词,连小孩子都回答得出。但要答对全部8个,却渐入难境,越往下越考一个人的国学功底。而这8个用来概况名人一生的关键词如何设置,也成了节目组最伤脑筋的问题。

  为他们担当智囊团的是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康震、“百家讲坛”讲师王立群和纪连海。康震擅唐诗宋词,王立群熟读汉史,纪连海则是明清史杂家,三足鼎立,几百个历史人物就这样借着关键词立起来了。

  原则上,人物分“一线、二线、三线明星”,一线如李杜,占比60%,二线如李清照司马相如,占比30%,三线则是纪连海老师口中的“谁抽到谁死”,比如王阳明。但即使是三位评审,也会在关键词设置时产生很大的分歧——康震给杜甫选的代表诗句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他人就很不理解。诗圣杜甫有那么多名句,为什么不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或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最后康震的解释让大家心服口服:“杜甫写这首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时候,是他在回家路上经过著名的华清宫,在山下听到宫中歌舞升平之声。等他回到家,发现自己的小儿子饿死了。杜甫当时为官,不用交税,但即使是这样连他的儿子都要饿死。这让他感觉到社会肯定出了大问题。果然,写完诗后没几天,安史之乱就爆发了。而杜甫留名后世,正因为他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完全表现在了这首诗里,所以这句诗一定是他人生的关键词之一。”

  最好看的,不是教科书式的灌输,而是争鸣。每当选手答错一个关键词时,评审的“纠错”最让人长知识。“就像火烧圆明园,一般人都以为烧了两次,英法联军一次,八国联军又一次。”纪连海说,“其实只有英法联军那一次。”

  因为好看又长知识,这档本来不在乎广告的节目,到头来吸引了不少广告商主动投怀送抱。

  有悬念,有互动

  很多人担心随着《最爱是中华》一集集的播出,想要留住观众,需要源源不断开发新模式,将国学的新鲜感一直保留下去。但余庆的创意刚好相反:“《中国好声音》就一个转身的动作,但是做到了极致,《非诚勿扰》同样是把脱口秀做到极致,所有成功的综艺节目都有一个图腾一样的符号,我们的图腾就是‘关键词’。”

  节目组把“关键词”玩得团团转:半决赛时倒过来玩,让选手通过1-4个关键词来反推历史名人;决赛时又将变成“文化找茬”,找出错误的关键词。怎么好玩怎么来。

  其实,《中国好声音》的“图腾”是转椅子,内核却是“high”,选手high,导师更high。这种有别于一般青歌赛、歌舞选秀的互动,才是节目的葵花宝典。《最爱是中华》同样采用导师制,同样把导师“拉下水”——在第二个比赛环节,康震、纪连海和王立群就会和选手配对,一个说一个猜,16个关键词,有打狗棒也有狗不理,有山川大江历史典故也有金庸小说美食中医,考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徒有其表或者欠缺言简意赅表达能力的学者,还真不敢轻易上节目。

  余庆说,这个“选手评审一块儿玩”的创意,来自他看过的一档美国综艺,也是文化类,明星+草根,现场大屏幕给出一个词根,由他们配合衍生出更多的单词。

  说到选手,那真算是五花八门,有闭门续写《红楼梦》的国学痴,有常年以汉服作打扮的女孩,有未来外交官,有乌克兰过来学甲骨文的留学生,还有卖报大叔,花甲阿姨,卖菜大爷,甚至《最强大脑》的“魔方墙找茬王”郑才千都来了。你都不知道,哪里可能潜伏着一个国学粉。

  一比之下,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有的选手历史背诵过硬,生活常识却欠奉。纪连海至今都很郁闷,他的一位徒弟给他描述“火宫殿”这个词,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先说“皇帝住的地方”,再搬出五行来描述“火”。“你直接跟我说长沙最有名的,吃臭豆腐的那个地儿,我不就知道了嘛!”纪连海没答出这个词直叫屈:“我每回去长沙都去火宫殿呀!唉!还有一个给我描述‘东来顺’,得拆成三个字,第一个是西的反义词,第二个是去的反义词,第三个是逆的反义词,我晕呀!”

(原标题:“电视国学”火起来的秘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图解秘书六人行--冀文林的前任和后任
  • 体育世界杯-7200万!巴萨购苏神达初步协议
  • 娱乐汤唯与韩国导演金泰勇订婚 已拿韩国绿卡
  • 财经石油帮蒋洁敏将冀文林纳入圈子 输送项目
  • 科技国产电动汽车造梦之旅:山寨特斯拉
  • 博客马未都:朋友好奇吃伟哥后的评价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美媒称10%中国学生赴美材料造假遭质疑